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分析(9篇)

时间:2017-01-20 18:55:06 来源:论文投稿

第一篇:高校后勤加强合同管理的思考

摘要:高校日常性的管理正日益完善,与之相伴的后勤工作也提升了总体水准。在后勤工作中,不可缺失必要的合同管理。这是因为,合同管理提升至法规化的更高层面,从根本入手约束了全方位的日常后勤工作。同时,合同也可确保根本权益,符合依法治校的根本思路。对于后勤工作,有必要配备更完善的合同管理。在这种基础上,结合高校后勤的真实情况,强化各环节内的合同管理。

【关键词】高校后勤工作;合同管理;加强的思路

市场改革日益在深入,作为民事主体,高校也应参与更广范围内的市场行为,强化协作及沟通。在这种状态下,后勤工作有必要设定合同,从全面入手来约束后勤的落实。强化合同监管,保障了根本的师生权益,也吻合了高层次的法制化进程。为此,有必要衡量现今的合同管理弊端,转变不合适的意识及思维。在后勤工作中,真正接纳新式合同管理,服务于高校内的后勤保障。

1合同管理的必要性

从目前来看,市场经济在快速深入。在这种进程中,高校也应被看作市场范围内的主体。对于后勤管理,高校要参与至市场,充分予以沟通。后勤工作不可缺失先期拟定的合同,合同紧密衔接了高校及其余市场主体,可看作桥梁纽带。后勤管理的各步骤中,首要应为设定明确的合同。保障师生应得的权益,推进依法治校,这种进程中的合同代表着新阶段内的高校法治化。然而从目前来看,高校后勤必备的合同管理仍没能达到完善,有待持久改进。聘任后勤人员、设定劳动用工的总体规程、承担后勤职责,这些流程都关系着后勤合同。后勤涉及到全面内容,并非局限至较窄范围。实际上,唯有强化日常性的合同管理,才能理顺后勤工作,妥善协调矛盾。高校管理者仍没能拥有最优的合同认识,有必要继续强化。重视后勤合同,才能杜绝隐含的合同漏洞,确保后勤的规范性。

2现存管理弊病

2.1管理者没能提升意识,合同认识薄弱

缺失了必备的监管认识,没能把合同监管融入日常后勤工作中。强化合同监管,从总体来看完善了配套的成本及资金监管;一旦发生纠纷,也更易于处理。但是从现状看,负责人员常常忽视了设定合同的必要价值,没能显示出意义。管理者经常会觉得:后勤保障被看作附带性的行业,不需要增设额外的约束;即便没能设定合同,也不会带来干扰。在这种意识下,后勤合同监管呈现为较低实效性,缺少必备的价值。

2.2即便设定合同,也经常隐含了缺陷

设定后勤合同的过程中,相关人员没能熟识现今的约束性法规,草率设立后勤合同。某些情况下,甚至缺失必备的签订授权。法规认识淡漠,增添了额外损失。依照法规设定合同时,双方都应落实合意,这样拟定的合同才会吻合内心意愿。具体签订时,还需选取最严谨且精准的措辞及语句。然而,某些合同在设定过程中就没能慎重选用词汇,很易造成分歧及误解。后期在落实时,也会带来争执。

2.3管理者表现为较低水准,专业素养不佳

对于后勤工作,管理者并没能予以重视。签订合同太过草率,双方没能熟识必备的法规及常识。从现状来看,高校筛选的合同签订人员并非专门性的,经常为兼职类的管理者。为了节省资金,某些教师也会参与并且设立后勤合同。缺乏专门培训,没能及时查出合同隐含的漏洞。这样做,阻碍了后勤日常的顺畅运行。

3强化合同管理

市场经济表现为更高层次的法治特性,法规约束下的日常行为都不可脱离合同。提升经济实效,也要凭借合同来提供保障。后勤管理更应衡量投入及收益,妥善调配后勤所需的资金。对于后勤人员,也需依照于合同来分配职责、设定劳动关系。转型阶段内,高校内的后勤工作也应吻合新型市场转变,切实防控潜在风险。详细来看,管理后勤的合同工作要注重如下要点:

3.1增设日常性的培训

现今阶段内的后勤管理应能表现出规范性,加入合同管理。后勤合同关系到较宽的专业范围,法律性也很强。具体在落实时,相关人员还需拥有必备的经验。为此,就要设定日常的合同培训,为管理人员讲解相关性的合同法、税法及公司法。设定了培训流程,还需强化高层次的针对性。可设置座谈会,管理人员彼此交流并沟通后勤合同工作的见解,促进共同进步。

3.2完善全程的履约

在设定合同后,还需完善后续履约。经过书面签订,合同就拥有了法规的实效性。从管理角度看,应能把握好各步骤内的履约状态,认真履行后勤合同。履约步骤中,还需防控潜在的履约风险。从严审查对方相应的资信状态、履约的能力等。要从全面入手,完善履约的流程。

3.3构建必要的机制

合同本身应是严密且谨慎的,要具有完备性。面对后勤管理,就要构建全方位的机制用来理顺繁杂的日常工作,提升后勤质量。构建必要的合同落实机制,在日常后勤流程中应当从严落实。例如:构建后勤档案、设置合同台账。注意防控并且堵塞履约时的漏洞,落实配套监督。

4结语

高校后勤有着复杂的特性,相比于高校其他领域,后勤与各行业也呈现为更紧密的联系。强化合同监管,就要构建合同约束下的全面协作,杜绝后勤工作范围内的细微漏洞及隐患。最近几年,高校后勤日益接受了社会化改进,合同制也渗透于聘任后勤人员、后勤劳动用工、划定责任等。唯有依照合同,才能妥善协调各流程的后勤管理,强化多层次的后勤保障。未来的实践中,还需不断摸索合同管理的珍贵经验,在根本上提升后勤服务的总体质量。

作者:于卫卫 孔宪忠 于海中

第二篇:高校后勤安全工作的管理新体系

摘要:本文探讨构建一种全新的高校后勤安全工作管理体系,即以事前管理和透明化监督为重点,以服务对象为导向,集“监、管、控、评”为一体的高校后勤安全管理体系。

关键词:高校后勤;安全工作管理体系;构建

近年来,国务院下发了一系列文件,强调安全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但现今很多高校仍在启用“来电响应式”的传统安全工作管理模式,也无法从专业的角度去审视整个工作系统的健康度,及时发现潜在的异常与隐患,无法聚合为一个统一的安全工作管理防护体系。

