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一些幼儿园的科学探究活动存在着目标窄化、内容不当、过程僵化、评价简单等问题,针对这一现状,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有效地开展好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一是明晰科学探究的目标,二是选择适合探究的内容,三是设计合理的探究过程,四是开展多样有效的评价。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探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1-0121-02
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颁布,以探究为中心的教学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并被广大幼儿园教师应用于教学实践。但是,笔者观察了很多科学探究活动,发现由于教师对科学探究活动的特点、要求、价值把握不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目标窄化
《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有三个核心目标:热爱探究,有探究能力,认识周围的现象和事物。但是,在很多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往往把学习科学知识作为首要的教学目标,其余目标都不被看重,这无疑忽视了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曲解、窄化了课程目标。
2.内容不当
目前,幼儿教师在选择科学探究内容时能兼顾社会要求、幼儿需要和科学发展特点,特别是根据幼儿的兴趣。但是在选择科学探究内容时却忽视了整体性和系统性,有很大的随意性。一些幼儿园老师过分依赖教材,没有自主开发适合本园幼儿的园本课程。
3.过程僵化
许多老师错把《指南》中提出的探究过程的基本环节当成探究活动的教学模式,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敢去掉。无视学生的需要,固守僵化的探究模式,导致科学探究活动成为走过场,隔靴搔痒,蜻蜓点水,缺少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投入真正的探究活动。
4.评价简单
一些幼儿园教师能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和活动后进行适当的评价,但是评价略显简单。对幼儿的表现要进行多元评价,评价的内容至少包含三个方面:评价教师、评价探究活动、评价幼儿的学习发展状况。目前,更多的评价还只是评价幼儿,评价的方式也比较简单,口头评价居多。
二应对之策
针对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好幼儿科学探究活动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明晰科学探究的目标
为了防止把科学探究活动变成知识传授课,首先必须进一步厘清幼儿科学探究的三维目标:科学知识和经验、科学方法与能力、科学情感和态度。这三个目标其实就是科学探究过程的不同方面,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为一体、相互作用。科学知识和经验目标指向的是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结果,这个目标的实现要蕴含在科学方法和科学情感之中。由于幼儿是以具体形象思维来认知的,主要获得的是感性经验,而科学知识和经验是理性经验,如何引导幼儿在探究活动中由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经验,教师要想方设法选择生动有趣的探究内容,让幼儿乐于探究,促进自身发展。比如,可以灵活安排多种多样的探究活动,如观察、实验、制作、讨论等。如果幼儿在探究活动中,没有得到准确的科学知识,教师也不要求全责备,毕竟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要注重指导幼儿掌握科学方法,培养正确的科学情感和态度。科学方法与能力是幼儿成长和发展的基石。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目的不是让幼儿做科学研究,而是在观察、提问、思考、猜测、验证、交流等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科学思维、科学习惯和科学方法的启蒙。对不同年龄的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要求也要有所侧重。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幼儿教师不能简单地评价,要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动手、动脑,自己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提供必要的材料和智力支持,鼓励幼儿创造性地完成活动,促进探究能力的提升。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科学情感和态度,其实就是保护和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进一步认识自然和社会,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和自然的情感态度。幼儿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怀有好奇心,只是这种兴趣常常是易变化、不稳定的。因此,需要幼儿教师积极创设教育情境,创新科学探究活动,引导幼儿多与大自然接触,多观察、多思考、多表达。此外,教师还要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鼓励幼儿多问,认真倾听和对话,让幼儿在活动中把天生的好奇心转化为对科学现象和科学知识的求知欲,为培养幼儿的科学情感和态度打下坚实的基础。
2.选择适合探究的内容
为了尽量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幼儿教师要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为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选择合适的内容,提供必要的材料支持。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要留心观察幼儿的兴奋点,将幼儿的好奇心转化为具体的、有趣的、适宜的科学探究活动。比如,开展“空气的秘密”活动,我们用镜头捕捉了幼儿在探究活动中表现的一幕幕,我们还引导幼儿用色彩和线条表现自己的探究和思考。通过对这些活动资料的分析和思考,从儿童视角出发,注意拓展探究的广度和深度,形成了“空气在哪里”“空气的作用”等探究主题。不是所有的科学教材都能用来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前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材内容采取适宜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比如,科学教材中的一些陈述性知识,如植物的外表、树叶的颜色等,教师可以指导幼儿进行观察来了解相关知识,像这样的内容就没有必要为了探究而探究。而那些具有探究价值的科学方法类内容,就应当设计为科学探究活动。比如,“水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不仅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等科学方法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知道水能变成冰也能变成水蒸气的物理现象,而且激发了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了解并掌握了观察实验的基本方法。所以,科学内容选择是否得当,是幼儿科学探究活动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此外,教师在选择探究内容时,还要考虑好情境创设和材料支持。首先要尽可能地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引导幼儿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契合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是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教学方式。比如,在“神奇的水宝宝”科学探究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幼儿欣赏教师课前精心制作的故事课件“小水滴旅行记”,让幼儿感受水的神奇变化,在这样身临其境的体验中,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和愿望会变得更加强烈。其次,我们还要为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提供必不可少的、品种全、数量多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动手操作的实践过程中爱上科学探究活动,因为儿童的智慧表现在手指尖上。比如,在“膨胀现象”的探究活动中,我们让家长参与其中,和他们一起想方设法,共同搜集和制作多种多样的探究工具,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仅玩得高兴,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探索到了科学道理,学到了科学的方法。
3.设计合理的探究过程
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设立合理的探究过程,引领幼儿开展探究活动。《指南》告诉了我们科学探究活动的几个基本环节,比如,提出问题、观察探索、思考猜测等等。但是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而言,探究过程的广度和深度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因此,切不可把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当成固定的教学模式,而应该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以幼儿的学习为中心,合理取舍探究环节,设计适宜的探究过程,让探究活动少一些牵强附会,多一些清新自然。科学探究活动需要模式,但不能模式化,不能所有的科学探究活动都是千人一面。我们要根据探究内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灵活调整探究环节,真正从儿童的需要出发,解放儿童的口、手、眼和大脑,让儿童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不固定时间,不限制内容,让幼儿沉浸在探究活动之中。同时,让幼儿真正动起来,加强伙伴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多维交流,让幼儿的需要随时得到满足和强化,让探究活动更自由、更开放、更多样,真正贴近幼儿的内心,让他们乐于探究。重视过程,淡化结果。我们要按照幼儿的学习节奏,“牵着蜗牛一起散步”,鼓励幼儿提问和发现,用适当的“教”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既要强调动手操作,也要强调动脑思考,真正让探究过程有思维含量。只有让幼儿有思考地全程参与探究活动,这样的探究活动才是有科学性的。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的思维是跳跃性的、随时性的。所以,我们要引导幼儿边做边想、边想边做,不断假设、探究、验证,动手与动脑互为促进,保证探究活动的良好效果。
4.开展多样有效的评价
活动评价是为了促进幼儿、教师和活动三个方面的不断提升。对于教师和探究活动而言,这种评价其实是一种反思,是一个新的起点,让教师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理念,让教师更加科学合理地谋划探究活动的过程。评价的重点是对幼儿的评价,要多样有效、要兼顾差异、要促进发展。我们要仔细观察每个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综合表现,准确评估幼儿的能力发展状况。可以采用口头评价,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评价,不断激励幼儿投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之中。可以采用档案袋评价的方法,全程记录幼儿在探究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和活动成果,以事实和成果来评价。评价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找到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合理路径。
作者:王娟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三兴幼儿园
相关专题:金属材料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