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发展对策分析(3篇)

时间:2017-03-31 22:10:09 来源:论文投稿

第一篇:生态农业建设模式及发展对策

[摘要]农业经济在国民总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大,为了协调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就需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管理,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同时,增加农业生产的经济收益,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本文从生态农业的基本特征入手,对合阳县生态农业建设模式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科学的发展对策,以促进合阳县农业良好发展。

[关键词]合阳县;生态农业;建设模式;发展对策

合阳县的第一经济产业为农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建设,近几年合阳县的农业经济总值呈稳步持续上升状态。为了进一步加快农业发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循环利用和多次增值,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合阳县掀起了建设生态农业的热潮,并取得了显著成效,逐渐发展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

1生态农业的基本特征

生态农业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生态农业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生物在食物链之间的关系,对其结构进行改进,实现不同生物类型之间的养分互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农产品数量。其次,生态农业做到了农业生产在时间和空间层面的互补,即根据物种的生长习性,选择与季节特点最相适宜的物种进行种植,同时,从空间位置及种植搭配保证物种分布的合理性。最后,在发展生态农业的时候,必须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通过合理搭配生态物种,增强生态环境的稳定性,结合地域环境特点开发特色生态农业模式。

2合阳县生态农业建设模式

2.1食物链型生态农业模式

食物链型生态农业,是根据不同物种在食物链中关系,从物种的产出,物质的生产进行考虑,将上一环节物种产出物质投入到下一环节的生产中,使农业生产所产生的废弃物得到充分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了能量转换的最大化,同时还能对生态环境起到保护作用。沼气池属于典型的食物链型生态农业模式,并且该项技术已经在合阳县得到了广泛应用,有效解决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中人畜粪便、生活污水污染环境的现象,同时还能将这些废弃物转化为沼气和有机肥料,用于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中,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2.2时空搭配型生态农业模式

时空搭配型生态农业模式也是当前合阳县比较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之一,其基本理念在立体农业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发展立体农业时,通过对不同物种的生长习性进行全面分析,结合合阳县的气候特征、环境特点以及地势地形,建立立体种植和养殖业的格局,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恢复能力,实现不同物种之间的互利互惠。同时,在对林木进行管理时,坚持少用化肥和化学药剂,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综合防治,所生产的农产品属于无公害绿色食品。

2.3精准控制型生态农业模式

要想真正实现农业的生态化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加强控制管理力度,以生态经济学的客观规律为基础前提,协调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而合阳县在发展生态农业时,始终坚持这一基本原则。在建设生态农业模式的时候,通过对合阳县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物种分布情况进行全面勘察,并结合当地的环境特点以及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根据开展农业生产活动的实际需求,对资源进行科学合理配置,采取种养结合的形式对生态系统进行调节,做到生态农业的精准化控制,实现了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循环发展。

3合阳县生态农业发展对策

3.1建立生态农业标准化体系

要想保证生态农业的良好发展,就需要建立一套标准化产业体系,对生态农业的建设形成规范和约束作用。县委、县政府应该根据当前生态农业发展形式,制定严格、统一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以统一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作为规范,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区,并由专门的质检机构进行认证,对生态农业生产进行正确引导,形成示范作用,推动生态农业的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真正实现农产品的绿色无公害,加快生态农业发展步伐。

3.2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生态农业的良好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近些年合阳县的生态农业发展迅速,但是因为起步较晚,与国内先进地区以及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政府应该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充分挖掘生态农业的发展潜力,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的群众认识到生态农业的好处,积极参与到生态农业建设中。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以法律条文形式明确政府支持农业保险的方式及承担的权责,强化政府对于农业保险的主导作用。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转变农民的传统生产理念,积极引进外来人才,引导农业人才到农村中去就业,为发展生态农业提供技术保障和智力保障。

3.3优化生态农业产业结构

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对于加快生态农业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合阳县应该对现有生态农业产业结构进行整合、优化,保证产区分布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完善农业功能区分。首先,应该在全县范围内建设一批示范基地,提高对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视力度,对各种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优先发展生态农业。其次,应该结合环境特点、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因素,推进生态农业产区集中建设发展模式,形成特色鲜明的、水平较高的优势产区或产业带,带动全县生态农业发展。

结束语

生态农业理论中,强调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以传统农业生产经验和生产理念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经济学和生态学理论,采用高效的生产方式和科学的管理方式,实现农业经济活动和生态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是农业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当前社会环境对农业发展的硬性要求,必须坚持不懈的走生态农业发展道路,实现农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雪祯.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对策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5,(12):1-1.

[2]黄小洋,邱丹,王海芹.江苏省生态农业的模式选择与发展对策探讨[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2,(1):29-32.

