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策略及有效方法(7篇)

时间:2017-02-10 06:40:06 来源:论文投稿

第一篇:学校管理的创新策略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学校管理有了很大进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学校管理综合水平的提高,如学校管理思想缺少创新、学校校章对学校管理创新的约束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综合性,新课改背景下要促进学校管理的创新,就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转变思想、勇于实践,在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中实现学校管理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学校管理;创新策略

引言

新课改背景下学校管理更加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学校管理中也更为突出教师、学生的个体发展,以促进人的能力培养和健康发展为根本,学校管理的创新也要围绕新课改背景下“以人文本”理念的发扬,通过思想创新、实践创新、民主化、开放化等策略,实现学校管理的持续、稳定发展,使学校在不断发展的教育事业中能够稳定提升,不断进步。

1新课改背景下学校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1.1学校管理的思想创新问题

新课改下,要求学校管理要“以人文本”,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但当前的学校管理中,思想创新的不足仍然是影响学校管理水平的最大因素。例如,在学校管理中,一些管理者仍然崇尚“分数为本”的思想,在管理过程中就容易忽略人的发展和进步,使得在新课改背景下其对学校的管理仍然保守、死板。又如,一些管理者崇尚“无为”的管理之道,认为学校管理就应顺其自然、任其发展,在管理上较为松懈,抱着谁也“不得罪”的心态,致使学校管理综合水平下滑,学校管理效果较差。再如,一些管理者保持“以权为本”的思想,认为学校管理就是“听话”、“照做”,不能够深入一线体验教学的实际情况,管理中只管听“领导”的,领导怎么说,管理就怎样进行,丝毫不能发挥学校管理者在学校发展中的纽带作用,不能很好的协调学校的管理活动和教学活动。

1.2教学管理制度问题

新课改下对教学及教学管理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更符合当今教育事业对健康发展和稳定进步的要求,但教学制度发展的滞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课改下学校管理的创新。第一,重分数轻管理的教学思想还在延续,例如在教师考核中,成绩依然是决定教师奖惩的关键因素,对成绩评价的形式仍然以“平均分”、“及格率”为主,这就缺少对教师群体的关注和对教师劳动过程的重视,在这种管理机制下教师的教学也会缺少创新,其依然会将“分数”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忽视了“以生为本”的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发扬。第二,校章的形式主义问题,学校管理的规章制度是学校经营的重要财富,是学校运营中实践和理论结合得出的宝贵的管理经验。但是教学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过于崇尚“校章”就会使学校管理陷入“形式主义”管理框架之中,管理理论、经验难以指导学校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解决,而且会使学校管理陷入机械化管理的死局。第三,教学管理制度缺少民主气氛,在新课改下学校的管理突出人的地位和发展,处处以促进人的健康发展为根本。在学校管理中,教师、学生都是管理的主体,民主气氛的缺失就会造成管理的“权利为本”主义、“见风使舵”思想。例如,教师评价制度中,多以“成绩”说话,领导评价为主,而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校领导、学校管理、其他教师、学生等因素都有很大关系,在评价中单一的评价方式难以反映教师的真实水平,还会打击教师教学创新的积极性,不利于新课改下学校管理水平的发展。

1.3学校的封闭管理模式与制度创新

在新环境下,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下,各行业的管理、经营都趋于开放化,学校是一个“特殊的企业”,他生产的产品是“人才”,而不是“学生”,因此,学校的管理也要趋向于人才的培养和发展,而不是局限于考试、成绩、升学等传统的教学重心之中。当前在新课改下,对学校的开放性管理并没有过多的要求,这里提到的“封闭管理模式”也是相对的,主要是指学校管理的参与者仍然以领导、学校管理班子和教师为主,缺少学生参与、社会参与、社会监督。例如,学校建设规划中,不能广泛的征求学生、家长的意见,以至于问题发生后处理难度大,还影响学校的稳定发展。以操场建设为例,学校决定建就建,很多学生、教师都不知情,施工开始了还在猜想:学校这是要干什么?建操场吗?正是这种管理上的相对“封闭性”,致使学校管理、发展过程中各种风险增加,学校管理的综合水平难提高、难持续稳定发展,难以让师生及家长满意。

2新课改背景下学校管理创新的策略

2.1学校管理思想上的创新策略

学校管理的本质是对参与学校发展的所有关系人的管理,在兼顾学校发展的同时要以人的发展为本,促进社会的和谐和进步。新课改背景下学校管理思想的创新就是从管理的根源着手优化管理的条件、环境等,使新课改的思路、理念得以很好的发扬。一方面,认清当前学校管理的思想路线,对陈旧的、不利于师生发展的思想、理念积极改进、优化,以一种服务的、民主的精神对待学校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引导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要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例如,深入课堂参与教学实践、多与师生交流谈心、积极与家长沟通实现学校管理与家庭教育的结合等,这些思想认识都有利于促进学校管理的创新和进步。另一方面,要多学、多听、多思、多做,作为学校管理人员要不断的学习才能进步,在思想上才能有所突破和创新,进而影响自己在工作岗位上有所创新、有所作为。多听是指以一个“实验者”、“服务者”的姿态对待工作,亲临教学实践,多听取学生、教师意见,实事求是的解决教学研究、教学实践、教学发展中的各类问题。多思,一方面要对新课改的内容、思想、目标等进行深入的思考,结合本校教学实践灵活把握新课改方向,促进学生、教师及学校的共同发展。另一方面,要对学校管理的实践进行反思,在反思中更新理念、完善学校管理理论,使学校管理处于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状态,使新课改背景下学校的管理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多做就是要能够实事求是的解决问题,促进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提高学生参与教学、参与学校活动的质量。

