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企业战略转型的思考

时间:2017-01-23 23:48:47 来源:论文投稿

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的特点及面临的挑战

建设部对于企业规模的划分认为人数在300人以下为中小型企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结合其他行业的企业规模标准,笔者认为可以把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范畴定义为员工400人以下,年营业收入在1亿元以下的设计企业。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行业内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数量众多。其次,不同于大型建筑设计企业庞大的组织机构,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的管理层次少,生产经营较为灵活,适应性强。第三,这类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占有区域和人际优势,往往可以利用价格优势和及时周到的服务来消化中国建筑市场上相对低端的建筑份额,可以充分发挥其填补性功能,弥补大中型企业的空隙。随着建筑设计市场的全面开放和市场环境的发展变化,我国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的生存环境遇到了很多挑战,其生存空间受到压缩、竞争能力不断削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市场困境。建筑设计行业的投资主体是房地产企业。而随着房地产行业环境的变化,当前房地产行业已经进入了快速整合阶段。根据2014年度的统计数据,当前全国前50名房地产企业已经占据了30%以上的市场份额,比3年前提升了10%,可以明显地看到市场集中度快速增长的趋势。在这样的格局下,中小房地产企业未来发展机会渺茫。大型房地产企业市场份额的增加,对于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不是好事。很多大型房地产企业都有相对固定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在进行跨区域扩张时,往往采用其战略合作伙伴的设计服务,而当地的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只能转做低端业务。另外一方面,建筑设计行业市场一体化的格局也已经形成,大型建筑设计企业前些年就已经开始跨区域发展和业务延伸,利用相对比较强的技术方案能力和价值链上下游的综合业务能力剥夺了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大型项目的入门资格,一些中小建筑设计院只能以低等级和低收费的住宅设计业务为主。此外,由于营销能力薄弱、方案水平一般、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议价能力很弱。特别是行业内为数不少的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是由原国营企业或事业单位改制而来,改制之后,部分企业的业务依旧依托政府关系和原有客户,不注重发展开拓新的市场,加之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缺乏持续经营发展的理念,这部分企业往往会跟不上市场变化而无法生存。人才困境。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发展平台小,大项目机会不多,加之支付能力有限,造成了人才吸引力有限,高端人才引进困难。相对来说,大型建筑设计机构的平台对人才有很大的吸引力,并且国内庞大的建筑市场也吸引了大量国外优秀的建筑设计企业,不可避免地造成中小设计机构的高端人才向这些优秀设计机构不断流动。技术困境。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普遍的技术短板有两个特点:一是缺乏核心技术、特色产品。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往往以服务当地为主,基本上什么类型的建筑产品都会开展服务,又多以住宅设计为主。虽然很多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不乏让人眼前一亮的设计作品,但由于业务规模有限,技术积累有限,很难持续在某种类型产品中实践创新其设计理念,形成核心技术和特色产品,所以大部分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还处于产品同质化阶段,一直扮演着技术跟随者或者后进者的角色,自身缺少核心产品,前端方案创作能力也不突出。二是技术创新投入少,技术提升缓慢。由于从事低端业务,企业收入水平低,资金积累有限,只能以短期利益为优先,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往往缺少实质性的技术创新机制和资源投入。此外,很多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业务建设工作开展不系统,加之由于资源有限,高素质专业骨干精力难以顾及,企业技术提升十分缓慢。

