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辽宁文化产业发展
一、辽宁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与现状
(一)演艺市场日趋活跃。中国辽宁剧院联盟于2012年10月正式揭牌,其成员单位已由成立之初的12个发展到包括沈阳等14个市(县)的22个,构建起全省演出剧院平台,为盘活辽宁演出市场奠定了基础。2012年共演出70场,实现产值一千万元。以本山传媒集团为代表的民营演艺团体规模不断壮大,刘老根大舞台跨省连锁经营实现新突破,演出收入也连创新高,连续三年被国家评为文化企业30强。(二)文化产业走出去步伐加快。近年来,辽宁文化企业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文化产品出口成绩显著。在2011-2012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评选中,沈阳杂技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抚顺平天蜡制品有限公司、辽阳飞天工艺品有限公司、大连杂技团、大连金山互动娱乐科技有限公司、大连博涛多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大连坐标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成功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辽宁演艺集团、辽宁芭蕾舞团、沈阳杂技演艺集团、大连杂技团等演艺企业先后赴英国、德国、法国、波兰、土耳其、瑞士、美国、日本、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巡回演出1800余场,演出收入折合人民币2000余万元。(三)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辽宁大型文化旅游项目令人瞩目。总规划面积2400亩、投资100亿元的沈阳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稳步推进,其中已经建成的方特欢乐世界是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第四代主题公园。沈抚新城文化产业园区的巴厘岛水世界项目2011年8月开园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达十余万人次。占地221亩、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总投资8亿元的盘锦江南文化风情园项目已基本建成。投资100亿元的盘锦志高动漫产业园项目正在施工建设中。2012年辽宁全省文化旅游实现门票收入12亿元,比2011年增长20%。[4]
二、辽宁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辽宁文化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与国内其他文化强省相比,还存在着经济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竞争力弱等问题,距离成为经济发展支柱性产业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一)体制性矛盾突出。由于缺乏整体性规划,辽宁各市、县(区)的文化资源尚未实现良好的整合,倍增效应没有凸显。究其原因,主要是不同地区的文化资源隶属于不同主管部门,不仅政出多门、多头管理,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种资源,如资本、信息、人才、品牌及市场等也无法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更难以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规范化管理模式。导致文化企业各自为战,无法形成优势互补、规模经营、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市场效应。(二)科技含量不高。辽宁文化产业的传统优势集中在广播电视、新闻出版行业,但其主要体现在数量、规模上,没有技术支撑。也就是说广播、电视节目数量可观,但是缺乏节目制作能力,依靠购买和引进维持。报刊种类繁多,但是出版质量低,发行量小。而动漫游戏业、网络文化服务业等高新技术支撑的新兴产业,辽宁尚处于产业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不高的起步阶段。(三)区域发展不均衡。辽宁文化产业整体发展较快,但区域发展不均衡。首先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广大农村文化建设滞后,农民文化生活比较匮乏。其次是经济发展较慢的市(县),如康平、法库等地,文化工作困难较多,文化产业发展迟缓。而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如沈阳、大连等地,文化资源优势汇聚,文化产业发展迅速。这种不均衡性将成为制约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四)经营管理人才匮乏。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大批创作性人才,而且需要大批经营管理人才。辽宁文化产业起步较晚,难以形成对优秀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吸引,而自我培养能力不足,导致辽宁优秀的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缺口较大,严重制约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五)相关政策尚需完善。一是相关管理部门对文化产业政策宣传力度不够,使相关政策不能被社会普遍认知,致使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二是政策不配套的问题突出。尤其是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过程中所遇到的产权、集团化、社会保障、优惠政策、公益性事业发展和文化市场管理等诸多问题,亟需相关政策的出台。
三、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实现辽宁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使之切实成为辽宁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必须立足辽宁的文化资源优势,找准自身发展的差距和短板,扬长避短,多措并举。(一)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力度。以改革统揽文化产业发展全局,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全省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建立市场主体,推进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鼓励文化企业兼并、重组,整合优势文化资源,推进文化产业规模化、集团化运营,创新文化产业发展观,指导全省文化产业发展。(二)落实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按照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总体要求,辽宁出台了《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将全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纳入辽宁3大经济区建设中,科学规划文化产业发展,提出打造我省不同样式、不同文化内涵的3大文化产业区域(沈阳经济区、沿海经济带、辽西产业带)的建设目标。