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时间:2017-01-20 01:57:29 来源:论文投稿

一、专业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缺乏企业实际岗位对专业知识的需求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设置课程无法及时的和大企业,大公司进行沟通协调,开设对企业行业需求的课程、学生出去工作后很多知识感觉无用或者需要重新学习新的内容。比如本专业的《电子装配工艺》,只是简单的照搬别的学校的课程设置模式,没有认真和企业一起探讨课程和内容的设置。使得重要的一门生产性课程变得枯燥无味,老师和学生都感觉上课很吃力。

二、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全”的对策

1.学院建立

“校企合作、工学结全”的总体规划根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要求,对教学管理上遇到的问题应做如下处理:(1)制订“校企合作、工学结全”组织制度、评价、考核制度,建立专门的校企合作部门,负责协调和指导全院各专业的校企合作的开展;(2)成立专门的校企合作督导小组,不定期对校企合作电子电气类企业进行走访,对学生的教学和学习等进行监督和指导,完善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质量管理,质量监督制度。

2.建立健全电子电气类校企合作课程

为更好的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要求。要从电子电气类的岗位需求入手,建立根据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和专业的实际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主要有:(1)根据电子电气行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把电子技术类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要求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邀请电子电气企业参与开发生产性相关的课程和教材。(2)确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建立基于实际动手能力的考试考核改革办法。注重对能力的评定和实践的考核。如在本专业要大力开展双证书体系,推进电工,家电维修工等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学和考核。

3.加强和电子电气类大企业合作,动态设置、调整专业或专业方向

基于校企合作的要求。要大力推进和电子电气类大企业大公司的合作,根据电子企业的需求进行开设或调整电子电气类专业或者专业方向。具体表现在:(1)邀请公司企业的技术骨干,专业人员和校内专家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公司企业共同制订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2)和电子电气类大企业大公司合作建立新专业。该专业名称可由企业命名,专业的全部学生既是学院的学生,也是企业员工的一部分,企业从学生一进校就全程参与教学和管理。

4.大规模多渠道建立一批电子电气类校内外实训基地

根据校企合作的要求,要大规模多渠道建设集“教学做合一、生产与实训合一、教学与技术服务合一”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主要方法是:(1)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引进一批优秀的电子电气类企业,由学校和企业双方沟通协调,根据“优势互补、产权明晰、利益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基于校内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该基地可完全以市场化操作,同时兼顾学生的实习,实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2)大规模建设一批校外实习基地。要根据应用电子技术的专业实际,大规模和电子类行业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基地应能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岗位和技能培训内容。学校不定期对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走访,共同完善对校外基地实习的管理和监督。

5.建设一支电子电气类双师型骨干教师队伍

教学质量的好坏关键在于人才,建立一支双师型骨干教师队伍是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基础。(1)学校要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教师多参加电子类职业技能鉴定,考取执业资格证书,提升职业技能。(2)加强教师到企业锻炼力度。每年都要向校企合作企业推荐骨干教师到企业挂职,参与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为其教学积累实际工作经验。(3)建立一支优秀的兼职教师队伍。通过和合作企业的协调,聘请企业技术骨干,生产能手作为专业的兼职教师。传授企业行业的最新标准和技能。同时,对兼职教师还要进行高职教育理念以及教学能力的培训。使得学生一到实习基地就可以适应岗位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认同感。

三、小结

本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自开设以来,招生情况越来越差,就业情况相对较好。当然有大环境的原因,但是,如果能认真贯彻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打好就业牌,使得学生“学得到,做得来,干得好,有发展”。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有用人才。

作者:覃文石 陈达昌 单位: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系


更多国内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电子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93712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中国直销 核心期刊发表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木材加工机械》 《天津中医药》 《外国文学评论》 《民族艺术研究》 《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学报》 《中国统计》 《工业建筑》 《吉林蔬菜》 《华北电业》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