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建筑设计方法研究

时间:2017-02-22 09:10:28 来源:论文投稿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商业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起来。然而从现行大多城市商业建筑设计现状看,仍表现出内部设计、外部设计或空间组合设计等不合理问题,使商业建筑的功能受到很大程度上的制约,更无从谈及在商业区内产生集群效应。这就要求引入商圈理论,提升商业建筑的整体设计水平。本文主要对商圈理论的相关概述、商圈理论指导下的商业地产定位与商业建筑设计的具体思路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商圈理论;商业建筑;设计方法

作为现代建筑的重要形式之一,商业建筑能够满足社会群众的消费需求。实际进行设计中除考虑到城市地址地段的同时,还需判断其是否便于消费者往来。而这些设计要求的实现关键在于商圈理论的运用,其强调将商品与服务中心地作为圆心,且将产品与服务的辐射能力作为半径,这样才可使商业建筑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本文以商圈理论为指导,对商业建筑设计的具体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商圈理论的相关概述

关于商圈,其指为消费者购买、商业企业销售的主要场所,其构成要素表现在环境、主体、客体与载体等方面,各要素在关系上表现为相互依存与制约。若以商圈功能定位及其自身的规模为依据,商圈在等级上将表现为特色级、社区级、地区级以及都市级等。现行大多城市中商圈的形成除得益于城市经济发展外,很大程度也依赖于区域政府的扶持与引导,一般在商圈内部会有较多商业企业竞争与合作,在此基础上便使企业集群效应得以产生,成为维系商圈运行的关键所在。事实上,商圈在发展中也有其自身的生命周期,包括起步、发展、成熟以及衰落等,通常能够影响商圈发展状况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两方面,如商圈中的信息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以及资金等配置情况都可作为内部因素,而商圈中的企业数量、区域政府政策以及整个市场结构则为外部因素。除此之外,能够对商圈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也包括商业建筑的设计情况,若建筑设计不合理,不仅会影响建筑自身功能的发挥,且会影响商圈的生命周期,因此现代商业建筑设计中需将商圈理论作为指导。

二、商圈理论指导下的商业地产定位

所谓商业地产,其广义上的概念可界定在以商业为目的,能够为拥有者创造较多利润的房地产,如服务式公寓、写字楼、酒店或商铺等,而狭义概念上的商业地产主要指零售型的商业物业,如超市或购物中心等。相比一般住在建筑,商业房地产具有较大的投资规模与较强的商业性,但其对经营管理的要求也较高,且在收益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性。从商圈理论角度出发,商业地产项目需在主题、规模、功能以及业态业种等方面进行定位。以其中的功能定位为例,要求项目定位中结合消费者、商铺购买者的需求,将项目功能确定为服务、娱乐、休闲或购物等功能。再如业态业种方面,要求在规划中做好业态配比的合理控制,这也是实际进行商业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指导。另外需注意的是在定位商业地产项目中,需遵循相关的原则,包括合理选址、规模控制以及与商业发展方向相适应等,确保定位准确才可使整个商业地产创造更多的收益。

三、商圈理论指导下的商业建筑方法研究

1.从建筑内部设计角度

在商圈理论指导下,建筑内部设计需考虑到动线设计问题,其中的动线主要指室内室外人与车移动的点,将这些点连接后形成的线便为动线。在动线设计中,需注意其保持清晰的同时,注意做到垂直与平面动线的结合。从建筑内部的空间情况看,主要以办公、餐饮娱乐、购物、仓库、停车场以及公共空间等为主,所以实际设计中应围绕这些空间开展。(1)从办公空间与仓库的设计角度,通常办公空间体现出一定的独立性,选择在邻近客服中心的位置进行设计,而库房设计中主要集中在地下室,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库房规模的限定。无论办公室空间还是仓库空间,设计中都应注意其位置不具备较高的商业价值。(2)在餐饮娱乐空间设计方面,通常要求其能对购物空间功能起到一定的互补作用,一般在购物空间上部进行该空间设计,能够达到吸引消费者的目标。(3)购物空间设计是整个内部设计的关键所在,其需与市场“双三角”规律相吻合,主要指盈利能在商铺面积减小的情况下而得到提升。通常在购物空间营业面积一定的情况下,零售店面面积需控制在12m2以内,并以正方形作为店铺形状。同时内部设计中还需在交通设计方面保持合理,确保购物目标、交通方向较为明确,防止人流阻塞或物流阻塞问题的发生。(4)对于得停车场设计,若商圈规模为中小型,可考虑不设计地下车库,而对于大规模商圈,设计停车场中需与周边配套设施相适应,尽可能做到时间与成本的节约。除此之外,内部公共空间设计也极为重要,如其中的中厅、过厅以及门厅等在设计时既需保证为消费者提供便利,同时应赋予其一定的人文色彩,有利于强化消费者的归属感。

