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例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的作用

时间:2017-02-15 10:39:26 来源:论文投稿

一、范例教学的概念界定

对于范例的解释有很多种,其来源可以追溯到拉丁文———“exemplum”一词,那什么是范例呢?在《尔雅》中:“范,法也。范,常也。”推其意义可以理解为规范一意。而在更早的时候,“范”的字意常常指代“模子、模型”,由此不断延伸出“法式、榜样”等意义。因此“范例”一词大可以解释为:“可以作为典型的事例”“可以当作模范的事例”或者“可以效仿的事例、典范的例子”。简言之“范例”具有“样本、对照、示例”等意义。在这里,我们根据“范例”一词,推演范例教学,可以将其理解为对典型知识进行学习,并将之迁移的过程,由一个推导出一堆。也就是说,在教师对基础性、本质性的知识进行讲解之后,学生能够根据此来对其他相似的问题进行解答。学生通过对范例的理解和学习,能够从根本上理解学科知识,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范例教学历史根源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的联邦德国。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两位著名的教育家是其首要的倡导者。而在40年前,斯特拉斯堡的戈特教授曾就这种教学方法写过一本小册子,在这本小册子中他用5至10种动物例子阐明了动物学领域的全部本质现象、基本概念和规律。范例教学法强调的是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而不是进行复述式学习。

二、范例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的事例探究及其作用

范例教学方法在多数学校化学课堂得到尝试,在这里笔者将举出一些例子,对范例教学的使用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首先,对规律性质的归纳总结是对范例教学法的一大要求。众所周知,高中化学有着极强的规律性,这就使得归纳成为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比如,某些化学物质具有极大的相似性,这使得我们只有掌握其中的一部分就能学习了解与之类似的化学物质。这与我们平时解题一样,有些题虽然不同,但是思维方法与解题方法如出一辙。课堂上教师经常说做一个题要得到一类题,其原理就在于对范例的重视,是对范例的总结。不仅如此,教材的编写同样可以看出教育工作者对范例教学法的青睐。就拿高一化学课本来说,它的编写就是编者对范例教学法的运用。编者将“碱金属”和“卤素”这两章知识放在元素周期表学习之前,目的就是能够让学生从这两章中学到归纳化学元素性质的方法,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事半功倍。对规律的总结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

其次,范例教学最大的作用就是在学习基本知识以后能够进行知识拓展。在化学学习中,对化学反应的学习是最为基本的,化学反应中的得电子还是失电子是在学生了解非金属单质和金属单质的化学本质之后得出的结论。而判断化学元素化学性质是否活泼以及其活泼程度的重要手段就是通过判断化学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能力的高低。这些结论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归纳总结出来的,而不是去死记硬背化学方程式。

再者,我们在学习高中化学时会发现化学元素具有极强的规律性,比如,同一种族的元素具有递变性、相似性。因此经过归纳总结得出相同部分,而例外的就单独记忆,这样一来就很大地降低了记忆的难度。最后,范例教学法的使用能使得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根据范例教学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使得碎片化的知识结构化。化学知识乍看之下十分琐碎,理论、计算、实验、概念这些东西似乎八竿子打不着。但仔细一想,化学理论并不是单一的、杂乱无章的,往往同一类型的化学知识都具有这样或那样的相似之处,这就是我们对其进行归纳的重要途径。范例教学法可以对琐碎的知识进行重组,构成一个一个的小结构,从而使得化学知识系统化。就拿化学学习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来说,所谓氧化还原,其本质不过是化学反应中电子进行偏移或者电子的得失而造成的,得失电子数的相等是配平方程式的主要判断依据。这一条结论无论是在配平方程式,还是在进行计算时都不可或缺。

三、结语

范例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使用不可小觑,一个典范性知识的学习,是对这一类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范例教学增强了知识的规律性,使得琐碎的知识系统化,脑海中学习知识结构性的形成使得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能够更有方向性。范例研究方法能够极大地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增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因此,教学工作者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范科技期刊例教学法,使其在教学发展过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作者:周朝本 单位: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


更多行政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范例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的作用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60992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集团经济研究停刊 薪酬福利制度

相关论文

柴油机编辑部

论文百科2017-03-21 12:07:48
相关学术期刊
《中外食品加工技术》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中国实用医药》 《中国农村观察》 《中国电业》 《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江西省人民政府公报》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犯罪学论丛》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