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市场营销问题与对策

时间:2017-02-08 06:21:58 来源:论文投稿

摘要:国企市场营销存在思想观念陈旧改革意识不强;管理滞后绩效考核不完善;职业生涯不明确导致人才流失;服务意识不够造成发展障碍;营销渠道单一难应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等问题。应从根本上认识加强国企市场营销工作的必要性和严峻性;加强绩效管理量化考核工作;做好国企的市场营销培训创造良好环境;站在客户的角度创新服务;建立多元化营销模式是国企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市场营销;利润;竞争

一、国企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观念陈旧,改革意识不强

国有企业受历史原因的影响,依赖心理严重,管理模式僵化,创新思路束缚在老式管理模式中,经营者领导力、执行力及应变能力与市场经济体制管理中的要求相距甚远,“温水煮青蛙”导致企业管理者竞争意识、危机意识不强,找不到短板和不足,认识不到差距,对市场环境改变不敏感,无法体现市场营销的价值,考虑不到如何以顾客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尤为重要的是,企业决策者经营观念的滞后直接影响到企业所有的员工,普遍不能认识到市场竞争的严峻性。

(二)管理滞后,绩效考核不完善

国企营销管理误区主要体现在营销管理制度不健全,责、权、利不清晰,奖惩制度不明确,规章制度的约束力不足和执行力不够,与现代营销明晰的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大相径庭。从国企的组织结构和考核内容来看,销售部门只要把产品推销出去就万事大吉,对资金回笼、售后跟踪、奖惩程度等相应的配套功能根本没有考核,有很多销售出去的产品,由于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措施不完善,严重制约了员工积极性的发挥,导致产品货款回款不力造成呆账、坏账,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另外,由于国企管理部门冗员严重,效率低下、管理上踢皮球、相互扯皮现象严重,导致员工没有把精力放在市场开拓上,造成管理成本大幅增长,销售业绩逐步下降,使企业走向滑坡,陷入困境。

(三)职业生涯不明确,导致人才流失

从历史背景来看,国企在人才的招聘方面占有很大优势,但多数企业没有把握利用好这些有利资源,没有畅通员工职业生涯通道,或者培训开发方法、引导不力,致使人才职业生涯不明确,看不到发展机会,再由于绩效考核不完善收入与期望值相差太远造成心理失衡,导致具有实力的营销人员大量流失。这部分员工一般掌握公司很多市场资源,离职、跳槽基本代表着大块市场的丢失,企业从而陷入“营销人才流失—继续培养营销人员—新员工业绩少—工资低—再流失—员工队伍不稳定—销售滑坡—发展机会更少”的恶性循环中。

(四)服务意识不够,造成发展障碍

企业服务创新意识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缺乏前瞻性,在发展定位上不能与时俱进,视野不开阔,不能适应现阶段市场对企业的要求,创新工作屡屡受到掣肘。国企服务意识缺乏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自恃企业资格老,认为老品牌能够基业长青,忽略了客户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迷失方向,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在对客户的服务理念上、售后安装调试、客户意见追踪及投诉方面都没有引起重视,忽略了早已过了计划经济的年代,客户能够抬起企业,也能够踩翻企业。二是服务创新欠缺,服务仅仅停留在原有的配件及安装上,客户只知道传说中的企业,而没有亲眼看到企业的实力,在潜意识里没有达成共识。

(五)营销渠道单一,难应对竞争激烈的市场

在营销渠道上,受滞后的经营意识影响,国企营销依然停留在单一的人员推销上,竞争意识淡漠,竞争手段单一,对市场需求的调查不够,各方面投入都较少,对市场需求量及产品走向概念模糊,更谈不上对市场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市场规划没有支撑依据,造成企业潜量和市场潜量出入很大,给企业带来致命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私营企业、合资企业、小微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营销策略和营销手段都比较灵活,市场占有率日益提升,国企却因过多的条条框框限制,转变缓慢,步履维艰,无法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

二、加强国企市场营销工作的措施

(一)从根本上认识加强国企市场营销工作的必要性和严峻性

随着经济体制转变,市场供求关系也在逐步发生变化,国有企业也逐步陷入困境,举步维艰,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另辟蹊径,寻找新的市场空白点,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抓好市场营销工作的必要性和严峻性,从根本上转变观念,进行自我修复,解决生产结构不合理、库存积压等方面的难题,让国有企业适应市场需求,把握市场走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改变经营模式,调整营销战略,抢占行业制高点,开拓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加强绩效管理量化考核工作

