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是传统手工技艺的一种,是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近年来,各地方政府加大了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保护力度。在笔者所在的江苏省宜兴市,工艺美术教育被纳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成为一个传统与现代相交融的职教专业,获得了传承与创新的新动力。当前,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已经从基础建设向内涵建设和资源建设的方向迈进,在专业建设的信息化过程中,信息化手段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以及网络教学资源的系统性建设是有待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具体到工艺美术教学中,有效整合信息化手段是当前该专业教学、该技艺传承中的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课题。笔者在多年的工艺美术教学实践中,结合学校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契机,致力于职业教育专业教学信息化应用的实践与探索,现就一些做法和体悟进行分析。信息化时代,信息的采集、存储和处理已经变得十分方便,这为教学资源的聚集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
工艺美术历史悠久,但是教学资源相对分散。笔者所在的工艺美术教研组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收集、整理、开发和利用这些碎片化的教学资源,建立工艺美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同时根据每位教师的专业方向和特长,鼓励他们建立个性化的教学资源库,为进行专业教学革新、传承工艺美术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目前,我们已经将宜兴国家工艺美术大师的工艺、技法、代表作品、历史追溯等内容,从文字描述、照片资料、视频记录到现场访谈,多角度、多形式地建设成学校教学资源库,为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搭建平台。
信息化意味着教学情境的极大扩展。职业教育的专业技艺教学离不开现场。然而囿于一些客观因素,现代教育机构并不能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细致地、重复性地观察工艺流程。信息化手段的引入,则为班级制下的专业教学拓展了教学情境。如紫砂壶的制作包括打泥片、围身筒等十几道工艺流程,这些制作工艺和流程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创设任务式、模块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就某个流程中的某个模块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比较与综合,进而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就某个模块,通过应用高清图像、现场影像等多种途径创设情境,多感官的刺激有利于专业知识的迁移,有助于引起积极的学习情绪,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信息化意味着教学模式的极大融通。教学与网络信息技术紧密结合,使传统的“帮带式”教学向系统性、完整性和自主性的方向发展,具有信息容量大、信息反应快捷、信息呈现多元化、信息交互智能化等优势,为各种教学模式的融通提供了数字化通道。一是突出了双向性。基于工艺美术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在实际授课中,我们就将各种教学资源以模块的形式存放在资源库中,学生可以课下自主学习,可以通过邮件、QQ、微信等交流工具与执教者进行交流和疑问解答,这种双向性的教学模式,延伸了课堂,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主动性。二是增强了层进性。工艺美术教学中,笔者将任务驱动教学法与资源库模块资源相结合,根据学生认知水平,设计由浅入深的任务驱动和情境再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优化了协作性。在工艺美术信息化教学平台上,学生可以在讨论区进行自由的讨论与研究,实现问题共享和思维共享,大大加强了教与学的协作性。四是强化了虚拟交互性。利用虚拟技术和信息技术,将不同的模块设计成为虚拟空间,为学生提供虚拟的交互体验。在本土化的工艺美术的传承、保护、弘扬、振兴中充分发挥了任务驱动、自主学习、主题交流、虚拟交互等优势,使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更为丰富和有效。同时,教学资源库与学习平台的建设使基于模块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得以系统而完整地应用于一线教学实践,受到学生的喜爱和教师的欢迎,极大地推动了学校工艺美术专业教学改革,使专业建设与教学生机勃勃。
工艺美术专业教学承载着传承传统工艺美术的历史责任,承担着创新工艺美术传统技法的时代使命,这要求我们在专业教学中立足于教育信息化,依凭教育学、认知学的理论,大胆尝试、探索,引入多元的教学资源,应用网络和信息化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探究信息化教学多样化的模式,研究现代教学手段应用的有效性和高效性,提高专业教学与学习的效率,扩大和延长民间美术与传统手工艺教学的成果和生命力,为职业教育改革和传统技艺传承贡献新智慧、新做法。
作者:顾俊锋 单位:江苏省宜兴丁蜀中等专业学校
相关专题:新疆医科大学厚博学院 桩基溶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