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学管理会计课程研究

时间:2017-01-20 12:03:54 来源:论文投稿

一、管理会计研究在中西方的发展

由约翰逊和卡普兰两位教授于1987年合著的《管理会计兴衰史》一书,全面阐述了管理会计发展的历史,并对未来的管理会计发展进行了预测[1]。两位教授将管理会计的发展分为5个阶段。第一阶段19世纪初至1880年。管理会计的最早产生于19世纪的以纺织、钢铁制造、铁路等行业为代表的美国,管理的重点从外部市场指导转为企业内部交易,成本核算出现。第二阶段从1880年至1914年,在一战前。这一阶段表现为企业开始考虑与管理相关的成本,而不再局限与狭义的产品成本核算,成本记录与财务记录相分离。第三阶段从1914年到1925年,为了满足公共审计的需要成本记录有与财务记录相结合,成本与管理相关性消失。第四阶段从1925年以后的60年里,管理会计的研究停滞不前。第五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末,称为管理会计的新发展阶段。可见,西方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对于管理会计的研究也是近20多年以来的事情。我国的管理会计的研究起步较晚。最早的研究是以1983年余绪缨教授对管理会计发展阶段的划分为标志的。余教授将管理会计的发展划分为两阶段。1950年以前为执行性管理会计阶段,以后为决策性管理会计阶段。前者重经营活动,后者重决策的产生。2002年余教授又对于原理的管理进行了改进,即三阶段论。将管理会计的发展界定为三个阶段传统的管理会计阶段、现代管理会计阶段和后现代管理阶段。我们目前处于后现代管理阶段,特点表现为管理观念的创新和管理会计方法的创新,比如平衡积分卡的出现,战略管理会计的出现。我国政府对于管理会计的关注是2013年9月,财政部印发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该制度从加强企业成本管理入手,将管理会计理念融入其中,探索推进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应用,积极发挥管理会计在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价值创造力等方面的基础作用,是对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先行探索,是财政部加强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重要标志。2015年2月2号,中国财政部网站发表了一篇为“明确职责,密切合作,共同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文章,在该文章指出: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推动单位(包括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下同)实现管理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创造力,进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中国会计工作转型升级,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财政部门和其他相关监管部门、单位、科研院校、有关会计团体、会计服务机构和广大会计人员等相关各方,是各方的共同使命[2]。科研院校要发挥“智库作用”。可见,管理会计已经提到日程上来。

二、管理会计在会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高校会计课程包括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基础课程包括“基础会计”或“会计基础”,“基础会计”授课对象为非会计专业学生,“会计基础”授课对象一般是面向会计专业、审计、资产评估或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一般在初年级开设。专业课包括“审计学”、“银行会计”、“成本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也就是说“管理会计”在会计课程体系中为专业课。授课的对象为高年级学生,一般在“成本会计”之后开设,是其后续课程。选修课程根据各个高校侧重点不同,课时上相对较少,授课方式较灵活,比如“基建会计”、“金融公式会计”、“餐饮会计”和“物流会计”,对于学生来说,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进行选择。可见,“管理会计”在会计课程体系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它是基础课的后续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对于高校经济类学生来说是一门应该予与重视的课程。首先,要明确管理会计的含义及主要理论体系。管理会计是面向管理的会计,是全过程的会计,是为管理提供服务的会计。其包含的主要内容,包括决策、预算、绩效评价与激励。决策部分包括长期投资决策和短期经营决策。预算部分指零基预算和弹性预算。绩效评价与激励部分对标准成本系统中的各项差异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奖惩。其次,要明确管理会计报告的主体。会计最终是为管理提供服务的,管理会计是对内报告会计,采用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灵活性,统一性较差,比如,管理会计中对于某一趋势的预测有“高低点法”、“目测法”和“回归分析法”。采用不同的方法结果不同。也可以说管理会计的研究成果与环境的要求非常紧密,当管理会计的技术与方法的专用性越强时,其局部或全面推广的风险,如错误的含量也就越高[3]。因此,在方法选择上要客观地加以评析,才能有效地降低管理会计成果的“误差”,满足企业管理的要求。最后,明确管理会计是财务会计的补充,并为财务会计提供决策有用信息。

