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区居住区园林景观评价模型构建

时间:2017-02-15 05:46:20 来源:论文投稿

寒区由于气候等原因,其居住区园林景观建设比起非寒区存在一定的差距。但近年来随着其经济的发展、设计理念的更新与施工水平的提高,寒区居住景观建设也在逐步完善。但在居住景观评价方面相关研究还较少,且现有评价主要是针对部分内容和局部元素的评价[1-3],综合评价有待进一步研究。不同评价内容的园林景观评价各有其常用的评价方法。园林景观美学评价常采用风景资源美学评价的方法,尤以心理物理学派的SBE法、SD法、LCJ法等居多[4-6],以照片为媒介,记录评价者对照片中景观的直观反映,有时对结果作以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特征评价和功能评价常用居民调查表法[7]、专家实地调查评价法[8]及照片评价法(专业人士或非专业人士)[9]。在生态效益评价中常用的方法有宏观指标法(绿化覆盖率、单位面积乔木占有量等)和微观指标法(降温、增湿、空气负离子浓度、碳汇指标等)。在综合评价中常用的方法有加权平均法[10]、AHP-加权平均法[7]、AHP-模糊综合评判法[11]等。遵循客观、系统、全面而不重合的原则,结合寒区居住区园林景观特点选择较为合理的评价方法构建了单一效益(美学、特征、功能、生态)评价模型,运用AHP-模糊综合评判法构建了寒区居住区园林景观综合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其对寒区居住区园林景观进行了综合评价。

1寒区居住区园林景观评价模型构建

1.1寒区居住区园林景观单一效益评价模型

1.1.1寒区居住区园林景观美学和特征评价模型在美学评价指标选择时舍弃了按审美构成分解的指标(色彩、质感、层次等),以及按园林要素分解的指标(植物、建筑、水体等),这是因为审美是直觉性、整体性的活动,局部的美不能代表整体的美;然而与自然景观审美相比,园林景观审美多了一些意境和意蕴美的设定[12],只用“美”来概括难以表现园林景观美的深层差别,所以将美学评价指标分为“形式美”和“意境美”。美虽是直观感受而得,遵循不重合原则,对形式美评价进行限定,即只从形式构成上直观评价是否好看;意境美的产生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遵循客观唯物原则,意境美指标的评价主要是看有无意境的设定,即是否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是否有相应的特征设定等。而形式美的评价是直观的,但意境美的评价是理性分析而得,因此本研究采用照片评价法而非SBE法(SBE法是直观的)进行评价,且不进行回归分析,直接对形式美和意境美进行评定,在综合评价中需用到的指标重要程度由专家调查法经AHP法计算而得。在拍摄照片时尽可能表现时空变化,选择代表性景观节点拍摄同一角度的四季照片。特征评价指标有时代特征、地域自然特征和地域历史文化特征。反映时代性和地域性对意义传达的语境约束及其自身作为意义被传达的程度。评价方法也用照片评分法由专业人士进行评判。美学和特征评价等级有优(8~10分)、良(6~8分)、中(4~6分)、差(2~4分)、劣(0~2分)5级。1.1.2寒区居住区园林景观功能评价模型以居民调查表法进行功能评价。评价指标选择绿地交通通畅性、活动场所丰富性、空间场所舒适性、设施丰富适用性、景观照明合理性、空间可识别性6个指标。评价分级同1.1.1。1.1.3寒区居住区园林景观生态效益评价模型现在生态问题严峻,园林景观建设也应在追求自然美和保证功能的同时加强与生态等学科的联系,保证生态廊道的畅通并尽可能运用园林植物增加绿量改善居住小气候。在居住区园林景观建设中,可运用利于生态过程的手法如渗透性铺装、软性池底池岸、雨水资源利用、设计形式上绿色廊道的连通性等,亦可通过增加园林植被绿量和生态效益的方法加强园林景观生态性。结合指标化和指标量化的可行性,摒弃了微观指标法局限于局部植物群落的限制,选取绿化覆盖率、单位面积乔木占有量、苗木规格、生长状况、物种多样性和生活型结构多样性6项宏观指标对寒区居住区园林景观生态效益进行评价。其中物种多样性和生活型多样性采用Simpson多样性指数公式,分别用重要值和盖度代替物种个数进行计算,且前者计算对乔灌草层进行分别计算,评分取平均值。

