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普通高校公共声乐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是对学生学习需要的满足。近年来,在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多数大学生都对包含声乐在内的各种音乐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高校多种声乐活动的开展,更加深了他们对声乐的体验和喜爱,因此想要学习一些声乐知识和技能。所以公共声乐教育正是对学生学习诉求的满足。其次是对学生综合艺术素质的提升。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学生在走入大学校门之前,知识视野、文化修养等十分有限,而声乐艺术是一种融合音乐、文学、美学、心理学、生理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知识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无论是声乐演唱还是声乐鉴赏等,都能使学生的知识视野得到开阔,文化修养得到提升。再次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都大有帮助。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最佳形式和工具,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能够将一些真、善、美的因素,以一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传递给学生,期间没有刻板的说教,而是在一种不知不觉状态下自然的接受,最终达到美育的目的。
二、对普通高校公共声乐教育的思考和建议
1.教学原则
公共声乐教育较之专业声乐教育而言,虽然有一定的共性,但是其自身的个性也是十分突出,所以要结合这一实际特点树立起多个教学原则。首先是审美性原则。要将公共声乐教育作为对大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工具,让学生获得真善美的情感陶冶。其次是艺术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原则。要引导学生在感受声乐之美的同时,获得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出声乐艺术在思想教育方面的作用。再次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原则,所有在校的大学生,不管其之前是不是具有声乐学习基础,声乐水平和能力如何,都享有声乐教育的权利。最后是实践性原则。声乐本身就是一门实践的艺术,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更加深刻的体验。所以要加大艺术实践在整个教学中的比重,坚持以实践为主。以上几个原则,是公共声乐教育中所应该遵循的重要方面,也只有通过对这几个原则的坚守,才能使其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2.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的整体架构,在整个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从当下的实际情况来看,公共声乐教育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即集体课、小组课和个别课三种模式的结合。具体来说,集体课的人数以30~50人为宜,主要应用于声乐鉴赏、声乐理论知识、合唱等课程。其能够有效节省师资、教学设施等资源,让学生获得普遍性的提升。小组课的人数以8~15人为宜,主要应用于声乐演唱。这种模式是集体课模式和个别课模式的结合,主要应用于歌唱教学,面向具有一定声乐基础,想在声乐演唱上获得提升的同学开设。其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对于一些共性问题,教师可以采用集体解决的方式;另一方面,由于小组人数不是太多,所以对于一些个别存在的问题,教师也可以予以单独的辅导。而且能够形成一个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锻炼。个别课模式即一对一模式,主要应用于声乐技能教学中,针对那些有着进一步提升需要,且具备一定声乐演唱基础的学生开设,通过教师的辅导,能够获得有针对性的完善和提升。以上三种教学模式,能够充分满足公共声乐教育的教学需要,要求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予以灵活的运用。
3.教学方法
受到历史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传统声乐教学中主要以讲述式方法为主,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灌输,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得不到激发。所以在公共声乐教育中,理应对这种传统方法进行变革,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应用其中。如对话式教学法,就十分适用于声乐鉴赏。其是指用师生对话的方式来获得知识的建构。在对话过程中,师生双方是完全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声乐鉴赏本身就是一个个人体验过程,没有标准答案之说。如果教师仍然沿用讲述式教学法,将别人或自己的体验直接灌输给学生,也就失去了鉴赏的意义。而通过师生间平等的对话,则可以给学生以充分的表达机会,说出他们的想法和感悟,达到教学的初衷。又比如合作教学法。该种方法尤其适用于一些声乐实践活动的开展。比如要举办一场小型的声乐演出,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每一个小组选出一个负责人,并对成员的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包含演唱曲目的选择、主持人串连词的撰写、演唱者的服装准备等等,每一个成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保障演出的顺利进行。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使学生的群体合作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这对于他们今后的个人发展来说是大有裨益的。此外还有项目教学法、工作室教学法等,都可以应用于教学中,使整个教学更加高效。
4.师资建设
教师素质和能力的高低,将会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从当下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声乐教师都是科班出身,具有着较强的专业能力和素质,能够充分满足教学的需要。但是仍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提升。首先是教学态度的问题。公共声乐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已无须赘述,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很多教师都对此心存轻视,认为其不过是走形式,走过场,甚至一些教师认为担任公共声乐教育的教师,是自己专业素质能力和能力欠缺的表现。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认知观,要求教师真正认识到公共声乐教育的重要性,无论是专业还是业余声乐教育,都需要教师投入全部的热情和精力,才能使教学得到最根本的保障。其次是个人素质方面。公共声乐教育较之专业声乐教育而言,其涉及到的层面更广,由此也对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需要教师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主动涉猎和学习与声乐相关的一切知识和技能,扩展知识视野,丰富文化修养,才能真正满足教学的需要。
5.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所做出的评定,对于教师来说,是下一步教学的重要依据和参照,对于学生来说,则可以通过评价结果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做出有针对性的完善。在之前的公共声乐教学中,教学评价始终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要么流于形式,要么没有评价,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理应得到及时的完善。结合实际情况来看,整个评价可以分为课堂评价、实践评价和考查评价三种形式。课堂评价是指教师根据学生课堂表现所做出的评价,包含出勤情况、听课情况等,需要教师予以认真细致地观察,将最后的结果作为最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评价是指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评价,包含实践的前期准备、实践表现、实践反响等诸多方面,该环节的评价应该多以鼓励和支持为主,旨在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考查式评价是指教师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课下练习情况等多方面的评价,是一种传统的评价方式,能够起到一定的监督和激励作用。考察结果要尽可能的及时和准确,以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关于在普通高校大力开展声乐教育、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时至今日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而且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也确实获得了知识、技能、素养等多个方面的提升。所以要在保持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也相信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普通高校公共声乐教育一定能够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者:陈丽莉 单位:新疆职业大学公共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