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我院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方法随机选取HIS系统中2014年600例内干科住院部使用中药注射剂患者信息数据,采用DDD(限定日剂量)、DDDs(用药频度)及DUI(药物利用指数)等进行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的统计。结果大多数中药注射剂DUI≤1,少部分DUI>1较大;单用中药注射剂进行治疗人数比例最高,占总数的77.84%;联用两种以上的占15.33%。结论中药注射剂使用频度高,使用范围广,被患者接受。中药注射剂使用存在不合理问题,其原因需从药物、患者以及医院等多个方面深入分析,才能找出减少合理使用的对策。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用药频度;药物利用指数
中药注射剂是在传统的中药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采用现代制药技术制成的可供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的新剂型[1]。由于中药制剂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肿瘤疾病中的优势,使得其在临床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广。而关于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报道也越来越多[2]。为此,本文对我院2014年内干科患者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为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数据来源于我院HIS系统中2014年600例内干科住院部使用中药注射剂患者信息数据,中药注射剂均以国药准字“Z”标示为批准文号,专供注入人体内的无菌制剂,根据其药品说明书的功能主治进行分类。抽样方法:将患者依次编号,将编号输入专业随机抽样软件内,通过软件自动生成编号,依据编号获取病例资料。如若患者未使用中药注射剂,则依据缺少人数再使用软件随机生成编号,直至获取600例符合要求的患者。
1.2方法
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药物利用指数(DUI)和用药频度(DDDs)作为评价指标,依据DDD、DUI、DDDs计算公式,计算各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计算方法:DDD值以《新编药物学》(16版)[3]、药品说明书及实际用药情况综合而定。DDDs为用药总剂量除以相应的DDD,同一品种不同剂型因DDD值不同,需分别计算DDDs后,所得DDDs相加,即为该DDDs[4];DUI为用药频度DDDs除以用药天数[5]。
1.3评价标准
DDDs值越大则选择倾向性越大,反之,则选择倾向性越小;DUI>1或DUI远小于1表示用药不合理,DUI接近于1表示用药合理。
2结果
2.1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
600例病历样本涉及19种中药注射剂,其中6种中药注射剂用药合理性较差,分别为丹红、血栓通、参附、血塞通、灯盏花素、川芎嗪,使用剂量超过规定范围上限。12种中药制剂的DUI接近合理用药范围,益气复脉DUI严重偏小。见表1。
2.2药物联用情况
随机抽取内干科600份住院病历,统计得出:有41例未使用过中药注射剂,占总数的6.83%;单用中药注射剂进行治疗的有467例,占总数的77.84%;说明中药注射剂使用占比较高。联用两种以上的有92例,占15.33%:主要有益气扶正类与活血化瘀类联用有38例,占6.33%,两联活血化瘀类药联用有27例,占4.50%,益气扶正类与清热解毒类联用有14例,占2.33%,活血化瘀与清热解毒联用有7例,占1.17%,两联益气扶正药联用有6例,占1.00%。
3讨论
3.1用药情况分析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使用频度最高,活血化瘀类注射剂主要用于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我院属于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对老年性疾病的研究和治疗处于全省的领先地位。而且内干科患者年龄偏大,老年病多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因而活血化瘀类药物使用频度最高。活血化瘀类药物使用频度最高也符合我国人口老龄化逐渐增加的趋势,人口老龄化增加使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以及发病人数均快速增加,中药是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中药注射剂在心脑血管急症的应用以及预防用药和维持治疗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而老年人对中药的信赖程度也更高,因而老年患者也更倾向于选择中药注射剂治疗。清热解毒类药物主要用于辅助治疗肿瘤,可增强肿瘤疗效,降低化疗放疗的毒性等作用,日益受到临床医生喜爱。我院清热解毒药物仅包括艾迪、康艾、复方苦参、榄香烯等少数几种。但是,清热解毒类药物的使用频度低较低,国内某研究[6]对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使用的统计也发现,该院并未使用类似药物信息。究其原因可能在于患者对药物药性不了解以及价格昂贵有关。
3.2用药合理性分析
内干科600份病历样本中,涉及19种中药注射剂,其中DUI>1且偏离较大(DUI>1.30)的有丹红、血栓通、参附、血塞通、灯盏花素、川芎嗪,其合理性不容乐观,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使用剂量高于表中所选择的限定日剂量DDD值或部分高于使用说明书上规定的上限值。查阅病历中丹红、参附、灯盏花素、生脉的常用剂量大多数使用了规定范围的上限值,使得DUI的值偏离较大;川芎嗪的DUI值偏大可能是由于所取样本中使用天数过少的原因;血塞通常用日剂量大多数略高于规定范围的上限值,其临床使用合理性仍有待提高;其余的12种为DUI≤I或虽DUI>1但较接近1的,益气复脉DUI偏小可能因长期低剂量(较DDD值)用药,使得DUI值较小,不合理使用的主要表现是超说明书剂量使用。以上显示我院大部分中药注射剂使用是合理的。虽然我院中药注射剂使用多数较为合理,但是由于内干科患者年龄较大,机体功能差,患者的病情也较重,而且中药注射剂普遍存在成分复杂和不确定问题,制剂纯度控制难度大,药品质量标准不一,还有制剂说明书对制剂说明过于简单,制剂的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药物相互作用等都不明确,因此,临床医生必须重视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选择中药注射剂需要权衡利弊,谨慎使用。本文显示用药不合理问题主要与主治的表述不规范有关,如功能用中医学术语表达,主治则采用西医学名称,而且没有与之对应的中医症候属性。而中西医学体系差异显著,疾病诊治理论及方法差别极大,中西医学表述无法完全替代。在此情况下,容易引起药物滥用,并导致心血管类重要注射剂在外科系统滥用。因此,中药注射剂说明应结合中西医学特点,规范表述。其次,不合理应用还表现在注射剂浓度高、使用疗程长以及超适应证使用,主要原因与患者单用中药注射剂,且都是作为治疗的辅助药物,短期疗效不明显;或与部分医生为迎合患者“中药毒副作用小”的心理以及经济利益驱使有关[7]。由于本文未对医生不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原因做深入调查,其具体原因还有待进一步分析。另外,中成药注射剂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几率最高,其中静脉滴注发生率远高于肌肉注射剂[8]。因此,医师应该严格遵循用药原则,客观评价中药注射剂的疗效,避免滥用行为,减少浪费,也减轻患者的负担。综上所述,中药注射剂使用类型多,使用频度以活血化瘀类最高。虽然多数用药较为合理,但是仍有药物存在超限使用情况等不合理用药情况。药物临床应用不合理虽然与中药注射剂的用药指导不规范有关,但还需进一步深究其原因,找出用药不合理的深层次原因,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实现科学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屠锡得,张均寿,朱家壁.药剂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74.
[2]马文斌,刘子健.429例剖宫产指征分析.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2,13:6-7.[3]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4]王丽军,刘丽萍,果艳凤,等.我院2002~2005年中药注射剂应用分析.中国药房,2007,18(18):1410-1411.
[5]徐艳萍,王新.2007年我院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分析.中国药业,2009,18(1):40-41.
[6]陈玉芳,叶伟峰,王珏,等.盐酸哌甲酯片使用合理性分析.儿科药学杂志,2009,15(6):47-49.
[7]罗荣城,韩焕兴.肿瘤综合治疗新进展.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285.
[8]李江华,张兆桢,杨煊.2005~2007年我院中药注射剂应用分析.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8,8(7):490-492.
作者:龚汉明 杨胜富 冉忠梅 单位: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