一、高校后勤安全工作管理体系的内涵

安全工作管理体系综合运用了安全科学、管理学和体系科学的理论与规律,以方式、手段以及针对安全管理模式等为研究对象,以体系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为最终目的,研究高校后勤系统内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应进行的安全工作体系。高校后勤安全工作管理体系的核心在于高校后勤安全科学,高校后勤的安全涵盖治安安全、消防安全、技术安全、运行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医疗安全、网络安全等内容。

二、高校后勤安全工作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建立组织体系

成立以校长为主任,后勤一把手为副主任,各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高校后勤系统安全工作管理领导机构,全面负责安全工作监管。以领导机构为核心,设立双向闭合五级安全工作管理组织体系,成员覆盖各单位负责人、安全负责人、各单位专(兼)职安全员、安全信息员和一线安全风险岗。这种组织体系基本构建了“学校统一领导、部门公司全面负责、职工监督参与、师生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

(二)明确工作职责流程健全制度体系

高校后勤安全管理工作主要职责:贯彻落实安全法律法规,制定安全工作制度,开展后勤系统安全工作管理责任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对高校后勤体系内的安全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指导和监督,督促各单位建立健全并落实安全责任制和日常安全风险检查等安全管理制度,对安全工作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和管理,做好安全工作责任制考核和奖惩等。高校后勤安全工作管理制度体系应包含以下几方面制度:安全生产工作管理、责任、会议、培训、考核和奖惩制度,岗位职责制度,校园消防和危险源管理制度,设备定检和维修保养制度,安全事故处理、安全紧急预案等。

(三)重视安全教育培训完善宣教体系

应按照“全员、全程、全面”的安全工作原则,组织新上岗员工进行岗前的安全工作培训。安全宣教要根据有关要求和实际情况,分层次分人群拟定教育和培训计划,开展各种安全生产预案演练、急救知识培训与操作等活动,切实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技能。加强后勤系统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落实维稳工作。多了解常倾听,掌握员工思想动态,冷静研判,及时发现、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积极引导、有效防范不良现象的发生,不断增强员工对学校的信任感、责任感、荣誉感。

(四)执行透明化监管建立检查体系

高校后勤安全工作管理检查的内容应包括:廉政违纪行为,群体性的员工不良情绪,招投标等流程的落实,物资采购、用房分配、商业网点情况,食品药品安全管理措施落实情况,防盗设施、消防设施和器材、监控设施情况,配电、水泵,电梯、锅炉等特种设备情况,防洪抗台、抢险救灾措施,防火防盗防毒管理,传染病防治管理等其他安全工作的落实情况。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安全工作常态化检查制度,并按照制度落实检查工作。同时,最广泛地发动职工自觉地参与各种行之有效和多种形式的群众性安全工作监督检查工作。

(五)注重事前管理建立隐患排查体系

严格贯彻上级领导有关的隐患排查工作要求,结合高校自身特点明确隐患排查重点,建立后勤系统内安全风险岗和风险点的排查及认定工作的长效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制度流程梳理工作,汇总、增补、修缮相关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安全工作流程,理清权力清单,建立全校范围内的安全工作风险点一键查询。

(六)实现网格化管理建立信息报送体系

安全工作的舆情信息主要包括校内外与安全相关的信息,后勤系统内对安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员工反映强烈的热点、焦点问题等。要强化安全信息报送的责任及纪律要求,严把信息报送质量关,信息反映做到迅速及时、真实可靠、有根有据;重大事件上报前,要认真核准事实;信息中的数字要准确、实事求是,严禁信息自外而内、自上而下倒流。后勤系统内各单位要加强联系,保持信息沟通,做到信息资源共享,确保应急安全信息互联互通,共同做好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和协同处置工作。

(七)以服务对象为导向建立评价奖惩体系

听评价讲监督,重视全过程落实,探索以满意度为导向的安全工作反哺体系,通过对师生、员工满意度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了解师生需求动态,发现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逐步建立安全工作管理考核列入部门工作的首要考核内容,岗位安全工作与职工的考核、评聘密切挂钩,以确保安全工作全员参与、全程监控、全面落实到位。安全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平稳开展的基础,高校后勤安全工作管理体系的构建使得高校能精准把控后勤系统内安全工作的关联性、健康性、风险性、连续性,实现安全监测、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等功能,将高校后勤安全工作的管理从事后运维向事中运维和事前防范转变,促进高校后勤安全工作管理水平的提高。

作者:潘江丽 龚素王乐 王明雪 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第三篇:怎样做好学校后勤管理工作

学校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其中后勤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比较复杂和繁琐的部分,它是学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后勤工作是为前勤工作服务的,它是前勤工作的重要保障。做好后勤管理工作是办好一所学校的物质保证,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它的中心目的是为教学服务。要以教学为中心,确保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给教学工作创造舒适温馨的环境,管理好学校一切公共财产。管理好学校一切财产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改善教学环境,改善教师工作条件。后勤管理人员要全心全意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只有做到这样才能保证学校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因此可以说后勤工作也是学校工作一项神圣的事业,那么如何做好学校后勤管理各项工作呢?

一、后勤管理人员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学校后勤管理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做好学校教学工作的保障,因此做好后勤管理工作要有很强的事业心,要全心全意为教学一线服务,为一线教师提供优良的服务,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确保全体教师有一个优良舒适的工作环境。教师只有工作环境舒适了,才会心情舒畅地做好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各项教学工作,学生才会专心学习,开心生活。学校后勤管理人员除了有事业心以外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高度的责任感是做好后勤工作的基础,因此后勤管理人员要当好校长的参谋,把学校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做,以校为家,以事业为重。学校要制订好各项后勤管理计划,落实到位,落实到人。作为后勤管理人员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爱岗敬业,为一线教师提供优质的服务,让教师工作舒心,让学生学习安心。只有这些后勤管理人员有了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才会做好后勤工作,校长才会静下心来研究各项教学工作,学校教学质量才会提高。由此可见,后勤管理人员责任重大,重任在肩,决不允许工作中有一点失误和马虎。

二、后勤管理人员要有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作为学校后勤管理人员要有服务意识,后勤工作人员的首要任务要为教师服务,为全校师生打造一个温馨的校园,特别在春夏两季要为学校精心绿化,种花种草,绿化校园,把学校打扮成花园式的学校,做到绿树成荫,百花盛开,使全校师生心旷神怡,心情舒畅。走进校园就能看出一所学校管理的好坏,主要看得是学校的环境。后勤管理人员只有为学校提供优良舒适的校园环境,教师才会舒心安心的工作,走进校园心情舒畅了,教师工作积极性就会提高。只有办学环境得到改善,教师工作热情高涨,学校教学质量才会提高。作为一名后勤管理人员要想学校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学校后勤管理人员要有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意识,还要有无私为学校奉献的工作精神,以大局为重,做到少说多干,手勤脚快,眼里有活,心中想事,真诚为学校服务,为师生服务。只有增强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才会做好后勤管理工作,学校的各项环境才能得到改善,才会成为一线教师的坚强后盾,学校整体精神面貌才会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充满青春活力。