同时,各市、县(区)充分发挥当地的文化资源、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优势,形成本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三)重点支持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为牵引,以资本为纽带,通过文化资源的兼并、重组,实现跨地区、跨行业经营,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和产业集中度,建立辽宁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如重点支持辽宁演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沈阳杂技集团有限公司,建立辽宁演艺产业的旗舰集团;重点支持辽西文化旅游产业带、辽宁中部城市群文化旅游圈、大连丹东沿海沿江山水风情和海滨文化旅游带建设,形成具有辽宁特色的文化旅游热线;重点支持沈阳、大连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建设,将其打造成位居全国前列的辽宁优秀动漫产品“孵化器”。(四)搭建各类服务平台。一是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努力把东北文化产业博览会办成国际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会,吸引世界优秀文化企业参与东博会的展出和交易,促进辽宁文化产业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扩大辽宁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二是搭建宣传平台。为扩大辽宁优秀文化企业及其产品的影响力,省内新闻媒体应加大对其的宣传力度,扩大企业知名度,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为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三是搭建信息发布平台。建立辽宁文化产业信息网站。按文化产业类别,建立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和产品数据库。兼容文化产业项目和产品信息的征集、发布、咨询、交流、交易等功能。为辽宁文化企业发展助力。(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以政府扶持和市场配置的方式,重点引进优秀的管理、创意、策划、经营等人才,为其提供相应的工作、生活环境,使其能安心、诚心为辽宁文化产业服务。二是加快人才自我培养速度。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鼓励各文化企业与省内高校、高职、中职合作,建立辽宁文化产业人才培训基地,系统地为辽宁文化产业定向培养人才。同时,积极选派骨干人员赴境外、省外交流、学习,了解前沿、开拓视野、提高能力。
作者:宋海琼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第二篇: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
一、历史文化积淀丰厚,旅游资源丰富。
正定县是国务院1993年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遗产俯拾皆是,素有“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之称。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保5处,县保26处;有馆藏文物3812件,古碑刻300多通,三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79株以及大量保留完整的诗、词、歌、赋、名人逸事等。2001年又投资5100万元建成了长达1478米的明清风格的历史文化街区,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观光客人。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旅游优势,正定县以建设“三国子龙故里、佛教临济祖庭、京外名刹之首、世界冠军摇篮”为抓手,打造文化品牌,着力增加文化名城内涵。“京外名刹之首”隆兴寺是我国十大名寺之一,寺内6处文物堪称“全国之最”。以正定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为代表的现代文化业已享誉海内外,从这里走向世界大赛并夺得冠军的运动员有100多名。为进一步扩大赵云文化的影响,正定县近年扩建充实了赵云庙、复建了赵云故居;在文化中心广场矗立起了赵云雕像。依托临济宗在世界上的影响,多次筹办正定临济宗国际佛教文化节,研究整理临济文化,扩大了正定佛教文化的知名度。
二、文化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区域文化氛围浓厚。
“十一五”以来,石家庄加快文化设施建设步伐,今年以打造城市新亮点、增添群众悠闲新空间、塑造名城新形象为中心,重点实施了城恒公园、常山公园改造、文化广场、天宁苑广场二期和体育广场5项公园广场工程,计划总投资近7000万元。另外,总投资达2512万元的中国乒乓球博物馆正在加紧建设中,建成后将向游客介绍乒乓球知识、展出珍贵的历史照片、音像图文资料以及著名乒乓球运动员用过的实物,弘扬中国乒乓健儿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还有,在44个村建立了“村民中心”和科技服务明星站,新建了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等场所,为村民搭建起一个学习、娱乐、交流、议政综合服务的平台,让农民也在精神方面充实起来。
三、民营文化企业基础扎实,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正定民营文化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发展路子,旅游、印刷、古玩、音像、书画、剪纸等经营人数不断增加,经营范围不断拓宽,逐渐形成了以文化旅游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和艺术教育业为主体的文化产业群体。这些文化企业和单位不仅丰富、活跃了全县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为促进正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正定县抓住省会批发市场向二环以外和卫星城转移的契机,积极承接省会大型批发功能的物流带建设,搞好原有市场升级改造,加快国际小商品市场建设进程,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品的流通搭建了大型的市场平台。
四、艺术协会组织活动频繁,民间艺术产业蓬勃发展。
正定拥有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相继成立了民间艺术、书法美术、作家、收藏等10个协会,通过协会积极组织活动,极大地推动了各项产业的蓬勃发展。常山战鼓作为河北省民间鼓舞表演的重要代表,多次在重大的庆典场合表演,1990年应邀参加了北京“亚运会”开幕式,之后便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种比赛和表演,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着很高的声誉,今年6月又受邀请参加了在唐山举行的全省农民运动会开幕式大型表演。另外,我县柏棠竹马、新城铺高照等民间艺术已成为价值较高的古典艺术形式,在传统节日、民间庙会、重大庆典场合进行演出。目前,常山战鼓、柏棠竹马、新城铺高照均已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上文化产业优势必须经由公共信息平台发布才能发挥最大作用。通过互联网技术传播文化信息,无疑是更符合时代特点、更具普及性的渠道和手段。所以,建立公共信息网络平台是当务之急。具体措施要以网络设施为基础,依托各级公共图书馆、乡镇、街道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室,实施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工程,建成内容丰富、技术先进、覆盖城乡、传播快捷的公共文化信息服务体系,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富便捷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保障信息技术环境下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公共信息网络平台还应体现出趣味性、互动性、创新性的特点。