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语教学中的“双向文化教学法”的概念阐述
针对学生主要由母语构成的认知结构并以此学习目的语这一既定事实,本文将提出在英语教育过程中要同时兼顾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通过“双向外语教学法”的两种途径,探讨实现这一目标的相关策略。传统意义上的“双向教学法”主要指师生双方在融洽、合作的气氛中,由教师指导学生以系统、创造性地学习、应用知识和总结学习结果为目标,借以检查教学实践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新颖科学的,集讲解式、启发式、研讨式、练习式、自学式为一体的综合教学方法。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融合双向教育,主要指教师在教授英语语言能力时,要正确处理好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关系,通过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相互作用而决定取舍,强调双向文化互相作用,强调通过学习而创新并引发深刻思考,提倡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的兼容并蓄,建立一个多方位的三维学习模式。本文提出“双向文化教学法”,是融合上述两种概念,在英语教学中一要发挥好师生两个主体地位,做好教和学的双向互动并深层次延伸;二要融会贯通母语和目的语两种文化,在学习语言能力的基础上,深刻领会两种语言的差异并进行深入思考,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双向文化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在全面研究“双向文化教学法”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进行了该种教学法的实践应用,通过师生互动、情景教育、辩论研讨等手段,进行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的相互比较、融合,进而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文化辩证能力,以期验证该种教学法的可行性和实际教学成效。下面介绍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个“双向文化教学法”的一个典型案例。1.教学主题:通过观看《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研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笔者事先要求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纪录片《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让学生从整体上对中西艺术有个直观感受,启发学生进行中西文化的比较并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笔者又搜集了纪录片中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建筑等图片,再次对学生形成风格迥异的视觉和文化冲击。2.教学活动:通过课堂讨论的模式,要求学生用英语比较和归纳中西艺术的差异和特色。笔者将52名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进讨论。中心话题为中西艺术的风格异同点。为更具有针对性,笔者选择了中西绘画作为讨论重点,并列举了几点主要特色,希望学生把相应特色归纳出来。3.教学训练:在上述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文化教育训练,促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引发深入思考。主要通过图文并茂、分类组合、主题演讲、辩论讨论等训练内容,验证教学效果。如对纪录片中或课堂上所介绍的各种绘画风格给出字描述,要求学生根据文字内容找出其对应的图片内容;将课堂上所展示的图片打乱国别,混合安排,要求学根据图片上所展示的绘画风格及特色将其分门别类;抽选两组分别代表中西方文化的支持和爱好者,辩论中西艺术的特色和不同;抽选部分学生发表主题演讲,引发其对中西文化的深刻思考。
三“、双向文化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及经验总结
该种“双向文化教育法”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使其对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摒弃了当前英语教学中两种文化“偏废一方”的缺点,教学效果较为理想。具体分析如下。一是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学习。发扬教学民主,创造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针对一些问题,教师与学生或学生之间肩并肩地围坐在一起展开讨论,互相启发。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有助于增进师生间的了解和友谊。二是这本身就能带来乐趣和成功感。面对参与过程中不断进步的自己,学生所获得的除了知识和自信外,更增加了强烈追求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欲望和日渐浓厚的参与意识。三是引发了学生对两种优秀文化的对比分析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文化自觉,既不对母语文化妄自菲薄,又能在既有的本国文化基础上,更好地理解目的语文化。笔者在对“双向文化教学法”的长期理论探讨和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几点值得借鉴的教学策略:注重对比分析,如同一历史阶段、同一艺术门类、类似哲学思想的不同理解;注重多媒体资料的获得和利用;注重情景教学法的实践;注重批判和讨论;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的文化思考能力;注重语言和文化的有机结合;注重单一现象和具体事件的文化分析等。笔者提倡英语教学中要实现师生两个主体的良性互动和民主参与,也提倡以跨文化交际为目的的外语教育中目的语文化母语文化的兼容并蓄,旨在培养和加强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敏感力。未来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要,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其对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自觉思考能力。实践教学中纪要重视目的语文化,也要增强学生的母语文化功底。未来社会的外语人才,不仅仅是有较高水平的目的语语言知识、外语技能和外语交际能力,而须同时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强烈的民自尊心等。“双向文化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还需不断加强理论探讨和应用,还有待语言学家和外语界的专家学者们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作者:尹玮
相关专题:苏州科技学院学报投稿 徐州服务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