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证研究云南农业产业化发展成效
(一)产业化经营组织总数迅速壮大,带动农民增收显著农业产业化经营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截至2012年,云南省拥有4822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其中:根据组织类型划分,龙头企业有2296个、中介组织有814个、专业市场有122个、其他1590个。全省农业产业化组织总固定资产达494亿元,带动农户1064万户次,带动种植基地4215万亩,牲畜养殖量825万头,禽类养殖量5105万只,水产养殖面积30万亩,促进农民增收258亿元。同时,农业产业化经营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全省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达780万人,农民务工收入总额达390亿元。
(二)龙头企业发展迅速,实力增强
2012年,云南省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296家,比2005年增加1093家。龙头企业年总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有925家、1亿元以上的有88家,比2005年分别增加564家和68家,在重点龙头企业中达到省级以上标准的达到298家,其中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的有19家。在龙头企业中,有1099家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有117家在1亿元以上。各类产业化组织形式固定资产总额达到494亿元,其中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总额402亿元、销售收入达到733亿元、净利润达到73亿元、上缴税金达到29亿元;获得“三品”认证的企业数量和数量分别达254个和1050个;龙头企业主要原料采购值达217亿元;龙头企业对农产品原料基地投入达32亿元;龙头企业从业人员达52万人。
(三)农产品品牌建设初具规模
全省农产品有778个通过无公害认证,有632个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有163个通过有机食品认证。另外,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四个商标分别为“斗南”、“蝶泉”、“云南红”、“宣威火腿”。蒙自石榴、石林圭山山羊等8个产品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四)农业产业化进程良好
制定发布地方标准1100项之多,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达3000个,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多达235个,示范面积近900万亩。对无公害蔬菜行动计划的实施,支持23个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建设,无公害农业生产总体负责实施,确定了267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云南省优势特色农业在茶叶、咖啡、中药材、烤烟、蔗糖、橡胶、花卉、蔬菜等产业初具规模,并逐步呈现初步的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区域分布的格局。全国花卉新品种的85%以上独立研究和开发的新品种来自云南;由于云南高原地理环境的特点使云南蔬菜产业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南菜北运基地和外贸出口基地;茶叶产业在调整中整合产业资源、打造具有云南特色品牌、实现茶企业的重组及资本重构;咖啡产业化经营程度较高,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出口创汇基地、主产区及深加工区。
二、云南农业产业化发展程度与全国及其他省份的实证研究
(一)指标体系的基本构架
根据农业产业化必须具体的条件及实施农业产业化的目标和现状,结合全国各地农业产业化中的成功实践,构建出农业产业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它由四项一级指标和八项二级指标组成。这些指标包含了衡量产业化程度高低的基本要素,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农业产业化的现状和进程。
1.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指标
产业化进程的实施主体是千万个产业组织,产业组织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产业化进程的好坏。产业组织化程度的高低可用产业组织的规模和效率来衡量。在此研究中用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数量及产业化组织固定资产总额来衡量。农业产业组织数量越多及固定资产越多说明农业产业化程度越高。
2.产业化市场指标
任何一个产业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市场。没有市场需求不管花多少力气培育的产业也是“无源之水”。农业品商品基地的建立、农副产品的加工及销售都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因此,市场化指标是衡量农业产业化程度高低的重要指标。在此,用农业商品率反映农产品实现销售、加工、增值的情况,农业商品率越高从而一定程度什么社会化分工程度也就越高,也即产业化水平越高。农业商品率有两层含义:一层是不包括农户之间交换是商品率;另一层是包括农村内部农户之间交换的商品率。从市场化角度出发,我们选择了前者。产业链的延长往往与农户的参与程度是分不开的,农户参与率越高则相对来说市场化程度越高,即可以用产业组织带动农户数来衡量产业化对市场的影响。
3.科技进步指标
农业产业化是建立在新兴技术的基础上。农产品商品基地的形成、农副产品的转化、加工、增值离不开农业技术。农业技术的进步离不开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对研究和实验的投入,投入越多或者投入的有效人工科研时长越多则农业科技进步越快对农业产业化也越有利;其次新产品开发数量可以反映农业技术进步转化为成果、反映产业化程度的高低。为此,用农业技术开发研究与实验人员的全时当量及新产品开发数量来衡量产业技术对农业产业化影响指标。
4.产业化服务指标
农业产业化的根本目的就是使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必将使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农业产业化对农民的增收主要来自两个途径:一是农业产业化推动推动农村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水平的提高,以实现农民增收;二是农业产业化可以推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从而可以提高农民的非农收入。收入评价指标用产业化组织的销售收入和产业化组织上缴税金两个指标进行评价。一般而言,产业化程度高的地区,产业化组织的销售收入越多;上缴的税金的多少,反映了产业链及农产品深加工能力创汇的能力强弱。
(二)指标权重和标准值的设定
1.指标权重的设定