三、后勤管理工作要有健全制度和管理体系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所学校只有实施了目标管理,才会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一线教师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后勤管理人员也应该建立健全的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才会做到周密地开展后勤工作。因此,学校要坚持抓好目标管理,建立一系列后勤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会使后勤人员各尽所能,各负其责,找好自己的位置,干好自己的工作。例如本人是做后勤美化绿化种花种草工作的,每到春天我就会向校长请示,规划校园绿化场所,为全校师生努力打造优美舒适的工作环境,做到工作不等不靠,眼里有活,勤勤恳恳,精心美化校园。学校管理体制健全了,管理才会得心应手,后勤管理也是如此。学校要做到“三定”,即做到定岗,定位,定责。只有这样才会做到后勤管理工作职责清晰明了,人尽其责,各尽其事,大家都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以校为家,立足于实际,本着节俭办事,尽量少花钱多办事,增强实效,提高服务意识和管理水平。总之,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只有这项工作做好了,校园才会变成美化、净化、香花、绿化优美舒适的环境,做到春有百花,夏有绿荫,秋有果实的魅力校园,学校师生才会朝气蓬勃,积极进取,创造出一个丰硕的秋天!

参考文献:

徐飞.浅谈如何做好学校后勤管理工作[J].现代交际,2014(1).

作者:姜殿龙 单位:吉林省大安市叉干镇中心校

第四篇:学校后勤工作的思考

摘要:一直以来,后勤工作都是学校办学的重要保障条件之一。学校后勤工作不仅影响师生正常生活,更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好的学校也具备好的后勤这一条件,做好后勤工作首先要解决人员问题。后勤工作人员的整体素养与学校后勤工作效率直接挂钩,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就能保障后勤工作顺利进行,更好地为师生服务。

关键词:中学;后勤工作;工作模式

学校后勤工作不仅是对全校师生的物质保障和服务,还对学生的德育有着重要影响。不容忽视,基础物质条件是学校顺利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若基础得不到保障,学校教学质量和效率必将受到严重影响,且后勤工作职工多与学生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品行。后勤职工要认真科学地做好后勤工作,把握后勤工作的重要性,通过环境、行为和言论等多种途径为学生营造良好教育氛围。因此,后勤工作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保障,为学校开展教育提供物质基础。加强学校后勤工作,是为学校教育工作做铺垫。

一、后勤工作者应具备的几项素养

作为一名合格的后勤工作者,其具备的工作素养应该是多方面的。后勤工作质量和效率对师生的工作和学习有着不小影响,因此后勤工作员工要具备一定的品德政治素养、较强的业务能力和不俗的文化素养。后勤工作管理者更应当注重自身综合素养。1.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素质较高的政治觉悟和优良的思想素养是后勤职工开展工作的前提,同时是为师生做好服务的重要先决条件之一,后勤工作管理者进行人员配置的时候,需要将政治觉悟和思想素质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2.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随着新课改不断发展和进行,我国教育制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老师和学生都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调整教育模式和学习方法,后勤工作应当追随学校规定,顺应社会发展和需要。敢于在原先工作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革与创新,不断学习用以保障工作顺利进行。这也是为师生服务的先决条件之一,因此后勤工作者应当具备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3.甘于奉献的精神和工作热情后勤工作性质决定了后勤员工要频繁地与学生和教师交往。在此过程中,后勤工作员工的一些陋习会被学生模仿和学习,对学生今后发展和学习都有一定影响。因此,后勤工作其实是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后勤工作员工的一些自身特点会被学生模仿和学习。后勤管理者还应当具备甘于奉献、工作热情等特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触到这些优良品质,从而形成自身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当前工作模式进行改革

目前后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师生正常教学和生活能顺利开展。但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学校后勤工作应当进行改革和优化,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要求。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认为改革当前工作模式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因素:1.相关领导重视学校相关领导对后勤人员的选取应该有所把控,根据后勤工作的性质安排相关人员。选拔乐于奉献和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并将后勤工作员工的职称等加入日常考核工作中。此类问题关系后勤职工的今后发展,解决此问题可充分调动后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努力营造后勤工作人员与教师之间的和谐氛围,让后勤职工产生强大的凝聚力,更好地为师生教育生活服务。2.健全相关制度目前学校相关后勤规章制度还不算完善,良好的责任管理制度是学校后勤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之一。让职工意识到做好工作不仅是对学校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健全相关规章制度保障后勤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切实提高相关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让职工全心全意为全校师生服务。帮助后勤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让职工发挥最大作用。3.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学校的后勤工作不仅是物质保障,还是对学校学生的重要教育。后勤工作对学生的德育有重要作用,后勤工作者不仅为学生物质生活服务,更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高尚品德的良师益友。在做好学生物质服务的基础上,更要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三观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进行,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把对学生的教育融入实际生活当中。后勤职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是学校开展正常教学的重要基础之一,做好后勤工作任重道远,虽然目前情况下后勤工作开展得还算顺利,但严格来讲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需要广大后勤员工共同努力,以及全校师生共同帮助。帮助后勤职工做好基础工作,保障学校正常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让后勤工作成为学校德育智育的好帮手。

作者:贺广才

第五篇:高校后勤部门与高校食堂的行为分析

摘要:食品安全是一个屡见不鲜的话题,特别是对于国内高校食堂的食品安全问题,关系着广大学生和教师的身体健康以及高校的稳定发展,越发收到全社会的关注。本文运用博弈论对高校后勤部门与高校食堂的行为进行分析,构建博弈模型,同时应用比较静态分析方法对均衡条件下食堂生产合格安全食品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得出相关结论以及相关措施建议。

