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发展策略

时间:2017-02-15 01:30:36 来源:论文投稿

摘要:在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中,计算机专业课程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由于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校企合作开展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自由不对称性,进而导致了整体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足,并且合作的可持续性也有待进一步的提高。该文对于高职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关键词:高职;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发展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2-0097-02

作者简介:孙华(1975-),男,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科学技术

在当前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形势下,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社会对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由于人才需求的增大,导致了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人才输送上存在着一定的供不应求的情况。在人才缺口中,人才的专业化发展,也体现在高端人才、电子商务人才、基础开发人才、操作型人才以及办公自动化人才等的缺失。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为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动力,并且有效地推进了校企合作的开展与实现。在高职院校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校企合作是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校企合作的模式,对于企业与学校二者存在的教育资源进行了充分的利用,并且将二者的教育优势进行了有效的发挥和融合,进而达到更好地提高人才水平的目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应用,其关键在于学校与企业的资源(师资力量、人力资源、设备资源、实训条件、品牌资源等)的合理共享,并且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和管理制度。

1高职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

第一,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对于学校和企业来说,其二者的价值取向、社会定位都存在一定的不足,进而其合作的过程中存在着天然的合作阻力。合作的开展,需要二者的利益资源足够对策,进而实现良性的合作与互动。对于学校来说,现阶段大多数学校参与校企合作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学校其本身的师资力量、基础设施、文化环境等存在不足,弥补自身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能力是部分高校参与校企合作的关键。对于企业来说,人力成本一直处于不断增长的状态。在进行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企业可以获得大量的人力资源,并且无论是实习或者岗位实践、教师深入研究等,都会为企业带来一定的效益资源。但是,在进行二者合作的过程中,企业的工作设施、生活资源、培训资源、生产资源、办公资源等的消耗,也为企业带来了进一步的资源负担。二者价值方向、利益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进而导致了当前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

第二,校企合作的广度不足。专业方面的限制,使得高职院校中计算机的实习岗位受到一定的限制。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相关职业岗位的分类逐渐细化,各种应用职业、主体职业以及相关职业的出现,为学生带来了很多新的选择。而从学校层面来讲,学校内部的计算机专业中也逐渐出现了软件开发、计算机应用、网络技术、动画设计、软件测试、平面设计等多种专业、不断细化的分工,对于当前岗位需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变化。对口专业的限制,导致了很多非对口专业的学生不能参与到岗位实习中,进而影响了学生的实习热情。与此同时,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很多岗位需求的缩减,也影响了校企合作的大范围开展。

第三,校企合作的持续能力不足。很多企业对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上,不愿意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对学生进行培养,希望参与实习的学生尽快上岗,从而为自身创造足够的效益。随着技术的发展,学校的技术创新、整合与教育的实现,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再加上现阶段计算机理论教学与实践中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和滞后性,导致了学校的教学工作难以满足企业实际生产的岗位需求。学生在进入企业之后,企业需要花费另一部分成本,对学生进行培训,这就造成了企业不愿意与学校进行深入的合作。因此,这种合作方面的问题,也影响了校企合作的持续开展。

第四,校企合作的深度不足。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其学生必须要从事与信息专业相关的岗位。对于相关信息企业来说,其内部的信息处理和工作流程中,难免会涉及到一些企业的技术、商业以及管理的机密内容。针对于这种保密需求来说,其校企合作的过程就会产生纵向发展的限制,对于一些涉及到企业机密的内容上,采取保留的选择,进而不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成长。与此同时,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大多数企业内部分工合作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细致的体系,学生参与实习的过程中,其接触的内容相对片面,难以对实习需求中的全面性进行保证,其实习的效果往往会不尽如人意。另外,一部分学生由于缺乏足够的自律性,在参与企业实习的过程中,缺乏对企业内部资源的保护,造成了企业提高了防范意识,对合作的深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高职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的发展策略

2.1对学校与企业的利益关系进行合理的调整

构建一套合理的政策环境,是对学校与企业利益关系进行合理调整,提高校企合作动力的关键。政府相关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政策管理发挥和激励制度,为校企合作创建良好的开展环境。对于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差的地区,政府政策的合理推行,更是保证校企合作的关键。在政府开展相关主导工作中,要对于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并且对学校的专业进行深入的优化,让学校的教学工作可以更好地与市场进行接轨。政府相关部门也要搭建良好的校企交流平台,并且通过积极开展产业对接等工作,在当地范围内,给与校企足够的合作机会。通过构建良好的校企合作平台与环境,让学校和企业更加相互了解,并且对二者合作中的障碍进行消除。例如,国家可以主导将高校与某软件园合作建成“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立的“群对群”合作模式改变过去学校专业与企业间“点对点”或“点面式”相对传统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发挥我校信息学科专业综合的优势,对学校集中力量建设高水平工程应用型学科专业群、提高办学效益具有良好借鉴意义。

