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学管理现况分析(3篇)

时间:2017-01-19 01:40:42 来源:论文投稿

第一篇:高职教学管理现状及创新路径

摘要:伴随着改革开放起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逐渐形成规模,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然而,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进步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笔者首先分析高职教学管理的现状,并提出我国高职教学管理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管理;现状;创新路径

1高职教学管理的内容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学校领导应根据本校实际和教学目标,在遵守教学秩序的前提下,结合先进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将教学工作带入专业化和规范化的道路,推动本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稳步提升。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独特性,决定了其教学管理也不同于其他学校。高职院校中的教学管理主要是对教学计划的管理和教学过程的管理,通过制定严谨的计划管理,快速有效地进行计划管理的落实,在实行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不断完善,以确保高职教学管理有效的进行。

2高职教学管理的现状

2.1专业教学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当前我国各高职院校在设定专业目标时,主要有两个不同的方向:一是过于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另一种则与之相反,对理论学习的重视超过了技能培训。有些高职院校是由技工学校发展而来,这类学校一般侧重于技能培训;有些高职院校是由中专或成人教育发展而来,这类学校则属于对理论学习较为重视。高职院校教学计划中培养的人才目标应是企业技术、管理人员,须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并不断地掌握新技术,熟练运用以适应职业流动的需要。大部分高职院校专业并没有将培养学生的人格或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纳入培养目标,这样会使得学校教学工作仅从社会立场出发,而忽视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最终有碍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2缺乏系统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

当前高职院校缺乏创新的教学管理体制,加上综合水平有限的教学管理人员,二者的相互作用使得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乏善可陈。具体表现为缺乏合理的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制定不够严谨专业,并且教学管理评价体系不科学等。有些高职院校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不考虑自身的特点就盲目地复制其他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学计划,或者模仿其他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学生接受起来十分吃力。另外,在教学质量管理评价机制上,部分高职院校常常将重点投向学生对教学活动的评价,而没有考虑到教师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所收到的结果也是不对称的,无法作为教学管理的科学参考。

2.3课程结构改革相对滞后

回顾我国几十年来的高职教育,在课程设置上有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是教学重心偏向学科内容而不是技能训练,使得学生结业后在工作岗位不能很好地融入;其次是教学目光不够长远,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终身学习;再次是与社会、学术前沿接触不够密切,不能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学科知识;第三是没有为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课程,学生的意愿难以满足;最后是没有考虑到学生资助创业的需求。

3高职教学管理的创新路径

3.1明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正确定位科学管理的目标体系

对高职院校来说,教学管理的首要任务是抓好教学质量的管理,教学质量提上去了,才能为国家和企业源源不断地输出高素质的人才。教学管理是一项目的性很明确的实践活动,科学的教学管理目标体系就是实际教学结果和人才培养的理想型设计在实践教学中基本相同。为了教学管理目标体系得以实现,高职教育应该关注社会市场的需求,着重专业教学设置要求,一方面要思考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学校自身办学条件。教学管理的目标应该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操作性、项目型人才为主要方向,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专业设置、教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改进以及教学管理目标的创新等方面做到国家对高职教学管理要求的目标体系,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以确保高等院校人才能快速适应并融入高速发展的社会。

3.2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建立系统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

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是指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职能的实现方式,主要包括职责分配、专业机构设置、教学组织管理、权利分配等。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是教学管理体系的核心,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逐渐向高质量发展,不断创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并构建系统全面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是当前高职院校势在必行的一个方向。不断改善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与运行体制,综合全面地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学管理的最重要的目的。因此,高职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的建立要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学生职业技能的学习,把培养创造型、操作型、技能型等人才作为教学观念。教师应综合分析现代社会的就业方向,不同职业对应的不同专业应具备专业知识与素养。淘汰“光说不练”的学习模式,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为专业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于是,学校应以学生为考虑方向,建立校园实训基地,倡导学生全员参与。实训过程中应由教师指导参与,学生自发性组织、操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实训的效果。其次也可以开展校外实训,建立校企结合的模式让学生实际接触学习真正进入社会应具备的条件。从而,培养出综合素质较强的人才。新的运行机制要以就业为导向,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进高职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3.3强强合作,优势互补