2.2校章校规的创新策略

校章是学校建设、发展中宝贵的经验积累,在学校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课改下依然要重视校章校规的应用,同时也应该重视校章校规的创新和完善。第一,打破教学管理中“成绩”的指导地位,以培养综合素质强的人才为主要目的,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老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奖惩评价中,要以教师的发展为管理目标,淡化成绩对教师评价的影响,通过科学的成绩统计、分析方式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劳动付出得以体现,以此激励教师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勤于创新,也使学校管理具有新的精神风貌,积极的促进学校管理的创新实践。第二,避免对校章校规的机械化应用,要结合学校管理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校章校规,以此促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但绝不是让管理者不分黑白的“盲从”领导,也不是让其以校章为借口打击教学的新思想、新主张,应在学校管理理论的支持下积极实践,结合教学管理的实际体验完善校章校规,给教师提供一个更优良的教学环境,使其敢想、敢言、敢做;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其能够多思、多想、多做,以此体现学校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第三,发扬学校管理创新中的民主思想,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学校的管理活动中来,增强学校管理过程中教师、学生的参与度,以确保学校管理方向的准确性,学校管理效果的优良。例如,教师评价过程中打破评价主体的单一性,引导教师、学生、家长等力量参与到教师评价当中,营造一个多元化的教师评价系统模式,使“以成绩为主”的学校管理模式彻底得到改善,使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更为科学、合理,也更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使教师、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都能获得更多的受益,促进其持续、健康的成长和发展。这也体现了学校管理过程中能够广泛的听取意见、科学的应用校章校规,这就是学校管理的一种进步和创新。

2.3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

信息技术的开放性对解决学校管理相对封闭的问题有积极作用,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搭建学校管理交流的社会平台,使校园管理与校外监督结合起来这是学校管理的重大进步和创新。例如,应用QQ群、微信群征求学生家长对学校管理的意见,积极的归纳、总结学生家长对学校一些管理举措的看法和意见,也使其将自身对学校的一些建议合理、充分的表达出来,构建家长与学校的共同管理模式,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例如,在微信群众,有家长反映老师在班级管理中存在重大过失,纵容学生干部殴打、辱骂学生。立马就有家长提出反驳,说发生矛盾的两个学生是同桌,且都不是班干部,在讨论、交流中学校活动中的一些问题逐渐的明朗化,也是家长对学校的误会解决在萌芽阶段,很好的促进了学校的管理。又如,学校操场改建问题,很多家长在群中给出了诚恳的建议,拓展了学校管理者处理问题的思路,也使学校的管理更加民主化,提高了学校管理的综合水平。

3结语

总之,学校管理要创新就必须打破“校内管理”的守旧思想,提高学习管理中师生参与、社会参与的程度,才能取得学校管理的突破性发展。同时,要重视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管理理论,再以理论为指导促进学校管理的实践,降低学校管理的创新风险,给学校老师、学生营造一个更好的学习、发展环境。

作者:陈静兴 单位:广西钦州市第一中学

第二篇:谈学校管理实施以人为本策略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学校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以及人文关怀,随着学校的创新改革和深入化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策略正在各个中学当中渐渐成为主流趋势。人文关怀为学校的教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塑造了良好的平台,主要探讨了初中学校管理中“以人为本”的教学策略以及应该注意的几点误区。

关键词:初中学校;管理策略;以人为本

为了更好地推进学校的教育措施,更好地展现学校对学生的全面教育,以人为本是一项重要的策略措施,只有真正做到抓住学生的性格特点,掌握学生的发展动向,才能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给予最合适的、最正确的引导,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传统教育对学生自由发展的束缚,为我国教育事业迈进新的一步做出重大的贡献。