关键词:高校食品安全;博弈论;比较静态分析

1.引言

食品安全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关系民生的重点课题。而中国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在食品生产消费方面必然面临更大的挑战。当然政府也是一直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监控食品安全。但是,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食品安全事件依然时有发生,而面对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现实,舆论纷纷要求政府出台严格的管制措施,将其完全归咎于政府。然而这样却忽视了解决问题的正确逻辑。政府在食品安全问题中扮演的角色的作用应该是首先充分完善市场,在市场经过充分博弈而仍无法达到最优结果的情况下,即确定为纯粹的市场失灵时,政府才应该把重心放到完善法律体系上来。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充分了解分析食品安全问题中各个主体间的博弈关系,从而找到完善食品市场的关键要素和方法[1]。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后勤管理也逐步进入到市场化进程中来,而高校后勤部门对于食堂食品安全的管理更是重中之重,因为高校食堂食品安全不光关系到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更关系着高校研究机构的稳定发展,从而影响到我国的科技进步与发展[2]。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人们逐渐关注食品安全的经济学研究。Akerlof和Arrow的研究表明食品安全频发的本质原因是信息不对称[3]。英国R.Loader和加拿大的J.E.Hobbs从政府作为公众利益代理人的角度分析并提出,虽然消费者都十分关心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但绝大多数消费者自己并不会去全面的研究掌握食品鉴别技巧等方面的信息,而是认为保障食品安全应该是政府的基本职责[4]。而在食品监管方面,S.AndrewStarbird(2000)通过模型分析监管者是如何通过惩罚和监察的政策来影响厂商的生产行为,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监管者对食品食堂的惩罚和监察制度比市场调节可能带来的损失和法律诉讼风险更能规范厂商的食品生产行为。章德宾等以中国实际食品安全监测数据为样本,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食品安全预警方法,这种预警方法能有效识别、记忆食品危险特征,对输入样本进行有效的预测。李梦寻等利用物联网技术,从食品生产过程的角度出发,构建出一个食品安全监理模型,此模型对引起食品产生不安全因素的风险可能性及其风险损害度进行综合评估。陈洪根针对食品安全监管的风险水平综合量化评价等系统优化问题,利用故障树分析方法从供应链角度建立食品安全评价及监管优化模型,该模型能在充分利用整个食品供应链监管、检测信息基础上,实现对食品供应链的产品安全风险状态及其关键控制点的快速判断并有效预警,为食品安全监管实践提供决策支持。张国兴等构建了一个演化博弈模型,对第三方监督对食品企业与政府监管部门行为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第三方食品监督机构对政府监管部门有一定程度的替代作用,同时食品监管中存在“激励悖论”现象,相比单纯强调加大对食品安全事件中对企业处罚的力度,加强对政府监管部门及其人员本身监管不力等行为的惩罚,对于提高食品安全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为分析食品安全相关政策的实施有效性会使公众减少他们为避免食品安全危害的支出,从而反过来减弱政策实施有效性的抵消效应的存在性,费威建立了以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和以社会全体作为监管主体的两个模型,并对两个模型中抵消效应进行分析和比较。博弈论是专门研究理性个体之间相互冲突和合作的学科,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大多数经济问题可以作为博弈过程来分析。博弈论可以帮助经济学家理解和预测在经济环境中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事情。许多学者尝试运用博弈论研究微观和宏观经济理论问题,甚至想通过这条途径重新建构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基于此,本文基于博弈论对食品安全的生产和监管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高校为例,在食品安全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中,高校后勤部门与高校食堂的博弈对保障食品安全的作用最直接。因此本文对这两个主体的博弈关系构建博弈模型,同时应用比较静态分析方法对均衡条件下食堂生产合格安全食品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得出相关结论。本文对于食品安全各利益主体的博弈分析都是基于以下的假设前提:(1)所有局中人均为完全理性经济人,他们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2)博弈参与者明确各种对局状况下自己和对方的收益,信息是完全的。

2.模型构建

2.1博弈参与方高校后勤部门和高校食堂。2.1.1双方策略与收益高校后勤部门可以选择对食堂的食品质量进行监管,也可以放任不管,所以后勤部门的策略选择有“监管”和“不监管”;高校食堂可以选择生产合格的食品,也可以选择降低成本生产不合格食品,所以食堂的策略选择有“生产合格食品”和“生产不合格食品”。当高校后勤部门能够通过认真履行检测、惩罚、责令整改等监管职责来确保食品安全,并获得高校师生的认可与信任时,获得的收益是。如果高校食堂生产出的食品是合格的,那么即使后勤部门没有进行监管,社会大众也以为后勤部门认真履行了监管职责,此时后勤部门也可获得收益。但是,如果后勤部门进行监管,需要付出相应的监管成本。如果后勤部门不进行监管,而食堂又生产出了不合格的食品出现了食品安全问题,后勤部门将因为玩忽职守而遭受上级部门的惩罚,也会受到学生们的质疑和批评,此时后勤部门的收益将损失。当食堂由于节约成本、提高收益等原因而生产不合格、不安全的食品时,食堂获得收益,但如果此时被后勤部门发现,食堂将被处罚款。而当食堂本着诚信经营,不因为私利而在食品安全上动手脚,充分重视食品生产各个环节的安全问题生产合格的食品时,此时获得收益,但需要付出成本,此时食堂的总收益为(以上各项收益和成本均大于0)。根据以上分析得到下面的收益矩阵,见表1。表1后勤部门与食堂的收益矩阵2.2模型分析对以上得益矩阵进行分析,当食堂生产合格食品时,后勤部门的优势策略是不监管;当食堂生产不合格食品时,后勤部门的优势策略是监管。而当后勤部门监管时,食堂的优势策略取决于和的大小,当食堂生产合格食品时不必担心后勤部门的审查,而且更容易获得学生的再次消费,因此食堂生产合格食品时的收益大于生产不合格食品的收益,。而根据现实情况食堂进行安全生产的成本一般小于生产不合格食品时的罚款(否则罚款没有意义),因此。当后勤部门不监管时,食堂的最佳策略是生产不合格的食品(基于食堂有倾向于生产不合格食品由此谋取私利的事实)。由此根据优势策略下划线法可以得到表2,从中可以看出此博弈不存在纯策略纳什均衡。