网络平台公布的文化产业信息明白易懂,使访问者能轻松查找所需的内容,并且保证所有的信息来源都安全合法,不存在浏览盗版信息的风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社会的发展进入一个经济和其他社会结构全面转型的时期。而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的同时,社会转型期所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在公共信息影响下的公众信任与行为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公共信息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是连接社会生活各个环节的纽带,调整与控制着整个社会活动。公共信息对于公众的群体行为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有利的公共信息会强化公众的正向行为,不利的信息则会强化公众的负向行为,而公共信息对公众行为的影响又是以信任作为基础的。政府是全社会最大的信息拥有者和发布者,又是最大的信息和信息技术的使用者,所以,公共信息对公众信任及行为的影响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者:曹静 许广彤 佟雪霏 单位: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科技大学 唐山分院
第三篇: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对策
一、蔚县剪纸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形成基础优势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使蔚县人民形成兼具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特点的民间信仰和民族习俗,也造就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美术品种———蔚县剪纸。第一,地理环境优势。蔚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张家口市南端,距北京二百公里。蔚县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东邻京津大都市,西依山西雁北,北接内蒙古草原,南连华北平原”。位于太行山、燕山及恒山的交接处。北岳恒山的余脉分南北两支将蔚县合抱,壶流河横贯全县,与清水河、定安河交汇,在蔚县境内形成了水源充足的米粮川,形成三山聚合、三河交汇、气候适宜的盆地地貌特征。易守难攻的天然盆地地形既是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对北方与中原、汉族同少数民族的文化和经济贸易交流提供了方便。优越的地理位置塑造了朴实的民风,促进了民族交流,为蔚县剪纸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第二,历史底蕴优势。蔚县不仅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几千年的历史造就了蔚县深厚的文化底蕴。截至2012年,蔚县共有9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众多文化资源。其中又数蔚县剪纸的地位和成就尤为突出,如今已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条,成为蔚县新的经济增长点。蔚县留有八百村庄,八百古堡、八百戏楼奇特地域特色风貌,被学者称为东方奇迹。经过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蔚县人民勤劳朴实、劲勇沉静的淳朴民风,所造就的剪纸风格不同于朴拙实在的延安剪纸、线条流畅的江南剪纸及金碧辉煌的广东剪纸,形成独具一格的“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阴阳结合”,刀工精细、色彩浓艳的蔚县剪纸。蔚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蔚县剪纸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二)已成为县域特色文化支柱产业目前蔚县22个乡镇561个村中,剪纸产业分布于16个乡镇108个村,其中蔚县剪纸专业户1100户,全县73%的乡镇、19%的行政村分布着3.6万多剪纸从业人员,较大的剪纸厂就有50家,剪纸专业村28个,2012年全县生产剪纸600多万套,产值达到约5.1亿元,约占全县GDP的6.4%,成为重要的富民产业和新兴支柱产业,产品畅销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欧洲、东南亚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着力打造“世界剪纸看中国,中国剪纸看蔚县”的剪纸品牌。剪纸产业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涌现出一批剪纸人才,带领蔚县剪纸取得卓越的成就。在众多的剪纸艺人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文学家协会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一级大师和民间工艺美术家的有6人,省级民间工艺美术家有25人。全县剪纸大师50多人,其中蔚县县城就占了30余人。2003年8月,蔚县被授予两个光荣称号即“中国剪纸艺术之乡”和“中国剪纸艺术研究基地”;2006年,蔚县剪纸进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月,和苏绣、钧瓷一起入选“中国创意城市文化名片·民俗名片奖”;2009年10月以中国剪纸首位身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6月,蔚县古城堡、古戏楼入选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蔚县剪纸文化产业作为蔚县经济新的增长点、特色产业、支柱产业极大地促进蔚县经济的发展,提高了蔚县的知名度。
二、蔚县剪纸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蔚县剪纸艺人大多来自农村,文化水平较低,艺术修养薄弱,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表现在多方面:蔚县剪纸厂剪纸图样大全盗版的生产,对知名剪纸艺人设计图样的抄袭模仿;接受外地顾客订单进行生产加工,但是交由外地客户销售时,贴上他们公司的标签对外出售;外地学徒来蔚县学手艺,手艺学成后回当地开办剪纸厂,对外宣称师承祖辈,以当地特有的文化产品名号对外出售。这些都是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传统剪纸技艺人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表现。受侵害的剪纸艺人负担不起知识产权维权费,因而对这些侵害艺人知识产权的行为不了了之,对剪纸传统艺人的知识产权缺乏有效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还未完善,导致侵害剪纸艺人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的行为更加肆无忌惮。企业对外地企业进行加工生产虽然可赚取短期利润,殊不知其已在无形中损害了蔚县剪纸的品牌声誉,对于蔚县剪纸品牌的整体性及剪纸企业长期性发展不力。(二)地域品牌无形资产开发不足蔚县剪纸虽然已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大部分企业仍存在无视品牌、消融品牌、破坏品牌的行为,没有充分地运用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金字招牌的国际影响力,没有充分利用其知名度提高蔚县剪纸的地域品牌效应,造成“蔚县剪纸”品牌这一无形资产的巨大浪费。