一、实施“以人为本”管理的意义

1.教学以学生兴趣为主初中生大多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意识观念、身体素质、思维模式等方面都发展不成熟,学校对学生做出的教育以及引导是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学校的管理策略在教学当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应当因材施教,顾及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行为能力,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做不同的工作。例如,有的学生对数学很感兴趣,而有的学生在英语方面比较有天赋,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就应该多鼓励擅长这一方面的学生,让他不要放弃,继续坚持下去,还要帮助那些不擅长这方面的学生,共同进步,更不要实施打压行为使得学生灰心丧气。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教师应该依照每个课程不同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式,在保留传统授课方式的基础之上,创新发展新的教育理念。围绕以人为本的管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吸收。因为传统课堂上基本都是以教师为主,教师讲,学生听,缺乏一定的灵活度和自由度,造成学生主体地位渐渐被淡化,使得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都很被动,缺乏自己的认知和理解。例如,教师在上课之前制订合适的教学方案,上课的时候根据这个方案,与学生展开一定的互动,游戏或者问答都可以,把课堂适度地交到学生手中,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渐渐地主动起来。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吸收所讲知识,而且结合该年龄段的特点使得课堂气氛不沉闷。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我国传统的教育,往往容易忽略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尤其在小学、中学阶段,因为考试的压力渐渐把素质教育变成了应试教育,学生的创造力得不到培养与发展,其实也是造成现今中国人才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初中是学生的重要发育阶段,任何能力都能在这一个阶段得到充分的学习与发展,关键就在于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育理念落实得不到位。创造力的培养在教学当中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影响到学生将来的发展和对社会的作用。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讲完理论之后,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自己动手进行实践活动,如果时间充足或者条件允许,教师也可以亲自带领学生实施这项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一旁指导,学生为主要的创造者,还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学习,从别人身上获取自己的不足,更好地学习。或者学生有新的想法可以与教师沟通,不断地探索研究,积极培养创新、创造的能力。

二、实施“以人为本”管理的误区

1.“以人为本”不等于“以人情为本”以人为本的管理主要强调学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进行合理人性化的管理,保持科学的态度,但是不等于学校允许进行人情往来。尊重学生并不是不得罪学生,以人为本重在尊重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而以人情为本却变成了没有原则的工作,有求必应的教学。这样的教学制度培养不出富有创造力的学生,更提高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学生早早地进入人情化的社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的不良影响极大。2.弱化甚至放弃制度上的管理初中学校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策略,并不代表完全讲究人情化管理而放弃制度上的原则性。做教师的都要以身作则,在教育上不单单是传授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做人的原则道理,教书育人是先教做人再教知识。尤其是初中生,制度上的管理是很有必要的,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上的约束很容易出现许多棘手的问题,更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以人为本应该建立在制度的基础之上,只有两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得教学不断往前发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以人为本”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这样的管理制度有利于推进我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国家输送更多的人才。但是,与此同时,也要多注意实施过程中的细节变化以及利弊关系,及时做出调整,坚持应有的原则,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促进我国教育的创新发展。

作者:陈吉卫 单位: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锁石镇十竹中学

第三篇:非正式教师群体在学校管理的作用

有关教师群体的概念解析

学校是按照国家教育目标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实施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的社会组织实体。现阶段中小学校普遍采取的是校长负责制下的科层制管理体系,一般都设有以“官方正式文件规定的有一定的成员编制,有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的正式群体组织。”如,学校的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办公室等具体的职能管理部门和年级组、教研组、教学班级等不同的管理层级,这些部门和层级就构成了学校组织实体中的正式群体结构,使学校形成“事事有人做,事事有人管。”的良好管理秩序和运行秩序。在现实的学校结构中,除了有明文规定的正式群体组织外,客观上还普遍存在着“各种以志趣、观点、情感和社会交往为联系纽带的,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如,“学校中的‘小集团’、‘小圈子’等,以及一些没有名目但却实际存在的情投意合的群体都属此类。”非正式群体虽然没有组织的明文规定,但由于成员之间是以共同的兴趣、爱好、观点、利益和社会交往等为基础,因此它具有相对较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而且成员在工作中会自发形成一些共同遵守的准则,对非正式群体中的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甚至,一些非正式群体会左右群众舆论,对群体中成员工作的态度和积极性产生重要影响。学校教师团队中的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一个客观事实,它既可能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一些困难,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组织群体功能的不足,学校的管理者对此既不能无视它的存在,更不能想方设法地变相“取缔”。从“人的需要层次”看,教师的需求千差万别,仅仅依靠组织确实很难满足每一个教师的需要,于是情趣、需要相近的教职员工就很容易结为同伴,自发地组合在一起形成非正式群体。因此,如何让教师团队中的非正式群体在学校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集体的劳动效率是学校管理中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赋予非正式群体以制度的合理性