3.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食堂生产合格食品与否,与食堂自身能得到收益和生产安全食品所需要的成本无关,而与后勤部门发现食堂违规而对食堂的罚款、食堂没有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对后勤部门的奖励、食堂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和学生对后勤部门失职的惩罚、后勤部门的监管成本相关。当增加后勤部门发现食堂违规而对食堂的罚款、增加食堂没有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对后勤部门的奖励、增加食堂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和学生对后勤部门失职的惩罚或者减少后勤部门的监管成本时,都可以提高食堂生产合格食品的概率,使得食堂更愿意进行合规的生产,从而生产出合格安全的食品。因此,为促使食堂进行合规生产,使人们能享有安全合格的食物,可以进行以下措施:(1)当后勤部门发现食堂存在违规行为或生产了不合格食品时,加重对食堂的惩罚力度,例如可以加重罚款、勒令窗口停业整顿。(2)从奖励、惩处和机制三方面提高高校后勤部门的监管效率:奖励方面,对积极公正执法的后勤部门可以适当给予其名誉上和经济上的奖励;惩处方面,对工作失职的后勤部门给予警告并加强对该部门的绩效评价力度,对于出现重大失误的后勤部门负责人实行严格处罚,例如辞退相关监管人员;机制方面,在食品监管上形成后勤部门为主,广大师生监督协同配合的机制进一步降低监管者的监管成本和消费者的投诉成本。(3)广泛传播简单的食品鉴别技巧,提升人们对食品质量最基本的鉴别能力,从而更容易发现后勤部门失职行为,间接加重对后勤部门失职行为的惩罚。(4)在食堂安排监管工作人员实时接受广大师生投诉或者安置投诉箱,尽量为师生投诉提供便利,从而间接减少后勤部门的监管成本。

作者:杨大鲁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

第六篇:高校后勤服务工作发展与创新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在教育方面越来越注重对人力资源和科学成果的培养,而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对人才的培养。而高等教育则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做好高等教育工作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许多高等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出现了一些漏洞。后勤管理工作是为学生提供优质的高等教育的重要保证,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就必须保证高等院校后勤管理工作有序进行,从而更好地为学校服务。

关键词:高校;后勤服务;发展与创新;优质服务

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一直都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高等院校而言,学校的办学规模较大,学生数量较多,而且学校的各种机构也比较繁杂,所以所需的后勤服务也就比较多。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办学要求,各个院校的后勤部门都应该通过运用一些适当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来对学校的人力、财务、物力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调整,进而保证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投资去获取更加优质的服务,以实现后勤工作的目标。后勤工作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为适应高校教育的不断改革,就必须对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进行不断的革新,建设和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本文对高校后勤服务工作的发展与创新做具体阐述。

一、高校后勤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度较快,而后勤管理工作则很难满足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高等院校的发展现状如下。首先,许多后勤管理工作人员仍然保持着传统观念。后勤管理人员长期养成了等、靠、要的不良习惯,这种工作状态让他们完全丧失了工作积极性。许多后勤管理人员仅仅认为后勤管理就是行政,而没有认识到服务的本质,这严重打击了服务人员工作的主动性。而且对于高等院校而言,后勤部门属于学校的领导机构,所以许多高校的后勤管理部门在工作上就完全按照上级领导的指示来进行,而许多领导则很少深入到后勤管理工作中了解工作,不能深入了解后勤工作的内容和现状,因此上级领导发出的许多指令都不能满足现状。而且许多活动的执行也很难得到有效的监督和反馈,其工作效率低下。其次,后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许多高校后勤工作人员的文化程度较低,且人员缺编的现象较为严重,这主要是由于学校的资金欠缺而导致的,为节省成本开销,许多高等院校大多聘用一些综合素质较为低下的工作人员,导致工作质量不高、工作效率低下,更有甚者,许多后勤部门的工作人员都是身兼数职,这导致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更好地完成后勤部门的工作任务。而且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许多管理模式都在不断革新,后勤干部普遍缺乏上进意识,不能及时更新管理观念,导致后勤部门逐渐丧失了工作活力。最后,后勤部门的管理体制较为落后,许多高校的后勤部门都没有建立专门的咨询机构来提供一些基本的政策咨询服务,导致其工作效率低下。管理部门还缺乏相应的奖励制度,使得许多员工在工作中丧失了动力,工作效率难以提高。

二、高校后勤管理创新的对策

首先,高校管理部门在工作中应坚持创新,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推进后勤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许多高校的后勤管理部门的工作任务都比较复杂,而且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后勤管理部门的任务也越来越繁杂,所以在现代的高效后勤管理工作中,后勤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坚持创新意识,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服务体系,采用契约型的管理模式,在建立诚信档案的同时,也要将责任明细到个人,进而保证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的工作状态。高校后勤部门还应建立和健全奖励惩处措施,对于工作积极上进、任务进行到位的工作人员应进行相应的奖励,而对于工作不认真、任务不到位的工作人员,应给予相应的惩罚,鼓励大家以工作积极认真受到奖励的人员为榜样。其次,努力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鼓励员工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为此,各个高校可以多举行一些学术交流会,并且鼓励后勤部门的工作人员积极参加,让各个高校后勤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能进行工作上的交流,并且学习优秀后勤团队的工作经验,进而适应新形式下的后勤管理模式。适当提高高校后勤部门的入职门槛,多引进一些学历高、素质高的工作人员,定期更新管理人员,从根本上提高后勤部门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最后,后勤管理人员还应积极转变服务观念,跟随教育事业发展的脚步,认清教育事业服务的本质,进而将后勤服务当成一种责任去完成,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育事业的工作效率。此外,还应不断扩大后勤服务市场,努力融入社会监督体系,不断扩大教育市场的服务规模,将后勤工作转变成为社会企业,进而提高后勤部门的服务水平。

三、结语

在高校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后勤部门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创新,从根本上提高工作效率与服务水平,适应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者:王奎杰 单位:青岛科技大学高密校区

第七篇:“6S”现场管理提升高校后勤服务水平

高校后勤是高校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多样性的保障,因此也做到了能够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基本要求。在高校的不断创新以及发展过程中,后勤部门也需要创新的管理思路和管理理念,这样才能让大学生有更加广阔的进步空间。使用“6S”现场管理方法是当前阶段内一种创新的工作模式,以下对此进行详细的阐述。

1高校后勤现场管理的基本现状分析

1.1高校后勤管理人员的观念落后

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的发展让高校的后勤也有了新的改革动向,因此传统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高校后勤的现场管理业应该秉承新的理念,踏上新的征途。在传统的管理中基本是等、要、靠的思想,缺少了市场意识以及创新意识,这对于后勤管理以及意识创新都具有阻碍性的作用。还有一些后勤的管理人员注重表面上的政绩,忽视了内部的深化和改革,也轻视了自身的管理,这样的功利心理,势必造成后勤管理的落后。

1.2后勤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不足

在后勤的管理过程中,很多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知识水平都不足,整体素质偏低,这样无论在管理上还是在整个体系的开拓和创新上都不能适应高校所面临的新的发展环境。这样现场管理就能够直接显示出后勤的基本状况,例如在大学生食堂、公寓以及环境卫生等等方面都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后勤现场管理就需要引入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6S”现场管理的方法具有实行的必要性。