第一,由于外地单色剪纸省工,在价格竞争中处于优势,企业为眼前利益,无视品牌,遂使单色剪纸的产量不断增加;第二,有些愚昧无知的商家,嫌弃蔚县剪纸地域影响范围小,弃蔚县剪纸品牌于不顾,在产品包装上印有“中国民间剪纸”字样,造成品牌的自我消融,降低品牌的影响力;第三,剪纸商家的文化水平有限,只利用剪纸的商品属性,追逐市场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剪纸的艺术品属性,违背艺术品的发展规律,于是,有些生产厂家生产中为降低生产成本,偷工减料,刀工粗糙,剪纸产品质量不稳定,导致质量低下的不合格蔚县剪纸对外出售,不利于蔚县剪纸品牌的长期发展,且对蔚县剪纸这一品牌造成破坏,也使蔚县剪纸的质量和声誉蒙受了损失。(三)企业经营分散,没有形成集群化第一,蔚县剪纸企业大部分由家庭手工作坊发展而来,企业规模大小不一,经营理念不科学,经营方法欠缺,厂家为抢占市场生产次品,降价销售,以次充好,模仿现象严重,各厂家的独立风格特色未形成,造成产品同质化竞争。第二,产值只有十几万或规模稍大的可达百万,企业产值达千万的大型企业和剪纸厂数量较少,龙头企业带动效应不明显。各企业间缺乏文化、技术的交流,导致剪纸企业经营分散,没有形成完善的剪纸产业集聚区,产业缺乏对外部企业的吸引力、集聚力和凝聚力。第三,产业集聚区的缺乏,导致对信息流、人流、物流、技术吸引不足,易造成企业人才、技术和资金的缺乏,不利于各企业的长期发展,蔚县剪纸品牌得不到有效传承和保护。(四)缺乏高素质综合人才和发展资金第一,蔚县3.6万多名剪纸从业人员中,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及河北省授予头衔的剪纸艺人42名,涌现出李闽、周广、周淑英等一批非遗传承人和产业发展领军人物。具有省级及国家级认可的剪纸艺人占所有剪纸艺人的0.12%,所占比例极低,政府部门对传统老一辈艺人重视不够,如今大师级别只有周兆明享受国家每年一万元的生活补贴,对剪纸艺人的认可缺乏基金保障。第二,现代的流水线机械化大批量生产方式,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对整个制作工序进行了更加细致、更加专业的分工,也因此,全面掌握剪纸技艺的艺人人数减少,具有既懂设计又会娴熟操作刀刻及点染,又懂得企业经营管理、推广销售的高素质综合人才少之又少。第三,学员学艺时只学设计、刀刻或点染单一技术,像老一辈的剪纸艺人,集设计、刻制、染色于一身,样样精通的人并不多,对于其剪纸传统文化知识的培养不到位,造成学员只懂剪纸技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以及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的认识不够深刻。思想内涵不足的缺憾,无法创作出能够达到“人与剪纸融为一体”的具有剪纸艺人思想灵魂的剪纸艺术品。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蔚县剪纸产业发展对策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蔚县剪纸产业发展对策第一,加快完善蔚县剪纸艺术研究基地,设立相应机构部门和人员。加强同由政府剪纸艺人、专家及生产厂家组成的剪纸协会的交流,加强对剪纸艺术文化及剪纸技艺的理论,剪纸生产发展的政策、发展方向和创新能力的研究。丰富中国剪纸理论,对剪纸产业的发展起到良好的理论指导作用。第二,加快关于蔚县剪纸相关图书的编纂和蔚县剪纸专业网站的建立。编纂具有权威性、教育意义的剪纸书籍、期刊、图志等;互联网上关于蔚县剪纸的网站有蔚县剪纸协会会刊网、蔚明天艺剪纸厂网址、蔚县单堠亮星剪纸厂网、蔚县艺赏轩等,而专门的蔚县剪纸网站却没有,加快构建蔚县剪纸专业网站,开辟蔚县剪纸历史、剪纸艺人简介、剪纸经典作品、发布一些其他剪纸地区的动态,加强蔚县剪纸同山西、广东等著名剪纸文化传承地的文化交流,定期举办剪纸艺术大赛,公布获奖作品及获奖者。通过书籍和网站的建立将对世人了解蔚县剪纸历史、著名艺人、作品,学习剪纸技艺,传承剪纸文化提供窗口。第三,加强对传统剪纸艺人的保护,传承其精湛技艺。老一辈的剪纸艺人随着年龄的增大,眼力、手力不济,不再适合刻制剪纸,年轻人们忙于生产,而疏忽了技艺的磨炼和提高,传统技艺面临消失的可能。政府应加强对艺人的补贴,对德艺双馨的艺人授予称号,并设立专门基金对其进行奖励。(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与蔚县剪纸产业发展对策第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品牌建设。一方面,处理好剪纸产品的商品化和艺术化的关系,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知识产权是人们对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同时,企业应突出特色,加大对新设计图样和剪纸技艺的开发力度,积极引进高级设计人才。另一方面,打造地域文化品牌。蔚县剪纸其定义甚多,各企业生产的产品不论有牌子或无牌子都应在政府的主导下,统一注册蔚县剪纸的品牌,剪纸产品都叫“蔚县剪纸”,只是生产厂家可以不同,这样有利于产品的知名度、影响度,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和产业的发展。第二,设立剪纸企业服务部门。对于加快构建剪纸产业集聚区、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如资金缺乏、人员缺乏、技术缺乏,应及时与政府进行沟通,搭建政府与企业的交流,企业的健康发展的桥梁。适时开发金融产品及服务,解决文化企业资金短缺问题。文化产业主体的行业和性质不同,其资产结构、经营模式、营利模式也不同,金融机构应该创新金融产品及贷款抵押担保方式,满足不同文化产业主体的融资需求,在支持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发展。第三,完善实体集聚,打造网络无形集聚。努力打造成为我国最大的集艺术开发、生产加工、展销贸易、观光旅游为一体,功能齐全、配套设施完备、产业链条完整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集聚区,发挥集聚和示范作用。把传统的个人创作模式转换为文化产业模式,只是“活态”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思路下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模式,当然并不是唯一模式。积极开拓网络销售渠道,改善实体经济的时空限制,转变传统销售模式。(三)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与蔚县剪纸产业发展对策第一,进行业态创新。和旅游“联姻”,创新文化创意旅游新业态。为了推动剪纸业的蓬勃发展,将蔚县剪纸的主要发源地南张庄村打造成为国际剪纸艺术风情小镇,使之成为世界剪纸文化展示的窗口、剪纸艺术及剪纸艺人的聚居区、产品研发和销售中心、中国北方艺术风情体验目的地、全县重要的文化旅游景区。在欣赏剪纸的同时,欣赏蔚县打树花、蔚县秧歌,品尝特色美食八大碗,观赏古村堡戏台,小五台山、飞狐峪空中草原,带动食宿、物流、交通业的发展。剪纸传统家庭作坊,著名艺人故居、艺人用过的刻刀、桌子、颜料等亦可作为旅游宣传的一大特色。第二,进行产品创新。传统技艺的发展得益于其不断进行产品创新,不断融入时代精神,反映时代面貌。首先融入时代精神,和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赋予剪纸更广泛的文化价值,开发出适合不同人群欣赏水平的剪纸作品。如开发出适合儿童追求和喜爱的剪纸作品,将热门的动画人物融入剪纸创作中如奥特曼、喜洋洋、灰太狼等进行新的创造;也可将热门电视剧的人物做成剪纸,如甄嬛传里的特色人物和特色服饰符合广大人民的欣赏水准。其次,积极开发高端剪纸礼品,作为国家交流的馈赠佳品,增强蔚县剪纸的国际影响力、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国家间的了解和交流的同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精湛技艺,促进经贸合作和民族文化互相交流。最后,充分利用春晚这一大舞台,如舞台背景布置,电脑3D画面显示,主持人、舞蹈人员服装设计等,都可以加入剪纸文化元素。第三,进行工艺创新。将剪纸图样设计同电脑设计相结合,达到传统工艺同现代科技的相结合,也可通过动漫创作的形式,将剪纸的“死态”艺术变成“活态”艺术。
