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机制下体育教学模式研究

时间:2017-01-22 10:07:19 来源:论文投稿

1协同创新机制

1.1“协同创新”的解释

“协同”一词在英文中有synergy,collaboration,cooperation,coordination等多种表达。在《辞海》中,“协同”是指同心协力、互相配合。“创新”是指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知识、新方法的过程与结果。1971年联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教授哈肯提出协同的概念和理论以后,关于协同学的研究逐渐渗透到各学科领域,他把协同学看作研究在普遍、惯常的规律作用支配和控制下的有序的、自发组织的一种集体行为的一门学科[2]。我国学者许国志认为协同是指在复杂而庞大的系统中,各个单独的子系统的协同行为产生出的大于各要素本身的单独作用,以此形成整个大系统的联合作用和统一作用[3],实现“1+1>2”的整体效应和部分效应相结合的协同效应。

1.2高等教育教学的协同创新

2011年,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以创建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方针为出发点,第一次提出了“协同创新”这一重要概念,胡锦涛强调“政、产、学、研、用”五个主体要围绕和紧贴国家需求,向世界一流看齐,不断整合信息和资源,对体制和机制加以创新,大力开展协同创新,着力推进创新型国家这一战略的建设,以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为前进的步伐和动力。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的《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教技〔2012〕6号,简称“2011计划”)[4],这一计划着重强调要把创新能力作为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和灵魂,这不仅对高校主动、积极地推进协同创新概念、促进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和提升人才队伍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还为高校今后的发展和改革指明了新的目标和方向。体育教学的协同创新可以是高校之间的协同合作,也可以是高校内部的协同创新,即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课堂教学与社团体育之间以及课堂教学与其它校园文化活动之间的协同并进行的各种创新。

2新的教学模式的提出

2.1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高校体育教学应让大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和教育,多方位培养学生的竞技教育、体能教育、娱乐教育、生活技能教育、健康教育和心理卫生教育等,只有如此,才能不断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竞争残酷与激烈的特点。不过,由于师资、场地、教材等方面的制约,当前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生选课的需要。根据现有研究资料表明,到目前为止,我国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中,仍有约73%的高校采用发展体育能力、传授动作技能、发展身体素质的教学模式;有22%普通高校采用的是适应学生性格特点、发展学生个性的教学模式;只有5%的普通高校做到了将上述八种体育教学模式相结合,并能有效、科学、合理地将其运用到体育教学之中。由此可知,发展体育能力、发展身体素质、传授动作技能这三种体育教学模式是目前高校中运用得最广泛和频繁的,但同时又是相对来说较传统的。要想更好地、全面地发挥高校体育教学中社会教育的功能,我们就必须转变目前的体育教学模式,达到高校体育教育的本质功能的实现,即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2.2“双联”教学模式

所谓的“双联”教学模式是指将常规的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相结合,将课堂教学延伸至社团体育及课外体育活动中的一种课内、课外相结合的群体合作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具有开放性、灵活性、自主性等特点。能够更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体育,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双联”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以传授技能为主的学生被动应付、机械练习的学习方式,而是将学生的心理满足作为关注点,它紧贴学生追求创新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愿望,让学生乐于以创新的精神获取知识,把在课堂上学到的运动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为实践服务,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运动态度、良好的健康习惯以及健身与运动的实践能力。

2.3“双联”教学的操作程序及教学策略

2.3.1确定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需要选定学院体育舞蹈社团和篮球社团两个社团及相应的教学班作为该研究的对象,其中同时参与教学班和体育社团的学生作为实验班,只参加教学班的学生作为普通班,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正确填写自身的实际生活情况,在计算机分析和处理后,反馈给学生结果并对给予相对应的建议。

2.3.2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

依照学生实际情况,确定一学期内的努力方向,即可行的学习目标。以体育舞蹈为例,教师根据学生整体情况制定基本学习目标,即完成一段表演套路。学生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及性格特点确定与自身相符的、可行的学习目标,并树立努力的方向,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确定学习内容及所要参加的学习时间及教学组织形式。

2.3.3落实学习计划

学生根据自己制订的学习计划有序的全面展开体育学习活动。不同的学生由于选择的学习内容不同,所以在实施步骤上有一些不同,但总体来说,都经历了教师的引导、指导、协助三个阶段。(1)引导阶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该项目的内容及基本特点,理解该类项目的锻炼价值。在引导阶段的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初步体验,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情感,为下一阶段的主动学习奠定基础。(2)指导阶段。学生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逐渐把握到学习内容的基本规律,基本掌握学习内容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并能运用这些策略获得经验。在教学中,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考虑重点,要十分注重学生对学习经验的积累与内化,注重自我反省的元认知训练[5]。可以看出,在这一阶段,学生起主体作用,教师起辅助作用,应以学生的主动体验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3)协助阶段。该阶段是进行教学活动的核心阶段,在该阶段中学生不断地强化与提高自己的体育学习能力,学生在完全自主和开放的学习氛围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内容中去。体育教师以调控教学活动的方式,有效地协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来确保教学活动正常进行。在这一阶段中,教学过程并不完全是一个照计划、死板的执行过程,而应当是一个灵活的、有变化的创生过程[6]。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充满活力,焕发学生体育学习的个性,而个性的发挥则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性思想,这正是学生体育学习毅力的根本保障。

2.4“双联”教学的实验结果评价

教学评价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一段教学活动内容的评价同时也是另一段教学活动的诊断。在“双联”体育教学模式中,应以开放、自主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评价,它所反映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学习体育的体验和体会。通过为期一年的“双联”教学模式的教学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班比对照班在学习成绩、学习习惯、创新意识等方面有明显的提高,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竞争意识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加强,体育课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由表1中可以看出,通过一年的教学实验,实验班比对照班的各项指标有了大幅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由原来的不及50%提高到75%以上,两组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这说明双联教学活动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我们的教学是有效可行的。

3结语

在协同创新理论的指导下,我们采取“双联”体育教学模式,有效的突出了大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性、促进了体育生活化,为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指出,“人所掌握的知识的数量也取决于脑力劳动的情感色彩”[7]。相应地,学生学习中获取的运动技能同样取决于运动后的情感色彩,“双联”体育教学模式通过开放、自主与体验的相互影响而产生良性互动,并在体验教学的情境中不断地提高体育自主学习能力。我们通过不断地改革完善,其将成为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中最具特色的新型教学模式。

作者:姜丽 单位: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体育教研室


更多电子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协同创新机制下体育教学模式研究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05166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2012年新医院财务制度 双体船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广播电视信息》 《农业与技术》 《清华法治论衡》 《血栓与止血学》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 《江苏煤炭》 《数学学报》 《城市发展研究》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