2“6S”现场管理在高校后勤现场管理中的应用

2.1关于“6S”现场管理的分析

“6S”现场管理主要是对于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人员都有要求,一切以身边的小事为主,从小事做起,这样才能让员工养成良好的习惯,以此提升工作的质量和目的。“6S”现场管理主要是seiriseitonseisoseiketsu以及shitsuke和safe这几个单词的意思分别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以及素养和安全,因此简称为6S,主要理念是把工作场所中的所有无用东西都清理掉,然后保障在场内的物品都是整洁有序的排放,物品不能乱摆乱放,避免出现有些物品丢失的情况。清扫工作场所内德设备和仪器,使其保持在清洁的状态中,每个人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树立起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理念,讲文明,敬业,保障一切工作进行的安全性。

2.2“6S”现场管理仔高校后勤管理中的应用

2.2.1高校后勤就需要有效的开展整理工作,主要是把在后勤场所中的所有物品都进行分类和整理分类中要坚持两条原则,对于高校后勤不能发挥作用的物品都要丢弃,不经常使用的物品要安置在比较远的场所,偶尔使用的物品放在专人处保管,经常使用的东西放在附近。能够快速拿到的物品要放在身边,浪费时间的物品要在数量上有限制。2.2.2高校后勤的整顿工作在高校的后勤管理过程中,需要对服务场所中的物品进行定量定位的分析,以此让物品可以有能够摆放的位置,形式和区域全面落实。2.2.3高校后勤清扫工作的进行高校的后勤,清扫工作主要是在后勤场所中,所有产生的立即都予以清除,创建出一个宽敞、明亮以及整洁的工作环境,让其他后勤服务的开展也更加顺利。2.2.4高校后勤清洁工作的开展在高校的后勤管理过程中,需要在制度管理和规范以及定期进行检查的条件下进行整理整顿,只有前几项工作的不断完善才能让清洁工作得以全面的展开,并且在清洁工作结束以后,要保持最佳的状态,并且坚持每天去除一些存在的灰尘。2.2.5员工素养的培训和安全的把握在高校的后勤管理过程中,员工的基本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工作开展的成效,员工的素养主要是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对高校的其他工作进行服务,并且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作风。这些素养也是6S管理中的关键性部分。若是员工的素养没有得到很好额提升,那么其他工作就不能有效的开展,因此高校的后勤现场管理工作需要以提升员工的基本素质为核心和开端,可以说高校后勤管理开始于员工的素养,也结束于员工的素养。安全主要是在工作的全程都树立起安全意识,在每一步中都做好安全工作。

2.3高校后勤管理的节约性原则和安全性原则

在高校的后勤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节约性和安全性,节约主要是指在时间上、空间上以及能源方面的合理性,充分的利用,以此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资源的效能。对于每一种物品的使用价值都需要进行全新的思考,充分的利用各项资源,以此不断完善后勤服务。安全主要是在现场工作的过程中,有效的人和物进行保护,不受到侵害,及时的排除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是对整个后勤服务的保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高校后勤管理中的6S现场管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只有不断的完善管理,不断的创新后勤管理,认真落实每一项计划,并且抓住现场管理的要点,这样才能让学生的住宿、饮食以及环境卫生等等更加放心,也更加安全,进而促进高校的有效发展,这也是提升后勤管理人员责任感以及履行义务的有效表现。

作者:王剑

第八篇:高校后勤的用工风险研究

摘要:近年来,高校后勤用工面临的复杂性因素日益增多,用工风险不断增加,如何规避用工风险是高校后勤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在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后勤用工存在的主要风险,针对这些风险,论述了加强高校后勤用工管理、规避后勤用工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后勤用工;风险;规避

在我国各种类型的用人单位中,高校后勤部门较为特殊,后勤用工管理比较复杂。一方面它服务于高校的正常运转,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有序推进的重要保障,因而其独立性并不突出;另一方面,高校后勤部门在高校内部有自身独特的运行机制与原则,是高校内部管理中的“另类”。近年来,我国在劳动用工方面的改革不断推进,多项法律法规文件相继颁布实施,与此同时,延迟退休的呼声越来越高,加之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推进,高校后勤职工面临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在新形势下,如何规避用工风险是高校后勤管理者应当认真思考的课题。

一、新形势下高校后勤用工存在的主要风险

(一)后勤用工制度建设不完善

制度问题是许多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不健全的用工制度是导致高校后勤用工风险的首要原因。由于相关制度跟不上,后勤部门在处理劳动关系过程中无章可循,并为将来处理用工纠纷或其他法律问题埋下隐患。具体而言,高校后勤用工制度问题主要包括:第一,职工招收录用制度不健全,后勤职工录用较为随意,未能贯彻公开竞聘、择优录用、双向选择等原则;第二,一些高校后勤在职工签订合同方面的制度较为陈旧,未能及时按照劳动合同法的变化予以更新;第三,职工奖惩办法不合理,未按照学校后勤工作的实际制定奖惩方案,职工激励机制的功能受到限制。另一方面,按照《劳动合同法》中的相关要求,如果劳动者违反了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则后者有权与劳动者解除合同,同时劳动者无权要求被支付经济补偿金。然而应当注意的是,这些条款有一个基本前提,即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应按照合法程序建立。在一些高校后期部门,相应的用工制度并未建立,或者未向劳动者公示,这不能保证其应有的合法性和有效性,这加大了后勤用工风险。

(二)用工风险承受能力较弱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里,高校后勤属于其行政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勤工作须接受高校行政管理者的统一指导,随着高校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高校的后勤部门脱离行政管理体系,通过实体注册的方式蜕变为独立法人,然而这一改革尚未普及,还有很多高校后勤部门尚未获得独立法人身份,依然只是高校管理体系的一部分,遵循高校行政管理模式,在后勤管理工作中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就法律地位而言,一些高校的后勤部门不具备应有的独立法人地位,这使得其在劳动关系处理中处于被动的不利地位,无法独立承担用工风险,高校行政管理者也因此担负着一定的连带责任,如果出现后勤用工法律纠纷,高校不得不面临法律问责,此时,作为直接的用工单位,后勤部门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上面临更多困难。

