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反者道之动”朴素辩证法
老子对社会与自然的矛盾运动做了哲学概括,其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将之前的古代辩证法成果,如:五行说、阴阳思想中差异、矛盾、依存、转化观念,孔子强调的“执两用中”,进行合理的吸收,纳入到自己的辩证法体系中。老子辩证矛盾的形成,标志着中国古代辩证法矛盾观的形成。《老子》一书提出了一系列矛盾概念,诸如:大小、高下、前后、生死、进退、古今、始终、正反、长短等,揭示出矛盾的普遍性。老子认为矛盾双方的存在都是依赖于对方的存在而存在,对立方是另一方存在的根据。如“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第二章)当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也就知道了什么事丑;当天下人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也就知道了恶。老子认为矛盾双方的存在不仅仅有对立的一面,也有相互转化的趋势,提出“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第四十章)向反面转化是“道”的自我运动,把向反面转化作为运动的内在普遍内容。老子认为对立面向相反的方面转化是运动的普遍法则,任何时候无论是处事、治国、用兵以至个人品格修养都能够用到这个法则。在自然界中“物壮则老”,“木强则折”;在社会生活中,“兵强则灭”,“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的“反者道之动”思想,揭示出事物向相反方面转化合乎规律的运动,其中包含了否定式发展的必经环节的重要思想。老子认为事物向相反方面转化是一个由弱变强、由低向高、由近及远、由易而难、由柔至刚的变化发展过程。他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六十四章)这其中也包含了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发生质变的思想。
二、贵柔思想
当老子看到任何事物没有一成不变的状态,否定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时,也隐含出世间万物,只有在柔弱之时才会生机勃勃的道理。老子的辩证思想中又提出贵柔的思想。老子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坚强处下,柔弱处上。”(第七十六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剩。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第七十八章)老子认为天下最柔弱的东西没有超过水,然而攻破坚强的东西也没有能胜过水。抽刀断水,水依然流淌不止;世界上最顽固的岩石,日积月累的滴水就能滴穿。水是天下至柔之物,不仅能滋润万物,也可以驰骋天下无往不胜。
三、老子哲学思想对管理实践的启示
老子的无为而治以及天道自然思想包含有丰富的辩证思想,运用老子的朴素辩证思想将有助于管理者们深刻反思现代企业如何才能在当今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一)尊重“人”并发挥人的主体性老子认为“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四大,而人居其一焉”。(第二十五章)在老子看来,人是与道、天、地齐肩,人是万物之灵,对人的尊重也应当同道、天、地一样重要,这就对管理者提出如何尊重人的问题,管理者在管理企业时不仅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管理企业,即所谓的遵循价值规律这个“道”,同时在此基础上也应当看到“人”的主体地位的显现,看到人的主观能动性。管理者要用尊重、关心和培养的心态去发掘每一名员工的主体意识,使其充分发挥创造性和自主性,通过将人的主体地位纳入到企业管理当中,通过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生产环节,使人与社会、自然达到一种和谐,进而使企业得到良性发展,更加高效地创造社会财富。“以人为本”的理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人的需求的满足。老子认为,治理国家和管理社会,必须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只有满足了人的内在需要,符合民意,才能调动人的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挥出人的主体创造能力。老子的这一思想同现代管理学当中人本学原理不谋而合;二是为人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企业要为员工提供一个能够充分发挥他们能力的条件,摆脱束缚人才发展的桎梏,使人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二)管理者的“三宝”品质老子认为,作为管理者首先要具有良好的基本素养。一个企业的兴衰发展关键是看管理者的决策正确与否,而决策的正确与否和管理者的知识背景、对前景的预测以及对当前社会环境的判断有密切的联系,而这又与管理者自身的素养密不可分。管理者要不断的加强自身修养,才能够有能力对企业的前景发展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也具有管理企业、领导员工的人格魅力。老子提出“三宝”作为提高管理者自身道德素养的标准。“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第六十七章)“慈”,即“慈爱”,作为管理者的个人美德,体现了一种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人道主义精神。管理者只有具备“慈”的至仁境界,组织内成员才能感受到真正的人文关怀,才会为组织积极进取,忘我奋斗。“俭”即“节俭”,要求管理者从自身做起节约不奢,爱惜财务,节制过分的物质享受和欲望。“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第五十七章)在企业组织中管理者是作为一个榜样而存在,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员工对企业和自己的看法。企业要形成一个节俭淳朴的风气,管理者的自我表率则起到一个很重要的作用。“不敢为天下先”即管理者要具备不争的品德,把不争作为一条重要的管理道德要求。管理者要怀着谦卑的心,虚心请教比自己有才干的人。不论自己处多么高的位子,对方处在多么卑微的位置,只要对方有而自己没有东西,都应该虚心请教,只有这样才能使被用的人尽其才、尽其用。
(三)韬光养晦的管理策略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如,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谓天下王。正言若反。”(第七十八章)老子认为天下最柔弱的东西没有超过水的,同样水也具有净化一切污垢的东西,老子认为如果一个君主能够容纳国家中污浊的东西,那么这个君主就是贤明的君主。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者也应当具有这样的品格,管理者应当用宽广的胸怀来对待组织成员,对组织成员中的一些差异缺点应当具有包容精神,再者管理者也要努力培养自己一种平稳的心态,用沉稳来面对危机,只有临危不乱,才能使企业在危机中求得生存。优秀的管理者往往具有自知之明,他们能够看到自己的短处,善于发现员工身上的闪耀点,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优秀的管理者往往会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吸取对企业发展有利的思想,能够听到不同的声音,逐渐使自己形成谦卑自省的高贵品格。
四、小结
现在企业管理思想越来越注重“人”的发掘,不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提倡要“以人为本”。对管理者而言,应注重自我修养的不断提高,逐渐形成谦卑自省的人格魅力,吸引人才为我所用;对被管理者而言,通过不断发现被管理者的主体地位,使被管理者认识到自己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不断发掘自身潜力和创造力,为企业发展不断创造价值。中国传统文化核心是以儒家和道家思想为主线,尤其是老子思想对中国历史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其核心的“天道无为”“以柔克刚”等思想为历代王朝君王治理国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中国经济学术论文健康发展和社会的持久稳定,需要从这些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去寻找活水源头。
作者:张超 单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