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战略转型的路径

就建筑设计行业发展趋势而言,当房地产投资高峰过去、房地产行业步入缓慢甚至是停滞增长阶段以及进一步整合的过程时,建筑设计行业也将面临一个大的整合格局。转型成功的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会生存下来,失败的企业可能会消失或者分裂为更零碎的小型事务所,例如在发展成熟的国家(以美国为例)就有大量的个人(或包括几个注册建筑师)建筑事务所存在。这个行业整合过程时间的长短难以预计,悲观估计在“十三五”后期就能看到,乐观估计会延续到“十五五”期间。那么,针对行业市场的发展特点,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该如何思考自身的战略转型呢?模式一:特色化、专业化产品公司所谓特色化,即根据企业自身的人才、技术和服务专长,针对特定项目产品类型和客户群体,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所谓专业化,是指有效地整合资源,在相对集中或聚焦的业务领域中形成局部竞争优势。由于人员、资金、信息等方面的局限,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很难像大企业那样全线铺开,专业化更意味着寻找细分领域的市场空隙,从而避开与大型设计机构的正面竞争。因此对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来说,特色化和专业化战略更利于企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对于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尤其是200人以下的设计企业,特色化、专业化发展模式是较好选择。设计企业应寻求符合自身能力要素特征的业务领域,利用优质服务、新产品开发、技术创新、品牌效应等方式实现专业化发展。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拥有技术特色和一定业务规模的设计院能在行业内占有一席地位,既无规模又缺乏技术特色的传统中小设计院,将会沦为行业内的技术劳务,并且难以长期维持此种状态。选择特色化、专业化方向的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首先需要瞄准产品方向。瞄准产品方向一是需要充分了解行业发展和产品类型的发展趋势,二是需要在本区域内拥有足够多的产品资源或是标志性的产品业绩,通过打造一些能为市场所广泛认可的特色产品业绩,形成差异化的竞争能力。其次,需要大力提升技术实力,没有领先的设计理念和创新的方案能力,很难承接高端和标志性项目,也就很难打响自己“特色化、专业化”的品牌。第三,在打造特色产品业绩的同时需要注意品牌推广和营销,精准定位目标客户群,积累行业知名度。需要说明的是,发展成为特色化、专业化产品公司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而且往往依赖一些特定资源。所以,我们认为,这样的公司可能会有更大概率出现在一线城市(拥有高端人才资源)或是一些特定产品资源城市(例如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会出现专注旅游地产设计的专业设计公司)。模式二:综合服务公司如果说特色化产品公司是做产品的话,综合服务公司更强调对本区域客户的高价值服务。通过高附加值服务提升客户粘性,保障企业发展。对于综合服务公司而言,横向适度多元、纵向产业链一体化的业务模式往往是通常选择,也就是说,客户需要什么样的服务,企业都应该想方设法去满足。就目前业内的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而言,很多已经开展了相关尝试,从传统的设计业务环节纷纷开展横向和纵向的延伸。就纵向而言,一些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积极开展了上游的咨询服务,通过多角度的投资咨询、产品定位咨询为业主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投资建议。在中间环节,一些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开展了工程服务,从简单的帮助跑各类审批手续(针对人生地不熟的外来大鳄)到复杂的工程项目管理都有涉及。在下游,甚至有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充当销售顾问,帮助业主进行招商乃至产品销售等等。就横向而言,一些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积极抓住房地产行业整合和房地产企业去成本的机会,开展了设计管理总包的业务,充当房地产企业的设计管理部,整合各类设计资源,为业主提供一站式服务。值得注意的是,在政府作为投资主体的公共建筑类产品,随着国内深化改革和建设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未来总承包业务模式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真正和国际工程建设模式接轨。这对于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而言,为其产业链纵向一体化提供了更好的机会。成为综合服务型公司,需要企业有较强的客户经营管理、资源整合和一定的资本运作能力。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设计企业充分发挥本身设计技术优势,积极通过资源整合往上游规划咨询以及适度的横向延伸,并提升自身资本实力来拓展价值链后端业务。设计企业需要坚持工程设计主业扩张和前后向一体化适度多元化战略,发展全过程多方位服务能力,提升客户服务价值。在今天的市场发展环境下,这种发展方式除了需要具备多方面资源以外,还需要加快发展速度,慢速发展的企业很难形成领先的客户服务优势,而更可能成为“慢鱼”被吃掉。模式三:聚焦适合自身的缝隙市场在行业发展进入到下半场,退出竞争激烈的主流市场,聚焦未来新兴的缝隙市场也可能是个选择。当新型城镇化逐渐发展到高级阶段,新增项目会越来越少,但存量项目会越来越多,这里可能也蕴含着很多业务机会,例如现有大量公共建筑包括各类工业商业地产的节能改造服务、老旧建筑的检测翻新加固设计、商业地产用途转换的更新设计等等,都会有持续的需求。当然,对于传统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而言,可能习惯了新建工程,对上述存量建筑的新兴需求技术储备不足、商业模式陌生,也可能习惯了做大规模的新建项目,对存量项目的零敲碎打不感兴趣。这就需要企业放开眼界,看清形势,也可能经历了从0到1的突破,面临的是一片广阔的蓝海,毕竟当前先行者寥寥。

小结

在这个时候作为企业的领导者需要静心思考企业未来究竟要往何处去。通过细致分析,科学决策,寻求最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选择了方向只是第一步,还需要后续组织、机制、资源的多方匹配,更重要的是需要在企业内部达成一致,坚持不懈地推进转型步伐。只有这样,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发展。

作者:杨迪斐 郭刚 单位:上海攀成德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更多企业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建筑设计企业战略转型的思考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12547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安阳工学院学报 证券投资分析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舰船电子工程》 《西安外事学院学报》 《国际商务》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石油工程建设》 《家庭生活指南》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山东文学》 《农业知识》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