(三)聘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人员

高校后勤工作多为服务型岗位,多年来形成了聘用中老年职工的风气,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员超出了法定退休年龄。当前的退休年龄是男性60周岁、女性50周岁,高校后勤用工长期存在违反此规定的状况。近年来,退休改革方案逐渐展开,预计从2022年开始实施新的法定退休年龄规定,但这并不能保证高校后勤职工都在规定的范围内,保证职工年龄处于法律规定范围内还需高校后勤部门自我约束、主动践行。具体来说,如果后勤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继续从事后勤工作,按照相关规定,他们已丧失了法律上的劳动者资格,一旦发生用工纠纷,这些人员的相关权益将不受法律的保护,不能依据劳动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另一方面,高校后勤工作会包含一定的体力任务,由于超出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年龄偏大,身体素质较差,工作能力较低,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工伤事故,加之不能给这些人员缴纳工伤保险,如果发生意外事故则无法有效降低损失,高校后勤部门将因此而承担不可推卸的法律责任。作为用工部门必须承担所有风险和责任。面对突如其来的工伤事故或者其他风险,高校后勤毫无招架之力,赔偿高额的民事费用将是不可避免的。不仅如此,比巨大民事赔偿更严重的是对后勤职工的长期身体健康影响,尤其是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脑溢血发作等,是威胁职工和后勤部门双方的潜在风险。

二、新形势下规避高校后勤的用工风险的措施

(一)完善后勤用工管理规章制度

完善的用工管理制度是规避用工风险的根本之道。高校后勤部门要努力获得并充分利用自身的独立法人单位性质,在此基础上使自身具备法律上的用人单位性质,从而按照法律程序和要求制定用工管理规章制度。在此过程中,要依法召开全体职工会议,积极发挥民主精神,商议和讨论规章制度的建设问题,充分听取与会人员的意见。在全体职工会议结束以后,要尽快制定出规章制度细则,并将其以手册、公告栏等形式公示和告知全体员工。在内容上,规章制度要符合合法性、合理性、全面性和规范性的基本要求,使之为此后规避后勤用工风险发挥更多价值。

(二)主动注册独立法人单位

注册独立法人单位是高校后勤部门制定用工管理制度前提,也是实现从学校行政管理体系中脱离出来的唯一合法途径,是规避用工风险的重要措施。一方面,在完成独立法人单位注册后,高校后勤部门可与获得更多的自主管理权,为实现用工统一管理铺平了道路,有利于自主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的用工管理,从而规避风险。另一方面,获得独立法人资格将卸下高校连带责任的后顾之忧,即使后勤部门出现违法违规问题,高校受到的冲击也被降至最低,而对后期部门来说,其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过程中能够有法可依,有利于其进行主动出击,积极面对用工风险。

三、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用工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与之相关的延迟退休、社保改革等相关政策正在逐步落实,用人单位面临新的形势。在此背景下,作为性质特殊的用人单位,高校后勤部门应主动出击,抓住机遇,规避风险。高校部门既要对自身面临的用工风险保持清醒认识,又要有步骤地实施风险规避策略,注册独立法人单位,加强用工管理制度建设,妥善处理法定退休年龄线上下的劳动者雇佣问题。总之,要努力依法办事,充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是高校后勤规避用工风险的基本思路。

参考文献:

[1]潘百林.高校内部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思考[J].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08(5).

[2]陈光光.高校后勤用工法律问题及对策研究[J].济源置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9).

[3]谢小荣.高校后勤编制外用工工资分配制度探讨[J].高校后勤研究,2015(5).

作者:陈嘉莉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后勤服务集团

第九篇:高校后勤员工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

摘要:当前,高校后勤队伍的建设作为社会化的核心改革,在一段时间的改革后,保障能力和运行效率均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截止到目前,高校的后勤化的社会改革目标还没有完成。高校的后勤运行机制尚未实现质的变化,服务市场尚未健全发展,在市场的资源配置中后勤的作用还有待提高。本文简述了高校后勤人员的含义,探讨了当前的后勤状况,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建设;高校;后勤员工

当下,时代是发展的,学校也在发展壮大中。落后的管理方法已然不能适应时代发展与社会需要了。这需要我们勇敢创新,积极进取,及时进行后勤工作的改革。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其实是高校后勤借用学校、政府、市场的职能进行合理管理以及配置,借助后勤的资源,提高社会与经济效率。高校后勤的改造需要打破封闭的管理模式,按照高校的后勤智能,重新分配社会、政府与学校的关系,按照现代化的要求为高校的发展建立生产经营的新型管理模式,使得高校的服务环境有了可靠保障。

1高校后勤职工简述

高校的后勤是为学校培养人才,为科学研究机构提供相应的物质支持、生产支持以及生活服务的部门。高校后勤是一支庞大而复杂的队伍,其中包含了很多内容,从工作内容上阐述,包括综合行政服务、维修服务、物业服务、膳食服务、安全质量服务、医疗服务、职工住宅服务、能源服务等方面。从工作人员方面可划分为两大块:在编职工(即有事业单位编制的职工)和非在编职工(即外聘职工)。在编人员工资与非在编人员的差别表现在工资基数、保险福利、人员晋升等方面。

2当前高校的后勤现状

2.1人员效率低

当前高校进行的社会化改革,要想进一步壮大发展,人才问题是关键点,而高校的后勤不仅很难引进人才,同时即使引进来了也很难最终留住相关人才。外界对高校后勤队伍的认识普遍为工作效率低,人员素质低。如果从后勤的角度看,我们会发现后勤的工作十分辛苦,事情又多又杂,但是社会地位并不高,在社会中得不到肯定,在学校里的得不到其他部门和学院老师及学生的支持,这使得工作任务异常繁重的后勤人员难免产生消极情绪,从而波及到工作,形成不良循环。而且后勤管理队伍中,后勤人员相对而言缺乏较为严格的奖惩制度,实际工作中做好做坏的区别不大,这就使得很多员工安于现状,动力不足,不再锐意进取。当前学校从事后勤工作的人员年龄老龄化严重且人员学历普遍不高,这主要是由于后勤部门福利待遇较低,且外界对其工作的不认可造成的,促使年轻人和高学历人才不愿意到后勤部门任职。久而久之,使得后勤工作人员工作没有激情和动力,停留于现状,导致了工作效率低的不良结果。

