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手术麻醉处理探析

时间:2017-02-09 15:22:11 来源:论文投稿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未见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的情况,也无使用抗抑郁、镇静类药物的情况,患者均无药物过敏史。患者的麻醉ASA分级均在Ⅰ级-Ⅲ级之间。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59~85(65.3±3.5)岁;体重47~81(63.5±5.1)kg;其中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25例,合并有冠心病的患者6例,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8例,合并脑血管疾患后遗症的患者11例;患者的手术类型包括:胆道疾病9例、肠梗阻及结肠癌13例、胃十二指肠疾病1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8例、其他8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60~82(64.7±3.5)岁;体重45~79(62.4±4.7)kg;其中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23例,合并有冠心病的患者7例,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7例,合并脑血管疾患后遗症的患者13例;患者的手术类型包括:胆道疾病8例、肠梗阻及结肠癌12例、胃十二指肠疾病1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9例、其他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心脑血管疾病类型、手术类型等方面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室常规开放静脉通道,根据病人情况适当补液扩容100~300ml.术中常规监测BP、ECG、SPO2、PetCO2、BIS和尿量。对照组患者在实施手术治疗的过程中给予普通全身麻醉处理,手术开始之初,即给予经鼻吸氧。给予咪达唑仑、舒芬太尼、阿曲库铵和丙泊酚静脉注射实现麻醉,麻醉诱导给药剂量分别为0.05~0.1mg/kg、0.4~0.6ug/kg,0.3~0.4mg/kg和1~1.5mg/kg.同时静注1mg/kg利多卡因。术中持续丙泊酚3~8mg/(kg.h)及舒芬太尼0.1~0.5ug/(kg·h)。输注间隔为30~40min静注阿曲库铵0.1~0.2mg/kg,或同时给予七氟烷吸入进行麻醉维持,并根据麻醉的深度对七氟烷吸入浓度进行调节。BIS维持在45~60之间,PetCO2维持在35~40mmHg。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硬膜外加浅全身麻醉处理,经硬膜外穿刺置管。成功后,经利多卡因的注射后(给药浓度为2%,给药剂量为3ml),确定硬阻滞平面与麻醉深度。给予面罩吸氧处理,氧气浓度为100%,经去氮处理2min,然后使用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舒芬太尼、乳剂依托咪酯、阿曲库铵、丙泊酚等实施全身麻醉诱导,给药剂量分别为0.02~0.05mg/kg,0.2~0.4μg/kg、0.1~0.3mg/kg、0.4~0.5mg/kg、0.5~1mg/kg。行气管插管,与麻醉呼吸机管路进行连接,调节潮气量6~8ml/kg和呼吸频率12~14bpm,使其分别维持在400~500ml之间,维持PetCO2在35~45mmHg。术中微量泵丙泊酚2~5ug/kg,可以通过硬膜外腔追加1.3%利多卡因与0.3%罗哌卡因的混合液调节麻醉深度,给药量在4~5ml之间,根据手术需要静注舒芬5~10ug/次,间断吸入七氟烷0.5MAC。手术关闭腹腔后,并再次经硬膜外腔导管向其中注入舒芬太尼5ug,接镇痛泵后可转移到ICU或普通病房,降低术后疼痛。

1.3观察指标

分别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压MAP、心率HR)变化情况以及主要麻醉药物的用量,术后苏醒拔管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字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前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麻醉后血压、心率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组患者主要麻醉药物的用量,可见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苏醒拔管时间在10min内的患者有39例,占78.0%,显著高于对照组(18.0%),观察组无1例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对照组则有13例患者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的情况,占26.0%,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心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患者的常见病,同时还常合并有呼吸系统疾病,也是严重威胁其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疾病,随着临床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完善,虽然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有效率、生存率都大大提高,但是仍有一半以上的心脑血管疾病幸存患者无法实现生活有效自理[1],生存质量大大降低。老年人本身各项生理机能显著退化,组织细胞也发生退行性改变[2],在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情况下,在一些需要实施手术治疗的过程中,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出现明显升高的情况。因而,选择合适的麻醉处理方法,维持术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期间采用硬膜外加浅全身麻醉处理的方式,与对照组相比,不仅各项生命体征更为平稳,且麻醉剂用量显著减少,机体对麻醉药物的清除量得以降低,苏醒时间缩短,一般无需(镇痛药、肌松药)拮抗剂,同时并未使常规镇痛、肌松效果受到影响,术后接PCEA可明显减低心肌缺血及心脑血管并发症。用药简单,术后无一例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安全性好,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也降低了因术后麻醉深度变浅/消失造成的切口疼痛,呼吸系统或神经系统发生功能障碍的情况[3,4],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金全 单位:重庆市合川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更多社科学报论文详细信息: 心脑血管疾病手术麻醉处理探析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36760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股市长线法宝 高分子学报

相关论文

柴油机编辑部

论文百科2017-03-21 12:07:48
相关学术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犯罪学论丛》 《中国实用医药》 《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中外食品加工技术》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中国电业》 《江西省人民政府公报》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