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技术临床护理学研究

时间:2017-02-23 19:41:16 来源:论文投稿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科室于2011年3月~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68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本研究之对象。本研究入选的所有患者均为初次发病,且自其发病至接受本次治疗的病程均不超过3个月,除本疾相关的其他生命体征皆平稳。同时,所有患者经头颅T或MRI检查证实,均符合脑出血和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同时符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标准》中的相关诊断标准(1996)。另外,所有患者均排除二次中风者非脑血管病变所致偏瘫者、处于急性期的严重昏迷者以及诸如脑出血合并脑梗死等表现有继发性改变者。其中包括男43例,女25例;年龄42~76岁,平均(63.8±7.4)岁;病程7~90d,平均(35.3±22.6)d。在所有患者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将此68例患者按数字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的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治疗组运用针灸推拿技术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如下:针灸主穴选择患者患侧肢体阳经俞穴,另上肢取肩髃、曲池、外关及合谷等穴,下肢取环跳、足三里、阳陵泉、解溪、昆仑、涌泉及风市等穴,对表现有口角歪斜者增加地仓、颊车、内庭、太冲以及四白下关等,通常选择上述穴位8~10个进行交替针刺即可,同时加头皮针运动区;推拿治疗时将患者取平卧体位,对患者患侧肌肉自上而下施以推、拿、按、揉、捏等推拿手法,同时对穴位处进行着力揉按,之后再以摇、拍、搓等轻快推拿手法将肌肉放松,最后被动活动患侧的各大小关节。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用药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如下:将总剂量500mg的血塞通注射液配以5%的葡萄糖注射液或0.9%的生理盐水对患者静滴,另用60mg三磷酸胞苷二钠同上法配制静滴。两组患者以上治疗均为1次/d,以30d为1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1.3疗效标准

参考《中风病诊断与疗效标准》制定本研究疗效标准。基本痊愈:症状消失,基本恢复患侧肌力,患者语言清晰,生活可自理;好转:症状有所减轻,肌力恢复1级或以上;无效:症状与患侧肌力均未见好转。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的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给予处理,所有计数资料均采用率(%)表示并行χ2检验,比较均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完成既定疗程治疗后,统计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3%,组间比较以治疗组显著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中医理论一般将脑血栓形成、脑栓塞以及脑出血等脑血管意外事件统称为中风或卒中,且此类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1]。在发生中风的急性期,可由于多方面因素导致患者脑血管发生局部狭窄甚至闭塞,继而发生脑组织缺血坏死或者血管破裂等恶性事件,溢出的血液继续对脑组织产生压迫,最终致使脑组织功能部分或完全受损。临床通常对其采取细胞营养、改善脑部微循环、抗血栓与止血以及降颅压等抢救性治疗。然而,多数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一般很难完全恢复,继而不同程度遗留有如前文所述的各种后遗症,可对患者身体康健与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关于这些后遗症,中医认为,多数情况是因为积损正伤、脏腑功能虚损、气虚运血不佳,气血瘀滞、或水湿内停聚为痰,痰瘀互结痹阻脉络,筋脉肌肉失养等因素中的个别或综合作用下而导致出现半身不遂等症状,其中,风痰上扰、经络失和则可造成患者语言不利或口眼歪斜等[2]。总之,本疾属于本虚标实之证,其中的本虚为气虚,标实为血瘀、痰阻,痰瘀互结为发病之关键。故中医多以益气活血、化瘀祛痰、通经活络等为其基本治则。

本研究在治疗组患者运用针灸推拿技术进行治疗,其中在针刺穴位主要选择在于头运动区以及手足阳明经,目的在于激发人体正气,同时疏通气血与通经活络。同时当代医学业已证实,在针刺作用下,能促使血管产生扩张,并对血小板的凝聚具一定抑制作用,可达到加速血栓与出血块溶解与吸收之功效;另外,针刺也具改善脑与肢体微循环的作用,继而不仅能较好激活神经细胞,而且可提高患者机体新陈代谢,对上、下运动神经元功能的恢复颇有益处。就推拿而言,则可显著增强舒筋活血通络的作用,尤其对局部血液的循环非常有利,有效改善患者肌肉的营养状况,继而有利于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同时结合本研究结果,笔者认为,针灸推拿技术是针对中风后遗症患者颇为理想之康复治疗手段,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更多区域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针灸推拿技术临床护理学研究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89362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影响经济增长率的因素 企业存货管理案例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合肥学院学报》 《电信建设》 《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 《山西统计》 《抗感染药学》 《语言科学》 《水运管理》 《土工基础》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