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管理建设问题探讨

时间:2017-01-19 13:23:56 来源:论文投稿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化、网络化是目前学生信息管理的主流,校方可以利用信息管理软件的相关算法高效的对学生的信息进行筛选管理、为学生服务、记录学生的课业、学历、学籍、素质探索等多方面的信息并综合反馈。本文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管理建设中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提出了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建设策略。

引言

我国高职院校的信息管理系统仍然有一些不能够满足学生操作及校方分析的问题,在建设、管理、维护等方面都存在若干问题,因此有必要开发并推广具有较高信息共享能力的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为人才的推广和学生发展提供助力。

1.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管理建设的目标

(1)系统开发目标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管理而言,不能简单去购买市场上的软件成品,因为与学校实际差距太大,所以建设自有的学生信息管理软件是当务之急。科学合理的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用户行政人员、辅导员、教师和学生,用于学生在校期间所有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免去了手工处理信息的繁琐和误差,能够准确的对学生信息进行处理,是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同时系统开发采取模块化,既可以供各个院系独立使用,又能够作为学校整体管理的系统。既有针对性,又有普适性。一般而言,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目标如下:第一,广泛性。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应将学生在校的所有信息纳入其中,并且录入、更新及时,学生使用方便。第二,安全性。在系统完整记录学生信息的基础上,应保证该系统的安全与保密,防止信息泄露和篡改。第三,高效性。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不是简单的录入系统,而应该具有自知功能和信息循环,一方面降低管理成本,另一方面减少信息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2)信息储存与升级问题

高职院校的信息储存的初始资源是高考信息中的学籍档案信息,入校后,校方根据工作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分门别类的采集学生的相关信息。如高考学籍信息出于便于分析管理的目的,信息采集的项目较少,同时还存在学生操作不当等主观因素;而入校后的学生信息的多样化,导致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只有学生的所学课程及学分情况、所受奖惩、获得的学历、学位等,但一些能够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信息因为系统建设问题无法录入,使学生信息升级受到影响。

2.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建设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中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协同设计,以大格局大视野的前瞻设计为基础,以实用性、及时性为原则,设计出一套完整、合理的系统平台。笔者设计了一套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优化图,根据图一中的流程示例,笔者认为学生的信息首先分为两大类别,一是学生的常规信息,包括学生的基础信息、课程信息、成绩信息、就业信息、助学金信息、班级管理信息等等,这些信息通过学生以及学校的主要职能部门进行录入;二是学生的辅助信息,包括图书馆借阅系统、公寓使用信息、校医院就医信息等等,这类信息由图书馆及校医院等后勤管理部门进行录入。两类信息同时进入学校的学生信息管理数据仓库。学生信息管理数据仓库具有储存量体大、性能稳定、安全性高、读取储存速度快、便于分析反馈等优点,学生信息管理数据仓库的优越性能还需要优秀网络服务器的支持和校内网络维护工作人员管理支持才能顺利运转。所有信息能够顺利输出还需要设立人机对话系统,该系统的登录端分为学生端和管理端,学生端学生通过学号和密码进入,并对个人及相关信息进行查询、管理、编辑等操作,实现人机对话,教职员工通过工号和密码进入管理端,系统自动根据工号跳转进入其所负责的范围所在的子系统,如教务子系统、图书馆子系统、校医院子系统等等,教职员工根据学生的学号、学生的性别、所在的年纪等不同的信息进行检索,编辑,实现人机对话。整体系统的建立还需要一定的内外部支撑,包括信息管理系统的技术支撑、在校学生信息管理的制度支持,等等。只有科学、有效的内外部支持,才能保证这个系统的良性运行和升级。

3.结论与展望

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在目前来说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从内部来说需要优化学生信息管理的组织架构,减少学生信息冗杂储存的现象,同时提高教职员工对于学生信息管理的认识,保证学生信息的准确度;从外部来说,需要提高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技术,早日完成优化系统的建设,优化数据仓库的相关技术,建立更加完善的逻辑算法和储存解析模式,最终达到学生信息安全、高效共享。

作者:张莹莹 单位: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更多工商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管理建设问题探讨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91105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西部资源期刊 电子商务未来发展趋势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中国供销商情.村官》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江西省人民政府公报》 《飞行力学》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篮球》 《国际呼吸杂志》 《杭氧科技》 《战略决策研究》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