1.2寒区居住区园林景观综合评价模型

1)基于以上单一效益评价,在参考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建立如图1所示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2)构造判断矩阵。采用专家问卷调查的方法,比较每一层指标两两之间的重要程度,用几何平均法对18位专家和40位研究生的调查结果进行整合,建立判断矩阵。3)求取解向量并进行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4)权重的修正。在美学评价和特征评价,由于各指标含义易产生混淆,因此需要对其权重进行修正以避免信息重叠造成的评价不准确。如对3个指标A1、A2、A3(原始权重分别为W1、W2、W3,相互之间的相关系数为x12、x13、x23)进行权重修正,则修正后的权重W’1、W’2、W’3分别为:W’1=W1(1-x12)(1-x13),W’2=(1-x12)(1-x23),W’3=(1-x13)(1-x23)。5)建立模糊综合评判评语集。建立5级模糊评语集V=(V1,V2,V3,V4,V5)=(优,良,中,差,劣)。6)根据调查结果建立从指标集到评语集的映射评判矩阵。7)一级综合评判。将B层的权重向量与B层的评判矩阵相乘,得到B层指标的评价向量。8)二级综合评判。根据B层的评价向量,得出综合评判矩阵,再将A层的权重向量与综合评判矩阵相乘,得出综合评价向量。9)计算最终综合评分。赋予评语集以得分向量T=(优,良,中,差,劣)=(100,80,60,40,20)T,将A、B层评价向量分别与得分向量相乘,相应得出综合评价得分和准则层各指标的得分。

2寒区居住区园林景观评价应用

选取哈尔滨市近几年新建的具有代表性的盛世江南小区(45.76177°N、126.5996°E)、润园小区(45.76629°N、126.6013°E)和溪树庭院小区(45.69310°N、126.5896°E)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2.13个小区园林景观单一效益评价结果及分析2.1.1美学和特征评价分析2013年全年对3个小区的园林景观进行相片采集,在拍摄的3000多张照片中选取每小区各20组共80张照片(每组春、夏、秋、冬景观照片各一张)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园林专业评价者的辨识能力较高,内部一致性较好[6],因而选取专业人员进行评价。具体选取园林相关本科和研究生,共发放128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2份。据有效问卷计算每组照片每个指标的平均分,再计算每小区20组照片的平均分,得出3个小区美学和特征评价结果(表2)。结果显示,在美学评价方面,3个小区的形式美水平处于中上水平,意境美处于中下水平;在特征评价中,时代特征处于中上水平,地域自然特征和地域历史文化特征处于中下水平。溪树庭院小区各项指标均比前两者稍高。说明寒区居住区景观设计较为注重形式美感忽略了意境的营造,也未能有效反映地域的自然特征和历史文化特征。2.1.2功能评价结果及分析2013年秋在每个小区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80份,应用评价模型得出评价结果(图2)。对于绿地交通通畅性指标,溪树庭院小区超过半数的人认为绿地交通很通畅,盛世江南小区和润园小区则是认为较通畅的最多;对于活动场所丰富性指标,3个小区均是认为基本足够的最多,评价结果基本相当;对于空间场所舒适性指标,3个小区均是认为“较舒适”的较多,溪树庭院小区比其他小区认为“很舒适”和“较舒适”的总频数比其他小区明显多;对于设施丰富适用性指标,盛世江南小区认为“很少不适用”的人居多,润园小区认为“稍缺不适用”的居多,而溪树庭院小区认为“较丰富适用”的居多;对于景观照明合理性指标,盛世江南小区和溪树庭院小区认为“较合理”的居多,而润园小区认为“基本合理”的居多;对于空间可识别性指标,3个小区均是认为“较方便识别”的居多。分析可知,寒区居住区普遍存在活动场所和设施不够丰富适用的情况,在绿地交通通畅性等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2.1.3生态效益评价结果及分析于2013年夏季对3个小区进行实地样方调查,每个小区选取8个20m×20m的样方,分别记录其中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的数量、规格和生长状况,对于规格,乔木记录其树高、胸径和冠幅,灌木记录其高度、冠幅,植篱记录高度,草本植物记录高度、密度;对于数量,各植物均记录其株数,草本、植篱和藤本植物记录面积。根据实地调查数据,计算单位面积乔木占有量、物种多样性和生活型结构多样性,并统计苗木规格和生长状况;最后按照表1中的标准得出评价结果(表3)。结果显示,在绿化覆盖率和单位面积乔木占有量方面,3个小区均属于中上程度;在苗木规格方面,盛世江南小区和润园小区苗木规格均稍低,溪树庭院小区的苗木规格则明显较高;在生长状况方面,3个小区的评价均为良,但从频数分布可看出,盛世江南小区苗木生长状况为中、差、劣的也占较大比率。物种多样性均为优,但是调查数据显示,3小区物种丰富度依次为38、50种和46种,多样性相仿而丰富度差异较大;生活型多样性方面,三者评价均为中上水平。说明部分小区存在苗木弱小、生长不良、物种不够丰富等问题。2.23个小区园林景观的综合评价结果及分析根据1.2中的评价模型与方法得出综合评价结果(表4表6),在美学方面盛世江南和溪树庭院小区处于中水平,润园小区处于差水平’在特征评价方面,盛世江南和润园小区处于差水平,溪树庭院小区处于中水平;在功能评价中,3个小区评价均为良,在生态效益评价中,盛世江南小区、润园小区、溪树庭院小区的评价水平分别为中、良、优。综合评价果显示,盛世江南小区园林景观质量为中,评分60.88分,润园小区园林景观质量为良,评分为64.57分,溪树庭院小区园林景观质量为良,评分为73.83分。说明寒区对于园林景观美学营造和特征保持还需要较大程度的提高,在功能和生态效益方面也有一些需要改善的问题。