在我国的培训系统中,有针对在职干部、下岗职工、农民工等人群的各种培训机构,这些机构不同程度地贡献了教育资源,使广大群众有更多的机会提高自身的知识与能力。然而总体看来,这些培训机构并未发挥其最大的作用,而且基本上是在政府部门的领导下运行的,少了职业院校的发挥作用余地。他们虽然满足了各行各业不同人群的进修需要,但是存在培训规模小,效益低的问题。很多培训机构都是虚有其表,培训资金没有被用到实处而是被白白浪费。这一点是未来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政府对职业培训的支持是必需的,但这并不意味着需要政府部门直接来参与职业培训的工作,他们可以选择职业院校来完成培训任务。与上述机构不同,高职院校在硬件和软件上都有其优势,因此政府部门与高职院校的结合,能够整合双方所长,是职业培训的指导方向。

3.4构建高职教学管理制度,确保制度的执行力

现代教学管理制度要求逐渐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型管理理念,教学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包括教学资源、教学质量、专业设置等,以确保学生、家长、社会和政府满意。因此,教学管理要合理安排师生参与教学活动,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调动师生对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现代化、人性化和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调动全员参与并遵守教学管理制度,确保教学管理制度的展开。

3.5引进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技术,促进教学管理手段创新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并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改善问题。通过这样的数字化手段,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者可以节省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创造新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利用网络,完成校内学生和教职工的身份认证,然后模拟高职院校的各种教学和管理行为,在模拟过程中观察、学习和总结。

4结语

教学管理高等职业院校管理体系中的一种复杂的综合管理体系,是高职发展教育得以继续发展的保证。高等职业院校须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体制以及创新的教学管理手段,不断地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并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单作民.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学生管理制度变革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2]傅晓亮.高职教学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创新路径[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29-31.

[3]刘秀艳.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教学管理研究[D].保定:河北师范大学,2011.

[4]张云萍.研究高职教学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创新路径[J].品牌,2015(5):225.

作者:郭邦顺 巫海波 单位: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高职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思考

【摘要】高职院校作为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机构,其培养人才的目标主要通过教学来实现的。教学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而与之相应,教学管理便成为高职院校管理的核心内容。信息化管理成为各种管理的大势所趋,信息化条件下,高职院校要突破创新,必然要在教学管理上进行改革和完善。

【关键词】高职;教学管理;信息化;思考

当前,随着网络的发展,信息化的网上交互已经在高职院校开始开展应用,这集中体现在一些基于网络的管理系统,比如网上招生和录取系统、学籍管理系统、就业信息系统、教务系统、选课系统、请销假系统、优质课平台等。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者、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学校间的交流联系越来越密切,交流越来越频繁,教学管理开放性越来越强。随着微信等新型功能的挖掘,未来的教学管理,交互开放有可能实现“自由流动”,未来的教学管理将不再局限在校园中,也不局限在网络上,而有可能在办公室、食堂、体育馆、图书馆、教室、校外等信息节点中组成多功能交互网络。

一、高职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教育部制定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要把教育信息化摆在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地位。2012年9月,教育部召开了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国务委员刘延东强调: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的战略重点优先部署,要推动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三通工程。2012年教育部出台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规划》、《加快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发展》等政策,又对高职院校具体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做了一些具体部署,促使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活跃起来。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是教育走信息化道路过程中的核心部分。教育信息化主要针对的是教育管理方面的信息化去,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信息化管理的效率,通过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手段与教学管理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技术在教学管理方面的优势,以提高校园信息化管理资源开发、利用的高效性,使教学管理符合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二、高职院校推行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一)信息化教学是高职院校发展客观需要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很多高校也开始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而采取学分制,这对于培养学生自身素质,提高学生自身技能起到重要的影响力。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背景下,现行的教学模式在不断的完善,对学科之间的融合度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建立实基础、强化技能”的教学新模式。在知识经济的环境下社会更加需要高素质的技能人才,这就对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寻找信息化管理方法,来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同时,这也是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需要。