学校通过实施“双向选择,自由组阁”的教师管理体制,赋予了非正式教师群体以制度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使学校管理产生了巨大的积极效应。“自由组阁”即年级组长组阁班主任、班主任组阁任课教师的体制;“双向选择”即团队组织和组织成员之间的选择都是自觉自愿的双向自主选择,而没有学校行政权力的过多干预的管理激励机制。“双向选择”和“自由组阁”在教师及教学管理体制中,相互依托,互为条件。如果没有“双向选择”,“自由组阁”就是有名无实;如果不赋予“自由组阁”的权力,“双向选择”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正是由于两者的互动共生,才开创了学校管理简洁、高效、民主、透明、公开、公正的新局面,创造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近几年持续大幅度提高的好成绩。“双向选择,自由组阁”的成就一是有助于建立和谐的组织人际关系和文化氛围,增强教师职业的效能感和归属感。“双向选择,自由组阁”的教师管理体制,赋予了年级组长和班主任更多的自主管理的空间、权力和责任,使年级组长和班主任摆脱了更多的行政干预。由于这些年级组长和班主任主要产生于原有的非正式群体中的领袖人物,又往往是群体中能力强、业务水平高、品德较优的人,对群体成员具有更高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并且,这样组阁形成的团队是在原有非正式群体的基础上产生的正式组织,使得这样的群体兼具正式组织的规章制度纪律严明性的特点和非正式群体各个成员间感情较为融洽的特点。这样的群体中,成员相互之间更易成为彼此行为的激励者,更容易相互欣赏并对彼此角色和工作产生认同,也使群体的领导者对调动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满足成员的心理需要方面易发挥作用,更易使群体成员之间形成群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有助于教师的任务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及团队合作精神与合群性、利他性等社会良好人格的发展,彰显了学校“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教育理念。二是有利于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为学习型组织的形成打好基础。学校基于非正式教师群体基础上建立的群体组织,创新了当前学校科层制的管理模式,打破了科层制管理对组织成员交往、组织资源共享和组织学习方式的限制,通过组建以社会交往和情感联系为纽带的合作群体组织,为群体成员间的交流、学习、互动与合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同时,由于群体成员具有很强的群体安全感,使组织中的信息沟通更加快速有效,学习行为更加灵活多样和具有实效,有利于组织中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在此过程中,蕴含着自主发展与合作发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此消彼长与循环共生,蕴含着个体价值建构与群体价值建构的相互促进与共创共赢,使组织成员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认识到个人的利益取得和价值实现必须建立在与团队的精诚合作、紧密联系与努力工作的基础之上,实现个人与集体的价值共赢,更有利于学习型组织的形成与建立。三是“双向选择,自由组阁”的教师管理体制,建立了学校民主管理的程序。民主管理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公民劳动权及劳动产品分配权的选择能力与支配能力上,公民对自己的劳动权及劳动产品的选择支配能力越强,社会的民主化程度就越高。在学校,校长对教职员工的行政权力主要体现在对劳动岗位的支配能力和福利待遇的分配上。校长把原本属于教师的劳动岗位的分配权及获得相应岗位劳动报酬与相关利益的支配权归还教师,让教师“双向选择,自由组阁”自己的教学岗位和劳动组织,充分行使自己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选择权与支配权,从根本上实现了学校基层组织的民主化,让“民心、民意”在管理的过程和结果上都得到了全面反映,不仅产生了使劳动管理的组织性与民主性有效结合的良好效应,而且建立了学校实现民主管理的基本程序,使“民主管理”这一现代学校制度的核心理念在学校文化中有了生长的土壤。因此,“双向选择,自由组阁”的教师管理体制不仅简化了学校的管理程序,而且提高了管理效率。

发挥非正式群体作用应注意的问题

在充分发挥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的同时,还要有效防止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非正式群体搞“小帮派,拉圈子”,开展不正当竞争,谋取不合理利益的行为。在考核评价机制上,学校实行了“个人评价奖励”与“团队评价奖励”双轨并行的评价奖励机制,有效防止了年级组长拉帮结派搞小圈子的不良效应。扩大团队奖励的比重,把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捆绑在一起,只有做大团队利益,才能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通过考评奖励,基本实现,“团队不优,个人受损”“团队最优,个人全优”的目标导向原则。由于组阁是双向的,自由选择的,彼此间不存在行政的强制干预,若组长工作不透明、不公正、不维护组员,则组员完全可以来年去其他组工作,使组长失去民心和人气;若任课教师或班主任工作不认真、不努力、不积极主动,影响了集体成绩,那么来年本组就会选择更优秀的教师顶替你原来的岗位。这样就彻底打破了计划体制下根深蒂固的等、靠、要思想和不作为思想,使得不负责任的教师不见了,这就自然地逼迫教师们不仅要努力作为,奋勇争先,而且还要宽容大度、团结同志。这样充分唤醒了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把学校真正还给了教师,使办学朝着“教师治校”的方向努力。因此,教师在进行双向选择时,都会把彼此的工作能力、态度、人品放在突出的地位,从而达到对每一个人的综合素养的全面评价和触动,推动了教师个人的自主研修和个人修养的全面成长。同时也促进各个年级组把“建设精英团队”“建设学习团队”作为团队集体的奋斗目标。因为肩负责任,所以我们坚定;因为心怀梦想,所以我们激昂。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在自己宽阔的办学舞台上,办出了学校的活力,办出了自己的特色。“路漫漫其修远兮”,未来,我们将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成熟稳健的步伐向素质教育学研型学校迈进。

作者:屈惠华

第四篇: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校管理的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已经或正在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化”的到来,不仅改变着社会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思维方法,也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给传统教育带来挑战,而且这种挑战现在就已经很明显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例如,“数字化”以极强的诱惑力吸引着我们的学生,使无数的青少年沉醉在电脑游戏和网络聊天之中。这些东西对学生来说新奇、刺激、内容丰富,所以很容易上瘾。尽管这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青少年贪图玩乐的心理特点,但我们必须承认:“数字化”使传统教育的课程、教材、课堂模式、教学手段、学习方法已经相对落后,必须及时改革和更新。否则,很快就会被学生抛弃,甚至,只掌握传统方法的教师也会被时代淘汰。可以说,“数字化”的飞速发展对教育产生了史无前例的巨大影响,从教育环境、教育模式到教育理念、教育目标,都在这场冲击中发生着变革。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不仅要着眼于现在,更重要的是要着眼于未来,着眼于我们的教育对象能否适应未来信息化社会的需要,能否具有独立学习、自我发展、自我更新的能力的培养。教育应对这种冲击的积极响应是大规模、高投入地进行校园信息化建设,并加以整合深化,提高学校管理效益,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培养能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提高学校管理效率的途径与方法,构建现代学校管理体系,提高学校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一、构建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机制

