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牙齿和面部协调、咬合能力之间的关系[1]。在临床中最为常见的现象便是牙齿间出现较为明显的间隙,患者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除了会影响面部的整体美观之外,同时还会对咬字发音造成一定影响。本次研究将分析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1年3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94例牙齿间出现间隙的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行口腔修复;观察组患者采用正畸治疗。对照组男29例,女18例,年龄21~52岁,平均年龄(38.3±5.1)岁,包括13例前牙缺失伴内倾、12例前牙间隙、11例前牙深覆牙台、11例前牙反牙台;观察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23~55岁,平均年龄(39.3±4.9)岁,包括14例前牙缺失伴内倾、13例前牙间隙、12例前牙深覆牙台、7例前牙反牙台。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患者的口腔疾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在对患者治疗之前首先要及时与患者沟通,同时给予X线确定口腔情况,制定相关的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口腔修复治疗,其方法为:牙列缺损者经常存在余留牙的形态、抗力、位置和咬合关系的异常,需要在修复缺失牙之前对余留牙进行调改和修复。必要时需要取研究模型进行观测,以确定可摘局部义齿的就位道、导平面和固位倒凹的位置。然后以研究模型为指导,进行余留牙磨改,调磨不均匀磨耗导致的锐利牙尖、边缘嵴、磨耗面和充填式牙尖,调整咬合接触点,去除咬合干扰、咬合创伤,磨短伸长牙,调整合曲线。对于牙体缺损的患牙,尤其是形态和抗力不佳的可摘局部义齿基牙,可采取全冠、桩冠、嵌体等方式进行修复,恢复形态、抗力、咬合接触和合曲线,获得理想的基牙固位倒凹和导平面。1.2.2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用正畸治疗,正畸治疗方法为:采用方丝弓对患者的牙齿进行充分固定并矫正,将所有牙齿排列整齐,对错颌畸形的牙齿采用牵引的方法进行矫正和调整,从而保证能够使患者牙齿的咬合能够达到正常状态。对于牙齿有缺陷的患者首先对缺口的程度有充分了解,然后将牙齿进行排列、调整,直到满足牙齿美观以及达到咀嚼能力的要求为准,集中完成牙齿缺口的现象后,使用正畸治疗手段对患牙修复。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的治疗方式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总体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统计学分析此次研究所有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经过不同的治疗方法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9%(46/4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6%(36/47),其中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为4.3%(2/47);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为14.9%(7/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在口腔修复中对患者采用正畸治疗的目的包括:(1)保证患者基牙处于平衡,在治疗过程中局部义齿要保持绝对的平行,患者基牙若是不平行,则应当对患者的牙体结构进行适当的切削处理。(2)患者的牙齿需要分布在牙弓之间,牙齿间的间隙若是较大,且没有理想的分布则可能影响到最终的疗效。在对患者进行口腔修复之前,对其进行正畸治疗,可以给患者的口腔修复提供理想的治疗[2-3]。对于传统的口腔修复而言,通常采用嵌入细小义齿的方式,这种方式除了容易发生折断的情况外同时也影响患者的整体牙齿美观,更无法保证稳定性[4]。在对患者采用正畸治疗之前,应当对牙列进行充分调整,从而最大程度的提升修复效果。牙列间隙会失去牙弓的完整性,与邻牙无接触点,容易出现食物嵌塞,降低患者的咀嚼功能。正畸治疗是牙齿修复的重要环节。首先要实现基牙平衡,预先准备牙体时针对牙体组织进行切削处理,同时保证基牙竖直。在矫正成人牙列间隙时应避免牙冠与牙根之间出现三角间隙,注意牙位的整体性,同时避免用力不当对牙齿的伤害,保持牙列中线与面中线的协调对应。同时在正畸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针对于缺少前牙和内倾深覆患者,需要在纠正后佩戴Hawley活动保持器,避免疾病产生复发。针对于前牙散间隙患者需要明确正畸的时间和方法。在对口腔修复患者进行治疗中采用正畸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达到较为理想的美观,提升患者的疗效,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秦蕴 单位:大庆油田总医院口腔正畸科
相关专题:宜春学院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