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开设不合理和相应的师资配备不达标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是社会人才的后备军,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学生进入社会后能否创造出自身的价值有着密切关联。学校对体育教育专业文化课程开设的合不合理,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这些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培养。据调查可知,当前许多高校在对体育教育学生开设文化素质教育的课程上存在着很大的不统一。
二、现代家庭的不重视以及观念的落后
“金牌效应”不光是受到教练员、学校的强烈青睐,这一观念也受到家长的普遍认同。许多家长和初、高中的体育教练员“强强联手”来培养这些体育人才。据调查显示,初、高中的体育专业生,每周6天,每天6小时进行专业技能训练,每天晚上进行文化课补习。这一现象足可以证明,学校对文化课的不重视,“重技能、轻文化”现象普遍存在。这些家长一味的只听学校教练员的安排,对培养自己孩子文化课的重视程度不够,一心只想怎么能让孩子在运动场上拿到冠军,拿到最好的运动成绩,以至于考大学时进入好的院校。但他们忽略了现代人才的培养,是综合性培养,现代人才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培养。没有文化素质教育作为奠基,培养出来的体育人才是不完整的,身体上没有缺陷,但是在心理上肯定会存在某些缺陷。以至于他们进入社会后屡屡碰壁,写文章、做演讲等方面能力一无所知,只会蹦蹦跳跳搞运动。
三、提升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文化素质的策略
(一)学生要明确目标、提高学习兴趣
21世纪的人才,是需要全面发展、一专多能的多功能型人才。因此,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的目标,要有自己的思想,要知道现代社会对体育人才的要求与以前那种只会运动技能相比,是多么的小巫见大巫。我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要对文化素质教育有个明确的认识,要不断的提高自我文化素质修养,扩宽自己的知识面、多参加其他院系的人文讲坛、多参加一些读书沙龙、多聆听大师们的读书心得,多参加一些读书演讲会、多参加一些科研报告会等等。
(二)学校要进行课程改革、配备相应的老师进行教学
目前许多高校都面临着只能充分利用本校资源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相应的课程教学的这种尴尬局面。这种局面导致了许多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有的几乎是无法满足培养要求。对于综合性院校来讲,培养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文化素养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素养教育还可以进行院系联合开设课程,但是也有许多综合院校没有充分利用这一点进行课程设置。对于专业性院校来讲也可以通过和院系或者其他院校进行联合开设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进行培养。在老师配不上,要严格落实有经验、有能力胜任文化素质教育相关课程的老师担任,或者也可以聘请有名气的、有经验的老一辈专家进行教学,以充分达到培养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三)家长要树立全面发展培养人才的理念,摒弃专业素质“金牌效应”的落后观念
家庭教育直接关系着学生的未来成长方向,许多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屡遭碰壁的现象,与家长长期以来的“金牌效应”背后的私欲不无关系。学生沦为家长之间争脸斗争的有利工具,以至于许多家长将自己的私欲强加于孩子的身上,造成今天许多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与父母反而为仇的局面。基于此,家长应该树立“全面发展”培养人才的理念,给孩子一个自由选择的空间,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其他文化课程进行学习,并还要积极培养他们的各项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从小培养良好的读书和学习海南职称习惯,从小培养良好的文化素质教育观,而不要到了高校以后出现亡羊补牢,为时已晚的局面。
作者:孙群群 华明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