当前,教育信息化已被上升为国家信息化战略。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进展。为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学校要成立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领导小组负责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领导、决策、统筹,承担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方案的审定,保障数字化校园建设专项经费的落实。领导小组下设信推办,由副校级领导兼任主任。信推办主要负责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牵头制定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实施方案,并对建设实施进行指导,负责数字化校园建设、运维及专项预算经费的申报和使用,制定相应技术管理标准及规范等,负责教育信息化科研项目的组织、开展、指导、管理、应用考核与评价以及成果的推广等。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统一思想是确保工作能否顺利推进、获得突破、取得实效的前提。学校要动员全体教工深入理解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要建立可操作性强的应用考核评价机制,将信息化应用考评的结果直接运用到教工的评优、评先、晋职、绩效考核等方面,充分调动全体教工参与教育信息化工作、自觉应用的热情与积极性,从根本上保证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全面、顺利推进。

二、构建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

学校要参照《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参考指标》,结合应用需求,遵循“以用促建”,本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关注重点、解决问题”的工作思路,通过推进“六大工程”切实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一是配齐班级信息化教学设备,二是升级校园网,三是装备录播教室,四是配置网上阅评卷系统,五是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六是建设平安校园监控系统和门禁系统。

三、以应用为驱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深度融合

现代管理理论是近代所有管理理论的综合,它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在不断急剧变化的现代社会面前,建立起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自适应系统。要使这一系统能够得到持续地高效率地输出,不仅要求要有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组织,而且还要求有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来构成现代管理科学。现代管理特别强调系统化、重视人的因素并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是应用,关键也是应用。大多数学校普及多媒体教学已有多年,信息化工作的开展要想在现有应用层面上取得突破,“人人通”是应该努力(下转第的方向。现在,学校管理平台在实现数字化校园建设、学校无纸化办公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能实现教育管理与评价信息化、教育教学信息化、家校沟通信息化,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学校办公室能利用学校管理平台完成周工作历、会议和重要工作的通知下达,能通过脸部识别系统实现对行政处室人员签到考勤,并逐步推广到教师集体办公、班主任学生寝室巡查、后勤服务人员签到等方面的电子考勤。教务处在学生学籍管理、教师教务管理(如教学计划的提交、教师课表的编排)等方面能应用管理平台。政教处能通过管理平台实现了班级量化管理,督促班主任老师通过这个平台与学生家长进行个性化的短信交流,发挥门禁系统的功能,当学生非正常时间出入校门时,应及时短信通知到学生家长。总务处将老师工资收入的数据上传平台,能方便老师们查询,能实现学校财产的网络管理,让学生在教室里就可以对需要维修的财产情况进行网络报修,水工电工等相关人员及时对接收的短信报修进行处理。团委利用平台,公开、公平、公正地做好国家助学金审定和发放工作,接受社会监督。通过教育信息化的整体推进,能大幅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能使越来越多的中青年教师成长为专家型、学者型教师,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水平能得到整体提高。现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已由“粉笔+黑板”的传统模式转变为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现代教学。依托数字校园,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得到进一步改善、优化,学生的学习效率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作者:范青友 单位:湖南省隆回县第一中学

第五篇:农村学校管理艺术浅谈

【摘要】为了管理好一个学校,管理者应首先分析了解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要把全体教职员工都纳入到学校管理之中,不断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报酬奖励体系,更好地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重视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才能达到学校管理的和谐与最佳效益。

【关键词】农村学校;管理艺术;浅谈

海原县西安中学位于宁夏海原县南部山区,是一所农村学校,长期以来学校教师年龄结构不够合理,有能力的教师纷纷调入县城学校,致使我校师资力量凸显薄弱,学校教师敬业精神不强,缺乏爱岗敬业精神,学生学习气氛不浓,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纷纷外流,面对这一现状,作为校长有责任和义务下大力气把学校管理好,把学校办成让大家满意的学校和当地百姓拥护的学校。那么,如何把学校老师们都调动起来,大家齐心协力,更好地参与到学校管理之中,达到学校管理的和谐与最佳效益是我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1创新管理思路,凝聚全员参与