(二)信息化教学是高职院校管理创新趋势

为了适应高职学生终身受教育的需求,高职院校应有效的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开设网络课程,让学生不仅能够在课堂上获得知识,也可以在网络上获得知识。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的大面积推广,使得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网络的快捷及便利,是人们喜欢的前提。而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方法,能够对教学资源进行集成和共享,可以有效的降低工作量。也是今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现代化的方式方法。

(三)教学管理信息化是教学管理必然要求

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对教学过程与流程的监控,将精细立规、精细执规落到实处,是确保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利用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开展教学过程监控管理、质量管理等,构建规范有序、服务便捷网络管理体系,是服务于院校师生、加速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高职教学管理信息化面临的挑战

(一)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的价值

很多教师不能正确认知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重要价值,在进行教学管理时,他们还沉溺于固有的管理方法,实行的是人工作业的方法,不具备信息化管理应具备的思想及认识。这明显已不再吻合目前教学管理的需要,引起了较低的工作效率,高职院校只有完善信息化管理质量,才能进入合理科学的发展轨道上。

(二)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信息化体系

教师需要不断地补充及调节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信息体系。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缺乏规范化的信息体系,教学管理的有关机构不能妥善地进行交流。所以,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信息体系应与实际的教务工作内容相吻合,不断地改进不科学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三)教学管理信息管理制度滞后于信息管理系统的实际应用

教学管理信息体系的实际应用情况明显提前于信息管理体系。由于制订教学管理信息、管理体系是以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应用实况作为出发点,并合理地监控及管理其未来发展的方向。然而,对于信息管理体系的修正及制作未曾发展,领导未对此足够地重视,因此一旦教学管理信息化在实际的运行中出现问题,管理人员就会相互推卸责任。

四、高职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思考

(一)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意识

教学领导人员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思想,提高管理及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本领,促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关键因子是教学领导人员的管理信息化的思想,所以,高职院校应尽可能地改变教学领导人员的信息管理信念,并根据自身的工作步骤关注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增强信息管理能力。高职院校应教育及推广信息化的建设,塑造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校园环境,使广大师生均能对教学班管理信息化建设给予支撑。老师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力对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非常关键,高职院校应鼓励教学领导人员参加到有关的信息技术培训中,促进他们使用网络信息计算机的能力有所增长,改进对数据信息的研究、获得、分析能力和完善应用教学管理系统的本领,使教学管理信息化构建能够顺利地进行。

(二)打造专业化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团队

高职院校要重视对教学管理专业队伍建设。要通过培训引导,转变教学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增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人员转变职能、增强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意识,培养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优化教学管理队伍结构,这主要包括优化教学管理队伍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职级结构、学科结构、学历结构、个性结构。对待教学管理人员,要明确责任意识,实行岗位责任制、绩效考核制、成果奖惩治和风险追究制。实行积极的扶持优待倾斜政策,引进教学管理激励奖惩机制和教学管理竞争机制。逐步打造一支有强烈服务意识、有教育和专业素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备较强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教学管理团队。

(三)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提供环境

教育主管部门要认识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加大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投入力度,增加财政投入力度,多渠道、多途径、多元化融资支持,增强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支持,增加相关方面的培训。高职院校主要领导一定要认识到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管理改革要求的迫切呼声,转变发展思路,抓住改革先机,及时用信息化主力来打出高职院校改革的先锋。要加强高职院校校园网建设,建设要注意整体规划,明确网络内涵外延。要软硬发展,在计算机等硬件投入同时要加强软件建设,并注意软件系统的实用性和共享性。计算机网络还要专人管理,高职院校要选派技术精湛、责任心强、作风过硬、热爱教学管理的得力教师负责维护校园网络平台。

五、结束语

总之,教学管理应以高职院校的实际状况作为立足点,选择合适的多媒体技术及计算机网络,保证形成体系化及规范化的教学信息管理,充分实现信息化的管理职能。要以加强教学领导人员的信息化能力及思想、教学管理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制造数学管理的信息化发展部署等方面作为出发点,将高职院校的人力、资金等资源投入其中,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体系。

参考文献

[1]周玉学,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改革管理模式提高教学质量[J],吉林农业,2012.

[2]陈勇,浅谈信息管理在高职高专教学管理中的运用与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2.