作者:崔元培 刘鹏 刘丽影
第四篇:文化产业政策发展
1中国文化产业政策的形成与背景
1.1政策的形成中国文化产业政策的形成主要经历三个阶段,首先在2000年10月召开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正式提出了中国文化产业政策,在会议中明确提出的建议要“推动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的结合”,要“对文化产业政策进行完善,并不断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建设,推动有关文化产业积极健康地发展”。然后在2001年3月的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会议采纳了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关于文化产业和文化产业政策的方案,在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计划中正式纳入了发展文化产业的内容,从此发展文化产业成为社会发展及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这也标志着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正式承认和认可了中国文化产业政策。最后,在2002年10月召开的十六大上,中国文化产业政策正式形成。2002年11月,十六大报告中鲜明地提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发展文化产业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的观点,并明确提出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二分法”,进一步要求“不断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大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不断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和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文化事业、产业“二分法”及“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这两个观点的提出标志着中国文化产业政策的正式形成。1.2政策形成的背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群众不断增加的文化需求三方面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政策的形成背景如下所述。第一,由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人民群众对娱乐的需求增加,推动了文化产业市场的发展;第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结构的调整,文化事业面对巨大的生存压力,从而引发的国有文化事业单位生存模式的创新。市场结构的调整和人民群众的需求相结合,在客观上极大地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2中国文化产业政策的发展路径
2.1促进化文化企业的发展,不断做大做强要想做大中国的文化产业,就要不断促进文化企业的发展。在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处于初期,市场还不是很成熟,所以,要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首先要不断吸引资金投资进入文化产业,活跃其投资氛围,出现百家争鸣的景象,然后部分企业再做大做强,提升其竞争力。出现百家争鸣景象的前提是具有公平公正的投资环境,政府在政策的支持上表现出公平公正的姿态,吸引资金投入。政府不仅要公平公正,还要对中小文化企业的发展加大扶持力度,这是引导市场资金进入文化产业市场和出现百花齐放的文化氛围的两个重要的方面。2.2重视引进和培养人才,推动文化产业科技创新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人才,包括文化人才、文化创意人才、演艺人才、技术创新人才、资本运作人才、法律人才、市场营销人才等等。近年来,中国人才流失的现象比较严重,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大损失。因此,发展文化产业不但要引进发达国家的科技、经济领域的先进人才,还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培养所需的文化创新人才和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在培养人才方面,要充分发挥高校的培养教育作用,政府加大对学校的资金支持,学校加大文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科学完成策划工作,并能全面领导文化产业的全局的优秀人才。在引进海外优秀人才的同时,还不断实行优惠鼓励政策,扶持科技含量高的文化产业,鼓励文化产业的科技创新。2.3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法律保护,促进其健康发展中国文化产业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巨大发展的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中国文化产业要想得到充分的发展,第一,提高对文化产业的认识,加强对文化产业的法律保护,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产权制度进行保护,并不断建立和完善相关文化产业的法律制度,加强对版权的保护,加大政府的执法力度对盗版进行打击,增强人们对版权的保护意识。第二,在有国际产权纠纷时,我们要有专业的智囊团,主动出击应对纠纷,为我国文化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同时,中国的文化企业要团结一致,不断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申请国际专利以行业为单位,实现自我保护。如果遇到竞争对手恶意攻击的情况,那么,在反诉时可以采用行业的专利池,以保护中国海外的知识产权。
作者:韦茗晨 单位:长安大学
第五篇:新兴视角下的文化产业发展
一、我国文化产业具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
(一)属于新兴的弱小产业从世界范围看,文化产业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属于一种新兴产业。我国文化产业始于21世纪初,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较低,离支柱性产业水平还有一段距离,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2012年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创造的增加值为1.6万亿元,占GDP的比重由2011年的2.85%增加到3.08%,离5%的支柱性产业标准还有一段距离。而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平均在10%左右,其中,美国为25%,日本为10%,英国为8%。目前,我国文化产品占世界文化市场的份额低于3%,而文化产业大国美国的比重高达43%。此外,我国文化产业集中度不高,文化企业规模偏小,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内涵深刻、形式新颖、技术先进的精品力作。(二)是转变方式、调整结构的重要动力第一,我国人均资源少,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推进对资源环境产生的压力非常大。