2.从建筑外部设计角度

商圈理论指导下,建筑外部设计需注意的问题主要包括:(1)满足商圈和谐原则。建筑作为商圈的构成部分,在设计中应结合商圈整个建筑格局,确保建筑整体具有全局观。(2)满足可达性原则。该原则强调外部设计中做好网络格局设计,如步行空间的安全舒适性特点,且人车分离保持合理。(3)注重体现商业活力。外观设计是影响商圈商业活力的关键所在,建筑设计中可在设计风格方面做好控制工作,尽可能使其在吻合经营主题的同时刺激消费者消费欲望,进而达到得外部设计的目标。一般商业建筑外观设计为使建筑更具活力,多要求外观具有多样性与开放性等特点,如在多样性方面,主要通过整个商业圈中的建筑群体进行空间序列的创设,这样可直接为消费者带来移步换景之感。再如开放性理念,其强调在建筑外部做好个过渡空间的设计,如室外巷道,确保行人在感受商业圈氛围的同时,能够在整个街区中自由穿越。除此之外,商业建筑在外观设计中还需从其形象方面着手,其是向消费者传播信息的重要媒介,可结合商场宣传需要,在外观形象上是设计出具有时尚、活力等特征的品牌形象,以此达到吸引消费者的目标。

3.从建筑空间组合设计角度

商业空间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特征,在空间设计中应保证整个组合设计体现多样化特点。实际设计中可采取的方式主要包括:(1)网络式设计方式。该种方式在现代商业建筑空间设计中极为常见,主要对规模较大、并列空间较多的空间采取网状设计方式。(2)辐射式设计方式。其主要指选取建筑中的一个功能空间作为中心,在此基础上进行其他功能空间的设计,具有辐射性特征。(3)综合式设计方式。通常较多商业建筑在设计中具有较多特殊要求,这样设计时便需将多种组合形式置于一起,以此使消费者购物体验得以增强。

4.从业种规划设计角度

商圈理论指导下的设计,除将设计内容集中在外观设计、内部设计以及空间组合设计等方面,还需做好业种规划设计工作,其是决定商业建筑商业氛围、店铺组合的关键性因素,若设计中忽视合理规划业种组合,很容易在建筑项目投入适用后,出现运营失败等问题,商业建筑的价值由此受到影响。实际进行规划设计中需引入业种比例分配的相关概念,其主要以商场实际的经营与规划目标为依据,对商场中各商业业种分布情况进行确定,如商场中各分区、各楼层如何安排各类业种,包括娱乐、美食、百货以及其他零售等。以大型商业建筑为例,规划时可考虑对休闲、购物与餐饮的比重分别设置为空间的30%、52%、18%。事实上,现阶段许多商业建筑在业种规划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多以多元化设计形式为主,整个业种规划完全以区域形式为设计依据,这样不同楼层中的业种组合都极为丰富。需注意的是无论哪种组合方式,实际设计中都应做好目标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保证在具备多样化设计特点的同时,体现出一定的休闲性与娱乐性特征,能够为消费者带来良好的体验。

四、结语

商圈理论是现代商业建筑设计的重要指导。实际进行设计中应正视商圈理论的基本内涵,将理论用于建筑的内部、外部与空间组合设计中,确保各方面设计较为合理,这样才可使商业建筑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进而促进整个商圈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邵俊.浅谈基于商圈理论的商业建筑设计[J].科技展望,2015(36):126.

[2]曹新茹,王文婷,孙宁.基于商圈理论的商业建筑设计策略[J].门窗,2013(4):190-191.

[3]李国清.浅析基于商圈理论的商业建筑设计策略[J].江西建材,2014(14):21.

[4]翁璇.基于商圈理论的商业建筑设计策略[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5]钟奎.商圈理论视角下的商业地产项目定位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5.

[6]段博翔.大型商业综合体立体空间组织的策略及运用[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4.

作者:刘鹏宇


更多社科学术论文详细信息: 商业建筑设计方法研究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82320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有线数字电视技术 中国金融监管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大学教育》 《绝缘材料》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 《肉品卫生》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台湾农业探索》 《广东饲料》 《振动与冲击》 《中国石油勘探》 《开心老年》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