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

时间:2017-01-20 03:35:10 来源:论文投稿

一、民办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的内涵和形式

民办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是指“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承载和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信息,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体所运用,促使大学生和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者之间互相作用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实体。”教育载体是最主要的教育介体,是决定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载体的形式越来越丰富,民办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主要包括教学载体、管理载体、文化载体、活动载体和传媒载体五种基本形式。具体而言,教学载体是承载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帮助大学生构建正确个人价值观的物质形式,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包括教学场地、教学人员、教学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学效果等;管理载体包括教学管理、生活管理和工作管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有效融入管理活动中,实施有目的的管理行为,能帮助大学生自觉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载体包括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公寓文化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有效贯穿民办高校各类文化的建设工作中,能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活动载体包括党团活动、社团活动、班级活动和宿舍活动等,通过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可以无形的向大学生传递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传媒载体包括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传媒载体具有其他载体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它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手段先进,深受大学生喜爱,可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通过图、文、声并茂的形式展现在大学生面前,学生们也易于接受。

二、民办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民办高校发展迅速,同时加大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的建设力度,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还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远未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一)载体应用缺少校方重视,挖掘深度不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分支,教育载体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的好坏。当前有部分民办高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的建设和创新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学载体是学生参与率最高的一种形式,但有人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属于高校课程体系中的边缘课程,教学活动敷衍了事,教育者表现出的消极态度也会无形影响学生,使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性大大降低,教育效果深受影响。管理载体、文化载体、活动载体和传媒载体是隐性的渗透式教育方式,一些民办高校只强调显性的课堂理论灌输,忽略隐性载体的潜移默化功能,导致隐性载体的运用多数流于形式,学生的可参与性不强,没有实质效果。

(二)载体整合应用力度不够,教育合力偏弱

民办高校在实际运用载体的过程中,每种载体往往是独立运用,缺少相互联系,未能形成交流互通机制,更谈不上互补效应。各种教育载体都具有自身特点,不可避免的存在各种优势和劣势,只有加强各个载体之间的整合应用,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效果达到最佳。如管理载体本身带有政治性和约束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管理载体的政治意义就更加明显,高校实施强制性的管理也容易让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的大学生产生抵触和叛逆心理,甚至引发管理危机。如此一来,一方面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管理方式加以弥补,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文化载体、活动载体的优势加以互补。此外,每种教育载体的实际操作者不能仅仅局限于老师或者学生,应该让任课教师、行政人员、后勤人员、学生等全体成员都有共同参与的机会,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既要保证教育内容的正确性,又要保证教育内容的渗透力度。

(三)载体应用忽视学生差异性,教育效果欠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的选择和运用要与大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实际紧密结合,根据学生的层次性、差异性选择恰当的教育载体。当前民办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的选择和应用往往是“一刀切”,忽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殊不知,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在知识结构、专业背景、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区别是很大的,而这些差异导致学生对不同教育载体的喜好度不同、接受度不同。例如本科生倾向于教学载体、文化载体,专科生则更倾向于活动载体、传媒载体;文科生最倾向接受文化载体,理科生则最倾向接受传媒载体;女生喜欢教学载体、男生则喜欢活动载体。民办高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应用上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没有做到因材施教,教育内容自然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很难深入人心。

三、民办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发展与创新的有效策略

当前,民办高校要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关键在于发展和创新运用合理的教育载体。

(一)校方健全保障机制,发掘学生喜闻乐见的载体形式

民办高校要健全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以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的发展和创新工作落实到位。首先,要建立学校“党委统一领导,行政为主实施,部门分工负责,系部全面落实”的领导机制,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灵活贯穿于教学、管理、活动等各个环节,深度挖掘和建设学生乐于接受的载体形式。二要强化民办高校师生全员参与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不是某领导或某几个人的事情,这是一项关乎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教育工程,民办高校要贯彻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和责任意识,动员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确保教育载体有效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三要对已有载体进行创新运用,结合时代条件变化和大学生个性特点创造性的运用各类载体,如网络载体的运用中,不仅可以用网络学习的形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还可以用微博、论坛等形式加强师生互动,甚至可以尝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网络游戏结合起来,可以考虑在虚拟的游戏中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四要拓展开发有效新载体,深度挖掘和建设学生乐于接受的新载体,不仅能迎合大学生的心理需要,更能满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需要。如手机,户外移动电视等新载体都可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桥梁和纽带。

(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素质,有效整合各载体资源

民办高校全体教职员工在不同的教育载体中都担当着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色,这支队伍的素质如何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的好坏,因此,做好全体教职员工的素质建设和管理工作尤为重要。首先,要严格制定和落实教职员工的准入标准。选聘工作既要考察应聘者的专业素质,更要重视应聘者的思想道德素质,杜绝招聘中的金钱关系、人情关系,确保选拔德才兼备者从事相关教育教学工作。其次,要对教职员工进行定期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教职员工进行定期的思想政治理论培训,及时传达最新的理论知识,使其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能胜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二是对教职员工进行定期的相关业务素质培训,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还要有整合载体资源的综合能力,使其能充分深入的利用教育载体进行有效教育。最后,要做好教职员工的绩效考核,考核标准要客观准确,考核办法要公平公正,考核结果要和经济收益相挂钩,如此一来,将有助于督促教职员工自我审查和改进工作。

(三)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差异性,提高教育针对性

准确了解受教育者的特点是有效利用各种教育载体,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前提之一。因此,必须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全方位的了解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个性特征。首先,要对当代大学生所处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进行科学准确的把握。要站在时代进步发展的高度,分析我国社会环境的变化,尤其是当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对大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其次,要分析民办高校大学生和公办高校大学生的差异性。整体而言,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理论功底相比公办高校大学生较差,学习习惯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也较弱,他们中大部分人更热衷于文化载体、活动载体和传媒载体,因此,应该加大对这些载体的建设和应用力度。再次,要分析民办高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差异性。低年级的学生喜欢活动载体、文化载体,高年级的学生则喜欢传媒载体、教学载体;理科生的思维习惯使其倾向接受传媒载体,文科生的思想习惯使其倾向接受文化载体、活动载体,对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的学生应该有针对性的选择不同教育载体。最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好因材施教。“人们的思想过程尤其是思想的心理过程是极其复杂的,思想观念认识的反复是经常发生的”,每个学生的思想行为是不同的,同一个学生的思想行为也是动态变化的,因此,教育者必须用发展的态度对大学生思想行为上的曲折反复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全面运筹规划,使其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作者:杨元芳 单位:四川工商学院思政部


更多通信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94049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夏梦 浅析会计电算化论文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癌症康复》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法制博览》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数控机床市场》 《新法规月刊》 《内蒙古煤炭经济》 《中国科技论坛》 《中国劳动经济学》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