[3]方万鑫主编:《信息化校园——大学的革命》[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李秀湾 单位: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客户管理思维在高职教学管理的运用

[摘要]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了各种专业的应用型人才。虽然培养了大量人才,但是仍然面临着“五少”的困境。为解决高职教育的困境,提高其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对于职业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必须对高职教育的教学管理工作加以改进。利用客户管理思维去进行高职教育的管理,是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界探索出的一条新路。介绍客户管理思维,具体阐述客户管理思维在高职教学管理当中的应用。

[关键词]客户管理;管理思维;高职教学管理

我国的高职教育目前面临着“五少困境”,即社会上对高职教育缺少认同、法律上高职教育缺少依据、政府单位缺少对高职教育的统筹规划、高职院校的教育缺乏特色、高职毕业生缺少就业的机会。如果这些困境不能得到解决,必然会制约高职教育的发展,妨碍我国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高职院校想要走出困境,必须对自身进行明确定位,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思维。客户管理思维将学生作为“客户”来看待,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将教学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客户”,改变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这种思维在教学当中的应用,能够消除师生之间的距离感,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融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

一、客户管理思维概述

客户管理就是企业通过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分析客户的心理、能力、需求,为了给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或者更优质的服务,加大与客户沟通的频率,重视客户的反馈信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调整的过程[1]。通过客户管理,企业能够吸引潜在的客户群体,建立忠诚的顾客团体,增加企业产品或企业服务在市场当中占据的份额。客户管理这一概念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最初这一概念叫做“接触管理”,就是通过客户与公司的联系信息,分析客户的基本情况和实际需求;到了1985年,巴巴拉•本德•杰克逊将这一概念发展为“关系营销”,除了分析客户的基本信息与实际需求以外,增加了如何维护客户、与客户构建良好关系的内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客户管理开始研究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来加强与客户的联系,搜集客户资料。客户管理包含了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机制、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具体内容如下:如何建立客户关系、如何维护客户关系、如何恢复已经破裂的客户关系、如何利用计算机软件和系统帮助管理客户关系、如何根据客户管理理念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调整。

二、以“客户”角度对学生进行分析

为了更好地实行客户管理,有必要对客户进行全面的分析。对客户的科学分析,是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良好服务的基础。从高职教育的角度来说,全面分析学生的心理、能力和实际需求,才能够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调整,取得更好的服务效果。高职院校的学生年纪比较小,还不能够对自己进行清晰地定位和评价,对未来发展方向的选择也比较迷茫。这都需要高职教育给他们提供帮助,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有目的地进行学习。(一)对心理的分析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是在高考当中没有取得理想成绩、分数不够进入本科学校的学生。这类学生往往缺乏自信,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感到自卑,由于高考的失败而产生挫败感,对前途感觉迷茫。这样的心理状态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缺乏积极性和动力,还容易对学习产生逃避心理。有些学生由于成绩不好,长期没有受到教师的关注和关怀,进而对学习、教师和学校产生抵触情绪,思想偏激,不愿意接受教师和学校的管理。还有些学生由于现代社会就业压力大,社会竞争激烈,对自己的前途感觉到迷茫,进而自暴自弃、抑郁、自闭。这些都是高职学生普遍具备的心理特点,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方式,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针对每个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卸下心理上的负担。(二)对能力的分析古今中外的教育专家都具有这样的共识: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天赋,具有各自的能力和技能。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提出“因材施教”的观点。现代美国教育家加德纳则认为:当今社会是进行高度精细分工的社会,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能力,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岗位[2]。高职学生虽然在智力水平方面可能不如本科学生,但是在实践动手能力、交流配合能力、创业就业能力上未必比本科学生差,甚至超越了本科学生。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全面分析,找到学生能力当中的突出之处和薄弱之处。然后,教师要对学生的突出能力予以肯定,多多鼓励学生,通过技能培训和技能锻炼引导学生发挥长处,给学生树立自信心。学生在经过培训和锻炼之后,教师要设置考核,让学生们看到自己的锻炼成果,对学习形成积极主动的态度。(三)对需求的分析了解客户的实际需求,才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从高职教育的角度来讲,了解学生的具体需求,是提供优质教育的必要条件。学生是一个庞大的“客户群体”,具有群体的普遍性要求和个体的个性化需求。高职学生群体的普遍性需求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身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企业的用人标准;工作实践经验的丰富和增长;他人的尊重和认可,主要是教师的认可;心理素质的提升,以便学生能够尽快融入工作当中,适应社会的实际状况。个性化需求根据学生个体的不同也会有不同,需要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分析。从学科专业的角度来讲,教师要考虑学生的专业教育情况和学生的发展方向,调整文化基础课与专业实践课的比例;从学生性别的角度来讲,教师要了解男同学和女同学的思维差异、心理差异,同时满足男同学的学习需求和女同学的专业需求;从地方文化的角度来说,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文化背景来进行授课,引起学生的共鸣,让教学效果更加显著。为了了解高职学生的普遍化需求和个性化需求,需要教师多与学生进行沟通。通过浏览学校论坛、通过社交软件与学生聊天、关注学生个人主页等方式,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喜好、关注点和思维方式,进而开展教学方案的设计。

