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研究与实践

时间:2017-01-20 20:36:17 来源:论文投稿

一、指导思想及研究目标

(一)职校的教育教学要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服务

中职生的培养不应仅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解决毕业时的一次性就业,还应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即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包括专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以提高岗位变迁或升职、再就业或创业的适应性、主动性。

(二)职业核心能力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必备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是各个职业都需要的通用能力。当代社会发展快,工作流动快;岗位技术更新快,技术复合性强、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工作需要不断学习及与人沟通合作。包含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职业核心能力是就业可持续发展的必备能力。

(三)“教育”与“教学”融合培养职业核心能力

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与实施“教育”与“教学”相融合的“课内课外”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既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获得职业核心能力;既有利于毕业生顺利就业,又有利于毕业生今后的持续发展。

二、研究方法的应用

(一)调查分析

通过追踪毕业生的发展、调研咨询和文献检索等途径研究学生、毕业生、行业、企业及社会对通用的职业核心能力的认识和需求,为在中职纺织专业开展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提供依据。

(二)个案研究

分析中职纺织专业的定位,结合学校“纺织技术”专业改为“纺织技术及营销”重建课程体系的工作,选定教学内容,研究设计比较典型的“教育”与“教学”融合,有利于职业核心能力形成的“课内课外”教育教学活动方案。

(三)教学试验

在纺织专业中职生中开展教育教学,实施“课内课外”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活动方案,对产生效应等诸方面进行试验研究,依此改进活动方案。

(四)经验总结

研究、实践、分析、改进、总结交叉重复进行。通过纺织专业的改革实践,寻找一般规律,探索一条既能满足职校生毕业时的就业需要,又有利于毕业生今后继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教育教学改革实施过程

(一)转变教师观念,组建多能教师团队

组织指导教师参加访谈、调查问卷、人才需求调研与毕业生追踪及分析,参加项目教学等各种课程建设和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培训学习,使教师认识到加强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高教师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组建多元结构多能的教育教学团队,为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师资支持。学校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研究与实践是以纺织专业为试点,参与研究与实施的直接人员是纺织专业的现任教师、班主任,他们曾经的岗位有企业生产技术部管理人员、产品开发设计员、车间工艺员、设备维修员、学校就业指导管理人员、教育研究管理人员等。每一位成员都有成功转岗的经历,都愿意而且有能力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同时培养职业核心能力,以推动毕业生初次顺利就业和可持续顺利发展。

(二)调研分析定位,确定专业改革切入点

项目组成员认真反思自己的学习工作经历;并通过电话与网络、问卷和面对面交流等方式了解广西区内和区外的部分纺织相关人士的就业岗位和发展历程,调研纺织相关单位的业务种类、企业规模、行业企业发展及用工需求、工作任务等情况,结合学校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的状况进行分析、定位,确定专业培养改革切入点。

1.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设计和生产产品纺织行业产品营销是一个重要问题。我们的教育教学要注意培养营销意识,树立一种由外向内的思维方式,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消费者或客户需求什么就生产销售什么。即不仅要考虑如何使消费者认识我们的产品,认可我们的产品,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设计和生产产品。

2.培养创建和培育自主品牌的意识当前,广西的茧原料和茧丝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广西又有苎麻等特产。但我们的产品或半成品相当一部分是到外省后以别家品牌产品的形式再销到消费者手中。为促进这种状况的转变,我们的教育教学应使学生有品牌意识,产品做精做好做出特色,便于打开好销路。

3.以市场为导向,向实践学习树立设计与生产都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理念,建立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设计项目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导向,改为以市场为导向;由向课本学习,改变为向实践学习;使学生真正学会从获取消费者需求的信息到与消费者沟通交流设计产品、组织生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交流能力。

4.培养学生能多元发展,在行业链接上找到合适位置我们的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内容都不是单一的,如果内容过于单一如流水线工作的实习生和毕业生普遍不稳定。所以我们要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中尽量多学习一些关联性的内容。如一些与上游、下游行业的关系,如何交接及产品推介、产品投标的做法和注意事项等的实际案例。

5.教学活动要有时代气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仅是传统的纺织品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与时代发展相适应。我们的教学条件也比过去好很多,应充分利用能开展教学、纺织品开发、生产为一体的示范性综合实训基地。如以行动导向开展功能纺织品、数码纺织品、艺术纺织品的“教、学、做、创”一体的教学活动。

(三)优化课程设置,创建“教育”与“教学”相融的教育教学实施条件

围绕专业改革切入点,本着将“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渗透于“课内课外”教育教学活动的要求,对三年中职的教育教学活动系统规划;调整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教育”与“教学”融合、能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真正使学生得到较好的能力锻炼的教育教学形式和活动方案;改进实训基地,营造一个既能培养学生纺织专业能力又注重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教育教学氛围。

