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大学中医药论文

时间:2017-01-19 02:31:29 来源:论文投稿

1建设高水平中医药大学,科学定位是基础

全国中医药院校的兴建背景、区域环境、办学条件、发展状况等并不相同。客观分析这些差异,科学确定学校定位,是建设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基础。通常,大学定位至少包括社会系统中的组织定位、学术系统中的角色定位、内部功能的发展定位3个方面[2],可从3个维度明晰。①横向比较,着重思考定位是否坚持以学术为核心、是否屈从非学术因素影响、是否与其他机构差异显著等问题,通过与其他机构特别是与国内外高校比较,找出自身的特色、个性和优势,进而明晰服务面向定位、角色定位、类型定位和层次定位。②纵向比较,着重思考如何彰显自身特色、个性和优势,尊重传统、立足现状、前瞻未来,而不急于改变什么,进而明晰特色定位。③突出重点,着重思考需要保持并强化哪些功能,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小为有所大为,兼顾共性,突出富有特色、个性和优势的功能,进而明晰目标定位。需要强调的是,确定大学定位有3点尤需注意。①大学的功能定位不宜作为评判大学水平的指标,高水平大学通常各有各的优秀。例如对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两项职能,芝加哥大学主张科研重于教学,认为“研究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选拔人才强调“以调查研究为主,以教学工作为辅”;普林斯顿大学主张教学重于科研,认为高水平的科研可以保持高水平的教学,但是绝不允许科研冲击教学,有世界声望的教授也要完成教学任务;麻省理工学院是教学与科研并重,认为教学在科研中的作用和科研在教学中的作用怎么强调都不过分[3]。正是某一方面卓越,成就了大学的特色,彰显了大学的水平。②大学定位的表述不宜频繁更换,而是尽量赋予新的内涵。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大学定位的反思、导向、凝聚、激励、约束等作用,保持大学发展的稳定性、延续性和持续性,稳步提升大学的建设水平。③大学的水平体现在定位是否明确上,更体现在对定位的服务是否到位上。全体教职员工如果都能追求卓越、高质量地服务于学校定位,建设高水平中医药大学何愁不能实现。

2建设高水平中医药大学,发展学术是核心

大学说到底是一个学术共同体。大学发展水平的竞争,本质是学术水平的竞争。广州中医药大学认为“办大学就是办学术”,近年来将发展中医药学术摆在核心位置,先后从学校、学院、学科3个层面开展调研,力求聚焦国际前沿领域和国家战略需求,强化基础研究、注重学科交叉、促进学科融合、拓展学术领域,构建以中医药学为主体的学科学术体系,不刻意跟兄弟院校比指标,侧重跟自己过去比进步,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学校是全国多个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个、一级学科省重点学科3个、省攀峰重点学科1个、省优势重点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5个,形成了复方青蒿素防治疟疾、艾滋病防治、脾胃学说、骨关节疑难病诊治、南药资源开发等多个优势领域,承办有全国第一个国家级中医药发展学术论坛——珠江论坛,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中医学术流派传承推广基地,承担科研项目、获得科技成果的数量快速增加,自主研发的艾滋病治疗性疫苗获准在南非开展临床研究,自主创制的抗疟疾药物获准在7个国家上市并被温家宝总理作为国礼赠送给非洲国家。2012年参加教育部评估,得分中医学全国第二、中药学全国并列第三、中西医结合全国并列第四。下一阶段,学校将推进协同创新工程,紧扣中医药学的重大命题,以振兴南药、提高疗效为中心,前瞻性调整学科学术布局、制订国际国内标准,力争形成多个有国际影响的学术领域、培育一批有岭南特色的拳头中药,促进中医药学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3建设高水平中医药大学,培养学生是根本