没有理念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一个学校校长要想管理好一所学校,必须要有一定的管理理论做依托,并将所掌握的管理理念潜移默化的渗透到具体管理实践之中,做到以理服人以德感人,使教职员工能以万分的热情投入到教育事业和学校工作中,让每位老师都能接纳这种理念,让老师们都感到学校管理刻不容缓,使每位老师都积极地参与其中。所以要管理好一所学校,学校校长要痴情于教育事业,必须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在我校的管理上,应强调执行力的落实,杜绝雷声大雨点小之类的夸夸其谈,而是要做到将各项管理细则真正付诸实践,否则再好的决策也是空谈。要引导全体教职员工知道各自的工作要干什么,引导大家愿意投入到工作之中。一个有理想有事业心的校长不仅要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还要博览群书,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一个校长只有具有丰富的学识,掌握了教育管理、学校管理和领导管理学科的系统知识,才能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显得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当然,作为一名管理者要善于思考、勤于学习,作好教师的表率。笔者深深地体会到,一所学校的发展着重在于提高教师的精神面貌,树立教师的信心,使他们都争着把学校发展的担子放到自己的肩上,主动为校长分忧解难,积极参与管理,看他们是否对学校的发展越来越有信心,这些变化才是学校发展的关键之所在,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要树立起服务意识,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自由发挥的平台。

2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个单位就要有很多规章制度来进行约束,没有一定的规章制度,一个单位就是一盘散沙,结果将不言而喻。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海原县各学校纷纷出台各种措施,不断地强化教师管理,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落实制度的具体实施情况。这其中就包含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学校应明确岗位职责,做到各自分工和权责明确,保证学校各项常规工作的有计划性和可操控性,认真抓好教学管理工作。如果学校的常规管理跟不上,不仅学校的正常运行会受到影响,而且其它的创新性管理也无从谈起。多年来我校管理中存在着不少漏洞,就是由于常规管理不完善、管理涣散所导致的。因此要建立健全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学校在学校管理中要加强做好常规质量检查,要确立常规管理思维,让学校常规管理落实在具体工作中,它是学校教育最基本的保障条件。

3完善报酬奖励体系

在学校管理中,管理者一定要注意策略的运用,在学校管理策略的设计上,要制定出奖励机制,应制定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我们要尽量改善教职工待遇,满足他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在此基础上,逐渐加强对教师的精神鼓励,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在运用激励策略上应以精神激发为主。主要原因是学校教师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他们学历高,业务能力强,他们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管理的更高境界,教师作为高学历的社会人,对这种高层次的需要更为强烈。但是当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更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占据主导地位。我校根据自身的条件及所处环境,在运用激励策略上应侧重于以精神激励为主。但物质激励是基础,只有将二者有效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佳的激励效果。这对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4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渠道,学校在学校管理中要加强教学常规检查、质量检查、教学抽查等工作,同时认真组织开展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积极做好学校骨干教师、各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工作。尤其是最近几年入校的新教师,他们起点低、基础差,通过自我反思﹑集体学习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不断锤炼教师的基本功,使每一位教师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都不能放弃自身的专业发展。要经常性的利用网络,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培养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一个校长只有具有丰富的学识,掌握了教育管理、学校管理和领导管理学科的系统知识,才能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显得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当然,作为一名管理者要作好教师的表率,就要给教师留出自主发挥的空间,充分地信任他们,使他们能够获得展示自我的机会。不少教师认为他们工作强度大,平时都很辛苦,教师现有的知识量用来教学生绰绰有余等等,针对这些言论,一定要对教师进行耐心的思想政治说服工作,要加强年轻教师彼此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以此促进教师专业的长足发展。

5重视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

公开课是教师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和教学实践的平台,各学科教研组可以充分利用每一次的教研活动,积极推进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信息时代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公开课对青年教师教育技能的提高和教学方法的改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教务处安排骨干教师公开课和新调入教师的汇报课,有利于不同学科教师,特别是同一年级组内的教师取长补短,调动教师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的积极性,使教师通过自己努力快速成长,形成以科研促教研的良好氛围,在科研过程中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促进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开展各种类型的学科竞赛,使教研活动真正落到实处。总之,学校管理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我校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教师对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方法更加认同,他们对学校的发展充满信心,参与学校管理工作的积极性有大幅提高,只有努力构建一支积极进取的教师队伍,不断完善学校各个方面管理,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才能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罗军 单位:海原县西安中学

第六篇:学校管理有效方法研究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学校的教育、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说明了,其实就是对学校的管理制度。要办好一所学校,有章可依,有规可循的管理是少不了的。有了合理的,科学的管理,学校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学生也才能在一个和谐、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学习。如何提高学生管理的有效性,我认为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必须从以下几点抓起。

【关键词】学校;管理;方法;有效

一、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学校管理的好坏,影响着一个学生的发展,也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我们常听人说,某某学校校风不好,所以孩子划片本来应该在某某学校里学习、生活,可是家长还是要拖关系,走后门,想尽办法把孩子送到他们认为理想的,口碑比较好的学校里去。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那么,要想让学校管理在新时代下适应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我们也就要坚持,“校有校规”的管理原则,建立法制化的现代教育管理体制,实行依法治校。首先,在学校的管理方面,要严格执行国家教育的一些方针,严遵《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规,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中小学管理规范、管理制度》等一些对学校规管理的要求落到实处,让学生管理实实在在地为学生服务,为发展助力。其次,为了一个良好的学理管理制度,和谐的管理环境,我就根据本校的特色和文化建立适合本校管理工作的一些规章制度,并让这些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发挥它应有的监督作用,让学校的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让学生在一个和谐、有序的环境中学习、生活。

