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展实践活动群众路线论文

时间:2017-01-18 11:05:22 来源:论文投稿

一、党的群众路线理论渊源

1.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理论渊源。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人们为了生活,需要具备吃穿住等东西。所以,人类首要的历史活动就是生产吃穿住所需要的资料,生产吃穿住所需要的资料是有史以来人们为了生活每天必须从事的生产活动。恩格斯说:“在十七世纪的英国和十八世纪法国,甚至资产阶级的最光辉灿烂的成就都不是它自己争得的,而是平民大众,即工人和农民为它争得的。”[2]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劳动群众,劳动群众通过不断改进生产工具和积累经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变化。革命,在古代一般指朝代更替所体现的人民摧毁腐朽追求新社会制度的意愿和力量。近现代,则指自然界、社会或思想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深刻质变。革命运动,实质是人民群众努力推翻腐朽社会制度的一种不懈斗争,因为社会制度的革新是人民群众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是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发展过程,而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并获取相关认识的一种社会性活动。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都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之中的人,是人民群众。认识是人民群众在从事社会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心理活动及其概括和总结,所以,认识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人民群众通过实践活动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体现者。从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路线一般遵循从个别(特殊)→一般(普遍)→个别(特殊)的认识秩序。个别与一般是整体与部分这对范畴的深化。现实的每个事物都是整体中的个体,个体中既有所属整体的一般性或共性,也有自身特有属性,即个别性或个性。可见,一般性就是一类个别事物构成整体的属性,特殊性是相对于不同层次的一般性而言的。特殊性离不开一般性,一般性包含了部分特殊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实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将理性认识运用到实践是实现认识的第二次飞跃。就这样,认识水平通过反复运动和发展呈螺旋式上升,这是认识发展的辩证规律。

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高校开展的意义

高校在社会文化建设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英国学者阿什比对大学描述:“它保存、传播和丰富了人类的文化。它像动物和植物一样的向前进化。所以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与环境的产物。”[3]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高校受制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影响,尽管竭力守住自身灵魂,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迈进,我国高校氛围受到较大冲击,当前许多高校呈现管理行政化、大学精神失落、大学灵魂迷失、学术危机等现象。高校急需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践行“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所以,新时期在高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紧迫和深远的意义。我国高校市场化趋势影响着高校发展的方方方面,其中对大学文化的影响尤为明显。多年来我国大学办学目标和大学文化趋同,特别是一些同类型大学在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校园文化建设、学科建设和师资培养等方面几乎雷同,体现不出有别于其他同类高等院校的特色。这体现一些大学对内涵式发展认识不够,对自己学校的发展优势和潜能还不甚了解。大学文化趋同成为当代大学内涵式发展的严重桎梏,对着“党的群众路线”来“照镜子”,这是形式主义在冒进。市场经济在我国已基本形成,而与其相适应的政治体制还处在不断完善之中,大学与政府之间固定关系模式还未形成。与计划经济时代相比,我国政府与大学的关系主要是大学办学自主权得以落实,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政府仍处于计划经济时期的主导地位,深入大学管理社会力量作用的发挥仍受到政府的约束;传统的政府本位思想往往把大学视行政机构来运转,忽视其学术性;传统的官本位思想使大学管理行政化等,这一切桎梏了大学自治的发挥。大学行政化的主导地位成为当代大学内涵式发展的桎梏。对着“党的群众路线”来“照镜子”,这是官僚主义在作怪。由于社会、政治和经济等的影响,大学不能安心探索真理,将自己混入企业或官僚组织,抵不住世俗的诱惑与干扰,致使庸俗文化膨胀。大学忘了自己的理想是探究学术,从而忽视以卓越的学术作为其引以自豪的资本。卷入世俗与学术追求的的两难境地,这是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在盛行,高校急需“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了。

