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世纪以来,画家们都较为注重临仿的技法,判断一幅绘画作品好与不好,唯一的标准就是客体被刻画得像不像。
显然,毕加索认为这样的标准过于片面,一个稍瞬即逝的物体怎么能用眼睛完整地捕捉下来呢?由于受到了塞尚的鼓舞,他常常用圆球体或圆柱体的视角观察事物,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地贴近真实。例如,毕加索于1912年画的油画《小提琴和葡萄》中,小提琴的整体形式被拆分得七零八落,葡萄也被几何形的块面切割成几个层次,然后再将这些块面拼凑起来,像极了儿童拼图游戏。在这样的作品中,一个画面可以同时看到客体的几个面,同时作者在画面中还加入了人的逻辑推理,使画面更加接近真实,更具有可触碰感。
二、与其说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手法像是在做游戏,不如说他在做严肃的实验。
因为立体主义的弱点在于要能看懂画面的形式并理解画家的意图,必须亲眼看过客体的原貌。而毕加索在1928年制作的油画拼贴作品《头像》与1945年的石版画《小孩头像》是两个极端的例子。看过后者的人无不佩服他是技艺纯熟的素描画家,但看过前者的人却认为他是难以捉摸的。毕加索用无规律的曲线构成“头像”,用几何形体构成“手”,两只“眼睛”在头的轮廓之外,以及成90度的两行折线构成的“牙齿”等,这些以几何形体的边线勾勒人像的做法史无前例,如他自己所说的,绘画是无法用语言表达清楚的。追随毕加索的不仅仅是法国的艺术家,还有来自荷兰的画家。在1911年巴黎的展览上,彼得·蒙德里安第一次看到毕加索和布拉克的立体主义绘画便受到了极大震撼,于是决定留在巴黎潜心研究立体主义的技法和内涵。蒙德里安认为立体主义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其除了研究人的视觉以外,还揭示了客观世界的真理。因此,他用横纵笔直的线条切割画面,在线条相交形成的块体中填入红、蓝、黄、黑、灰几种纯色,并称这种规则的构图能反映出某种宇宙的法则。蒙德里安想尽可能地从主观世界解脱出来,在构图中寻找一种客观世界的“平衡”。他的风格派并不像立体派那样拥有紧凑的团体,其组织是松散型的,大多人互不认识,只是在《风格》杂志里发表作品。其中“红蓝椅”和“施罗德住宅”是风格派的代表作,它们的共同点是纯粹、抽象,以极简化的线条塑造外形。事实上,抛开蒙德里安绘画中的定式不谈,风格派即是立体主义在荷兰的分支和变体。而将立体主义绘画的构图形式应用在设计中也是史无前例的,虽然当时的风格派并没有提出关于现代主义核心价值的观念,但在形式感上已经是彻头彻尾地符合现代主义美学了。
三、除了蒙德里安的“平衡”外,还有另一种来自瑞士画家保罗·克利的“平衡”。
克利所理解的立体主义不是形式的表现,也不是客观世界的再现,而是探索图形组合的可能性。他在包豪斯学院执教期间,曾经多次给学员讲授自己是如何从线条、色彩和色调中获得灵感的。他认为画家心中想象出来的图形是最贴近自然的,若要得到最忠于自然的画面效果,必须让内心的图形随机“生长”。因此,克利很排斥对图形进行规范和限制,他欣赏偶然巧合得到的图形,并以此作为母题继续探索演化下去。在他的木版水彩作品《小侏儒的小故事》中,画面上出现了许多奇幻的图形,对人物的刻画也很特别。例如,一张长方形的较为庞大的脸叠加在圆形的小脸上面,并将嘴巴和鼻子错位放置,同时动物和植物的绘制也颇具立体派的风格,植物的叶子是五边形的,内接圆形,然后再接两个矩形,这些都成为了克利图画中代表的符号。在包豪斯工作过的立体派画家还有来自美国的莱昂利尔·法宁格。他的经历与蒙德里安、克利很相似,都参加过立体派在巴黎的画展,在展览中被画作深深吸引并改变了个人的美学观,于是决定留在巴黎深造。
四、法宁格的画充满了透明感,他喜欢用绿色调和蓝色调营造出宁静和平衡的效果,同时几何图形的拼凑和叠加给了人一种强烈的层次感。
比如,他在1929年的油画作品《帆船》中,就用了大小不一的多重三角形,并通过光影的变化和透明度的叠加,令画面表达出了空间感。此外,他的自画像也十分有趣,窗外的蓝天与绿色的衬衫搭配得恰到好处,块面感十足的肌肉将法宁格健硕的身材塑造得很到位,同时窗框的厚度也通过几何形的转折面表现了出来。最重要的是人物和背景两个层次分离得很好,将立体派的水平又引领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中。
为什么20世纪的“现代艺术”常被人们津津乐道呢?这是因为这批艺术家们是反传统的,他们敢于颠覆经验,具有实验创新的勇气。但是,现代艺术设计并没有像绘画那般极端,毕竟它的核心内容是围绕着功能而展开的。具体到建筑设计领域而言,除了要解决功能问题,还要从技术上满足业主的需求,更要注重形式上的美学。弗兰克·劳埃德·莱特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设计与克利的立体主义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处。他常常通过观察基地的环境设计出建筑的体量,令人觉得这个建筑是从这片地域中生长出来的。同时,他也懂得如何在建筑外观的形式感上设计得更加讨好。比如,1908-1909年在芝加哥建造的罗比住宅,外墙的材料裸露在外,窗檐、挡水、墙身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物,整个建筑的体量与花园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同时内部的空间布局也有很高的实用性,每个房间都宽敞、舒适,符合业主的要求。从一定程度上说,这正是立体派绘画风格给现代艺术设计提供的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包豪斯学院的座右铭曾经这样写着:“通过训练具有艺术天分的人,使他成为一名具有创造性的工匠、雕塑家、画家或者建筑师。”它的创办者沃尔特·格罗皮乌斯聘请了一批经验丰富的画家当教员,其中包括康定斯基、法宁格、克利等,他选择了立体主义绘画对学员进行造型方面的训练,因为他认为不论是建筑师或是画家都应该跟随时代,创造出符合时代的符号和形式。位于德绍的包豪斯学院就是格罗皮乌斯的代表作之一。学校里除了有工作室、行政区、剧院、餐厅之外,还有学生的公寓和教师的套房。建筑的体量则按照功能的需要来分布,外观朴实无华,由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围合而成,连接工艺学校和包豪斯的空中走廊是建筑工作室,走廊被悬空挑起,这些特点也符合立体主义的美学原则。
五、结语
总之,20世纪初立体派的绘画风格对现代艺术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立体派的画家们从关注个人内心的情感转移到了关注客观世界上来,并用他们的哲学思想来认知客体,从而找出了符合美学的形式。他们的作品及绘画风格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最直白的表达方式,推动了现代艺术设计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刘承恺 单位: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美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