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影视作品论文

时间:2017-01-20 07:12:15 来源:论文投稿

一、形成错误的婚恋观

近些年来,都市爱情类型影视作品受到大众的青睐,此类作品的数量也大大增加,但是这一类作品高碳化倾向同样严重,主要表现在错误婚恋观方面———多数影视剧要么强调真爱抵不过“现实”,要么放大了“婚外恋”问题。婚恋观看起来与青少年群体关系不大,但是往往一些重要的观念都会在一个人未成年的时期就根深蒂固了。尤其是在青少年这个情窦初开、懵懂无知的特殊时期,轻微的改变都会影响他们敏感的心。在《裸婚时代》这部电视剧中,两个因为爱情走到一起的年轻人,因物质上、生活上的重重压力分分合合,让人看到了所谓的“现实打败爱情”的景象。尽管最终剧中男女主人公重归于好,但是很多接触到这部剧的人多数都产生了对爱情真谛的怀疑,或者会反思“穷”对爱情的影响———难道爱情真的能战胜现实吗?像片中主人公一样的艰辛好吗?除去细节虚假的部分不谈,表面上看,编剧费尽周折地为世人讲述了爱情战胜门第的故事,但其中女方父母的阻挠,现实境况的苦难,生活细节的遭遇似乎都在暗示年轻人“爱情价值高,裸婚需谨慎”、“物质基础决定爱情质量”的道理。这种基于拜金主义的错误婚恋观在影视剧中十分常见。除了以上类型,“小三”、“婚外情”等敏感问题都通过现代都市情感类作品浮出水面了。前段时间热播的《大丈夫》《咱们结婚吧》等作品中,都涉及“小三”、“婚外情”问题,而且都是女主角的姐姐这一角色,遭遇了丈夫出轨的情况之后,选择离婚。表面上看起来和睦温馨的家庭背后都有一个“小三”在作祟。同样,编剧最后会让小三不得好下场,但是一个轻易出轨的男人值得被信任吗?会不会再次犯错?作品中没有给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路径,仅仅利用这一现象增加故事看点,在毫无生活逻辑的情况下随意编排着人物命运。黄磊出演的电视剧《我爱男闺蜜》中,“小三”顺利地挤掉了“正室”,成功“上位”,并最终得到了原配的原谅和认同。这样的情况就更是明目张胆地承认了抢占他人爱情合理、小三的爱情也合情合理,无疑降低或者消解了对婚外情问题的批判立场。辨别能力差的青少年群体看到此类作品后有可能在潜移默化影响之下,逐渐习惯了婚姻的背叛,习惯了人们普遍对于一纸婚姻的不屑一顾,有可能导致他们在处理情感与婚姻问题的时候,变得轻浮、随意,甚至会出现模仿现象———即走影视剧中人物的老路,随意出轨,肆意抛弃。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青少年们的父母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出现第三者插足的情况,作为当事人,青少年的内心是十分痛苦和煎熬的,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一个完整的家庭被他人拆散的痛苦到底有多深,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会把这种痛苦的造成归咎到“插足者”的身上,而在影视剧中出现这种情况时,有此经历的青少年会加深对于“小三”的痛恨,形成一种偏执的观念,未成年人杀害后妈的案例也印证了这样的可能性。中国传统婚恋观中的封建性没有完全被社会的进步淘汰、剔除,影视剧中也一直保留着这样的封建倾向。人一成年,到了适婚年龄,不结婚好像就是一种错误,或者会被人误解为性取向有问题。可是为了迎合父母家人的意愿,仓促相亲、结婚的男女双方,不幸福的几率很大。父母有可能考虑到的是对方家庭条件、职业、学历、收入,不能全面了解对方的性格、脾气、为人处事方式,最重要的是他们不知道对方是否与自己的孩子合适。影视作品中仍旧留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类观念的影子,这些观念都是对本真人性的禁锢,青少年们从小就接触这样的观念,从小就被洗脑,很难有所变通,即便他们知道将来自己可能不会听父母的,不愿意因为父母之命而放弃一生真爱,但是这样的矛盾会令他们有所顾忌,或者内心很痛苦,所以这些矛盾渐渐增加了人们内心的郁结和压力,轻者可能导致心情郁闷,重者可能导致精神类疾病的发生。

