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文物保护意识与教学对策

时间:2017-02-17 08:01:40 来源:论文投稿

一、中学生文物保护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1)历史传统因素自古以来,国人保存古物之念甚薄,[3]例如我们今天见到的长城其实是明长城,并不是秦长城,经过一千多年的岁月沧桑,秦长城大都已风化消失,存之于世的很少。再如项羽进咸阳时火烧阿房宫,将美轮美奂的建筑付之一炬,今天我们只能从前人的描述中想象这一伟大的文物遗迹。而到了近代,西方国家从中国掠走了大量的珍贵文物,中国政府才开始重视文物保护问题。虽然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悠久的文化,但对文物遗迹的保护却是不甚重视,因此今天的青少年也多少受到这一因素的影响,文物保护意识缺失。(2)社会现实因素建国以来虽然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但一来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在民众中普及文物保护知识,二来违法成本相对较低,政府的处罚监管不到位,破坏文物的行为都是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进行处理,且罚款金额在200元以下。并且由于一些旅游景区的管理欠缺以及文物管理部门的执法不力,很多人在文物上刻画涂污等破坏文物的行为根本没有被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使得很多人往往在文物遗迹前随心所欲,为所欲为。除此之外,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直接冲击文物保护,如“要想富就盗墓”的不良习气在一些地方尤其是文物遗迹较多的省份十分盛行,盗墓十分猖獗。更有甚者,近年来一些以盗墓为主题的网络小说流行起来,而广大中学生是其直接的受众,对中学生文物保护意识的培养起了负面影响。(3)学校考学因素现在的中学生面临着严峻的中高考的压力,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学习和学校办学质量的最重要依据,在相对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往往成了中学生在校的唯一行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因此,包括文物保护意识在内的各种公民意识的教育不是十分充分,学生对文物保护并不十分关心在意。(4)学生心理因素从中学生的心理来说,这一时期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古代教育家颜之推就认为“人在少年,神情未定”。当今社会价值多元,日新月异,必然造成中学生观念上的多元与冲突,如果引导不力,会带来负面影响,带来他们行为上的偏执与随意,容易感情用事,会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文物保护意识的策略

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文物保护得以延续的中坚力量,青少年时期对文物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到他成年后的行为。[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德罗斯曾评价:“人类不可再生的世界遗产的未来掌握在今天和明天的年轻人手中”,因此加强文物保护教育应从广大中学生抓起。[5]中学历史学科在培养中学生文物保护意识方面既有独特的优势,又有义不容辞的责任。[6]文物保护意识是公民重要的人文素养,是公民意识的重要体现。《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历史学科作为核心的人文学科,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之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笔者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文物保护意识的措施介绍如下。

1.教学中用好历史教科书

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不仅有着大量的文物资料、图片,甚至在高中选修教材中有专门介绍文物知识的《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建构主义认为情境是学生构建认知结构的重要因素,这些历史文物资料、图片构成了一个个生动形象的历史情境,使学生的历史认知得到丰富,并逐渐将文物资料图片体现的历史信息融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既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更潜移默化的使学生认识了文物,加深了对文物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文物保护意识。例如《灿烂的青铜文明》一课中用了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立人像等著名文物的图片,如果仅用文字说明,难以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也不会记住这三个著名的青铜器,更难以形成对它们的保护意识。

2.历史课堂中利用乡土史资源

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往往是“远的”,是发生在过去的相对抽象的事情,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家乡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发生在家乡的历史和家乡的历史遗存,对于学生来说是“近的”,是培养学生文物保护意识的重要载体。例如在上《辛亥革命》这课的“孙中山到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一知识点时,我先给学生出示了当时孙中山来宁所乘坐的火车、抵达的车站、行走的路线及就职的地点等相关图片,再展示这些地方今天现状的图片。前后鲜明的对比,不仅使学生感悟到历史的沧桑巨变、社会进步,也使他们缅怀过去,增强了对文物古迹不可再生的认识。再如笔者在讲授《解放战争》这一课时,搜集了一些南京总统府的精美的图片,一下子拉近了现实与历史的距离,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相关的历史知识,留下了对总统府的深刻印象,还潜移默化的使学生形成了要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存的意识。

3.参观和考查当地的文物古迹

南京是六朝古都,历史名城,拥有大量的人类历史文物古迹,让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实地的参观考查,不仅能丰富他们的历史知识,增强他们对家乡的认同感,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文物保护意识。笔者让学生利用假期参观南京历史名胜,并写下观后感。假期中学生们参观走访了南京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古迹,例如汤山的古猿人洞、阳山碑材、中山陵等人文历史景点,他们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前人伟大,但也发现存在着私刻乱画破坏文物的现象,还有学生拍了相关的照片,视觉上的强烈反差与周围环境的格格不入,在他们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并一致声讨这种行为,增强了他们的文物保护意识,这比教师的说教更有效果。

4.与校园文化特色相结合

笔者所在学校的校园文化的核心是“责文化”,学生整天受到这一文化的熏陶,对此有较多的认识,因此在培养学生文物保护意识过程中,笔者巧妙的将二者进行联系,使学生认识到要让先辈们的文化印记千秋万代的传承下去,需要一种带有责任心的保护意识。[7]不仅使学生对学校“责文化”的内涵有了更深的认识,还增强了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担当意识。培养中学生的文物保护教育是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努力,还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作者:李克军


更多通信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中学生文物保护意识与教学对策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65325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浅析儿童发展差异 银行与第三方支付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水运管理》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土工基础》 《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抗感染药学》 《语言科学》 《山西统计》 《合肥学院学报》 《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 《电信建设》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