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态旅游管理
“生态旅游”这一概念是在1983年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首次提出,在已存的历史、自然资源下,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保证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活动。而生态旅游管理则是运用生态思想,对旅游的线路安全进行保护和决策,以及在保证自然资源持续可发展的情况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促进我国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二、我国的生态旅游管理现状
从我国生态旅游的管理现状来看,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需要改进的方面:(1)国家的宏观调控力度有所欠缺。从我国生态旅游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到生态旅游。生态旅游业蒸蒸日上,却没有与之对应的政策法规,而早期制定的法律制度尚不完善,也已经无法满足目前的发展要求,更无法有效的对现今生态旅游的管理进行约束。急需要新的政策出台。(2)对生态旅游存在认识上的不足。由于认识的不足容易出现冒进的行为,而且对生态旅游区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导致自然界的平衡遭到破坏,对环境的可持续性和生物的多样性产生恶劣影响。而且生态旅游的管理者整体上素质和专业水平还无法很好应对目前在生态旅游管理上遇到的难题。(3)同很多当地居民没有做到很好的协调。生态旅游区的自然环境也与当地居民息息相关。旅游开发部、管理部如果不能处理好与当地居民的关系,与当地的居民互动不够,或者居民对于生态旅游管理的参与度不够,就会使生态旅游的管理受到很大的阻力。
三、加强生态旅游有效管理的措施
(1)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在生态旅游的管理中,政府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只有把生态旅游纳入国家的发展战略中,高度重视与大力宣传,才能让大众意识到生态保护和生态旅游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尤其通过电视、互联网等传播快,范围广的媒体,可以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进而推动国家生态旅游的良性发展。(2)相关部门要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要保证生态旅游区环境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要有合理详尽的规划。相关部门不能因为经济效益和思考的局限性而对环境过度、错误的开发。例如,逢年过节就人满为患的各大景区,必须要考虑到该景区的环境容纳度,对游客数量进行相应的限制。一旦超过旅游区的承载力就很容易打破自然的平衡与和谐发展。而这种破坏恢复缓慢甚至难见成效。(3)提高人民群众整体素质。对于游客来说,素质不仅仅体现在不乱扔垃圾,不破坏公物这种程度,而应做到除了不破坏生态环境,还要能够融入自然、回归自然。而且现在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管理能力,来对生态旅游进行有效管理,从而推动其进一步的发展。
四、生态旅游管理的期望目标
生态旅游即代表着自然的可持续性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与当地人文、经济、环境、社会的协调发展。而生态旅游的管理目标就在于实现生态旅游的根本精髓和思想,以适当的有效管理方法来求得最小的牺牲和最大的经济效益。具体来说,生态旅游管理的目标,可以归为以下三点:(1)维持资源的可持续性。生态旅游虽然改进了传统的旅游方式,然而并不代表它无坚不摧,它依然存在着一定的脆弱性。而环境是一切活动得以进行的载体,所以旅游活动务必做到把对于自然坏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来约束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以及宣传力度的加大和人文素质的提高来落实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自觉性。(2)游客以及旅游地区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只有大众自觉自发地去保护环境,才是最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旅游者在不破坏该地平衡前提下的旅游活动,身心也会得到放松与升华。不仅仅要做到不破坏,还要做到有意识的保护环境。同样,当地居民除了与游客一起爱护生态环境外,同管理者一起落实相关政策也能帮助顺利推进管理的进程。(3)经济效益的保护。许多划为生态旅游区的地方,包括其中的政府、居民,主要都是依赖于旅游业得以发展经济和进行城市规划。是以旅游者作为目标市场,如果不能实现和保证其良好的经济效益,那么既无法带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无法保证该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从而无法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给予强有力的支持。
五、结语
根据上文所述,生态旅游管理的难度很大、任务艰巨。必须在提出更完善更切合目前实际情况的政策法规的前提下,深刻认识目前生态旅游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之后,以生态旅游管理为最终目的,贯彻落实政策法规,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够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
作者:张伟轶 单位:南充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专题:常州工学院学报 诸暨市日化用品贸易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