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与建筑业的适应性发展

时间:2017-02-13 23:44:53 来源:论文投稿

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的建筑业,自2000年起,历经十几年的发展,在设计理念、建筑风格、概念元素等方面都日益成熟,使人们从刚性需求,开始向改善型需求转变。建筑业在推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不仅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同时在吸纳就业方面更是功不可没。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却存在着技术人员比例低、平均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激烈等诸多特点,对技术工人有极大的需求。而高职院校在学制和培养模式以及招生、就业等方面,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发展道路,突出专业实践环节的这些特点,刚好为建筑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输出。二者的互动作用,对地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以及高职教育自身的发展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现阶段建筑业发展现状

2014年我国总体经济增长速度持续放缓,特别是由于全部固定资产三季度的投资未实现既定目标,比2014年同期增长16.1%,但是增速却相反,比2013年同期减少了4.1%。其中各地房地产业的资金投入继续降低,使总的房地产新增开工量有显著的放缓趋势。反映到建筑业的就是工程项目资金非常紧张,跨年度工程不断减少。由此,今年的建筑业的整体走势引起了业内各界的重点关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认为目前的经济态势,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需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必须选择通过调整结构和改革创新来促进整体经济增长。这不但有利于当前,并且对保持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持续增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国家逐步采取诸如加大开放资本市场、加强公有资金的投入和民间资本的引入,打破包括通讯、金融、能源等垄断行业的控制等诸多强有力的手段。中国经济的总体发展态势为建筑业优化升级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经济均发展良好。部分西部省区2014年1至3季度及下一年的实际投资情况已充分显示出火爆之势。新疆建设兵团2014年1至3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约1380亿元;青海省1至9月份固定资产投资近2400亿元;1至7月份,甘肃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4400亿元;截至2014年10月位于西藏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经审批已正式开工,项目总投资达664亿元;截至2014年7月底,宁夏回族自治区已经争取到中央各类专项资金约40亿元等,诸如此类,无法一一列举。中西部尚且如此,东部省份投资热情更不减当年。媒体公布的信息中,各地经济建设项目投资中几十亿,上百亿,甚至达上千亿的各种投资信息不计其数。这些均为建筑业开拓未来市场带来重大的机遇。同时,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推行新型城镇化,也是目前各界关注的重点。新的城镇化理论倡导“以人为本”。无论是城镇化相关的基础设施配套要求,还是相应区域服务机构的建设;无论是保障性住房建设及棚户区的改造,还是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等,都与建筑行业息息相关。相关部门对此专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通知》的文件,提出了未来3年的初步实施计划。建设开发企业应该以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为方向,抓住市场走向,争取更大的发展。

二、我国高职教育现状

经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我国的职业教育经过调整、充实、改革、完善,不断发展和壮大。继50年代,大规模经济建设促使成立了上千所中等专业学校和各类技工学校,而后60年代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人才需求,同样也使职业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1980年,国务院要求各地对中等教育进行结构改革,逐步转变为职业技术教育,尤其提倡加强职业教育的高中化,积极主动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1985年,中央对于教育体制改革提出,“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目标,同时特别关注和推动职业教育,持续完善其结构体系,不断创新办学模式,整体的资源投入也逐年快速增加,使我国职业教育走上了时代的“高速路”。截至2013年,全国财政性职业教育经费达到2543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233亿元,年均增长43.6%。这些投入中,很大一部分用于了对学生的资助,中职免学费已覆盖近90%的学生,助学金覆盖率近40%学生,从2015年春季学期开始,助学金的标准从1500元提高到了2000元;高职奖学金覆盖近30%学生,助学金覆盖25%以上的学生。而且职业教育的就业也被持续看好,据统计,高职毕业生基本上毕业半年后就业率已达90%,中职就业率则连续9年保持在了95%。包括建筑在内,诸如IT软件开发、幼师、护理、数控模具、电子商务等专业就业率高已成不争的事实。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的职业教育目前存在着总体水平不够高且分布不合理,人力资源分配不均衡这个主要问题。大城市和中心城市在获取高素质人才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而那些高职院校数量稀少、地域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地区,高中毕业生一毕业就会造成当地高素质人才的流失。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如四川、湖南、湖北等省)和沿海地区的一些中小城市地区(如鲁南、浙西、苏北等地区)那些基础教育办得好的,每年都会输送大量优秀毕业生到全国各地的高职院校。由于当地基本没有或只有少量的高职院校,因此绝大部分学生都会到外地求学,大多是进入直辖市及省会以上大中城市所在的高职院校,而毕业以选择再回到本地工作的高素质人才为数很少。中西部地区的情况就更加严重。以上这些地区为全国提供优秀人才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这些地区的基础教育办得越是好,那么这些地区的人才流失就越严重,这种情况对于这些地区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是极其不利的。