大学有别于其他机构,就是大学有学生。建设高水平中医药大学,不能脱离这个根本。广州中医药大学主张“大学为学生而办”“育人以学生为中心、办学以学生为根本”,强调“学生可以没有广中医,但广中医不能没有学生”“有了学生,才有学校,才有教师,才有机关,才有校长”“让学生成为他自己”,要求干部职工立足岗位实际,为学生提供全员(全体干部职工服务全体学生)、全程(从入学到毕业)、全面(涵盖成长成才创新创业等各个方面)服务。近年来,学校着力打造优质本科和卓越研究生教育,同时注意尊重和满足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推进了以下几项工作:①开展干部联系班级“五个一”活动,组织校级、处级干部,每人固定一个年级,开展一次随堂听课、一次党团组织生活、一个专题座谈讲座、一次第二课堂活动、一次学生宿舍走访“,零距离”对接学生需求;②设立学生事务“一站式”服务中心,由机关委派教师指导学生助理,在大学城校区学生宿舍3栋1楼建立大厅,集中办理涉及学生的跨部门事务;③成立创业学院和创业实践园,免费提供场地、桌椅和技术指导,吸引8个学生创业团队进驻,其中1个团队赢得社会风险投资100万元;④遴选学生校长助理,通过海选报名-集中演讲-学生投票,每年遴选3名学生,由校长颁发聘书,固定地方上岗,配置办公设备,定期向校长汇报工作;⑤举办校长晚餐论坛,公开征求报名,每学期2次,每次随机抽取20名学生,与校长围坐一桌边吃边聊感兴趣的话题;⑥创新学位授予仪式,制作学术权杖,组织学生依次上台,由校长逐一颁发毕业纪念册。学生综合素质稳步提高,在校生荣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中医药创意设计竞赛一等奖等省级以上奖励(荣誉)300多项,部分学生通过了全球公认IT行业最权威的CCIE认证。毕业生中医执业医师通过率保持全国高校第一,绝大部分在珠三角地区就业。接下来,学校将实施卓越教育工程,设立改革试点和示范特区,探索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构建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力争培养出更多更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4建设高水平中医药大学,人才建设是关键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人才是学校发展永不衰竭的核心力量,处于学校发展的优先地位和关键位置。广州中医药大学主张“强教先强师、师为教而聘”“办学术就是办人才”“尊重教师就是尊重学术”,积极填补国家和地方人才成长阶梯的“缺阶”,努力改变优秀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干不好、成才慢等现象,近3年先后实施了青年英才、杏林学者、特聘教授、出国(境)留学、归国薪火等5项人才计划,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学术骨干和创新团队,新增国医大师、“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等多名高层次人才,实现了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千人计划专家、广东省百名南粤杰出人才零的突破。未来几年,学校将择机启动海库计划(资助海外团队培育师生)、领航计划(培育领军帅才)和伏枥计划(发挥离退休人员作用),灵活突破地域、行业、年龄等各类界限,加速打造高素质的人才团队,进而创造高层次成果、培塑高级别学科、支撑高水平大学。

5建设高水平中医药大学,优化平台是重点

科研服务平台通常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优秀的科研人员、精湛的创新团队、重要的科研项目、高效的运行机制、开放的学术氛围,在孕育科学灵感、降低科研成本、催生原创成果中的作用无可替代,相关建设受到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重视。全国中医药院校依托重大科研、重点学科等专项经费,建立系列科研平台,极大地促进了科研创新,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难以满足创新需要。①缺乏整体规划,仪器设备存在重复购置,创新资源浪费。②缺乏沟通共享,各类平台多为单位甚至个人所有,难以发挥集成优势。③缺乏综合平台,难以提供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成果转化、企业推广等一条龙服务,创新效率偏低。近年来,广州中医药大学提出“资源闲置等同浪费,浪费资源也是犯罪”,积极筹资搭建大平台。①建立重点学科实验室,集中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所有仪器设备,面向公众开放,坚持专管共用。②联合美国5所大学及澳门、香港的几所大学成立国际中医药转化医学研究所,被认定为省级协同创新中心。③联合东莞市政府及多家企业、高校成立华南中医药协同创新中心,也被认定为省级协同创新中心。④建设华南针灸研究中心,打造针灸研究新平台。⑤完善基础医学研究平台,支撑基础科学协同研究。⑥建立系列名医工作室和学术流派传承基地,助力中医临床经验传承。接下来,学校将实施平台提升计划,以组建协同育人中心为抓手,以促进远程融合共享为目标,加速创新团队、教学团队建设,以促进整体办学水平的快速提高。

