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耕作方式对棉花生长的影响

时间:2017-01-20 12:02:45 来源:论文投稿

1调查项目与方法

从6月8日开始,每15d左右从各小区选取5株棉花,测量茎粗和株高;每小区选10个有代表性的测量点,利用SUNSCAN冠层分析仪(美国生产),在垂直于种植行方向测定叶面积指数。1.2.3数据处理与分析利用MicrosoftExcel2003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制图,利用DPS软件进行数据的差异显著性分析[9]。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耕作方式对棉花株高的影响

不同耕作方式下,2个棉花品种的株高均于7月22日前持续增高,之后基本稳定(图1和2)。整个生育期,2个品种不同处理的棉花株高总体趋势为翻耕>旋耕>铁茬。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不同耕作方式的株高差异逐渐变大,自6月23日起,翻耕处理的棉花株高显著>铁茬处理,说明翻耕有利于棉花植株生长。

2.2不同耕作方式对棉花茎粗的影响

不同耕作方式下,2个棉花品种的茎粗均随生育进程的推进而逐渐增大,后期趋于平稳,整体呈S型变化趋势(图3和4)。整个生育期,2个品种不同耕作方式的茎粗顺序均为翻耕>旋耕>铁茬,且翻耕处理显著>铁茬处理,说明翻耕可使棉株茎秆更为粗壮,有利于形成健壮植株。3种耕作方式处理的农大棉6号茎粗均>新棉33B,显示出了杂交种在营养生长上的优势。

2.3不同耕作方式对棉花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不同耕作方式下,2个棉花品种的叶面积指数均呈单峰变化趋势(图5和6),其中,盛蕾期(6月25日)至盛铃末期(8月15日)呈上升趋势,并于8月15日达到最大值;之后由于叶片脱落和棉株衰老,叶面积指数逐渐下降。整个生育期内,2个品种不同耕作方式的叶面积指数顺序均为翻耕>旋耕>铁茬,从盛花期(7月21日)起,翻耕处理的叶面积指数显著>铁茬处理。表明翻耕可为棉花生长和蕾铃发育提供较为充足的田间群体光合叶面积。

3结论与讨论

作物的营养生长指标(株高、茎粗等)是高产栽培控制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着作物的密度配置及光能利用,从而影响产量。耕作方式对棉花株高和茎粗具有调节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翻耕处理的棉花株高>旋耕和铁茬处理,与张俊丽等[10]“翻耕玉米株高显著高于旋耕和免耕”的研究结果相似,可能是由于翻耕较旋耕加深了土壤耕层厚度,改善了土壤部分理化性状,为棉花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通气条件、适宜的紧实度以及较强的导水和持水能力,从而促进了棉花茎叶和根系的生长发育。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是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而作物叶面积是构成作物群体结构的重要因子[11~14],群体结构合理时有利于产量的提高。因此,叶面积指数是判定植株生长发育是否良好的标志之一。本研究条件下2个棉花品种不同耕作方式的叶面积指数顺序均为翻耕>旋耕>铁茬,与陈建新等[15]“玉米免耕秸秆覆盖较翻耕不秸秆覆盖的叶面积指数大,且灌浆期后下降比较缓慢”的研究结果不同,原因可能是本研究中的铁茬与陈建新等[15]研究中的免耕有所不同,铁茬是无秸秆覆盖,而免耕一般是有秸秆覆盖的,覆盖物的有无会导致土壤温度、湿度、容重和含水量的不同,从而导致耕作效果不同。本研究结果表明,翻耕处理有利于促进棉花株高、茎粗和叶片的生长,为棉株生长和蕾铃发育提供了充足的叶面积,是棉花栽培中适宜的耕作方式。此外,也要注意防止棉株由于营养生长过快,后期棉株徒长而造成对棉花产量的负面影响。因此在田间管理中,除了选择适宜棉花生长的耕作方式外,还要通过化控等其他管理措施来优化株型,以达到高产的目的。

作者:韩秋成 任爱民 张玉娟 尹国 崔明晖 张晶晶 马维军 李存东 单位:邯郸市农业科学院 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北省作物生长调控重点实验室 邯郸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电工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不同耕作方式对棉花生长的影响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95806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臭氧 企业融资成功的案例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地层学杂志》 《水利发展研究》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山西焦煤科技》 《小演奏家》 《晚报文萃》 《天津电力技术》 《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齐鲁护理杂志》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