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教育资源,是指在特定范围中,统一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实施资源的共享策略。建立健全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为资源的共享提供有力支撑,贯彻落实资源共享的相关政策,建立管理教育资源的体制,是各院校共享资源在现阶段要共同努力的方向,这样能明显提高各高校的教育效果。因此,要对目前高校资源共享的情况做全面地了解,尽可能地强化共享资源的力度,这一点将非常重要。
一、高等学校教育资源共享的基本现状
(一)积极性较低,意识不强
造成资源共享的最大阻碍是观念问题。当下,由于教育体制以及传统思想的束缚,我国大多数高校及相关教育机构只关心自己的利益,用尽一切手段争取占有教育资源,提高自己的地位与优势,给学校树立好的形象,不愿与他人共享资源。除此之外,对大部分高校而言,资源共享可以减少经费,提高教育质量,但如果要把自己那些好的、重要的、专业的教育资源分享给其他高校,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在资源共享的过程中,这些高校通常只会利用他校的资源,而把自身优质的资源隐藏起来,不参与共享,用一些无关紧要、使用率不高或没有可利用价值的资源与其他高校共享,这就造成了资源只能部分共享,达不到共享的最佳效果。
(二)缺乏整体管理和统筹协作体制
由于管理体制等因素,高校资源一般采用“扶强”政策,这就使高等教育资源发展成了“城乡”二元结构,而且,大多数院校并未迅速地在教育资源和信息共享方面进行交流,产生了抢夺资源并重复购买设备和仪器的现象,从而造成教育资源在利用时各自为政的情况,导致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此外,因为不论从规模、类型还是层次等方面,各个学校都有明显的不同,所以对资源共享的需求也不一样。相较于资源短缺的学校,资源充足的学校的共享积极性较低,再加上没有相关组织科学有效地协调各高校的教育资源,使其没有被很好地利用。因此,要达到预期效果,就会困难得多。
(三)体制限制,缺少市场调节政策
不重视教育资源的发展成果,缺乏良好的市场体制,是共享教育资源受到制约的首要因素。首先,由于各院校受到高等教育机制的制约,造成高校缺乏独立办学权,在人事编制、专业设置等方面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使校内和校外在利用教育资源过程中互相产生冲突,无法实现和其他部门或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目标。其次,市场调节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已共享的教育资源没有设置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这就造成高校共享积极性以及资源质量和效率得不到保证的现象。由于高校需要更多的教育资源,在保证教育具有独特性的前提下,要将合理的市场调节体制运用到共享教育资源中去。
(四)缺乏灵活合理的评判机制,造成各高校相似
现今,我国基本上是用同一个标准评教所有的高校,遵循着一元化的价值标准,无论是办学模式还是课程设置、科研考核还是绩效评估、教学质量还是学生就业等,都遵循同一个标准和框架,追求同一目的。这种一元化的评价标准造成高校发展没有特色和个性,教育方式越来越相似,甚至雷同。而这会导致各学校发展的互补性降低,共享发生的可能性减小。并且,评价指标与资源本身有着直接的关系,现代科学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对数量的过多要求。在此环境下,目前量化指标成为高等教育的主要评价指标,是用数字来反映现在复杂的教育现象,而那些不能用数字反映的现象并不包括在评价的范围中,这种简单的量化标准使高校只专注于肤浅的科研数据、科研成果数量、课题数量等,反而忽略了内涵的、更深层次的东西,把复杂的教育活动简单化,因此,各高校将优质资源予以保留,不参与共享,使得高校陷入了恶性竞争的怪圈。
二、建立良好政策,实现高等院校教育资源共享
(一)从根本上转换思路,在思想上真正建立教育资源共享的意识形态
首先,要对教育资源共享有足够的认识,特别是高校的领导要意识到:高校教育资源的共享,不能只限制在网络电子信息资源如数据库等的共享、图书馆资源的共享等上,对科研仪器设备等硬件、教师等人力资源以及优质课程资源等所有与培养学生相关的资源上更要实现共享,要从思想上清楚地认识、了解高校教育资源的共享。因为资源共享牵涉到政府、高校以及个体等利益,所以一定要对其进行全面思考,整体把握高校教育资源的共享,降低或清除共享过程中发生的利益纷争,促进资源共享的顺利进行。共享不是无偿的,它可以收费,所以高校在教育资源共享过程中可以适当地收费,对激发资源提供方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很大的帮助,这也是确保高校间教育资源共享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其次,对各院校共享教育资源得到的成果以及其所产生的重大意义做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从根本上建立共享教育资源的思想形态,让高校领导明白共享是互利、合作、共赢的局面,让他们愿意把自己的资源拿出来与他人共享。对于提供资源的高校来说,资源共享不会造成损失,对一些有损耗、维修费用高的硬件设备可以通过收费来解决,同时,参与共享的高校或个体还可以获取利益,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这不仅使资源教育的利用率得到了最大化,同时也是资源共享的最优特点。
