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17-01-24 14:13:57 来源:论文投稿

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实用型人才,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就业。因此,进行职业教育必须考虑到当前市场就业需求,增强教育的实践性。职业教育的职业性是指职业教育的教学应以学生今后的就业为中心,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知识教学。在教育实践方面,结合专业学生今后的就业需求,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按这种方式设置的教育体系能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大量更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确保学生在完成职业教育后,能更好地进入社会,快速适应岗位工作要求。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实践教学,职业教育领域内的权威人士姜大源表明“培养技术工人应当作为职业院校的定位,而非培养科学家和工程师,要培养一个掌握实际操作能力的技术工人,就要保证足够的实习时间和实习质量。”现阶段,企业内的相关人员对由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评价普遍不理想,大部分员工认为这些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不牢靠,在校所学技能与企业实际岗位要求存在较大出入,导致企业不得不花费较大精力对新员工开展二次培训。因此,必须对传统职业教育模式进行调整。几年来,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紧密围绕实践教学环节,落实教育部强调的“重在改革、重在建设、重在办出特色、重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原则,遵循“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原则进行教学,并在实际教学中秉持“先会后懂再提高”理论,尽可能提升教学活动的实用性,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确保教学活动与实际企业用人需求紧密贴合,以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增强学校的综合竞争能力。本文对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做法总结如下:

1教学方法的改革

1.1建立模块化教学体系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中,实践教学所占比重较大。并且,每一阶段的实践教学在学生培训中都发挥着不同的功效,通过多种教学实践活动的共同作用,最终培养出符合要求的专业人才,因此必须明确各教学环节的作用及功能。我校在遵照教学大纲标准的基础上,将企业内相关岗位用人需求纳入教学范畴,合理分解机电专业人员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并将其合理贯彻于不同实践环节中。经数次跟踪调研,明确各环节教学定位,构建合理的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在我校建立的模块化教学体系中,基础训练以巩固专业学生基础知识与技能、掌握牢靠专业理论、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为主要教学目标,确保学生能更好地进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中去;专业技能训练是职业教育中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关键环节,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为教学主要任务;选修教学环节,主要在于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便利,拓展学生专业知识,进而达到强化学生技能的效果。

1.2实施“会———懂———精”的教学模式

在以往职业教育中,通常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往往是先学习理论知识,再学习职业技能,最后进入实习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教学主张“先理论、后实践”,是由纯理论学习到纯实践操作的过程。大量事实证明,以往传统职业教育方式已难以满足当前人才培养需求,学生在毕业后普遍感觉在学校期间所学习的知识华而不实,难以实现学以致用,在企业实际工作中存在适应不良的问题。学生必须经历一段时间的实践,通过实践解决学习中的困惑,才能真正领悟专业知识与技巧。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我校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结合专业教学特点及企业人才需求,将“先会后懂再提高”作为新的教学理念,不再以传统理论教学为主,秉持“够用”原则开展理论教学,重点关注实践教学,实现实践课程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在课程安排上,优先考虑实践课程教学需求,在此基础上安排理论课程,即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在操作中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方法,并对实践感悟作出总结,再来开展理论教学。例如,在数控铣工操作方面,首先让学生大概了解其专业的发展趋势及必备技能,熟悉其最基本的操作方法,再来学习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在确保学生基础知识与技能掌握牢靠的基础上,进行专业技能学习,同样先进行数控铣工实际操作,再来学习“数控铣工工艺”等专业理论知识,实现学生在专业知识及技能学习中的融会贯通。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专业教学变得更具针对性,也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专业知识与技能。

1.3有目的地到企业工厂进行教学

在职业教育中,要实现学校依托企业,而企业对学校高度认可的目标,需要构建合理的学工交替教学模式,并维持学校与企业和谐、平等、互利的良好合作关系。让专业学生在实习中,通过一线岗位亲身体验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并感悟其职业职责,以此来达到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责任感的目的。

2实践教学考核环节方面的改革

2.1模块考试

在学生完成每一阶段的实习任务后,应组织进行相应的实习总结考核,在考核合格前提下进行更加专业的实习,以此来确保学生在每一阶段实习中能真正掌握必备技能。例如,钳工实习考核达标的学生,才能进入机床检修阶段实习,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可支持其尝试考取工种等级证书。