三、以“客户”角度为学生提供服务

从高职教育的角度来看,教师不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角色,也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角色。从客户管理的角度来看,教师是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的服务人员,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改善为学生服务的环境,增加服务的方式和内容。(一)树立服务意识高职学生的心理具有自卑、敏感、困惑等特点,教师要针对这些特点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教师要具有同情心和理解意识,主动去了解学生心里想什么、学生需要什么,掌握学生的思维方式,具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方案的调整。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对于学生取得的进步,教师要予以鼓励;对于学生的优点和特长,教师要予以肯定,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总而言之,教师要在日常教育中用心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不仅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健康、积极、乐观、阳光的精神和态度。(二)改善服务环境良好的服务环境是教师给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的基础[3]。良好的服务环境由多个因素构成:教学资源和教学设施的完备、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的科学合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融洽等等。首先,高职院校要考虑自身的资金情况,丰富自身的教育资源。比如提供足够的教学设备和教学工具、与社会团体联系提供实践基地、为一些大型实践项目提供场地、建立网上教育平台提供给学生网络教学资源等等。政府也要考虑到学校的发展状况,给学校提供足够的教育资金,为学校提供支持。其次,教师要适当调整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改进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比如教师允许学生在课堂上随时提问或者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探讨;给每节课的结尾都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由教师进行解答。最后,要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仅仅是学生的传道者,更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要解答,对学生的不同观点要郑重考虑,进行平等交流。教师要以一种平等、关爱、尊重的姿态来与学生进行交流,排除学生对老师的恐惧、隔阂、抵触和反感,建立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三)增加服务内容对于高职教育来说,服务内容就是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教师传授给学生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取决于学生的需求,即群体的普遍化需求和个体的个性化需求。首先,专业知识是教师要提供给学生的最基本的服务内容[4]。高职院校的教师往往经过系统知识的传授,对本专业理论知识具有相当深刻的理解。但是,时代和专业都是在不断发展进步当中的,知识也在不断进行更新。高职教师不能固步自封,要积极了解行业发展的新动态,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更新换代,引导学生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其次,教师还要传授给学生深厚的人文知识。适当在专业课程当中加入一些社会学、心理学、文学、历史、哲学方面的相关内容,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最后,教师还要注意学生道德修养和思想品质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心理素质,在未来的社会生活当中取得更好地发展。时代的发展导致了高职教育要随之进行改革和调整。客户管理思维的引入和应用,能够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提供给学生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客户”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分析,为学生提供服务,将大大提高高职教育的教育水平,取得更加显著的教育效果,为社会提供综合型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门燕丽,周志刚.基于能力培养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2):43-47.

[2]李静恒.中小型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客户管理策略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13):157-159.

[3]王勤.以服务学生为导向的高职教学管理模式探析[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4,(4):27-31.

[4]刘富成,刘义进,黄晶.大数据时代零售业客户管理的变革研究———以吉林省长春市为例[J].长春大学学报,2013,(9):1129-1131,1135.

作者:林佳 单位: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更多通信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高职教学管理现况分析(3篇)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88676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集团经济研究杂志社 供应链存在的问题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河北林果研究》 《比较法研究》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山东交通科技》 《新重庆》 《文史知识》 《云南大学学报》 《气象》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