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指标、产业化市场指标、科技进步指标、产业化经济实力指标这四个方面来反映和考虑全国各地的产业化状况和进程。因此这四项也就成为评价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四项一级指标。在这四个一级指标中,任何一个对产业化的反映和影响都是共同的、缺一不可。因此,我们把这四个一级指标的权重都设定为25%,并以此来确定各个二级指标的权重。在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指标中,产业组织的效率和规模反映组织化程度的高低,把农业产业组织数量权重设定为12.5%,把农业产业组织固定资产总额权重设定为12.5%。产业化市场指标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的,在这里,所以我们把面向国内市场的商品率指标权重设定为15%,把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数权数设定为10%。科技进步指标是产业化的必备条件,其中新产品开发数量是农业产业化的重中之重,权重设定为15%;农业技术开发研究与实验人员的全时当量是农业技术开发进步的集中体现,权重设定为10%。产业化经济实力指标则是农业产业化评价的外围指标,其中产业化组织的销售收入是产业化的目标体现,权重为12.5%,产业化组织上缴税金体现了农业产业化实现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权重也设定为12.5%。
2.测评结果说明
通过分析下表2,我们发现以下事实:我国农业产业化是个非均衡渐进演化过程,各地各省份因区位条件、社会经济发展不同而处于产业化进程的不同阶段,云南作为西部省份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测评结果显示,农业产业化呈梯度状,产业化程度最高的是东部沿海地带的山东,其农业产业化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次是中部地带的湖北,最后则是西部地区的四川、云南和贵州,其中四川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云南和贵州则远低于平均水平。这不仅说明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同样说明地区内发展的不平衡,处于西部的云南产业化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和全国平均水平还有差距。
三、实证研究云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四点。一是龙头企业少、规模小、层次低、带动能力弱,品牌建设滞后。在全省4822个农业产业化组织中,实现销售收入达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所占份额仅为1.48%,而实现销售收入达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也仅为19.06%,农产品加工企业“小而散”,“低等级”,“质量无批或批没有品质”的问题十分突出。在中国2011年“500个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可以看出,云南省除了“云南白药”、“云烟”、“红河”3个品牌上榜之外,其他在食品、饮料行业却无一家企业上榜。二是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制度建设和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够完善。目前,龙头企业与农户采用合同只有20%,股份合作等形式,与农户建立经济关系相对稳定,初步形成了“风险分担机制,利益”。三是农产品深加工程度较低,产业链较短导致农产品附加值较低。在云南众多的产业化组织中,更多的是从事农产品初级加工,极少有从事精深加工的比较少,在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还不高。与发达国家对比可发现,在农产品加工率方面发达国家一般在90%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创造的产值与初始农产品产值的比重为3:1至4:1;但我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小于40%,两个以上的深加工的仅占20%,农产品加工创造的产值与初始农产品产值的比重为0.8:1。四是市场体系不健全,体制不畅通。多数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加工厂房、养殖场时,申请土地使用难度较大,用地多为租用,因没有土地证,无法利用厂房等固定资产抵押贷款。出现市场监督机构过多、各自为政、地方保护主义、自成体系、职能分散等现象,这不仅仅导致了有些地区封锁及市场分割,同时也加大了不同区域间的矛盾和不平衡。发展对策包括以下四点。第一,加大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围绕优势农产品建立的相对稳定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坚持市场的导向作用,以本地优势的农业资源为基础,选取开发项目,坚持“重区域、创名牌、搞特色、因地制宜、重点突破”。第二,强化科技自主创新。在政策上奖励围绕优势产业开展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的龙头企业,对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在自主研发体系建设上予以财政上支持,鼓励龙头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和关键技术设备,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延长农产品加工的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第三,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提升农产品市场占有率。立足本地区的资源和产品优势,组织开展各类产品博览会、推介会、展洽会等活动为开拓国内外市场提供良好的平台,同时组织龙头企业多参加影响广泛、知名度大的各类产品博览会、推介会、展洽会等活动,加快本地区产品适应国内、国际市场。优势农业产业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加工大大幅提升市场占有率和竞争率。在本省市场,加强行业自律,并逐渐形成一个有序的、规范的产品交易系统。第四,加强政府支持,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健康良好的发展环境。龙头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依靠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颁布相关的政策法规,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政府应加大省级财政产业化专项资金扶持力度,并逐年增长。政要对发展有潜力的龙头企业进行贷款贴息扶持,加大扶持龙头企业原料生产标准化基地建设,加大扶持企业检测设备购置以及企业对其联结的基地农户技术培训等。
作者:吴建国 蒋智华 单位:云南财经大学财政与经济学院
matlab曲线拟合和预测|基于Bernstein基函数拟合预测的
经济管理论文2017-01-14 07: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