三、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高校开展的体现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6月18日召开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自此,全国各高校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围绕“查问题、接地气、讲实效”的总体要求纷纷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起来,高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形成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党的“群众路线”是高校树立以人为本教育价值观的前提和先导,“以人为本”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继承和发展。依据党的“群众路线”理论渊源,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创造者。所有文化和科学都来源于人民群众各种生产实践。文化是人化的结果,“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4]科学技术发明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及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在人类劳动还没有明确分工的原始社会,人类的一切发明和创造都是劳动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化使社会精神文化的发展速度大大加快,劳动群众不仅创造了天文、地理、数学、建筑、雕塑等学科,他们中也诞生出许多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等。其实,西方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倡导的和谐教育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教育思想与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被誉为“现代教育之父”的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思想,“人的本身不是别的,只是一种和谐而已。而教育能使人的天性中过多或过少的东西变得适宜和中和,达到和谐和完美。”“人本身就是身体方面与心理方面的和谐。”[5]夸美纽斯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思想一是要适应自然法则和秩序,二是要适应人的发展的本性。高校做到以人为本,不仅应体现教育过程和结果的公平,也应慎重考虑招生的公正公平,特别是那些自主招生的重点高校,不能忽视社会弱势群体孩子的进一步发展。

(二)树立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服务的管理观

1956年9月16日,邓小平在《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强调:“共产党———这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中先进分子的集合体,它对于人民群众的伟大的领导作用,是不容怀疑的。但是,它之所以成为先进部队,它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群众,正因为,而且仅仅因为,它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的服务者,它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并且努力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斗争。”[6]高校自诞生以来,关于其本质的认识众说不一,较多认为它是政府的附属行政机构,以行政管理人员为管理主体和凸显行政权利的科层制行政管理模式得到认可。在科层制管理模式下,官本位之风得以盛行,广大教师无心教学和科研,热衷于“跑官”和“买官”。这样的校园风气也迷失了大学生的发展方向,严重危及到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更谈不上什么“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与党的“群众路线”是相悖的,不利于调动广大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积极性,危及到高校健康有序地发展,因为高校的变革与发展是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所致。恩格斯说:“如果要去探究那些隐藏在———自觉地或不自觉地,而且往往是不自觉地———历史人物的动机背后并且构成历史的真正的最后动力的动力,那末应当注意的,与其说是个别人物、即使是非常杰出的人物的动机,不如说是使广大群众、使整个整个的民族、以及在每一民族中间又使整个整个阶段行动取来的动机;而且也不是短暂的爆发和转瞬即逝的火光,而是持久的、引起伟大历史变迁的行动。”[7]在恩格斯看来,只有深入研究推动广大人民群众活动的动机,才能引起伟大的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提醒广大党员:“我们党执政以后,有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和密切联系群众的环境,同时由于党的历史方位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增加了脱离群众的危险。这种危险以及其他危险和考验,需要引起高度重视。”[8]目前,各高校纷纷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将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服务列为学校管理的核心的管理理念。

(三)培育倾听广大师生心声的方法观

“从群众中来”就是在实践过程中注重吸取人民群众的普遍意见,并将其转化为领导者的重要决策,这就相当于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到群众中去”就是将领导者的重要决策运用到群众的实践中去,转化为群众的认识和行动,这与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是一脉相承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再“从群众中来”这一过程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体现了认识运动的总规律。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一系列教育教学决策及具体实施的效果如何,关键在于高校是否切实践行“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科学发展观,两大“主体”充分体现广大师生是高校面临的最直接的群众,群众的心愿、呼声和力量是高校可持续发展决不可忽视的。所以,各高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注重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立意见箱、召开座谈会、进行个别访谈”等形式广泛听取广大师生的意见,坚持“问计于民”,要求广大师生党员“提一条推动学校发展的建议”,重点查摆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方面的问题,进行党性分析和解剖。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在高校的开展,使高校通过“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进行“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回归大学的本真,培养既适应社会发展又使个体潜能得以充分挖掘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创新型人才。

作者:郑雪松 单位: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更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高校开展实践活动群众路线论文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85575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九江学院 明清小说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福建畜牧兽医》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光盘技术》 《建筑机械化》 《青少年研究》 《消防视点》 《学子》 《管理现代化》 《财会月刊》 《邮电设计技术》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