经济法政策性创新分析

时间:2017-01-17 23:23:07 来源:论文投稿

关于经济法的经济政策性,理论界一直未进行深入的探讨,甚至有学者否定该特征的存在,认为其不能与其他部门法相区别,尤其是行政法。进一步分析会发现将政策性作为经济法区别于传统部门法的重要特征之一,这一命题虽然存有疑问,但并不阻止认识经济法的经济政策性,这一特性不能与政策性相混同。

一、经济法政策性的重新解读

1.法律与政策的一般关系。二者在制定主体、制定程序、调整范围、表现形式、实施方式、社会功能、稳定性等诸方面都有着不同,同时二者又有密切的联系。在无法可依的情况下,国家政策可以起到法律的作用。一般地说,政策是法律的基础,国家法律的一部分就是对成熟政策的法律化,而法律化后的政策具有了强制执行及稳定性,给予市场主体更大的合理预期。另外,法律也不能取代政策,法律具有普遍性、抽象性、时滞性。因此需要保持政策的灵活性和具体化以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

2.经济法与经济政策的特殊关系。经济法按照它的性质来说,是为了从经济政策上来满足经济法社会协调性的要求,由国家进行干预立法。经济政策是国家或政党为指导、影响经济活动所规定并付诸实施的准则和措施。是政府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在经济事务中的有意识的干预。经济法根源于国家对经济生活的自觉调控与参与,需及时应对瞬息万变的经济生活,以求兴利避害,促进经济快速平衡发展。它的任务是实现一定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的要求,从而获得了比其他任何法律部门更为显著的政策性特征。经济法与经济政策都是国家(政府)经济意志的体现,都是上层建筑的范畴,都要反映并服务于经济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说,经济法是经济政策的法律化,而法律化后的经济政策更具有规范性和强制性。应保持经济法(律)的稳定性及经济政策的灵活性来共同应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多变。所谓制度,无非是形形色色的法律和组织安排以及经济政策。所以经济法与经济政策互动整合于经济制度,以共同服务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政策性的内涵相当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其综合性比较强,若将其归为经济法的特征,显然与经济法的内在本质不相符合。虽然理论界对经济法的本质仍存有争议,但有一点是已经达成共识的,即经济法是以经济为主线的。如果单纯地得出政策性这一特征,未免过于武断、不够严谨,因此要明确政策性与经济政策性的差异。作为干预一国或地区的经济法律规范的总称,其体现某一时期的政策,必然也应当是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政策。故不能简单地将广义的政策性与狭义的经济政策性相等同,这是进一步研究经济法特征的前提和基础。

二、经济法存在基础的经济政策性

经济法学界通常认为,经济法的产生是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渗透、融合的产物。经济政策与经济法的产生原因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关于经济法的产生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以及法律自身三个角度来分析,但其中政治方面的原因无疑是经济法的存在基础,换句话说,政府失灵现象的存在为经济法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和机会。根据市场经济运行的原理,其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失灵,而为了弥补这部分缺陷产生了对政府干预的需求,这也为战后许多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成就所证明。在众多缺陷中,政策效率递减是最为基础的一项,该问题的解决直接影响到寻租行为、官僚机构膨胀等问题的解决。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而任何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会遭遇到效率的问题,一方面,政府的效率会随着机构层次的庞大而递减;另一方面,政策的效率会受到地方主体规避行为的限制。政府缺陷是因政府弥补市场缺陷而存在的,因此,无论是回过头转向市场机制还是依靠政府自身都无法根本解决这一问题,这就为法律的存在和发展提供机会和土壤,使法律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新途径。经济政策不但是经济立法的基础,而且深深地影响着经济执法与司法。法律较之政策的稳定性主要来自于其原则性抽象化的概括。因此,成文法存在的合理性就在于其蕴含有不确定性。同时,法律还具有滞后性。

三、经济法制度建构的经济政策性

法于政策无疑是属于不同的范畴,经济法于经济法政策同样也是。但这并不表示二者毫无关系,经济政策是国家基于现实的经济状况,以诱导经济向某一方向发展的有意识的行为。换句话说,是作为经济行政单位的政府的行政原理。经济法体系中无论就市场规制的角度,还是就宏观经济管理的角度,政府适度干预经济一方面可确保法人、公民的权利;另一方面可对其设定一定的义务。首先,从市场规制法律制度的角度看,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作为市场规制法律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二者可统称为竞争法。事实上,竞争法与一国的经济政策密切相关,是实现国家竞争政策的根本手段,因此,它必然以竞争政策的目标作为自己的基本内容,而其实施实质上就是竞争政策的实现。为了使竞争能够真正成为调节攻击和优化资源配置的根本手段,各国制定的保护竞争的政策和法律一般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制:限制竞争措施、滥用市场优势地位、国家援助和企业合并控制。

四、经济法目标价值的经济政策性

经济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确实具有突出的“经济性”,因为它与经济活动、经济规律、经济机制、经济体制、经济政策、经济杠杆、经济制度等都有着直接而密切的联系。经济法所追求的目标是公平与效率的兼顾,是对私人利益与社会的协调保护,是经济与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因此,经济法既不同于注重保护私人利益的传统私法,也不同于强调保护国家利益的传统公法,它更追求一种从资源配置到财富分配、从调整手段到调整目标的和谐或协调,这种追求是经济法的一种基本理念,是经济法不同于传统部门法的一种基本精神。

在不同国家或者地区,甚至在不同时间,经济法律制度的内容和立法目标都会存在差异。这不仅是法律发展的一般规律现象,也是不同国家或地区在不同时期经济法理论研究水平不等的表现。追求公共福利与经济宏观性目标,无疑是经济法价值目标中的主要内容。在所有法律部门中,经济法对公共福利的追求表现得最为明显。对公共福利的追求必然强调利益分配的公平性目标,纠正法律普遍性所带来的缺点是公平的本性与诉求。另一方面,经济法以维持经济的宏观运行为目标,经济政策就成为经济法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其重要的推理前提。经济法与经济政策的密切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是以牺牲规范的确定性为代价来维持的,因此经济政策在现代经济调控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对经济法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经济法的规范性。除此之外,政府在经济效率与公平之间、社会福利与集体利益之间常常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将政府的职能划分为四种:确定法律体制、决定影响宏观经济稳定的政策、影响资源分配以提高经济效率、建立影响收入分配的方案。从这四个功能可以清楚地发现,政府职能的目标显然是多重的,在不同的时势条件下,政府会侧重于不同的目标,政府职能的多重性必然会在法律实施过程中减轻经济法的规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经济法失去了法律性。毫无疑问,经济法的目的性和功利性比较强,各国立法者往往希望借之纠正市场失灵、弥补市场的外部性,依靠国家强力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但这只是经济法的目的之一,或者说是其具体目的,它还必须追求经济法秩序的客观性。


更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经济法政策性创新分析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82996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数字图书馆 经济论文网

相关论文

大众电影编辑部

论文百科2017-03-20 18:13:16

中山医院地址

论文百科2017-03-21 12:03:12
相关学术期刊
《民间对联故事》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资源环境与工程》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江西财税与会计》 《压缩机技术》 《北京服装学院学报》 《新疆工学院学报》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