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收集能力下小学科学论文

时间:2017-01-19 18:44:05 来源:论文投稿

一、搜集准确数据,需要实施正确的操作

(一)保证测量工具的准确性

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包括测量工具的精确性。例如温度计,把几支温度计放在同一环境下,也不能保证每支温度计所测量的数值是一样的,而这样偏差在合适的范围内是允许的,但如果偏差较大,就会影响活动的效果。还有测力计,由于经常使用,弹簧往往会出现问题,要么测量数值不准确,要么失去测量功能。所以教师在上课前,应该把上课要用到的测量工具逐一检查一遍,保证其能很好发挥作用。

(二)掌握正确的测量和观察方法攷参各种基本仪器的试用说明书(详细情况省略)

二、用数据说话,就要养成及时记录数据的习惯

科学课的重要特征表现在对数据的追求和对证据的尊重,用证据说话。例如,《斜面的作用》中,学生在探究不同坡度斜面的作用,记录了以下数据。通过比较观察,学生能发现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在此课教学中,仅仅动手实验而不及时进行数据记录,或者学生的记录无序、杂乱,就难以窥见其中的奥秘。

三、对异常数据,要正视并借此培养科学探究素养

在科学探究中,出现异常数据是很正常的。面对异常数据,首先要引起学生的关注,教师不能漠视,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反思,促使学生返回去审视自己的实验过程。例如,在研究“探索斜面的作用”的实验中,实验用测力计测出直接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和使用斜面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其中一组的学生实验结果是这样的。大家知道:斜面提升物体所用的力比直接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少。但这一组学生测出两组对比数据没有太大差异,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斜面提升物体的力接近直接提升物体的力。”那为什么这组同学会得出这样的数据呢?教师从这组数据出发,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实验过程,并在全班展示实验过程,发现他们在实验斜面提升物体时,测力计是立着拉上去的,并不是与物体平行沿着斜面提升,这样实验测出的数据跟直接提拉物体所用的力几乎一样。

四、整理数据,要培养分析能力

善于发现规律真实有效的数据,会使解释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如在《抵抗弯曲》一课中用统计图的方法整理数据,能凸显数据的特征。如图(横坐标:纸的厚度;纵坐标:承受的重量)。纸的厚度与其承受重量关系的折线图让学生画统计图对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在纸本身的承重能力范围内,纸的层数越多,垫圈也越多。总之,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需要通过多种方法和长期的训练,从每个实验做起,多引导学生利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说话,用证据说话,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

作者:黄俊彬 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振兴第一小学


更多国内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数据收集能力下小学科学论文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92222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北京臭氧超标 论文代发机构靠谱吗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财政研究》 《上海工艺美术》 《回族文学》 《四川中医》 《江苏建筑》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国际经济合作》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巢湖学院学报》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