因此,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文化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渗透力强、附加值和就业率高的鲜明特征,是典型的低碳产业。第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速度比较快,高于GDP增速。据统计,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已经由2004年的3439亿元提高到了2012年的16000亿元,增长了3.65倍,年均增长21.18%。2004—2012年,我国GDP平均增速为10.13%,文化产业增速是GDP增速的两倍多。随着文化产业比重的逐步提高,文化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拉动作用也逐步增强。从国外来看,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在创造财富、吸纳就业、保护环境、促进产业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三)以科技为发展动力文化产业属于知识经济范畴,依靠科技焕发活力。在科技的推动下,以创意设计、数字媒体、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为代表的世界范围内的新型文化业态不断涌现[2]。例如,2012年我国互联网和移动网络游戏市场规模达60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3%,其中移动网游戏市场规模为65.1亿元,同比增长68.2%。此外,电脑设计、数码喷绘、机器雕刻等科技手段不断应用于手工剪纸、绘画、刺绣、雕刻等传统文化产业,使这些文化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四)具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资源禀赋促进文化消费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目的。研究表明,文化消费水平和收入水平是正相关的。人均GDP高于1000美元时,消费结构开始从生存型向享受发展型转变;人均GDP在3000美元以上时,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并重发展;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居民消费转向以精神文化消费为主[3],文化消费成为主要的消费增长点。2008年我国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2012年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这表明,我国文化消费增长具备较雄厚的经济基础。我国具备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资源禀赋,分布着丰富的远古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山水景观文化资源等。这些文化资源如果得到合理开发,对于塑造我国文化产业品牌、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将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视角的文化产业发展路径
(一)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把文化产业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是要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结合文化产业的特点,建立和健全中央、省区、市县和乡镇四级一体化的政府保障机制。在投融资、税收、进出口、人才培训、知识产权保护和文化消费等方面制订相应的产业政策及战略规划。例如,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在加大各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的基础之上,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一方面为民营企业进入文化市场提供政府信贷、风险控制、知识产权保护等平台;另一方面为民营企业提供动力,如建立和完善有我国特色的R&D税收扣除政策等[4]。(二)建立人才培养和理论研究体系知识密集型、科技密集型的文化产品开发,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我国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众多,但是文化人力资本存量有限,主要表现为文化产业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匮乏,实践型、创造型人才不足。而文化人力资本的不足,从根本上导致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不足,理论研究的不足又制约了政府决策的有效性。因此,从战略角度建立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和理论研究体系的需求非常迫切。人才培养和理论研究的主要阵地是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目前,我国高校在文化产业专业设置上普遍落后于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美国、日本等国家的高校普遍设置了动漫制作、游戏设计、形象造型、尖端艺术表现、数码艺术、动画学科媒体、艺术设计等相关文化产业的专业。我国应该结合现实需要,推动教育部门和高校在文化产业类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论证,合理取舍,培养专业人才,带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研究。此外,在政府部门、文化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建起产、学、研有机结合的立体式教育体制,并为文化产业人才营造良好的环境,比如完善知识产权、专利、著作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激发文化从业人员的创作活力[5]。例如,如何利用海外人才为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和利用庞大的大学生群体为基层文化服务,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三)用科技和差异化策略塑造文化品牌品牌营销是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趋势,美国等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竞争力强的标志就是有大量国际知名的文化品牌。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而言,塑造文化产品品牌的关键是科技要素和差异化策略。国内外的经验均表明,科技要素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以电影为例,3D、4D等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影画面更加清晰、效果更加逼真,很好地满足了观众的消费需求。近年来,我国动漫企业广泛运用先进科技,创作了一大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国产动漫品牌的优势在逐渐形成。因此,我国广大的文化企业要树立科技强企的愿景,积极探索科技与文化相融合的路径,用科技铸造文化企业品牌。(四)加强国际合作与贸易政策调控作为一种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产业发展是一个世界性课题。美国的电影、卡通、广播、网络、表演产业,日本的动漫、艺术设计产业,英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意大利的传统文化产业等开发经验均值得我国借鉴。应加强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文化产业方面的产学研合作,特别是在人才引进方面,要采取鼓励政策。我国融入世界市场的程度日益加深,文化企业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在“引进来”的同时,我国文化企业要积极“走出去”,充分发挥我国文化产业的优势。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比较缓慢,因此,要充分运用贸易政策调控,加大对关键文化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鼓励文化产品出口。
