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学课程教学模式

时间:2017-02-08 17:34:00 来源:论文投稿

一、构建全面化的课程体系

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人的内心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具有抽象性强、实用性强及操作性强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因此,心理学的教学除了理论知识的讲授外,同样应该注重知识的应用、行为实践训练和内心体验感悟,其课程教学体系的建立,应该由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两部分组成。从理论教学来说,全面化的课程体系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心理学的基本常识和理论构架。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对心理学进行整体而全面的了解,包括主要的心理现象、心理理论流派等,教师可以将知识点融入生活,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来进行解读。第二,大学生常见心理困扰的预防和应对。从大学生心理需求的实际出发来选择课程内容,能更好调动广大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独立与依赖,冲动与理智,张扬与内敛,渴望关注与享受孤独,这些矛盾和冲突显示着他们正在不断思考和探索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心智正在逐渐走向成熟。根据各高校心理咨询室接待来访学生咨询问题进行分类,大学生的心理困扰主要集中在人际关系、恋爱情感、职业生涯规划、学业困扰、压力管理等问题上。因此课程开设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学生困扰比较多的专题进行深入解读,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第三,心理学研究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要让学生掌握最全面、新鲜的心理学知识,就要求课程教学内容不能因循守旧,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完善对专业知识结构系统的理解。例如,二十一世纪心理学研究发展的一个大方向是积极心理学,它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为目标。这一理论取向与传统“消极心理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对这一发展趋势的解读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幸福和快乐,挖掘人潜在的建设性力量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心理学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在传统教学内容中融入一些新鲜元素,以保证传授给学生的心理学知识是新鲜而适用的。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心理学将人的心理活动作为其研究对象,这也决定了其具有实用而有趣的特点。学生学习心理学,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以致用,能够用理论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扰,不断促进自己心理健康发展。同时,心理学本身是一门体验式、主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课程,因此心理学的教学不应一味采取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应发挥其学科的特点,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1.理论讲授。讲授法是课程教学的最主要形式,其最大的优势是能系统全面的教会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要学好心理学,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和基本的理论流派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从现实调查的情况来看,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学生很多,但大部分学生对心理学一知半解,甚至存在不少错误的经验性认识。通过教师的课堂讲授,用科学的理论来解读心理学,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形成对心理健康的系统科学认识,纠正不合理的认知观念,为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内化打下基础。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所讲授的理论知识为基础,选择一定的案例作为工具,启发学生根据所学理论对案例所呈现的事实和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并做出判断和决策的过程。心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案例资源比较丰富,教师在选择案例的过程中要注意针对性和案例相关资料的保密性。教师可以根据不同阶段学生面临的心理困扰,结合讲授的理论知识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无领导小组讨论等方法,充分调动广大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在实践讨论中集思广益。

3.课后生活作业。课后生活作业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某项生活中的任务,以此锻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精心策划作业任务的内容和难度。一方面,作业任务必须与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设置形式要灵活,不能千篇一律,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另一方面,作业任务的要求要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提供多种方式方法供学生选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相应的任务,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心理学思维和眼光。课后生活作业的方式也可以用来调整和纠正一些不合理的认知观念。例如在讲授合理情绪疗法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记录一个星期之内自己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并分析哪些不合理的认知观念导致了消极的情绪,在生活中学会练习如何驳斥不合理的认知观念。

4.小组交流讨论会。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开展自学,鼓励学生多读心理学相关书籍,观看心理电影,参加心理学课外学术讨论活动等,以此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小组交流讨论会等体验式教学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打破了传统课程教学的固有模式,将课内与课外、教育与自助紧密结合,极大地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5.专题调研和研讨。教师指导学生针对某个大家感兴趣的专题,例如人际关系状况、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满意度、婚姻爱情观、网络成瘾等进行调研,以此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延伸和拓展。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自选主题,自己编制设定问卷,在抽样调查基础上进行分析整理,撰写调查报告。根据调查结果,组织师生一起召开研讨会,对其中值得关注的内容进行研究,一方面分析新形势下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呈现的新特点和新规律,另一方面为学校进一步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实证依据。由于每一项调研都关乎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能极大调动广大学生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也为广大学生了解身边群体提供了一个窗口。

6.团体训练与拓展活动。除了进行传统的理论讲授,开展相关的实践训练也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人际关系、情感等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成长性问题,教师应该适时开展专业的咨询与辅导。对于具有共性的问题积极开展团体训练,让学生在团体中获得同伴支持和理解,从而走出自我。此外丰富多彩的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心理素质,通过人际关系训练、情绪识别与管理训练等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自身存在的认知策略及思维方式,并予以积极调整完善。

三、实施综合化的评估考核

心理学课程效果的评估除了理论知识的掌握等认知层面的内容之外,更加注重人的内心感受和成长。因此,课程的评估除了采用考试的形式之外,应该将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进行有效结合,实施综合化的评估考核方式。

1.考试评估。采用考试的形式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通过考试可以考查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相关技术技巧、操作流程等的掌握程度,这是进行后续实践训练的基础。在试卷命题的形式上,除了选择、判断等客观题之外,心理学教学评估应该注重案例分析等主观题目,更多地将理论知识融入到现实情境中进行考查,这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以致用、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2.情感评价。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所谓情感评价,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对学习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状态,包括学习积极主动性、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动机等非智力因素的内容。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安排,以此实现教学互补,更好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将情感评价引入评估考核过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情感本身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要全面把握学生的情感状态,教师要有比较强的敏锐性和洞察能力,需要全面观察和了解学生,平时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情感状态并作出相应的调整。如何发挥情感评价的教学功能,将情感评价的教学功能有效地融合于课堂教学,这是值得研究探索的话题。

3.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是指教师根据所讲授的某个知识点,在生活或者模拟环境中设置某个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完成任务或者解决问题,观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表现,主要包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程度、交流与合作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等,并以此为依据做出评价。与传统注重结果的评价不同,表现性评价是注重过程的评价,因此在课堂教学与评价中受到普遍的重视和推广。在心理学课程效果评估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研讨、情景剧演示、课堂参与积极性、课后生活作业展示、实践训练成效、心得交流感悟等多种形式中更加真实表现来综合评估学生的多种能力及心理感受性。

4.制定心理素质训练与评估手册。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涉及的专题制定第一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团体活动训练以及课后实践训练的教学计划,并制定相应的评估手册。评估手册可以分为课前评估、成长期望、学习领悟与实践、课后评估等几个部分组成,教师根据领悟和实践情况,课前课后评估差异情况进行综合评定。通过评估手册,教师可以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包括其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心理困扰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以及达到的效果等,也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做好跟踪关注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周敏 单位:江苏扬州大学


更多综合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高校心理学课程教学模式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32793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多边税收征管互助公约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中华家教》 《东方丛刊》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柳州师专学报》 《计算机科学前沿》 《铜加工》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