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影像学特点分析

时间:2017-02-17 03:18:29 来源:论文投稿

【摘要】目的通过对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高分辨CT的特点及临床分析,提高儿科临床医师对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再认识。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共收治的28例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患儿,所有患儿均予影像学检查,根据检查结果给予规范化的治疗,观察患儿的治疗效果和转归情况。结果28例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患儿中,2例是早产儿肺损伤后发生,26例是感染后发生。HRCT检查结果显示,23例为马赛克征,4例支气管壁增厚,1例局部性肺不张和过度充气。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治疗后26例好转出院,2例留院观察。结论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分析是诊治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影像学特点;临床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08(2016)04-0050-03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6.04.037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是一种慢性阻塞性小气道非特异性炎症。以往该病在儿科发病较少,故相关报道也少。近年来随着高分辨CT(HRCT)的发展及新的病原学检测的出现,发现该病在小儿时期的发病率逐渐增多,相关的文献报道也在增加。其临床表现为持续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及运动耐受力差,但均缺乏特异性。确诊靠病理检查,可该检查在儿科临床应用受限。故目前诊断主要依赖于胸部HRCT。另外该病极易被误诊为慢性肺炎、支气管异物或支气管哮喘,易耽搁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在分析患儿临床表现的基础上给予影像学检查是必要的。本次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28例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探讨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患儿的影像学变化及临床特点的研究对象,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患儿28例,女性13例,男性15例,年龄1~8岁,平均年龄(4.6±2.7)岁。1.2临床表现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患儿会出现持续性喘息、咳嗽、缺氧症状,肺部可闻湿啰音和哮鸣音,而且患儿的运动耐受性大幅度下降。病情严重的患儿会出现呼吸困难症状,更甚者会出现呼吸衰竭的症状。1.3诊断标准[1](1)患儿急性肺损伤或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后出现长期持续性或反复咳喘、气促、呼吸困难及运动耐受力差,双肺可闻及广泛喘鸣音及湿啰音,且病程超过6周。(2)对支气管扩张剂反应差。(3)胸部HRCT显示马赛克灌注征,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壁增厚等;且肺功能显示为混合型通气功能障碍或者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4)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咳喘,如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异物及支气管及肺发育畸形等。1.4影像学检查我院采用GElightspeed,产地VCT(GE,USA),64排螺旋CT机进行扫描,当患儿平静呼吸或者处于屏气状态时,即可进行轴位扫描,扫描从肺尖至膈脚,层厚为0.1~0.2cm。1.5治疗方法(1)急性期:先积极控制感染;若患儿病情较严重不易控制,可加用丙种球蛋白及氢化可的松琥珀酸,给予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至喘憋缓解,辅以氧疗、呼吸及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2)缓解期:口服甲泼尼龙片维持1~2个月减停;联合口服克拉霉素及孟鲁斯特,辅以激素药物长期雾化吸入。

2结果

2.1患儿临床表型在28例患儿中,2例是早产儿肺损伤后发生,26例都是感染后发生。在26例感染后发生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患儿中,9例腺病毒病毒感染,7例重症支原体感染,4例麻疹病毒感染,2例百日咳感染,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剩余2例患儿感染病原不明。2.2患儿影像学特点本组资料中影像的变化情况,7例胸片中仅有1例腺病毒感染后的胸片可显示双下肺充气过度,内带纹理紊乱。所有患儿肺部CT均存在马赛克灌注征,双肺均可见斑片状密度增高影。支气管扩张8例,见图Ⅰ,肺不张4例,见图Ⅱ,支气管壁增厚9例,支气管粘液栓(支气管腔内被分泌物填塞的支气管分支结构样的柱状或结节状高密度影)3例。2.3患儿肺功能情况肺功能检查在BO主要的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小气道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28例患儿中有15例行肺功能检测,均有不同程度的小气道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2例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2.4患儿治疗转归情况经治疗28例BO患儿中均有不同程度缓解。但是得到早期诊断及规范化治疗的有22例,其临床症状、体征均消失,肺功能基本恢复,复查HRCT大多有所改善,其治疗已经结束,疗程1~2年。未得到早期诊治的6例中,临床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4例,无死亡病例。其预后较理想。

3讨论

导致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感染,其中感染因素最常见的是腺病毒、肺炎支原体和麻疹病毒。根据组织学特点,可将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分为两种类型,分别为增生性细支气管炎和狭窄性细支气管炎[1]。感染导致的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一般属于狭窄性支气管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咳嗽、喘息、运动耐受性降低,肺部可闻湿啰音和哮鸣音。如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那么上述各项症状可能持续数月或数年,且呼吸道感染后病情会加重。文献资料显示[2],病情严重的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患儿可能在1~2年内因为呼吸衰竭死亡。本院收治的28例患儿中,有2例重症患儿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虽然得到缓解,但是影像学并未表现出明显改善。针对感染后的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诊断主要借助的是临床表现及肺部HRCT[3]。部分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一般在1~2周内消失,若患儿病情严重,症状及体征可持续存在数周或数月。针对此部分患儿应尽早动态观察HRCT变化,以免延误诊断及治疗,影响患儿预后。对临床任何原因导致的反复或持续咳喘超过4周的患儿,应尽早行HRCT以便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患儿生活质量。近两年来,HRCT在儿童呼吸道疾病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HRCT表现为:(1)支气管壁扩张或增厚。(2)马赛克征,片状分布。(3)呼气时出现气体滞留。(4)感染后粗线粘液栓。(5)肺不张或者肺实变。马赛克灌注征是诊断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最主要的征象,本次研究中,28例患儿均显示马赛克征。此外,支气管壁扩张或增厚也是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肺不张、粘液栓表示患儿存在感染症状。实践证明[4],HRCT能够提高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诊断能力,其对各种原因引发的闭塞性细支气管炎都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HRCT不仅能够尽早对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做出诊断,而且对闭塞性细支气管炎预后肺功能的评定有一定意义。肺功能不仅是诊断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观察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5]。在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患儿中,肺功能一般表现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本次研究中,所有患儿都存在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与上述标准相符。而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确诊依靠病理,但肺活检危险性较大,在儿科临床诊断中受到局限。因此,目前临床仍需HRCT才能尽早诊断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并辅以早期规范化治疗,才有可能阻断疾病的进程,改善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预后。

参考文献

[1]申昆玲.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诊断与治疗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2012,50(10):743-745.

[2]张亚楠,马利锋,张雪宁,等.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4,33(4):584-587.

[3]陈德晖,龚小燕,曾庆思,等.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A].小儿细支气管炎防治学术研讨会.小儿细支气管炎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烟台:中华医学会出版社,2011:84-91.

[4]陈志敏.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诊断和治疗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16):123绿色农业论文9-1241.

[5]王全,赵德育.闭塞性细支气管炎5例临床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2,30(2):124-127.

作者:张永菊 王鹤 孟秋云 赵玉岐


更多社会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影像学特点分析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64554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智能家居产品 laconia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企业导报》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大众汽车》 《中国文化研究》 《武警工程大学学报》 《电气开关》 《湘潭大学学报》 《微电子学》 《兰州商学院学报》 《领导文萃》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