作者:雷朝阳 尹元元 单位:萍乡学院经管系 湖南商学院经贸学院
第六篇:历史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一、三祖文化的提出
(一)三祖文化在丰富的历史资源支撑下提出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在《中国上古史演义·序》中有“千古文明开涿鹿”之论。在以涿鹿县矾山镇为中心的30公里范围内,留有三祖遗迹23处之多,如黄帝城遗址、黄帝泉、黄帝合符结盟之地——釜山、黄帝崩葬地——桥山、蚩尤寨、蚩尤坟等。在古城遗址内,考古挖掘出大量新时期文化遗存,如石刀、石斧、陶鼎等。此外,在涿鹿大地上,至今流传着许多关于黄帝、炎帝、蚩尤的古老传说及民俗文化。这些故事从战争到和平,从生产生活到发明创造,保有文明初期的古朴色彩,显然非后人任意想象而成。(二)三祖文化在详实的文献记载基础上提出黄帝、炎帝、蚩尤在河北省涿鹿县一带活动的事迹留存于历朝历代的文献记载中。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中有“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轩辕乃修德振兵,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北逐荤粥,合符釜山,邑于汲鹿之阿。”[2]3张守节引《括地志》释:“釜山在妫州怀戎县北三里”。郦道元《水经注》:“涿水出涿鹿山,世谓之张公泉,东北流经涿鹿县故城南,王莽所谓虢陆也。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留民于涿鹿之阿,即于是处也。其水又东北与阪泉合,水导源县之东泉。”[3]113清道光年间,保安知州杨桂森根据古文献记载,通过对涿鹿境内的相关古迹、古河道、山川地形等进行实地考察,写下《矾山考古记》,云:“怀戎有涿鹿山,涿水出焉。山下有泉,广百步,深无底,四时一色,古之阪泉,城东二百步,泉上有黄帝祠。”[3]111(三)三祖文化经权威专家科学考证提出三祖文化自1993年提出以来,期间历经四届国家级、省级高规格大规模研讨会的严格论证,李学勤、孟世凯、王北辰等多位知名专家教授的缜密探辨,在史料研究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从文化和史学的高度充分肯定了“三祖文化”的史学价值。如北京大学地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北辰先在《黄帝史迹涿鹿、阪泉、釜山考》一文中认为:《史记·五帝本纪》所载黄帝、炎帝、蚩尤征战的“阪泉之野”、“涿鹿之野”,胜利后又与诸侯“合符釜山”,这些古迹都在河北省涿鹿县境内。涿鹿古城和阪泉在矾山镇,釜山在保岱乡窑子头村北之山。[3]108(四)三祖文化是发扬民族传统文化,顺应时代精神的背景下提出中国自古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炎帝、黄帝、蚩尤三位始祖在涿鹿的两次大战实现了民族的融合与统一,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图腾——龙。三祖文化以各民族同根共祖为核心价值观,以团结和谐统一为基本理念,融注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融合”、“团结”、“爱国”、“落叶归根”等思想,成为凝聚各民族人民情感回归的精神动力和重要纽带。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力发扬和传承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三祖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祖文化作为涿鹿县多年倾力打造的文化产业重点工程,在品牌树立、资源开发方面,取得如下成绩:(一)产业发展定位清晰三祖文化从提出伊始,就具有明晰的产业定位,聘请高级别专家指导,依据科学管理来发展壮大文化品牌。先后委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资源研究所和神州地洋(北京)旅游景观设计研究院、中外园林建设有限公司等单位编制了《涿鹿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华三祖圣地项目总体规划》、《黄帝城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涿鹿中华三祖文化园总体发展规划》等文件,对三祖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了详尽科学的规划定位。并争取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和中国先秦史学会两个国家级权威学术研究机构作为研究开发三祖文化的学术指导单位,聘请首都旅游集团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庚以及宫长为、李先登、郑光、罗昆等50多位知名科学家和先秦史研究专家学者作为三祖文化研究顾问指导整个工作的进行。(二)文化产业园区初具规模当前,在以中华三祖堂为中心的23处遗址遗迹所在的30平方公里范围内,建设了核心区为10平方公里、起步区为5平方公里的中华三祖文化园区,对黄帝城、黄帝泉、蚩尤泉、蚩尤寨等遗址遗迹进行了保护和开发建设。目前,已形成以“一堂(三祖堂)一湖(轩辕湖)、一城(黄帝城)一泉(黄帝泉)一坛(合符坛)”为中心的精品旅游线路。黄帝城遗址文化旅游区已成功晋升为国家AAAA级景区,其中中华合符坛整体景观保护与建设控制范围为18.5平方公里,居国内祭祖圣地之首,祭坛中央有全国最大的龙形雕塑——九龙腾飞柱,象征着56个民族水乳交融,和谐统一,华夏腾飞。2010年3月,河北省政府出台了《河北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0—2015年)》,中华三祖文化园区被列入其中,成为省30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之一。[4]56-57(三)积极开拓新的商业模式,丰富产业格局三祖文化产业在积极开展综合文化旅游项目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新的商业模式。如影视艺术基地模式,与张纪中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建设,总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占地约60亩,总建筑面积近4万平米,《英雄时代》涿鹿影视基地,对轩辕城、神农部落观星台、蚩尤寨、涿鹿古战场四幅历史场景进行艺术复原和建设。并已完成了电视剧的拍摄,相信随着即将与观众见面的电视剧热播,三祖文化景区必将引来更多的国内外观众。主题公园模式,蚩尤文化产业园区2002年开始建设,2010年投入使用,由影视拍摄区、自然观光区、灾害体验区三个功能区组成,形成集观光、旅游、休闲为一体的主题公园。此外,在产业链延伸方面,目前入住中华三祖文化园区的文化产业有涿鹿中华三祖圣地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泰子梅艺术馆、黄帝城矿泉水厂、蚩尤泉矿泉水厂、中粮金冠葡萄酒公司等。以三祖文化核心开发的产品有“三祖龙尊”系列白酒、益利公司的“龙之吟”、“龙之情”葡萄酒,三祖食品公司开发生产的“三祖”牌速食面、糊糊面等多种产品,以其浓郁的始祖文化特色内涵受到了社会各界消费者的青睐。(四)社会效益突显中华三祖圣地景区作为海内外中华儿女寻根祭祖的圣地,自建成以来,多次与港澳台同胞组织开展大型文化交流活动,逐步成为了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凝聚点和感召点。景区接待来自加拿大、美国、法国、韩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国际友人及港澳台同胞6万余人次,仅台胞来涿祭祖人数就达3万人次,每年到三祖圣地景区旅游观光的人数平均达40万人次,年收入达5000万元以上。河北省委副书记赵勇同志在考察后,提出了“中华文明从涿鹿走来”的观点,并将其作为世博会上河北馆介绍城市起源板块的首要内容,向全世界证明了三祖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中央电视台和美韩日等电视台先后录制播发有关涿鹿三祖文化专题片,涿鹿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寻根拜祖的精神家园,中国黄帝城景区被列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经验和启示
