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民俗志数字化建设释解

时间:2017-02-09 13:24:10 来源:论文投稿

1、以时空关系为出发点,构建动态的模式

对于在村落民俗志中运用数字化技术,许多民俗学者对此不是那么支持,显得矛盾。一方面,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需要保护和传承就离不开数字化技术的配合,另一方面学者担心一条条单调的数据和僵硬的数字会替代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文化的本来面目就会被遮蔽。其实,这种担忧只是来自学科之间的分野,因此大可不必。我们可以用分类储存的办法对民俗进行记录,比如:用A、B、C、D分别代表物质民俗、精神民俗、社会组织民俗、语言民俗。又如,用MOI一51代表1号家庭的51岁女人。分类的储存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它能让整个村庄或族群庞杂的事件和人物更加清晰,也有利于检索。尽管分类储存的办法能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很多的素材,但是在展现民俗智慧和文化底蕴以及各个文化项目之间的关联方面显得“力不从心”,更不用说展示事物的发展了。因此,注重各事项之间的联系是一个重要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在黄岗村的民俗志建设时要注重前台的展示工作。数字化的民俗志应该是来自田野和村落,最终服务于田野和村落。在考察田野和村落的过程中,可以对民俗志随时进行一定的修改。因此,我们将此种模式称为“基于时空关系的动态构建模式”。但是,此种模式并不是完美的,也存在一些缺点。下面,笔者就这一问题谈一谈改进办法。首先,先回顾以下前人的研究成果。

2、中国村落的民俗志研究

西方学者弗里德曼在研究民俗时将宗族作为一个重要的出发点,他认为只有从宗族出发才能更好的认识整个中国社会。施坚雅则从社团出发,将整个农村看成是一个基层的集市。葛学博是最早实践田野工作法的一位西方学者。抽象复杂的资料散落在村落中,仅仅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是不够的。因此,要深入田野,发现民俗事项之间的联系并将其揭示。以上是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中国的学者在这方面颇有建树的有费孝通,比如他的江苏江村研究,杨懋春对山东台头村的研究。中外的研究者的研究视角主要有:男女性别、学术中心圈。

3、对村落民俗志数字化建设的启示

中国的乡村以农民为主,生产的方式主要是农耕。农业社会既不是马林诺夫斯基时代看到的部落社会,更不是工业化后的城市社会。尽管中国的城镇化速度加快,但是民俗学研究的重镇依然是农业社会,农村依然是一个最佳的研究视角。尽管村庄是研究的出发点,他们还会在市场活动,比如去集市做买卖,参加集市活动,或者是去找寻自己的结婚对象。因此,村落民俗志的研究不仅要重视内部的村落状况,更要注重社会联系。这些社会联系有集市、姻亲、宗教还有国家等。电子地图不受行政区域划分的影响。每一个区域和村落都不是封闭存在的,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所以,在研究的过程中要从本地方民众与外面社会交往互动的历史出发,这样才能全面的了解民俗文化的地域与群体的特征。

4、村落民俗志的数字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村落的选择要具有典型性,我国的数字化建设刚刚起步,因此要选取村落时要选择一些典型,具有代表性的村庄,避免奇特的选择。从典型性的村落中可以窥见整个社会乃至中国的村落特征。这些典型性的村落一般以农耕生产为主要的耕作方式,具有鲜明的宗族特征。同时,以家族的形式住在一块。数字化的民俗建设也是建立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的。只有实地考察才会将鲜活的民俗想象进行数字化的采集和分类处理。同时,也要注意对之前的文献资料和影像资料的应用。结束语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村落民俗志的数字化建设刚刚起步。因此会遇到一些难题,只要坚定信心,脚踏实地,吸取优秀的经验就能将这项工作做好。

作者:高忠生 熊国敏 单位:安顺学院


更多企业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村落民俗志数字化建设释解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36396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偷偷拿掉套子 在线股票成本计算器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中国造纸学报》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现代园艺》 《当代经济》 《国际新闻界》 《中国农村教育》 《数字社区&智能家居》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芙蓉》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