二、形成虚假的历史观

历史观是人们对于社会历史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兴起并热播的“穿越剧”、“抗日神剧”中存在诸多错误的历史观,其夸张、雷人的虚假剧情,虚构场景以及虚伪人性,被人诟病。这些作品在内容上严重违背历史真实,在艺术精神上歪曲本真人性,而一段时间内,电视荧屏上每天充斥着这样的高碳作品,由于“穿越剧”中大多是俊男美女,“抗日神剧”中多数主人公拥有“超级英雄”的特质,因此这些作品十分吸引青少年群体,但是其戏谑历史、调侃历史的态度会扭曲青少年正确历史观的构建。首先,中国“穿越剧”的诞生本身就充满对于历史的调侃与不负责任。编剧们完全不顾历史的价值、意义和本真面貌,肆意安插现代人在时空中穿来穿去,其实是一种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更重要的是,主人公机缘巧合下穿越的目的完全是个人利益和情感的实现———《穿越时空的爱恋》应当算中国早期的一部穿越剧,一个女贼在极具戏剧性的条件下穿越到了明朝,与朱允炆发生了一场无厘头的爱情。一般穿越剧的看点就在于,现代人穿越回一个自己了如指掌的历史环境中,基于其“先知”与“全知”特殊条件,对身边人命运的了解会令主人公产生一种“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同样会传递给观众。与之相对应,观众那种掌控历史,改写历史的冲动同样会寄予在主人公身上。青少年群体在观看过程中,可能信以为真,或者无视历史的严肃性。近几年的穿越剧建立在戏说皇宫爱情的基础上,在品尝到高收视率的甜头之后,剧情模式严重同质化———一个现代女孩穿越回古代皇宫中,成为某个王爷、阿哥的心上人,在古灵精怪的女性人物支配下,历史与现实碰撞出喜剧色彩的火花,例如,杨幂在《宫》中通过自己对于科学知识和现在技术的了解,帮助蒙昧无知的古代人大搞选美、模特比赛,令观众忍俊不禁。但是这种笑完全是无营养、无价值的笑。青少年看到这些场面就更容易被其误导,在他们历史知识匮乏的时候就接触到了扭曲的、虚假的历史副本,有的学生甚至在考试时将影视剧中的桥段写进历史试卷上,实在可悲。对比美国穿越类影视作品,例如《星际穿越》《黑衣人3》等影视文本在科学理论的支撑下,通过合理的想象力,将人类命运思考寓于其中,并令主人公肩负人类生死之命运,从格局上来看就比中国穿越剧要宏大和宽广,思想境界不同就导致了层次的差距。《蝴蝶效应》讲述了一个可以通过照片等物品穿越回过去的年轻人,通过穿越修改自己的错误,结果导致了对自己和他人的更大伤害,影片利用“蝴蝶效应”生动反映出改正错误、篡改历史对于人类命运的影响。反观国内的穿越剧,大多数都是调侃历史人物,任意改写历史,谈情说爱,忸怩低俗,格局小且思想幼稚低级,是典型的高碳艺术。青少年群体正处在对爱情的幻想与渴望和对于“自我”建立的特殊时期,低俗的穿越剧很符合他们的状态,一方面想受到关注,一方面想体验非同凡响的爱情———青少年时期,“假想观众”[2](P873-879)现象十分常见,即青少年容易自我放大,他们会认为身边所有的人都在关注他,而这与单枪匹马穿越回古代的主人公形象不谋而合,他们会自觉带入到剧中人物中,不顾历史真实性,被拉入到一种虚假的意淫状态下,拥有现代技能,单挑古代英雄;与远在古代的阿哥、格格谈一场风花雪月的恋爱。影视剧主创们之所以让剧中人物穿越回古代皇宫帝王家而不是寻常百姓家,不正是抓住了人们渴望做个有钱人、谈场旷世之恋的愿望吗?对青少年而言,这些桥段更具有吸引力,吸引力越大,虚假历史观就越根深蒂固。如果说穿越剧仅仅是雷人爱情故事的另一种高碳表现形式,那么抗战神剧就是典型违背历史真实,歪曲本真人性的高碳作品。编剧笔下的情节往往脱离历史真实,有意夸大中国人形象,忽略历史带给人们的反思与价值。“手撕鬼子”、“以一敌千”的离奇剧情都在剧中有所展现,令观众反感。但是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能力不成熟的时期,喜欢将自己带入到剧情之中,将主人公幻想成自己,将自己现实中不能完成的东西投射到主人公身上,因此当他们看到中国抗日猛将徒手打败民族仇敌时,心生快感,并无意识的提高了“自我”价值。与此同时,真实历史应该带给青少年的反思和警惕都被虚假剧情消解了,青少年难以看到战争对于真实人性的摧残,扭曲了历史英雄的形象,严重影响青少年正确历史观的构建。