三祖文化产业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和谐、爱国的传统文化,而且提高了当地知名度,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其成功运作的经验有六:(一)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要经过严谨的历史考证三祖文化自1993年提出以来,期间历经李学勤、孟世凯、王北辰等多位知名专家教授的缜密探辨,四届国家级、省级高规格大规模研讨会的严格论证,经过考古挖掘,从文化和史学的高度充分肯定了“三祖文化”的概念和其史学价值,从而确立其在国内独一无二的地位。(二)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传统文化精神历史文化资源秉承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情感与智慧,其本身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怀与精神信仰。充分总结和提炼历史文化资源的文化精神,赋予其新内涵,将文化以思想资源、智力资源的形式直接渗透、融入经济活动中,才能使历史文化资源在新的时期焕发新的活力。三祖文化身上因融注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融合”、“团结”、“爱国”、“落叶归根”等思想而得到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认可。(三)以活动带项目的方式是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一个有效途径有品牌和规模化的活动(包括项目)可以成为拉动经济繁荣的重要引擎。涿鹿县以三祖文化为内容,举行了许多有意义的大型活动。如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之时举办的“龙脊上的足音”活动,2000年举办的“澳土归根母子连亲”活动。自2008年以来,在国务院台办和省市的支持下,连续五年举办了海内外同胞共拜中华三祖大典。自1995年以来,先后召开七届全国性的三祖文化高峰论坛。这些大规模的活动通过聚集人流和商机而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吸引了国内外商家投资,如2012年引进的大型项目有由华夏幸福基业投资公司投资2亿元捐建的中华三祖文化博物馆工程。由河祥房地产公司总投资8亿元开发建设的黄帝城综合服务体工程等。[4]60(四)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完整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为前提的产业开发思路三祖文化开发过程中,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新思路。曾有在黄帝城遗址的所在地矾山镇建县城的建议,有多家京津等地企业与当地政府联系,欲在黄帝城轩辕湖边开发房地产,建高档别墅群。[4]63虽然这些项目能很快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但为了保护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当地政府都否决了。而是首先重视文化资源的社会效益,在取得重大社会效益的同时,扩大知名度,带动整个产业群的发展。三祖文化得到了国家、省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五)注重包装和宣传在短短20年的时间里,“三祖文化”从初始诞生默默无闻发展为河北省的知名文化品牌,甚至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无形资产,在于一直坚持通过多种艺术手段和一系列文化产品,深入持久地大力宣传涿鹿这一传统文化元素,积极对三祖文化进行宣传和包装。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摄制播出了《发现黄帝城》、《中华三祖堂》专题片,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与张纪中文化传媒公司共同创作了40集大型历史剧《英雄时代》,并完成拍摄。三祖文化。中华三祖文化开发建设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中国文化报》、《文化产业》、《河北日报》等专版(刊)报道,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东森电视台、TVBS和《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以及人民网、新华网、搜狐网、中国台湾网等几十家国家、省以及台湾岛内主流新闻媒体对中华三祖文化进行了详实的报道。2010年上海世博会,更向全世界展示了涿鹿黄帝城遗址在全国城市建设史上的重要地位。(六)发扬地缘优势,加强与首都的文化合作涿鹿县位于北京西北与北京市门头沟区接壤,地理位置优越,东距北京北三环马甸桥仅116公里,涿鹿县文化旅游的一个基本定位就是建设“京西旅游胜地”,将旅游业逐步带入环北京旅游圈。采用“面向北京,依托北京,服务北京,发展自己”的思路,采取与经济发达地区“不拘形式,取长补短,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对接活动,利用自身的文化资源“筑巢引凤”,与北京多家实力雄厚的大公司、大企业成取合作,争取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文化项目落足。总之,作为京津冀都市圈,晋冀蒙经济圈的关联要地,张家口市拥有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在产业融合和区域合作的推动下,在以北京文化产业发展为引领的京津冀大区域文化产业战略升级的局面形成过程中,张家口市充足的资源使其有足够的条件借助这一区位优势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5]82三祖文化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为张家口市的历史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与此同时,三祖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后续产业融投资,产业集群的规模与突出的社会效益不相适应的经济效益较低,区域合作等问题。其中大多数问题也是张家口市历史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笔者和课题成员将就这些问题继续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另行撰文,探讨适用于本地经济和本土特色的三祖文化及张家口市历史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对策,为张家口的发展和经济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作者:梁俊仙 乔颖丽 乔春霞 唐立冬 刘洁 孙殿君 单位:河北北方学院经管学院 河北北方学院艺术学院 河北省涿鹿县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