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供应链下知识管理论文

时间:2017-02-25 01:20:11 来源:论文投稿

1.研究假设

有研究表明,IT能力是企业有效运用信息技术管理企业信息所拥有的知识的程度,信息技术能力应包含三个要素,即信息技术知识(ITknowledge)、信息技术运行(IToperations)和信息技术对象(ITobjects)[4]。这一研究结果在学术界得到了很多的认可和应用。结合供应链管理中的具体情况,知识管理能力可以划分为知识取得流程、知识转换流程、知识保护流程、知识IT能力与知识管理对医药供应链绩效的影响于洪凤,付非,申蕾,冯波(吉林医药学院,吉林吉林132013)应用流程四个维度[5]:

第一,知识取得,将外部环境中的知识转化到企业内部,使之成为能够为企业创新所用的知识;

第二,知识转换,知识被切实地扩散开来并被组织成员彻底吸收,以此实现知识真实的转换;

第三,知识保护,组织有效地保护知识,避免被组织内外部不当地加以利用;第四,知识应用,运用既有知识解决工作流程中的问题或利用这些制定决策的过程。在供应链绩效的测量方面,利用单一的评价指标会有很大的局限。Cooke教授指出现有评价指标已经不能全面反映21世纪供应链绩效,必须建立新的绩效评价系统[6]。马士华在研究工业企业物流能力与供应链绩效关系的文献中,提出响应性、服务质量、物流绩效和财务绩效等4个供应链绩效指标[7]。结合医药行业自身特点,本文采用Beamon的研究成果,从成本效益、顾客满意、灵活性三方面展开:

第一,成本效益评价包括对所使用的能源、设备,员工成本,以及库存水平等成本方面的评价;

第二,顾客满意是对顾客需求的应答水平,需要从成品的质量和服务两方面进行评价;

第三,灵活性评价分为范围灵活性、响应灵活性[8]。在确定IT能力、知识管理能力和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要素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已有研究成果,提出如下假设,随后加以验证。H1:供应链信息技术能力对供应链绩效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H2:知识管理能力对供应链绩效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H3:供应链信息技术能力对知识管理能力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H4:知识管理能力在供应链信息技术能力与供应链绩效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2.研究方法

2.1样本来源

研究对象为建立了供应链体系的医药行业,其中以大中型企业为主,调研的企业分布在吉林、河北、天津、江苏、安徽、上海、陕西、广东及四川,代表了我国主要的经济地理区域。共计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298份,对无效问卷进行筛选与剔除后最终保留的205份有效问卷确定为研究样本,问卷总回收比率29.8%,有效问卷回收率20.5%。这是一个可以接受的回收率(MSUGLRT类似的研究回收率为17.1%[10])。分析回收的有效问卷发现,问卷应答者多为企业的CEO或其他高层管理人员,大部分被访者受过高等教育且具备一定的经济管理理论基础,能够正确地理解问卷中的问题。企业绝大多数拥有供应链伙伴关系,建立供应链伙伴关系的平均年限为6.46年,从而保证了关于供应链绩效的调查的可信度。

2.2假设检验

依次检验IT能力对供应链绩效的回归、知识管理能力对供应链绩效的回归以及IT能力对供应链绩效的回归,并且检验了知识管理能力在另二者间的中介作用,IT能力对供应链绩效的回归、知识管理能力对供应链绩效的回归以及IT能力对供应链绩效的回归均成立,知识管理能力在IT能力与供应链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3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为医药企业提供了有益的管理实践启示:第一,重视信息技术,更要重视信息技术能力;第二,知识管理为供应链有效运转保驾护航;第三,供应链中包括了信息流、资金流和实物流的集合。准确无误地生产、存储、运输、销售是提高绩效的关键;第四,供应链成员企业间的实质关系是委托代理。这些企业间往往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不完善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使得某些企业遭受被中心企业压榨而遭受损失或是被其他竞争者替代而被挤出供应链。因而,在增强供应链成员间信息的交流与共享的能力,加快知识在供应链节点间转换、传递速度的同时,加强知识保护流程是十分必要的。总之,虽然交换医药产品和药学服务被认为是医药市场的首要目标,但成员企业也不应忽视无形知识资产。在供应链管理实践中,信息技术在简化供应链流程与促进成员间合作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强化知识管理,都将帮助供应链快速应对市场变化,并获得长期竞争优势。

作者:于洪凤 付非 申蕾 冯波 单位:吉林医药学院


更多软件开发论文详细信息: 医药供应链下知识管理论文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94829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点读机女孩高君雨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中国制笔》 《旅游研究》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无机化学学报》 《中国农村科技》 《幼儿教育》 《昌吉学院学报》 《煤炭工程》 《江苏教育》 《食品与发酵科技》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