(二)发扬政府优良传统,从整体层面引导并统一调配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目前,国家正在大力倡导并积极建立节约资源、对环境友好的社会形态。为此,各高校也应树立资源节约意识,做好对大学生相关方面的教育工作。政府要有相应的法规政策,鼓励高校间的资源共享,给其提供法律保障,加大对资源共享的扶持力度,拨出专项资金对那些资源共享做得好、社会效益大的部门与单位进行补贴与奖励,使各方的利益得到均衡。比如,一些兄弟学校以及社会因某个院校图书馆的开放,能够获取该院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料,使其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社会效益。该院校在向借用自身教育资源的单位和个人获取借用资源费用的同时,也能够得到来自政府对其因教育资源损毁产生的损管维修费以及图书购买的经费补贴。而且,该院校产生的社会效应越大,所得到的政府保障也越多。除上述内容外,政府相关主导部门还应将办学权下放到各个院校,让各高校具有独立自主权,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更好、更合理地对专业、人事等进行配置,更好地发挥其应有作用。政府职能部门也应对其进行监督引导,从整体上对高校教育资源进行统一调配。
(三)遵循并充分运用市场化规律,构造共享教育资源统筹协作体制
构建一套完整的包含开放性、共享性等在内的理念体制,取长补短,发扬作风,共享教育资源,应增强高校的竞争意识,建立完整的统筹协调体系。为此,各高校首先要构建一个能够明确同一目标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合作体制,提升共享教育资源的力度,确定相同目标和坚定统一的思想路线,不断推进教育资源的交流与整合,从而达到合作互赢、共同进步的发展目的。其次,运用合理的市场体制,将其摆在基础地位,充分发挥其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应有作用。同时,应将国家引导和市场调节结合起来,共同调配高校的教育资源。再次,建立一套各个院校都要遵守的行动政策。构建一系列各院校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以规章制度达成资源共享的战略协同和联盟,在竞争中融合。最后,建立一套互惠互利的利益机制,使合作双方获得利益,得到该得的回报,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协调制度,是资源共享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
(四)将高等教育评判标准引入资源共享环节,促进该体系不断完善
首先,针对不同高校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不再采用整齐划一的标准性评价,从根本上改变众多学校师生都一样的情况,促使高等教育向丰富性、多样化发展。因为被教育者多种多样,所以培养他们的专门机构以及学校也要丰富多彩。在保障实现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同时,应当鼓励高等教育向着多样化、优良化发展,增强各院校之间的竞争,促进其更好地发展。其次,教育评价不能把资源的数量作为评价指标,而是把资源的利用情况、共享情况作为重要评价指标之一,区分学校向外提供的资源及其质量和学校采用外校的资源及其质量,而政府要将其当作该校投入的衡量标准,资源利用率高、利用效果好的高校应得到更多的投入和支持,这样会让高校有充足的推动力,更加努力地寻找可共享的资源,获得优良且数量更大的支持,以此促进高校的良好发展。
三、结语
值得肯定的是,各个高等院校正在致力于教育资源的共享,逐步完善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实现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目标。但总的来说,在实践中还有很多因素阻碍教育资源共享的发展。我们只有深入探索制约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障碍,才能在实践中有的放矢,妥善、协调解决共享过程中的责权利问题,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使美好的愿望得到实现。
作者:金子煜 单位:徐州医学院
相关专题:衡水学院学报 医院会计制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