2.2通过分层合作来加深合作

计算机专业本身的专业对于学生所能从事的行业进行了限定,并且跨行就业的可能性十分低。对于企业来说,信息技术岗位经常会涉及到企业的内部商业秘密内容。而企业由于对商业秘密内容进行保留,从而导致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影响。要想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要采取分层合作的方式,提高双方合作过程中的信任,对于合作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并且落实相关责任制度,进而提高校企合作双方的深度。在进行校企合作中,学校可以对于合作过程进行分层安排。对于实习合作岗位,可以分为感受、培训以及实践三个不同层面的岗位。感受层面主要是给与学生对岗位内容、能力需求进行初步了解和体验的过程,通过参观和感受,对于企业的岗位需求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在岗位培训层面,则要通过企业指导教师针对岗位的专业培训,提升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并进行培训后的考核。通过考核的学生,则可以与企业签订就业合同,进入实习期,即顶岗实践层面。这种分层模式中,对于企业来说,实际上市一种职工培训、招聘的责任活动,对于学校来说,也为学生提供了学习、锻炼、竞争和就业的机会,校企双方可以深化合作关系,实现双赢。

2.3平衡校企需求

在进行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要对于学校和企业之间的需求进行合理的平衡,进而构建长效的平等机制,奠定平等互利的关系。只有保持双方需求的平衡,才能实现二者的长期合作发展。在进行需求平衡的过程中,要实现产业的对接与学校企业资源方面的对接。学校要转变自身思想,对自身的专业进行调整,结合市场需求来配合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并且重视企业提供的重要机会。企业则需要介入到学校的教学工作中,将一些实际生产中的项目资源与学校的教学资源进行对接,共同打造精品的专业与课程,进而更好地满足双方的利益需求。对于企业来说,学校也要给与企业一定的教育资源,并且让企业内部享受到学校方面所带来的便利。例如,自2012年起,高校师生应可以积极参加周边软件园主持的专题学术报告,学院内部多次组织跨学科专业教师和部分学生参加系列讲座活动,如“大数据实战”、“IT新技术”等报告让IT企业和高校教师可以深入的参与合作。二者的良好对接,可以更好地对二者的合作关系进行平衡,既为学校提供足够的人才实习机会,有可以让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水平得到合理的提升,这对于高职院校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来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

2.4更新校企合作的理念

在校企合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对于传统的就业理念进行改进,并且对校企合作中企业的范围进行拓展。对于一些经济水平发展欠佳的地区,缺乏大规模的IT企业,并且IT产业不具有一定的规模,而小企业对于专业人才的接收能力十分有限,并且处于企业费用相关的支出问题,也不愿意给予过多的学生实习机会。针对于此类问题,专业对口的思想就要进行改变和扭转,如果以传统对口的思路开展相关合作,就会增加学校的学生管理难度,提高校企合作的成本,这不利于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针对于当前校企合作的新形势,要加强校企双方的沟通,并且将校企合作的视角拓展到其他行业和企业当中,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总而言之,当前校企合作开展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自由不对称性,进而导致了整体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足,并且合作的可持续性也有待进一步的提高。针对于校企合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要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从对学校与企业的利益关系进行合理的调整、分层合作、平衡校企需求以及更新校企合作的理念的角度,对于当前校企合作中的障碍进行清除,进而更好地推进校企合作的开展,促进计算机行业的健康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更优质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叶小明,朱雪梅.中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特征与实践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2011(4).

[2]余明辉,杨文龙机电论文发表.中高职教育计算机类专业设置衔接的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2(24).

[3]刘百峰.浅议如何提升计算机类专业的教育质量[J].现代交际,2012(2).

作者:孙华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更多社科学报论文详细信息: 高职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发展策略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59452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毕节学院 通信专业论文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税务纵横》 《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张掖市人民政府公报》 《经纪人》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中国卫生法制》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中外船舶科技》 《广西交通科技》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