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生活化是指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知识背景,将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数学课堂的生活化能够提升学生兴趣,进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尽管如此,实践教学中存在教师片面强调数学课堂“生活化”等问题,却忽视了课堂实效,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堂质量,针对这些问题我也提出了自己的解决策略,以期实践数学教学问题能够得以解决,进而提高课堂质量。
一、“数学课堂生活化”忽视实效的原因
(一)创设情境与教学目的的偏离
教学目的贯穿于课堂始终,生活化的数学课堂也不例外,但实践教学中,创设的情境偏离教学目的的情形却大量存在,这与教师曲解“生活化”的含义不无关系。教师们往往为了联系生活而设定诸多不必要的情境亦或创设的情境过于牵强,这直接影响了课堂实效。比如在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圆”这一课时,一些教师让学生在超市购物时观察自己所看到的实物的形状,学生给出的答案往往是某物是长方形的,某物是圆形的等等,这显然偏离了圆这一核心,也就不能达到对圆认识的实际效果。再比如:在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线与角”这一章节中,一些教师片面体现生活化而将直线、射线、线段分别比作直线宝宝、射线宝宝、线段宝宝,并且编出一家三口间的故事,这就过于牵强了,也就不能做到与教学目的的有效衔接。
(二)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脱离
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相脱离的情形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一些教师尚未认识到或不太注重课堂的生活化,他们往往以教材为尊,片面强调系统性,亦或对生活欠缺敏感度,心有余而力不足,最终只是讲授理论知识而鲜将实际生活纳入课堂。比如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之中,只是站在理论高度讲授公式而非设定情境进行推导,这往往不能达到实效。
二、“数学课堂生活化”突出实效的策略
(一)合理创设生活情境
透过建构主义理论我们得出,数学知识的吸收速度与一个人的经验密切相关,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经验创设情境,以助于对相应知识的快速掌握,但情境的创设应尽可能合理,即与教学目的不能脱离。教师在情境创设中,不应仅仅注重对媒体使用、活动组织、物质刺激等外在手段的利用,而更应注重情境对学生内在的洗礼,前者的效果往往是短暂的,而后者往往是长久的,由此可见创设情境的合理性与课堂的实效与否密切相关。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中平移的时候,某教师创设“金鱼吃小虫子”的童话故事,提出“金鱼平移几格才能吃到小虫子”的问题,这便很自然地将同学的目光吸引到对问题的研究上,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探讨,进而体悟到数学的魅力。再比如:在学习三角形三条边的时候,教师可在户外画一个较大的三角形,安排两个同学以相同速度从顶点出发,一个走直线,另一个走斜线,发现斜边上的总是会最后一个走完,由此得出“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这欢愉了课堂氛围,也使得学生们从内心深处获得了对知识的理解。这些情境由于创设合理,与教学目的极其吻合,学生很快就会从内心真切领会数学的魅力,进而增强学习自主性动机。
(二)教学内容贴近实际
在教学之中,教师应注重教学内容与实际的联系,这主要是基于学生认知有限性和数学理论抽象性的综合考量。数学理论的抽象性往往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甚至毫无兴致可言,而如若教学内容贴近实际生活,学生们便会联想到自身熟悉的认知情境,这就削弱了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排斥感和陌生感,也就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提高了课堂实效。比如:教师在“圆”的讲授之中,可先收集圆形的工艺品、日常用品等生活化素材,在内容开始前可先提问学生:“什么东西是圆形的呢?”学生肯定会基于自身生活认知而踊跃回答,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也使得圆这一抽象事物具体化。再比如:在对“轴对称图形”的讲授中,可列出一些本校特色的剪纸作品为例,同时欢迎同学踊跃列举,在这一问题中,教师可以将“团花”“蝴蝶”“蜻蜓”等剪纸作品进行现场创作并展示,这无疑是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列举。最后,教师应告知学生理论与实践并非全然一致,有的在生活之中被认为是圆或对称轴,但在理论上由于误差、精度等原因而不能被定性为相应图形,数学课堂生活化也应注重实效福建省南平市扬真小学 陈锦钗这主要是为了防止学生们在实践情形与数学理论冲突时出现困惑。
三、“数学课堂生活化”讲究实效的方式
笛卡儿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此,好的教学方式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在实践中便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此外,在教学之中,教师应注重问题与实践的联系,这主要是基于学生认知有限性的考量。由此可见,教学方式趋于生活化已成必然选择,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有助于学生理解吸收,提高学习效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
(一)构建实践课堂
学生实践能力历来是我们学生的薄弱环节,实践课堂也正是为此而设想,他要求学生亲自收集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以表明某个主题,这无疑是学生认识生活,探索数学的良好平台。学生在实践课堂中可以发现数学问题,使用和应用数学,这就使得数学理论和实践得到了有效衔接,学生在体会到数学意义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创造和实践能力。教师应要求学生亲自操作。比如:在学完“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后,要求学生亲身实践测量教室的粉刷面积,这将数学知识和具体情境结合起来,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数学亲身之旅,有助于他们的消化、吸收,培养数学实践的好习惯。
(二)构建“户外”课堂
所谓的“户外”课堂是指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开拓视野,了解社会生活中数学应用的特殊价值,以塑造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认知,实现二者的有效衔接。这样可以树立学生的数学抱负,培养学生探索数学的主动性,促进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四、“数学课堂生活化”
善用实效的素材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往往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甚至毫无兴致可言,这无疑是数学教师们面临的共同难题。教师一定要善于捕捉实效的生活素材以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而有些教师虽准备了大量的教具与学具,却收不到预期的效果,这主要是因为这些教学素材不贴近数学,使学生对数学问题存在排斥感和陌生感,削弱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如上《什么是面积》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先摸一摸桌面、书面、尺子平面,再摸指甲盖、脸蛋的曲面,学生能亲身感受身边物体的面积存在,也可开展“学生遮住眼摸一摸老师与几名同学的手掌面再猜出老师是哪只手”的游戏,直观感受面积的大小。这些素材都是师生触手可及的,无需花时间刻意准备,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综上所述,数学课堂的生活化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大有裨益,但其仍存在诸多问题,教师仍需在“生活化”道路上继续探索,使数学课堂更突出实效。
作者:陈锦钗 单位:福建省南平市扬真小学
matlab曲线拟合和预测|基于Bernstein基函数拟合预测的
经济管理论文2017-01-14 07: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