二、关注细节,精细化管理

为了让学校的管理落到实处,达到真正的有效管理。制定一些规章制度,把国家的一些学校管理政策传达下去还不行,还要让这些规章、政策发挥它在管理中起到有章可循、检查督导的作用。所以,在学校管理方面我们一定要做到责任到人,分层管理,把每一项工作,都层层包管下去,落到实处,起到作用。首先,精细化的学校管理要在整体目标确定的前提下,再细化到学校各组织、各部门,健立健全管理网络,责任到人。其次,精细化管理校园,要不分大小事务,当成“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头等大事来抓、来管。有一位校长说过:“教育原本不需要跟风逐潮,不需要不断的花样翻新,而是需要一种可贵的坚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精就是不平凡。”可见,无论对学校管理的大小事务,认认真真,长期坚持,都能使学校的管理,切切实实为学生服务,让社会、家长放心、安心。

三、以人为本,人文化管理

学校的严格管理保障学校的正常运行固然是好事,但是为了教师、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能愉快学习,教师愉快地工作,学校的管理要刚柔结合,营造和谐的管理氛围,要概让管理不失效,还要让教师、学生能自由发挥,张扬个性。首先,学校管理要为每一位教师创造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满足教职工工作的需要,精神需要,在管理的过程中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使教职工能轻松愉快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学校的管理要加强领导班子的建设,在班子内发扬民主作风,形成团结和谐的良好风气之外,还要在工作中,信任、尊重教职工,创造条件,并实行科学民主的管理,强化教职工的参与意识,让在校的教职工觉得人人都是学校的主人,从而有效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再次,当然为了学校管理,学校领导还要在政治上、生活上、工作上、关心体贴教师,提倡奉献精神,并要对那些思想要求进步、品行端正、工作热情高的教师加强培养,吸收到党内来。最后,为了让学校管理工作和谐有序的进行,学生也是一个主要的一份子,毕竟这一切管理工作的开展和进行,都是为了学生的良好发展,健康成长。所以教师要在工作中,时时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班集体,热爱同学,并让他们保护校园里的公共设施,不去恶意破坏。这样,学校在满足了教师自尊心、荣誉感的同时,也让学生觉得自己是学校的主人,并要让教师、学生觉得在这样一个大集体里工作、学习、生活是多么愉快事。总之,管理是一门技术,尤其是管理学校,要想把学校的简单管理变成科学管理,把学校管理的规律性在作中体现出来,形成程序、方法和原则,需要我们每一位学校管理工作者,在工作中不断研究,琢磨,并要逐渐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才能使管理科学化,有效化。作为学校的一名管理者,我们要严格尊守《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规,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中小学管理规范、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当然,我们还要更新观念,以人为本,注意细节,遵循管理规律、遵照规程章制,科学管理学校,一定能打造出一个文明、和谐,充满人文情怀的校园,实现学校管理的高效化。

作者:赵亮 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成县化垭学区

第七篇:学校管理质量探讨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我认为不尽然。但是,一个好学校一定有一个或者曾经有一个懂管理、会管理的校长。34年前,笔者当了一名代课教师;22年前,当了一名农村初中的教导主任;20年前,任该校校长;8年前,任开封县实验中学校长。34年来,从代课教师到公办教师,从小学到初中,从老师到校长,从农村到县城,经历了教育改革的风风雨雨,也饱尝了当老师和校长的酸甜苦辣,身后留下的是辛勤的汗水和深深的脚印。20年的校长生涯,我对学校管理有了自己的认识和感悟。

一、创品牌文化先行

全国各地有不少百年老校,且久盛不衰,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这所学校有厚重的文化积淀。余秋雨说:“文化是由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所构成的集体人格”。中西方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导致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同样,不同的学校,教职员工的价值追求、精神风貌以及生活方式的不同就造成了学校间的差异(硬件除外)。1996年,我任开封县西姜寨乡第二初级中学的校长。西姜寨乡第二初级中学于1992年建校,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老师买菜都要到4公里外的乡政府所在地。学校四周不临村庄,学校门前的路是土路,雨后泥泞难走。学校教师住房少,两人一间小平房,办公条件差,木质窗户很小,玻璃比例不符合要求。除一条主道用炉渣和白灰铺过外,操场和其它路面都没有硬化。我校教师知难而上,没有房子,我们就勒紧腰带,挤出资金自己盖。于是,我们自己设计图纸,老师们把家里的小四轮拖拉机开到学校,到3公里外地河底拉沙土,到开封市木材市场买木材做门窗。我又找来村民帮忙,于是,12套两室一厅一厨的教师住室就盖起来了。同时,我们用同样的办法硬化了一个篮球场。20年过去了,老师现在还住着自己盖的房子。住的问题解决了,还有吃的问题,买菜不方便,怎么办?自己种。我们在校园的西北角开辟了3亩菜园,种上辣椒、黄瓜、茄子、萝卜、豆角、西红柿、白菜等,老师们分到的菜吃不完,星期天就带回家给爸妈。为了方便教师,我校还专门为老师建了一个小食堂。到了冬天,学校买回羊肉和锅盔,老师们一放学就能喝上热腾腾的羊肉汤。解决了老师们的吃与住的问题,就解决了老师的后顾之忧。当时的西姜寨二中缺老师,全校教职工除了一个后勤主任没担课外,其余老师领导全部担课,我本人除了担任两个班的物理课还兼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全体领导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干给一级看。不是给我干,而是跟我干。李恒玉老师原定于10月1日结婚,由于怕影响学生上课,就把婚期推到了寒假。朱国强老师的父亲有病住在开封市淮河医院一个多月,他每天夜里学生熄灯后骑着摩托车去医院照顾他父亲,第二天准时回到学校和学生一起上早操,一个多月里没有耽误一节课。仇新艳老师由于担课多,声音有些嘶哑,而且越来越小,我劝她休息他不肯,直到有一天完全失语。王一彬老师和谢利英老师教毕业班的数学,过了春节,谢利英老师歇产假,四个毕业班的数学课由王一彬一人担任,半年过去了,王一彬没有拿学校一分钱,中考数学成绩却高出兄弟学校18分。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条件极其艰苦,在这里,走出了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八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硬件不是学校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成绩是干出来的。学校的发展靠的是老师们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文化不是挂在墙上,文化也不是说出来的,文化是做出来的,她需要积淀。