3结论与讨论

在广泛调查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寒区居住区园林景观单一效益(美学、特征、功能、生态)评价和综合评价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哈尔滨市3处代表性的居住景观,验证了其合理性和可行性。但是该模型还存在改进的空间。比如意境美如何能够更加明确其涵义(如虚实相生具体有哪些手法、如何设定其特征才能营造回味无穷的意境)以增强其评价的准确性;生态设计除了绿量的增加还应遵循生态系统连通性规律和稳定性原则,其评定方法如何进一步合理化;对于园林景观美学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权重比较不同人具有不同的看法。这些均有待于进一步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同时通过评价也得出3个小区的园林景观均处于中上水平,但依然存在如下问题:1)注重形式忽视意境营造。2)忽视地域特色与气候特点。如建设大面积水景不实用导致浪费;对于冰雪资源和冰雪运动的忽视等。3)功能方面不尽合理。研究发现活动场所和运动设施普遍存在不足和不够适用的现象。4)设计缺乏生态意识。生态技术手法运用少,绿量不足。5)施工水平不佳。如不按设计放线、质量管理不严等,尤其是为了节省造价人为降低苗木规格、质量及数量等。针对寒区居住区景观存在的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改善与解决。1)加强先进理念教育和景观建设地域交流,以刺激设计理念的更新,在景观建设中创造形式美以外的深层美(意境美、意蕴美)。2)在设计中紧跟时代发展,立足本地特色,因地制宜地进行园林景观建设。如对冰雪景观的发扬和对冰雪运动的发展,对地域特色植物的选用和植被类型的模拟,对本地山水特色的提炼运用,对地域文化的挖掘与体现。3)强化人本理念,给居民建造足够且舒适的活动交流场所;可对园林建筑采取一定的采暖防风措施,如玻璃围护、双层百叶栅格围护、风能取暖、太阳能取暖等,并用暖廊使之与居民楼联系起来,形成暖廊环道,使居民在严寒的冬季也能漫步景中。4)适当提高绿化面积和单位面积绿量,选择规格稍大、生长健壮的苗木(但是尽量少移植大树,大树移植破坏异地生态,挖掘、运输、栽植、养护均需大量排碳,缓苗期排碳量更大,且其生长期晚,固碳周期短,长期来看其固碳能力不高[14])并加强养护管理;选用丰富的植物种类进行绿化,注意物种的均匀度,以增强植物的抗逆性和植物群落的稳定性;且在植物配植时适当增加各层植物分布的均匀性,以增加单位面积的绿量,使植物景观发挥良好的生态效益。此外,遵循景观生态学原理,多运用利于生态过程的设计技术手法和生态友好的材料。5)选择专业的施工内蒙古职称队伍,加强施工质量的管理。

作者:张捷 林美玉 徐辉 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哈尔滨市园林科技推广中心


更多社会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寒区居住区园林景观评价模型构建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60155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青海师范大学首页 中小企业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铜仁学院学报》 《法学教育研究》 《物探与化探》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吉林人大》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妇女研究论丛》 《热力发电》 《工程与建设》 《福建中医药》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