三、双语教学在管理会计课程中应用的模式探索及保证机制

双语教学模式的选择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能力、素质和学习氛围等多种因素。目前双语教学的模式根据授课方式、教材选择、课件制作、课堂讨论、课外作业等因素。为了保证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应该有相应的保障机制及效果评估机制。

(一)双语教学在管理会计中应用的模式研究

模式一,授课采用中文,教材采用双语教材,课件中文为主英文为辅,讨论为中文,作业中文方式;模式二,授课采用中文,教材采用英文原版教材,课件中文,课堂讨论中文,作业中文方式;模式三,授课采用中文为主英文为辅,教材采用英文原版教材,课件英文,课堂讨论英文为主中文为辅,作业英文为主中文为辅;模式四,授课采用英文,教材英文原版,课件英文,讨论英文,作业英文。四种模式难度逐渐加强。模式五,更具管理会计具体章节及内容分别设计,采用不同模式。第一种模式,对于教师专业英语能力要求较低,教师和学生基本没有压力,教学目标适合于选修课的学生,学生要求不高,只需要了解管理会计的发展及理论框架,基本方法等;第二种模式在教材方面采用了英文原版教材,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更系统的了解管理会计的知识,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阅读能力,对于教师能力有一定要求,要求教师能够独立完成英文原版教材的整理、选择及设计;第三种模式,在授课方式上采用英文和中文混合的方式,课件是英文的,作业采用英文和中文的混合模式。这种方式,目前在高校中应用较普遍,有利有弊。优势表现为训练学生的英文听力,提高学生英文解决问题的能力,弊端表现为对于学生有一定的要求,要求学生课下预习,上课带问题听课;第四种模式对于教师和学生要求最高要求教师能够熟练地用英语与学生进行交流,且具有坚实的专业背景,所以目前在我国高校一般只有外籍教师能够胜任;模式五,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见,高校选用什么样的授课模式,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目前在重点院校比如清华大学授课方式全英文授课为50%,汉语为主英文为辅授课为25%,汉语授课为25%,可见在重点院校也无法做到全部纯英文授课。为了提高高校自身的师资力量,建议重视前三种方式或第五种模式。当然为了满足特殊的需要,适量采用第四种模式。

(二)管理会计的双语教学实施的保证机制

为了保证双语教学在管理会计中的顺利开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相应的保证机制。首先,是意识的转变。高校高层要有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意识,重视双语教学环境建设,从而对于双语教学提供思想支持。其次,要有相应的配套支持。双语教学不是从基层做起的事情,是从上而下开展的项目。第一,是学校层面的支持。双语教学应该是从上而下的一种教学方式的变革,没有学校高层的支持,任课教师缺乏实施的动力;第二,来自于教务处、科研处、人力资源部门、人事处的支持。教务处应该给予任课教师教学时间、教师、学生人数控制等相应的配套支持。比如学生人数应该控制在20-30人较好,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互动沟通,教室不宜采用阶梯教室,阶梯教室会造成教师的压抑感;科研处应该提供教师相应双语课题研究的便利,这样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形成相应的课题研究成果,有利于教师开展双语教学的积极性;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建立学校全体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的信息库,对于教师的科研研究、证书考取、英文能力提升经历有动态的跟踪,全面评估教师承担双语教学的潜力和能力,并提供相应的连续的、系统的任职培训机会;人事处应该根据财政部对于“全面建立管理会计体系”相关规定及解释,根据学校的工资办法,奖励机制制定双语教师的工资考核标准,一般来说,应该高于非双语教师的工资标准,以鼓励教师积极性,保证双语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第三,各系部应该制定基层的双语教师培训计划,鼓励有精力、有能力的中青年教师积极从事双语教学的授课任务,并在年度考核时有一定的倾向。最后要有管理会计双语教学后续教育,从而使学生在初学阶段就目标明确,有的放矢。我国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刚刚提到日程上来,缺乏相应的资格认证体系和方式,我们目前只能依靠西方证书认证。比如英国皇家会计学会的ACCA(国际注册会计师)、CIMA(国际注册管理会计师),美国的CMA(美国管理会计师)都是国际公认的资格证书。可以与中国的中介机构或采用与英美会计协会直接合作的方式,进行证书课程的学习,从而提供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当然我们不能长期依赖西方的资源,伴随着国家层面管理会计体系构建目标的实施,管理会计双语证书的认证必然提到日程上来。