三、如何使高职教育发展与建筑业间的供需适应匹配

高职教育与建筑业间供需关系的强烈吸引局面为高职教育的空前发展和未来繁荣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与出路。为了能够使这二者在结构、质量、规模等多方面更好地相互适应与匹配,还需处理好下面几个主要关系。首先是政府指导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无论是高职教育还是普通教育都不能完全的市场化,但市场在对各类教育的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对各类教育的长远发展一定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各类教育中,高职教育是与市场指导最紧密相连的一种特殊的教育类型。犹如母亲与胎儿之间的脐带共享关系,没有市场对高职教育的滋养,高职教育就将成长为“四不像”。因此,在高职教育发展中,既要发挥政府指导作用,特别是发挥国家层面在教育问题上的保证基本供给、促进公平分享过程中的主要作用,着力建立各类教育的制度环境、制定发展方向规划、提高基本办学条件、加强各类规范管理和监督指导等等;更要发挥相关市场的反作用,吸收更多民间资源参与进来,使高职院校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以及适应性,充分发挥教育领域中的权威个人与团体在高职教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用相应的市场评价来衡量办学质量,并且作为其主要标准之一。其次是高职院校与其所联合的企业是集团之间的相互关系。各类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组成元素,是高职教育输出人才的最终受众和检验部分。当前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地方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着“堵塞”问题。一个主要原因是接收人才的企业对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够,适应企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不接地气。企业的对口人才需求没有相应的对口教育资源配置,企业的实际教育指导没有得到足够的利用,企业的实践知识没有形成相应的输入。清晰的职业教育思路要求高职院校与对口企业有更加紧密的互动关系。任何一所高职院校都应有一个或多个实际企业的支持与利用,环境好的企业需要哪些专业的学生,学校就设置哪些专业,实行市场指导的“订单式”的教育配置,把普通的招生转化为针对性的“招工”。学校的各种课程配置、培养方案等,充分针对对口企业的输入。反过来,对口企业不但给相关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基地,而且要主动为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实际的指导意见,为课程定制、开发设计、实习实训等配备指导力量,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从学校和企业双方面得到“1+1大于2”的加成指导。另外,通过对比国内多个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在促进了学校人才培养的同时,对企业自身的研发领域上也得到了推进。所以,对接学校与企业这两方面资源,形成实际意义的生产科研一体化,是进一步完善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这种模型的建立必须发挥政府、企业、学校三者之间的作用,而且要调动相关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让行业协会结合高职教育,共同经营发展,互相发挥作用,这也是学校与企业之间关系的积极开拓。最后是学校里专业技能的学习与未来培养之间的关系。高职教育不仅要有专业内容的教授,还要涵盖职业操守的养成,两方面均需贯穿于人才形成的整个过程。但是现有的问题表现出,学校一方面更重视专业内容的输送,严重忽视培养职业操守。因此,高职教育既要继续改革教育体系,加强专业基础建设;更要提高学生职业操守即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培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没有正确健康的职业操守作为保证,就无法高效使用专业知识,创造出更加丰富的价值;反之,专业技能将会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同时还能强化和促进专业知识的进一步提升。

四、结论及探索性的建议

本文通过对高职教育现状和建筑业发展趋势间的关系分析,以及相关数据的直观表述。可以得到以下结论: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是相互适应的,前者在地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以建筑业为例)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后者也会对高职教育起积极的反作用。针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结合高职教育与经济增长间的适应性关系,本文提出以下探索性的建议:1.促进产业结构快速升级,激活地方经济,推动各产业向资本和知识密集型发展转变。以此来促进对职业技术型人员的需求,也为高职教育的指向性输出提供了保证。二者相互适应,互惠互利。2.针对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改革,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化,即为了“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重新定义职业教育的内涵,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丰富培养梯段,加强高中、专科及本科各阶段的职业教育份额。应对经济的周期性变化。3.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关注综合性学分的积累与转换。关注全日制学习成果、非全日制学习成果以及非学历学习成果等多种综合性学习成果的积累与转换的政策性支持,在实践中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予以推进,这也是为高职院校实现“三大功能”提供新的支点。

作者:安宇 单位: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更多市场营销论文详细信息: 高职教育与建筑业的适应性发展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55097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创业理念与原则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木工机床》 《军械工程学院学报》 《通信电源技术》 《南昌高专学报》 《核标准计量与质量》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山东文学》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