2.2技能大赛

在学生顺利完成每一阶段的实习后,学校与教师可结合专业特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型的技能大赛。例如,在学生完成金工、设备操作、铣工操作等各个阶段的实习任务,且实习考核达标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参与更高级别的铣工技能大赛,并颁发相应的铣工等级证书。

3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的改革

实践训练基地是实现实践教学的必要条件。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当前我校已顺利完成了校内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上,秉持先进性、综合性、实践性原则,建立了机电实训中心、计算机实训中心以及电力拖动实训中心,以重点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在机电实训中心内,配备了相应的车床、刨床、铣床、钳工操作台、机械测绘设备、数控加工设备等。这些设备不但能满足单项技能训练,而且能满足综合性技能训练。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注重为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提供保证。我校的做法是建立了一个小型机械加工厂,配备必要的数控设备与机床设备,为本校学生提供教学实践平台,拥有普通机床设备和数控设备的小型机械加工厂,为本校学生提供教学实践平台,也可对外承揽适量的机械加工任务,使校内机械设备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4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改革实施的主力军,直接影响到教育改革的成效。在高职院校内,进行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出专业水平较高的实用型人才,因此必须加强教师建设,培养出“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不仅要掌握基础的教学知识,还应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操作技能及丰富的教学经验,所以说“双师型”教师素质的好坏将影响着一所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近几年,我校机电专业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而“双师型”教师数量奇缺,教师任务繁重,并且许多教师为新任教师,教学水平还有待提升,难以胜任专业课程教学。对此,我校积极组织对新任教师的培训活动,并开展校与企、校与校之间的专业性讲座,以期在最短时间内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团队,进而保障机电教学的质量。通过多方信息反馈,我校机电专业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较高,受到学校、学生和企业的广泛认可与好评。

5激励教师积极从事科研活动,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以及创造者,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以前我们学院机电专业教师整体水平相对较低,整个教师队伍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过去从事中专教学的教师,他们的年龄相对较大,绝大多数为自学专业知识的,并未接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二是来自于高校机电专业的毕业生,他们年龄较小,接受过高等教育,理论水平相对较高,但缺乏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为了提高自身素质,一定要具备积极参与教科研的思想与行动,但是现在的高职机电专业教师缺乏科研的意识和动力,仅仅强调教学工作。教学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关键是由教师的综合素质决定。为此学院又进一步加强改革科研活动。改革过程中我们按照教学现状与专业建设实情,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到教学改革课题研究之中。第一,以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为切入点,安排教师开展各种级别的课题探讨,在此基础上,认真实施开展校级专题探讨,引导他们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积极探讨怎样将各种新教学手段引入教学之中,例如任务型教学、合作教学与讨论式教学等。第二,构建起科学合理的教科研激励机制,定期检查教师的科研开展状况,对科研中取得较好成果的教师加以奖励,并与其待遇、职称晋升以及评先评优等挂钩,使他们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气氛,是鼓励他们主动研究机电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最后,坚持以校为本,以解决本校的具体问题为课题进行研究,引导教师努力改正其教学行为,探讨反思教学课题。这样就推动了机电专业教师综合水平不断提高,建设了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6充分发挥了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

在我校实践教学改革中,专业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了其作用,委员会的委员包括各专业的专家和技术骨干,让这些拥有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委员参与到实践教学的改革中,不但可以应用他们的知识和经验,还能够很好地运用他们广泛的外界关系。我校邀请他们来校开展专业知识讲座,同时请他们指导学生的校外专业实习,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7结语

近几年的实践教学改革中,我们本着实际、实用的原则,重点培养学生的适应性与针对性,使我校能够向社会和企业输送机电专业应用能力较强的合格人才。现阶段,我校机电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不仅体现了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还表明我校推行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大成效。

作者:刘志军 肖文侠 单位: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 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


更多历史学论文详细信息: 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15315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文化整合模式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武警工程大学学报》 《兰州商学院学报》 《大众汽车》 《领导文萃》 《湘潭大学学报》 《中国文化研究》 《电气开关》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企业导报》 《微电子学》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