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研究

时间:2017-01-19 21:58:48 来源:论文投稿

区域经济差异是中国经济发展研究的热点内容,同时还是国内外学者们关注的主要问题。陆大道等对中国区域经济差异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还有许多学者从不同研究尺度、研究方法、指标等方面对中国区域经济差异方面进行分析。90年代后,学者开始关注农村经济差异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分析了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等,但是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整个区域,而对省域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问题研究较少。因此,探究山西省农村经济发展区域差异问题,对制定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政策方面可以提供可靠的依据。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数据来源

本文以山西省107个县市为研究区域,利用2008-2013年《山西省统计年鉴》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利用ArcGIS、GeoDA软件对山西省农村经济发展区域差异方面进行研究。

1.2研究方法

空间自相关分析主要描述并呈现对象的空间分布格局状况,揭示空间关系、集聚及异质性的空间模式。

2结果分析

2.1总体水平

山西省2008-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4097元、4244元、4736元、5601元、6356元、7153元,从整体上来,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农民理财观念转变、政策扶持、农民素质提高、“一县一业”和“一村一品”工程得到落实等几方面。利用ArcGis软件的自然间断点分级法把2008年和2013年的山西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由低到高分为三个等级,最后得到其分级图(图1)。山西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整体分布格局为中部高,东部其次,西部最低。从地级市来看,太原市最高,吕梁市和忻州市最低;从县市来看,清徐县、河津市、太谷县、孝义市、灵石县、长治县最高,大宁县、石楼县、方山县、永和县、兴县、临县最低;从集聚区域来看,主要呈现出以朔州市为核心的北部、以太原市、阳泉市、介休市、晋中市为核心的中部、以长治市、晋城市、临汾市为核心的南部集聚的趋势;从影响因素来看,农民人均纯收入较高的地区一般集中在自然条件优良、区位条件好的地区,而农民人均纯收入低的地区集中在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的地区。

2.2全局自相关分析

为了更好的分析山西省农村经济空间分布的内在联系及演变过程,运用GeoDa软件计算出2008-2013年山西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全局自相关指数(Moran’s指数),并选取2008年和2013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作出全局自相关散点图(见图2)。2008-2013年Moran’s指数分别为0.3704、0.3901、0.3723、0.3643、0.3213、0.3813,其值均为为正数,这表明山西省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即山西省农村经济发展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集聚的特征,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县市其周围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也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县市其周围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也低。从整体来看这种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在逐渐加强。山西省农民人均纯收入Moran’s指数呈现出先增长再下降再增长的趋势。在全局空间自相关散点图中,按其性质将四个象限依次分为高高、低高、低低、高低,位于第一、三象限的点是正相关的点数据,而位于第二、四象限的点是负相关的点数据。2008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散点图位于第一、三象限的县市有82个,约占总数的77%,位于第二、四象限的县市有24个,约占总数的23%,77%县市的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出集聚特征,而23%县市表现出分散的分布特征。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中部和部分东部,而农村经济落后地区主要位于西部。到2013年山西省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格局变化不大,只是稷山县、应县由高高区域进入低高区域,表明这些县农村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明显低于周围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而垣曲县、中阳县、五台县、原平市、柳林县由低低区域进入高低区域,其主要是由于这些地方的资源得到开发和利用。一些发达城市凭借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其经济辐射能力增强,能够带动周围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如太原市、晋中市等。

2.3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利用GeoDa软件计算出2008年和2013年山西省各县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LISA值,作出LISA集聚图(图3)。Moran’sI散点图不能定量表示其显著性指标,LISA集聚图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它是衡量某区域与周围区域之间的相近或相异程度的指标。从山西省各县市农民人均纯收入LISA值可知,山西省农村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形成显著的空间二元结构。2008年山西省西部和中部出现了两个显著区域,说明这些县市与周围区域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西部地区处于低低区域,这些地区与周围地区之间的联系较少,大体上处于孤立发展状态,其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而中部地区特别是太原市和晋中市处于高高区域,这些地区与周围地区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其经济辐射能力较高。文水县和阳曲县处于低高区域,其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周围地区。至2013年山西省农村经济发展格局变化不大,农村经济差异呈现出较弱缩小趋势。西部仍然为落后地区,只是范围有所缩小,而中部也仍处于发达地区,但是范围向南、向西扩大。这表明五年来山西省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经济带动作用已经开始显现。右玉县和柳林县与其周围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出相异的状态,柳林县依托资源优势发展农村经济,使其得到明显提高,而右玉县由于地理位置偏僻、资源缺少等因素农村经济明显低于周围地区。

3建议

为缩小山西省农村经济区域存在的差异,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大力推进农村小城镇建设,重点发展基础条件好和发展潜力大的乡镇,充分发挥小城镇经济带动作用,从而提高农村偏远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第二,做好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转变政府职能,增强农业产业化意识,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完善龙头企业利益联结机制,进而加速农业现代化。第三,依托科技进步,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和农村信息化建设,加大科技资金投入力度。第四,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加大农民培训力度,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实现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目的。第五,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扶持力度,采取多渠道筹集资金,输送先进的技术和高素质的人才,从而减少农村经济发展的阻力。

作者:郭海燕 张杏梅 马俊静 郭艳丽 单位: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更多经济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农村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研究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92901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小说月报电子版 泰胜风能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江苏煤炭》 《城市发展研究》 《清华法治论衡》 《农业与技术》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广播电视信息》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血栓与止血学》 《数学学报》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