6建设高水平中医药大学,强化附属医院是支撑

中医药大学办好附属医院,有效满足群众保健需求,切实保障劳动者身心健康,既履行了服务经济社会建设的光荣义务,又拓展了学校高水平发展的社会资源,还有助于赢得广泛的尊重和认可。更为重要的是,中医药学是实践科学,中医药的根在临床。无论是创新中医药学术,还是培养中医药人才,都需要附属医院的强力支撑。从这个意义上说,附属医院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中医药大学的建设水平。基于以上考虑,广州中医药大学强调“学校和医院一体化发展”,主张通过做强直属附属医院、拓展非直属附属医院、加快与企业合办医院建设,来促进学校高水平发展。目前,学校拥有直属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26所、与企业合办医院6所。其中,直属附院拥有5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中的4个,形成了以43个国家重点专科为龙头的专科专病技术群,去年门诊总量超过1100万人次、住院达到15万多人次,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茅,牵头完成的项目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特别是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是全国医德医风建设的典范,开创了在香港公立医院设立中医临床研究中心的先河,年门诊总量近20年保持全国所有医院第一,先后被遴选为建国以来国家投入最大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全国唯一的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示范基地,在中国医疗机构最佳雇主排名中位列全国中医院第一。非直属附属医院大多特色鲜明,为教学提供了强力支撑。例如将附属深圳中医院建成深圳临床医学院,选拔2届120多名学生,每天上午跟师门诊(查房)、下午课堂学习,实践教学时数增加1倍,真正做到了“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通过建强建特附属医院,为建成高水平大学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7建设高水平中医药大学,开放合作是捷径

建设高水平中医药大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集聚特色优势、加大资源投入,也需扩大辐射影响、提高声望美誉。作为社会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院校不能关起门来抓发展、为了学术谋学术,而应该大开门户抓建设、开放合作谋发展。①向社会开放,积极关注社会变化,及时感知社会需求,通过人才、知识、技术、产品等载体,不断深化与地方政府和企业机构的合作,全面服务社会发展,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资源为我所用。②向同行开放,特别要向高水平大学开放,及时了解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努力开展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借用高水平大学的现有平台和先进模式,尽快升级换代、迈入高水平大学的行列。③向世界开放,依托东南亚国家联盟、世界博览会、孔子学院等载体,通过联合办学、学生互换、离岸中心等途径,努力拓展国际化办学的深度和广度,创建富有时代气息、国际意识的开放办学体系。值得注意的是,在开放合作中不能用对方的理念、模式、方法、载体等来改造自身,必须坚守道德底线、保持个性特色、维护自身优势,实现自身传统与外来模式的双重“扬弃”,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引导对方积极健康发展。近年来,广州中医药大学认真落实“开放活校”战略,在这方面做出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实效。①国际交流互访迈上新台阶,由民间、社会团体为主,转向官方、主流大学、政府高层为主,先后接待外国总统等高层来访上万人次,促成了多个高水平合作项目。②对外教育呈现新气象,顺利开展了境外学生交换项目和国外合作“双证”教育,被教育部批准拥有招收澳门保送生和香港免试生的资格,兼读制研究生教育点由2个地区拓展到6个国家(地区),进入了欧美发达国家市场。③产学研工作实现新跨越,与12个地级市新签高层次合作协议,新增大型省部产学研示范基地4个、中药材规范种植基地25个,横向合同总额超过1亿元,被科技部授予“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十周年优秀单位”。④中医药文化传播蓬勃发展,建成的中医药博物馆接待参观20多万人次,被授予国家二级博物馆、全国科普基地等10多块牌子;在全国率先开展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评审,相关经验被上海等多个省市借鉴;与香港亚视等推出系列养生节目800多集,屡创收视新高;组织编写“通俗中医药丛书”,被张德江同志赞为广东中医药强省建设重大成果。建设中医药高水平大学任重道远。我们相信,只要全国的中医药院校精诚团结、开拓创新,立足实际、优化特色,突出重点、稳步推进,不久的将来肯定会有学校跻身高水平中医药大学的行列,为全球健康事业作出更加突出的贡献。

作者:王省良 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更多区域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高水平大学中医药论文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88852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浅析微商的发展前景 import export code

相关论文

医学试题及答案

论文百科2017-05-09 12:02:38
相关学术期刊
《中国牦牛》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中国海商法研究》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脊柱外科杂志》 《科普童话》 《散文选刊》 《江河文学》 《世界林业研究》 《钢铁研究》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