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观察

时间:2017-01-18 00:03:53 来源:论文投稿

1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处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均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NIHSS评分及BI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评分、NIHSS评分及BI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8周后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同期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见表1。

2.2两组证候积分比较治疗8周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34%,高于对照组的84.7%(χ2=8.206,P=0.027),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不良反应治疗组出现腹泻2例,给予调整用药后消失,无其他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失眠3例、恶心2例,给予减量用药后明显改善,未经其他处理。

3讨论

现代医学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并无明确阐述,认为其可能是脑部病变作用的结果,而脑卒中后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可能是刺激抑郁状态的原因。近年来有研究显示,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可能与神经递质缺乏有关,诸如中枢NE与5-HT等水平低下[7]。有部分学者提倡“反应性机制”学说,认为家庭、社会、生理等多种影响均导致患者生理心理平衡失调,是患者对脑卒中后果的情绪反应,属于心因性障碍[8]。脑卒中后抑郁早期症状多轻微,往往不能引起家属及医生注意,以消极情绪为主,表现为悲伤、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等,病情加重后,可出现紧张、体质量减轻、食欲缺乏、甚至绝望和自杀等,直接影响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水平。脑卒中后抑郁属于中医学“郁证”范畴,认为“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百病生焉”。现代中医学者认为[9-10],脑卒中后抑郁多为三种原因造成,其一,大病之后,忧思过度、阴血暗耗、心神不和所致;其二,面积较大的脑梗死或脑出血患者多有脾肾阳气素虚,病后阳气未复,失于温煦,髓海乏源,运化无力,从而出现倦怠懒言、腰膝酸软、纳呆、畏寒肢冷、神情淡漠、情绪低落等一系列抑郁证候;其三,脑出血病人因其离经之血未化,血不归经、气血逆乱,心神失和而致头痛或患肢疼痛,周身瘙痒、兴趣缺乏、情感淡漠,舌质暗,有瘀点,脉涩。

肝肾亏虚、气虚血瘀是中风的主要病因病机。病发初期,气机郁滞,肝失条达,病程日久易致虚致瘀。肝肾亏虚、精血暗耗、髓海失养,加之情志不遂、肝气郁滞、气滞血瘀、元神失养或受扰,而导致“郁证”之发生。由此可见,风痰阻络型与气虚血瘀型的中风病人容易合并郁证,所以临床上要注意病人有无郁证产生,并及时对患者的郁证病情进行治疗。“虚、痰、瘀”在中风和郁证之间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根据多年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经验,结合上述中医理论的阐述,将该病大致分为肝气郁结证、肝郁化火证、气滞痰阻证、气滞血瘀证及心脾气血两虚证5型,其中肝气郁结证及气滞痰阻证最为多见,可见痰气郁滞在该病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气郁化火、气滞血瘀往往在上述各证中以兼证形式出现,而对于老年体弱、气血亏虚等患者重病术后不能得到及时调养,导致心脾气血两虚证的出现。可以说,上述五种证型在临床上并非绝对,气血痰瘀等病理产物往往与正气亏虚相互夹杂,临床治疗应判定孰轻孰重、孰缓孰急,在疾病发展某一阶段应以某一治则为主,同时兼顾其余,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尚同军 单位:延安大学咸阳医院


更多电信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中医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观察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83146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电气开关》 《领导文萃》 《兰州商学院学报》 《武警工程大学学报》 《企业导报》 《大众汽车》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微电子学》 《湘潭大学学报》 《中国文化研究》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