二、做名师业务精良

西南联大只存在了短短的8年时间,以艰苦的教学条件创造出卓越的成绩,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传奇。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联大有一批严谨治学的大师级的教授。历史学家陈寅恪,被称为“教授中的教授”。他的课,旁征博引,指点中西,吸引了冯友兰、朱自清教授旁听。古代文学专家闻一多一个学期只讲了屈原的一首诗《天问》,每节课都是门庭若市。名师出高徒,师弱弟子拙,打仗还需身板硬。没有名师的学校称不上名校,是名师打造了学校的品牌,同时名校也为老师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搭建了平台。没有一支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想创出学校的牌子几乎是不可能的。名师的成长离不开他本人的努力。一个不思进取,不愿付出辛勤汗水的老师不会成为名师。名师的成长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还需要领导的支持。我接任校长后,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学理论,抓教研等方法。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我校不放过一个外出学习的机会,还多次把县市教研室的教研员请到学校,指导教学,崔其升校长先后4次到学校指导工作。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因此,我校要求教师读经典,学名师,任小艾、于漪、魏书生、冯恩洪等人的报告以及著作,只要是能找到的或者是能买到的,我们都看了,读了。教师如果没有对教材的全面的深度把握,就很难驾驭课堂。因此我们要求全体任课教师与学生同做一张卷,每学期都要让全体任课教师做3到5套中招试卷,让老师对答题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我校提出,听课必评课。我们还主张自我评课,即把自己的课录像,然后观看分析。老师在自评中也成长的很快。

三、上质量注重教改有人说没有质量

今天过不去,只有质量明天过不去。我认为,没有质量什么时候都过不去。我校提出:以人为本,关注成长;做人与为学并重,传统与现代同行。目前的学校教育存在着不少问题。在中国的教育界出现了不少的怪现象。非教师家庭的孩子补课,老师校长的孩子也补课,教授院长的孩子还补课。农村的孩子补课,城市的孩子也补课,大城市的孩子仍补课。很多大城市的名校开的课程越多,学校周围的补习班就越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一方面是素质教育、核心素养,一方面是考试分数,没有分数进不了好学校。课堂没有解决问题,就到课外去补。问题最终出在课堂,课堂是教育改革的主阵地。改革即创新,创新即走出一条新路。一直沿着别人的脚步走,就永远走不到别人的前面。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探索出了6字教学法。即“学、议、讲、练、评、补”。学:学在教前,学贵独立。老师讲课之前,一定要给学生独立的与文本对话的时间。问题应该来自于学生独立的与文本对话中,问题不是老师设计出来的。老师设计的问题不是学生学习中的真问题。不针对学情的问题设计,必然导致牛不喝水强摁头的教学效果。议:议在疑处,议忌散乱;讲:讲在关键,讲须精当;练:练在当堂,练必适量;评:评在过程,评要随机;补:补在缺处,补需灵活。

四、树正气奖优罚劣

以德治国,就是要弘扬正气,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我们提倡无私奉献,但是我们不能强迫老师奉献。悠悠万事,唯风为大。一个学校要有正气,应该传递正能量,正气的形成需要领导坚持公平、公正,需要领导任人唯贤,需要领导廉洁奉公,需要领导礼贤下士。一个学校,校长一身正气,老师敬业奉献,学生勤奋好学。教育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把全体教职工凝聚在一起,学校改革的巨浪就能冲破一切障碍,滚滚向前。

参考文献:

[1][美]彼德.德鲁克著.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

[2]余秋雨.何谓文化.

作者:吴明君 单位:开封市祥符区实验中学


更多世界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学校管理策略及有效方法(7篇)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39527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咸阳师范学院教务网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表面活性剂工业》 《山西水利》 《上海大学学报》 《岭南文史》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科学》 《文理导航》 《出版科学》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