2.2管理方法落后

在当前的工作中,后勤工作人员的价值观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他们按部就班,很少进行创新,日子相对比较安逸。而队伍的管理工作也仅仅停留于事务的管理阶段,缺乏创新。现行的管理、观念以及手法并不适应现代的发展。从后勤管理的结构层面来看,一部分学校采用的是直线式的职能形式,后勤方面缺乏现代化、专业化的组织结构,这种管理结构使得企业的运营无法施行现代化的管理方法,这就导致了后勤的管理内容与形式的差别较大,决策不方便。从后勤的管理体制来看,一些学校将后勤的职能部门当作管理部门来安排工作,这使得后勤管理机构的权力化严重,导致后勤管理偏离之前的服务宗旨。此外后勤的咨询体制不够健全,监督管理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完善,要不然最终会导致决策多、执行者少的情况。高校后勤是由在编职工和外聘职工两部分组成的,由于管理的缺失导致尚未形成由业务为主导的评价规模。由于高校后勤的队伍不同,就造成了员工之间的相处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进行集体工作的时候缺乏团结精神,这就导致了人员的流动性增大,加大了人员的管理成本。

2.3体制突破难

学校对于后勤部门的理想构想是将其企业化,盘活后勤资产,降低办学的成本,保障管理人员的发展。在客观环境的影响下,后勤实体的企业化模式又是学校不希望看到的模式。后勤实体若是干得好能够使学校蓬勃发展,干不好则会影响学校的发展。在全国后勤化的改革会议指导下,后勤工作在不断地改革。正是在这股和煦的春风下,后勤管理的经营模式更加多样化,有些地区还为此还成立了高校后勤协会。但由于历史问题,新的管理机制难免受制于现有的高校管理,后勤实体基本照搬的是后勤机关的职能操作,一些后勤实体仍旧按部就班,缺乏了社会竞争力,且经营体制比较单一,不适应市场的发展。

3如何强化后勤队伍的建设

3.1改变人员环境,提升用人机制

当前高校后勤部门的管理比较繁杂,没有一套完整的、符合实际的、科学的考核体系。在进行员工的考核中存在着很大的主观倾向性,一些单位即使设定了考核机制,也只是形式层面的而已。高校的后勤管理队伍建设应当突破当前的用人局限性,更新用人机构,改变人员的环境,精细化管理。在高校中建立考核机制能够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保证后勤工作的有序发展。首先应当更新人员的观念,提升干部的竞争与选拔机制,强调工作业绩与工作能力挂钩。从制度与执行层面而言,应当为后勤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用人环境,一支比较有活力的队伍就需要健全的机制与制度作保障,使得各种性质的员工能够找到自己的存在意义。其次,管理者应当树立绩效考核观念,借助相关的业绩与指标,进行人员考核,以数据为主。再者,在进行工作干部的选拔中应当将新职工、正式工、外聘工摆在一起比较,摒弃经验主义和编制限制,以能力作为衡量人员的标尺。使得干部选拔不再只是正式工的专利,应当为外聘职工设立一套完整的考评机制,并将外聘职工的待遇与在编职工的待遇做到同工同酬,保证外聘职工的权益,同时可以在外聘职工中进行干部选拔,给工作优秀、有干劲的外聘员工以希望,使其感受到集体归属感,减少人员流动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在编职工的优越感,使其产生危机感,进一步投入到工作中去,促使后勤机构良性循环。

3.2强化后勤队伍的思想建设

高校的后勤管理职工在学校中肩负着管理、服务以及教育的职责与担当。当前的高校进行后勤工作的探索以及社会化的改革中,需要全面实现高校的后勤管理,探索适合高校发展的管理、考核机制,建立服务态度好、技术水平硬、管理机制全的专业化后勤队伍,更好地为在校师生提供服务。同时,在高校的后勤建设中需要组织后勤职工学习党的文件精神,使得后勤职工能够拥有积极的价值观,了解学校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了解自己作为后勤人,在学校管理队伍中的意义。学校应当定期组织后勤工作人员座谈会,让大家能够面对面坐在一起沟通、探讨、解决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且在会议中需要帮助后勤人员树立集体荣誉感,加强德育建设,使得员工之间能够互相理解,加强配合,同时使员工了解到“服务育人”这四个字的精髓,懂得自己肩负的重任。学校还可以定期抽派几名其他部门和岗位的老师,由老师带领着学生体验几天后勤工作,让广大师生了解到后勤工作的不易,换位思考,改变大家对后勤工作及后勤职工的偏见。只有加强思想建设,才能做好后勤工作。

3.3发挥党组织的模范带头作用

后勤管理工作服务于教学、科研领域,与高校的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后勤工作是学校建设的基础,能够帮助学校维持安定与团结。高校后勤工作的改革需要建立良好的后勤队伍,而重点又在于干部的培养。后勤干部需要有着过硬的政治素养,丰富的知识储备,科学的管理,过硬的作风。高校后勤干部应当拥护党的政策与方针,积极完成党组织的工作,为了实现党的工作任务积极拼搏、努力奋斗。后勤工作的建设需要建设好领导班子,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后勤队伍的核心价值以及模范作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强化队伍的凝聚力,树立服务意识、忧患意识,为党组织不断吸纳优秀的人才,弘扬党的领导作用。3.4提升干部的素质,加强后勤服务质量高校的后勤干部管理是一门值得深思与探讨的学问,需要认真商榷。很多人对后勤有一种误解,他们认为后勤只要会做事,文化程度不高无所谓。其实这是一种极为错误的观念。后勤干部不仅要有服务在校师生的意识,还要熟悉后勤各项工作的特殊性,了解高校工作的定位,更要有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要以身作则,能够深入基层一线,听取群众意见,知人善任,调动群众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后勤领导干部对于在工作中犯了错误或不积极的员工需要及时引导他们,比如耐心地和他们谈话,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及改进措施等等。这就需要具有高文化素质与政治修养,以及强业务能力的领导干部来深入指导。这才是确保高校后勤稳中有序发展之根本。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不断完善的经济环境与新的外部条件下,高校的后勤建设作为社会改革的核心,应该站在一定的高度上,不断去发展、不断去学习,以科学发展观来进一步武装自己,树立“以人为本、服务育人”的思想观念,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不断地更新思想观念,进一步健全用人机制。在我国党中央提出的和谐社会目标后,高校后勤工作的改革面临着相应的发展机遇,所以说建立健全高素质的高校后勤队伍是大势所趋,高校后勤员工队伍改革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快速发展,也随之成为高度重视的问题,必须立刻着手加快改革的步伐。

参考文献

[1]陈兴桂.高校多元化后勤管理模式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6(5):65-66.

[2]齐绍武.努力构建高校和谐后勤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4):67-68.

[3]徐建涛.创建高校后勤文化,促进高校后勤服务[J].高校后勤研究,2011(5):90-91.

作者:裴宁 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更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分析(9篇)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97236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农村资金互助社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云南大学学报》 《河北林果研究》 《文史知识》 《新重庆》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气象》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比较法研究》 《山东交通科技》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