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民主有效性的认识路径:基于程序—结果的分析框架

时间:2015-01-30 12:32:07 作者:彭勃;李姚姚;

本文作者:彭勃;李姚姚;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社会科学》2014年10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如果您需要快速发表论文服务,请联系在线编辑!


【摘要】:理性是实践的基础,它在政治、行政领域表现为各种组织和制度。协商的产生和广泛应用源于从实践理性到交往理性、选择理性到有限理性的两种修正,从这两种修正中可以得出认识协商有效性的程序与结果两个维度。基于这两个维度,我国的协商实践可以分为决策型协商、解压型协商、告示型协商、谏言型协商四类。在统一框架内把握每类协商的特征和问题,是增强协商有效性的前提。
【论文正文预览】:近代以来,代议制民主在西方长期处于主流地位,同时也一直受到质疑和挑战,例如“偏好不能加总和被代表”、“仅仅是投票环节的民主”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协商民主作为对代议民主的补充,逐渐进入政界和学界的视野。但是,协商民主自身也存在困境,例如协商结果能否影响最终
【文章分类号】:D621
【稿件关键词】:理性协商民主治理
【参考文献】:
【稿件标题】:协商民主有效性的认识路径:基于程序—结果的分析框架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发表期刊期数】:《社会科学》2014年10期
【期刊简介】:《社会科学》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社会科学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国际刊号:ISSN0257-5833。社会科学杂志社由主管、上海社会科学院主办,本刊为月刊。自创刊以来,被公认誉为具有业内影......更多社会科学杂志社(http://www.400qikan.com/qk/10217/)投稿信息
【版权所有人】:彭勃;李姚姚;


更多社会类论文详细信息: 协商民主有效性的认识路径:基于程序—结果的分析框架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21637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姚贝娜 地铁与轻轨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红旗文稿》 《文艺研究》 《公安教育》 《机床电器》 《中国肝脏病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粉体工业》 《陕西水利》 《江西财税与会计》 《中国城市金融》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