三、影响正确道德观的养成

除了以上几方面问题,一直以来长期影响青少年教育和发展的色情、暴力等问题一直存在,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青少年正确道德观的养成。著名的“丹麦实验”曾指出“第一,大量观看色情品不会使被试者的性行为发生变化,而且观看色情作品可以稳定降低个体对色情作品的兴趣。第二,犯罪率下降。”[3](P417-418)这可能仅适用于有自控能力的成年人,针对青少年群体而言,无论是电影中的色情还是暴力画面,都会给青少年的发展与成长带来负面影响。网络技术发达之后,青少年能够得到的信息更多,与之对应的是青少年筛选能力低下,这样一对矛盾使得青少年沉浸在一些刺激和满足了人性中的猎奇心理和窥探欲望的内容。“性”被当今社会置于神秘且隐晦的位置,青少年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通过直观的影视作品或者非正当渠道接触到的色情内容,都会非常规化加剧他们性心理成熟以及影响其正确道德观的形成。由于近些年来,大量影视作品通过色情场景,或者利用美色袒胸露乳的伎俩博人眼球,不顾故事情节的合理性,不顾人性的本真面貌,例如张艺谋执导的《十面埋伏》中,章子怡和金城武饰演的角色在逃亡的生死关头,还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下做爱。作为中国蜚声影坛的大导演作品尚如此,何况其他作品呢?这些色情场面都是极其低俗,并且不符合人性的,令观众看起来不舒服。高碳艺术中,为了色情而色情的场面,黏腻做作,甚至令人反胃。“观众欣赏这类作品所唤起的自由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对人性猎奇媚俗心理的挑逗、刺激、蛊惑和迎合,挑逗和迎合的同样是人的生理感官,但对观众身心健康的损害性要远远大于对自然景观的观瞻所体验到的那种自由情感,后者对审美主体的愉悦程度虽不如前者,但对主体却没有明显的精神损害。”[4](P100-104)成年观众如是,那么,青少年受到强烈的感官刺激后,会产生相应生理反应,而后无法排解的精神兴奋会令其产生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反应。需要注意的是,青少年群体的模仿能力强,在不正当的色情信号刺激之下,青少年可能会选择更危险的方式纾解精神兴奋,例如非礼身边异性、手淫等等。但是,并不是说一涉及性爱场面的影视作品都是高碳艺术,举一个大家熟悉的例子———《泰坦尼克号》中,男女主人公之间真挚的爱情,动人的亲吻等等场面,激发起观众强烈的自由情感,并且让观众感受到真实人性的流露。即便是懵懂无知的青少年,也会被这种真挚的爱情感动、感化。从笔者个人体验来说,第一次看《泰坦尼克号》是在10岁左右,当看到男主人公奋不顾身地去救女主人公时,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当看到他们亲吻的镜头时,也并没有觉得脸红和难为情,而是认为水到渠成。暴力问题对于青少年的影响同样重要,有许多虚假的高碳艺术通过特效设计、替身表演等方式,拍摄血腥、殴打等场面。其实暴力场面对于成年人来说可能会起到排解压力、泄愤的作用,但血肉模糊的视觉画面、胡编乱造的虚假剧情和打斗场面,都会最大限度的刺激青少年视觉神经,引起青少年模仿的欲望,最严重的后果是引发犯罪。2003年10月30日,《南方周末》报道一个小男孩因看《古惑仔》中的暴力场面以及玩暴力游戏“97格斗”,后用刀将一对年过半百的夫妻残忍杀害,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现在的电影基于3D数字效果,逼真性大大提高,很多电影制作方为了吸引票房,增加暴力场景作为吸引观众眼球的元素,可是对于青少年而言,过早地接触暴力会使本身就有暴力倾向性格的少年儿童,将其暴力一面激发出来,引发家庭暴力、校园暴力等行为。他们在道德观、是非观尚不成熟的时候,把暴力作为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十分致命。根据以上情况可以看出,色情和暴力高碳元素出现在影视作品中,会扭曲青少年的道德观。大量接触色情、暴力画面,会使青少年习以为常,并渴望尝试,直接影响了他们今后生活的行为,新闻中血的教训就是实例。青少年是一个极其特殊的群体,他们既是社会的未来,国家的希望,又处于特殊的心理和生理发育阶段。他们的文化消费能力弱,自我保护意识差,但是在现今信息量大爆炸社会环境中,他们接触高碳艺术作品的机会大大增加。大多数艺术生产者都将消费能力强、有经济基础的群体作为自己影视作品的假想受众,而长时间不考虑对于青少年群体的负面作用。所以,高碳化影视作品对于青少年的影响是一个容易被人忽视、却又十分棘手的问题。

作者:李静 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更多电信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青少年影视作品论文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94793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兰州大学 中国造船技术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通信企业管理》 《时代经贸》 《纺织器材》 《中国实用医药》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新建筑》 《中华眼科杂志》 《总装备部医学学报》 《青春》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