(三)双语教学在管理会计应用中实施效果评估

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课堂教学作为高等院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和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保证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4]。双语教学由于其双语的特点,效果评估具有自身的特点。效果评估首先要设计评估主体,根据学校的自身条件可以选择校内评估、校外专家评估或校内校外共同评估。其次进行评估的对象设计,评估的对象并非单一的指向授课教师,应该是全面的。可以对教师评估,也可以是对采用双语教学的课程评估,还可以包含对于授课对象的评估。评估的方式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法,也可以采用网络评价法。评估甚至可以是双向的,教师也可以对于授课班级进行有区别的试试效果评估,从而发现班级及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等。最后评估指标设计。单纯的采用定性的分析无法全面的评估双语教学的实施效果,应该设计相应的指标体系。指标在选择时突出公平、适用性、科学性和有用性。指标设计不易过细,尤其对于教师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时要注意保护教师的积极性。在设计时要注意对于整门课程和分章节课程指标的选择要有区分。比如管理会计双语教学整体实施效果的指标设计一般采用问卷式的方式,比如双语教师的授课态度、英语教授课程的能力、讲解问题的逻辑性等。分章节设计时要结合各章特点,比如管理会计本量利分析一章。1.本量利分析一章的英文词汇讲解是否清晰,教师设计双语词汇的量是多少。2.本量利分析模型是否讲解清楚,能否清晰讲解。3.是否有相应案例。4.发音是否准确。5.多媒体或板书方式是否使用,能够合理安排。6.多媒体制作是否生动有趣。7.教师应用板书方式是否简洁清晰。8.授课教师是否注意知识更新等等。

四、管理会计双语教学应注意问题

我国企业一直重视成本核算,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及成本竞争的压力,企业开始意识到成本核算不能解决成本降低的问题,而成本降低是整个价值链的再造和再设计,传统的成本会计已经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财政部开始关注管理会计。管理会计的发展和研究对于我国树立大国形象意义重大,高校是为国家提供人才支持的载体,教学是主战场,在实施双语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要根据学校层次和教师及学生层次选择不同的双语教学模式;其次,注意教材的选择问题。有一定师资的学校鼓励选用英文原版教材。我国对于管理会计的研究主要来自于西方资料,原有的管理会计的教材受制于作者财务知识和外语理解的局限,相对来说内容陈旧,甚至有很多理解上的错误,而且经济发展导致了新方法的产生,原有的管理会计的教材也无法满足知识更新的需要。经济的发展急需懂管理会计操作的专业人才,双语教学采用外国最新的管理会计教材,给学生提供最新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英文阅读的环境,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理解能力,从而为学生毕业参与社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要注意保护教师积极性,在评职晋升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有激励采用动力,在激励措施保证下,管理会计双语教学才能快速的顺利的步入正轨。

五、总结

管理会计的发展是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并以管理理念的变革为基础的。双语教学在管理会计中应用的意义就在于是否能够快速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响应国家财政部的号召,为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提供人力资源。会计国际化已经成为我国巩固大国形象,主导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管理会计的双语教学是高校提供国际会计专业人才的有效手段。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较晚,管理会计双语教学模式对于高校教学来说更是一个新鲜事物,目前缺乏相应的配套体系,但是相信在国家政策性保证下,在众多致力于双语教学的教师支持下,一定可以稳步前进。

作者:刘智英 单位:哈尔滨金融学院会计系


更多社科学报论文详细信息: 双语教学管理会计课程研究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95810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农村资金互助会 奢侈品营销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现代制造工程》 《钢铁钒钛》 《翠苑》 《经济界》 《广西电力》 《基建优化》 《英语教师》 《健康天地》 《财政与发展》 《数学教学研究》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