(四)“课内课外”教育教学融合、培养职业核心能力

1.树立诚信价值观,培养学习能力第一年开设的专业入门课程“纺织材料学”,改进为“纺织材料识别与选用”,指导学生通过自己实践观察,比较燃烧纸张、毛发、塑料袋的燃烧特征,进而能熟练辨别棉、毛、涤,识别市场上常见的纺织假冒产品;指导学生观察自己和家人的服装,并做不同材料的抗起毛起球实验,验证并比较纺织材料的性能;指导学生调研市场、查阅文献、上网搜索了解普通和新型的纺织材料及其应用;指导学生利用信息化资源进行学习和学习效果自测;指导学生互改作业,讨论更正;指导学生根据任务完成情况,自己给自己评分。既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探究学习、向实践学习、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习惯,也树立诚信经营的意识。

2.应用现代化工具学习创新,培养营销能力第二年增设的“纺织色彩设计”课程,引导学生观察自然和人文,善于发现并欣赏美好,更加热爱生活;借助计算机完成“学、悟、练、创”一体的“纺织色彩设计”任务,较快速地领悟色彩语言、掌握色彩应用规律,学会信息采集处理和借鉴创新技能。课程的一系列教学任务始终密切结合生产应用,从单纯的外观美感要求到结合原料性能风格、生产工艺和产品用途等因素综合考虑,既能使纺织色彩设计更美观实用,也强化设计想到消费者、生产者,注重力求产品好用好销售的理念。

3.梳理思路分享交流,培养开放思维“纺织色彩设计”课程各个阶段都有习作,其中设计说明必不可少,写灵感、写构思、写应用。学生经过梳理,思路清晰,往往能对作品进行进一步的修正;同时也提高表达能力和产品推介能力。结合教学内容安排学生习作展示交流、相互点评,然后自己分析再改进,并进行前后比较。不仅能培养精益求精的习惯,而且学生从中能够看到别人的长处,体会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亲身感受相互交流的乐趣和收获,懂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学会向他人学习。

4.组队合作承担任务,培养全局意识锻炼沟通协调能力第二年开设“纺织品检测”课程,模拟实际工作过程、以多人合作完成任务的形式进行学习。全班的总任务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四种布样的物理性能检测和化学性能检测。每种布样的物理性能检测和化学性能检测两大任务中,各自又有若干个相互有联系的小任务,需要同学组队分工合作来完成;由于需要检测的样品不同,全班又分几个组分别进行;由于检测室仪器设备受数量的限制,组和组之间需要协调错开使用。学生从中学会了工作的方法,增强了团队合作的意识;提高了与人沟通与人合作的能力。

5.稳固链接,培养严谨负责的工作作风为完成“纺织品检测”的工作任务,以小组为单位,每组5个人,组长组织开展工作。从熟悉任务、任务分解、查找资料、确定检测标准、使用仪器,到按步骤安全规范操作,记录检测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一环扣一环,各行其职,签名确认。最后汇总、分析、讨论,出检测报告。任务的完成,学会了检测技术,提高了信息获取及判断能力、数据分析处理能力;也培养了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6.复习讨论,学会聆听、表达与互补在课程教学将结束时,组织课堂讨论——“谈一谈:学了这门课,我们学会了什么?”全班学生逐一到讲台大声谈(抢答),学生要注意听,说对一个问题就可以计分;后面的学生不能重复前面学生说过的;如果前面有错了,学生上来纠正,正确的也得分。设计这一活动的目的有四个:一是引导学生全面复习,二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表现能力,三是培养学生认真聆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四是学生能够意识到大家一起讨论可以相互补充完善,注重与人合作。

7.拓展知识与才艺,提高表现力项目组成员是与学生直接接触的各任课老师和班主任,很到位地将“教育”与“教学”相融的教育教学活动由“课内”拓展到“课外”。组织班级开展人人参与的自我介绍、见闻交流、才艺展示、作品推介、专业技能竞赛;鼓励学生参加学生干部竞选、作文比赛、摄影比赛、演讲比赛、信息化比赛、各种社团活动及文娱体育活动,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职业核心能力。

四、创新之处

1.树立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教育教学理念,不仅解决学生毕业时的初次就业问题,更要提高他们今后岗位变迁或升职、再就业或创业的适应性、主动性。

2.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体系及高效的教育教学活动方案,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提高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利于毕业生初次就业和可持续发展。

3.教育与教学相融,课内教育教学向课外拓展,课内教学有“教育”,课外活动有“教学”,提高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有效性。实践证明,“教育”融入“教学”是可行的。优化课程设置,精选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结合教学内容将专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融合在一起,设计并实施适宜、实用的“课内课外”教育教学活动方案,学生乐于参与,学生的“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及“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等“职业核心能力”都得到提高,是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作者:朱芳 单位:广西纺织工业学校 


更多管理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研究与实践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97586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高级职称论文发表 课程体系构建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领导科学论坛》 《中国民航大学学报》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汽车与安全》 《继续医学教育》 《曲艺》 《能源与节能》 《商品储运与养护》 《中国药剂学杂志》 《作文》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