绩效管理制度是提升营销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最快捷最有效的手段,量化考核是提高营销队伍工作绩效,积极拓展市场的不竭动力。企业的战略目标与绩效考核制度有着必然的联系,绩效考核制度完善,量化考核合理,营销人员的向心力、执行力、忠诚度都会相应提升,潜能更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对销售目标的达成,自我价值的实现起着关键的作用。企业绩效管理是考核的依据,绩效管理量化、细化、流程化,是加强营销队伍建设留住营销人才最有效的途径,是企业营销团队良性发展,促进公司总体战略目标实现的必要手段。可以从实际发生的销售额及预测销售额考核销售指标完成情况;从实际销售价格和预计销售价格计算实际销售价格变化率;从实际营销费用及营销预算能真实反映营销费用预算的执行情况;从销售收入及营销费用等指标上可看出营销费用是否有效;从回款额及回款天数等指标上计算回款周期;通过产品的实际价格及可比的市场平均价格分析营销方案的有效性;通过客户调查问卷了解客户满意度;通过价格上涨率分析新产品市场表现;通过人力资源反映的关键员工在职人数可以看出关键员工流失率,这些考核指标均是反映企业的关键业绩指标,通过绩效考核,能够快速提升营销部门的综合实力,实现销售战略目标、销售回款、售后服务的最优化,为企业创造利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做好国企的市场营销培训,创造良好环境

组织国企扩大与国际营销组织和机构的合作交流,博采众长,通过“窗口”认识世界,学习国外营销体系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管理模式,举办不同形式的市场营销研讨班和培训班,研究和制定国有企业市场营销人员上岗资格和职称制度,提高营销技能和水平,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逐步将营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围绕引起营销人才跳槽或离职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探寻控制营销人员离职的措施,降低流失率。在用人机制上面侧重灵活,在营销人才的选拔上,注重个人发展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一致的营销人员,对营销人员进行深层次了解,逐步培养高素质人才梯队,稳定资深销售人才队伍,培养新入职销售人员具有开阔的视野,宽泛的知识面,实现自我价值的信念和敢于挑战开发市场的能力,使新入职的营销人员明晰自己的职业生涯通道,从而对企业忠诚。

(四)站在客户的角度创新服务

企业创新服务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是广告、公关,还是公司周年庆典参观,其目的只有一个,让客户接近企业、了解企业、相信企业,而这些花样百出的创新服务,都必须是站在客户的角度考虑才可以实现的,围绕这个主题,才不会偏离轨道,抓住客户的需求。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条件以及水平的提升,客户已不再满足于基本物质需求,独特、个性,消费水平以及消费需求已日益提升,在产品功能满足的前提下还要满足视觉上的享受,心理需求的充裕感、满足感,迫使企业必须具有独特因素和品牌意识,才能够得到客户的认同,真正地“留”下客户。建立企业文化,让客户接受企业的文化,欣赏企业文化,从而达到扩大销售的目的。同时,客户对创新服务需求的不断变化,对企业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只有服务好客户,与客户建立融洽的信任与合作关系,才能以优质服务和良好信誉不断巩固和开拓市场。

(五)建立多元化营销模式是国企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市场营销模式已无法满足现阶段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消费方式,现代市场营销必须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创新思路,建立具有自身特色且符合客户思路的多渠道开发模式。海尔的一把大锤“砸”出质量,使海尔迅速占领市场,就是从质量、服务、品牌多方位考虑。市场营销逐步从等待客户上门到主动创造市场,从产品推销到品牌营销,从实体到网络,从物质销售到服务销售等,信息与通讯的发展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们的观念,遵循多年的市场法则也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快速的发生着变化,这一过程是满足未来市场的必然趋势,也是国企不断探索和追求的方向。随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间的竞争也逐渐白热化,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可以帮助国企开展经济活动以及重要决策,特别是在市场供求关系失衡的情况下,国企只有不断地完善市场营销内容,努力探索生存发展的方向,有效的利用市场营销体系,开展有效、合理的市场营销模式才能够创建属于企业自己的品牌,才能够拓宽企业产品的销售渠道,才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以及经济效益,才能够在变化多端、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占据有利地位,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俊平,徐畅.基于营销资源及其利用的企业市场营销能力综合评判[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5(6).

[2]傅国华,张岳恒.经济分层次增长浅析———经济体的层次性、相应政策与更多增长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3]朱云峰.论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困境及对策[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

作者:桂红光 单位:平高集团有限公司


更多社科学术论文详细信息: 国企市场营销问题与对策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30769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南昌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测绘通报》 《东坡赤壁诗词》 《陕西林业》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广东医学》 《新疆金融》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人大建设》 《南方奶业》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