作者:宋健 单位:陕西省合阳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管理办公室

第二篇:特色生态农业发展探讨

摘要:怒江州特色产业中药材、畜牧业、特色经济作物、高山小杂粮、木本油料作物发展已初见成效,但还存在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化程度低,科技支撑能力弱,成果转化率低,资金制约因素大等问题。提出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强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明确发展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单项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拓展农业投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大投入;切实抓好各项科技措施的落实及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等对策措施,从而为加快推进怒江州特色生态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特色生态农业;设施建设;投融资;农业经营主体

1发展现状

在2011年底召开的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上,省委省政府提出“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思路后,怒江州编制了《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特色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将怒江特有的“优质中药材、特色畜禽、特色经作、木本油料、高山杂粮”纳入怒江特色生态农业发展的重点,使怒江州特色生态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1.1优质中药材产业初显成效

2016年草果种植面积达56780hm2,木香、重楼、金银花等其他优质中药材种植面积22667hm2。有草果种植专业合作社10家,泸水县、贡山县各有一家草果专业加工企业。2015年草果鲜果产量达16600t。

1.2畜牧业稳步发展

2015年全州大小牲畜存栏128万头(只),大小牲畜出栏75.63万头(只);肉类总产量41500t,禽蛋产量1440t,全州畜牧业经济收入6.63亿元,畜牧业产值11.52亿元。年末独龙牛保种存栏4140头,高黎贡山猪11.98万头,乌骨绵羊1.049万只,独龙鸡7300羽,绒毛鸡6.18万羽。

1.3特色经济作物和高山杂粮生产小有成效

2015年蔬菜种植面积9533hm2,实现蔬菜产量108500t,其中,竹叶菜、刺龙苞等特色野生蔬菜963hm2;马铃薯11133hm2,鲜薯产量23300t。水果种植面积3933hm2,产量18700t。油料作物播种3060hm2,产量2000t。完成以高粱、大麦、荞麦、燕麦、鸡脚稗等小杂粮播种13340hm2,产量4500t。

1.4木本油料产业初具规模

全力推进“百万亩”林果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核桃、漆树等木本油料生产。截至2015年末,全州漆树种植面积达12000hm2,核桃127130hm2,其中,核桃挂果面积25586hm2,年产量9600t,年产值1.1亿元。

2存在问题

2.1基础设施薄弱

全州有耕地面积49500hm2,其中水田6930hm2;基础较好的农田面积21540hm2,现有耕地坡度大于25°的面积占51.3%,农田灌溉面积14530hm2,有效灌溉率为29%。种、耕、收机械化率为36%,特色生态农业集中区普遍存在路、电、水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的问题,致使一些先进的种养方式无法推广,从而制约着特色生态农业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

2.2产业化程度低

“大资源”“小产业”“弱效益”反差强烈。特色产业优势不突出,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水平低,产前、产中、产后衔接不够紧密。龙头企业整体还处于散、小、弱状态,组织化程度和产品开发层次低,产业链短,供给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低,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仅为0.14:1,远低于全省0.5∶1、全国2.2∶1的水平。

2.3科技支撑能力较弱

1)科技推广服务队伍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全州有农业科技人员96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61人,占总人数的89%。专业技术人员中年龄在40岁以下的有491人,41~50岁的有239人,51岁以上的有131人;专科学历439人,本科以上学历的有259人,中专及以下有163人。从年龄结构来看,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中40岁以下的占一半以上,40~50岁的占1/3,这部分群体是目前农业科技工作的主体力量。但从学历结构来看,本科以上学历人员仅为1/3,知识结构水平还处在一个较低的层次上。2)技术装备落后,业务技能水平低,科技研发能力弱,距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需求还有很大差距。许多科研设备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配备的,如种子试验室、疫病监测实验室等,其设备还停留在一两台老式显微镜及天平、几支试管、一个简易操作台的水平上,现有的技术装备和业务技术水平根本满足不了发展的需要。在特色农牧良种保育扩繁、优质品种研发、关键科技攻关、配套技术集成、高端产品开发、优势产业培植等方面科技研发能力和成果储备都不足。3)科技人员和科研经费不足。许多农业生产中迫切需要的试验示范、研究推广等工作无法开展,新品种引育及新技术引进、推广难度较大,技术人员特别是基层技术人员知识更新较慢,影响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常规技术的普及,导致栽培管理粗放,机械化程度很低,病虫草害防治滞后等问题突出。4)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重大动植物疫病和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和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滞后,给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农村劳动者科技意识薄弱的情况突出,农业产业发展跟踪服务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2.4成果转化率低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不完善,不适应怒江州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发展需要。高素质科技和管理人才匮乏,全州农业推广研究员仅1人,畜牧研究员仅2人,许多特色农产品开发方面的研究因人才、经费匮乏而无法开展。高产创建、提质增效、特色品种提纯保种、试验示范等实用技术示范、推广滞后,良种良法推广应用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2.5资金制约因素大

大多数农户对发展特色种养业热情很高,但由于群众贫困程度深,自我投入率低,缺乏启动资金,发展之初就受到限制,而现有的一些养殖、种植户,在做大规模、拉长产业链方面止步不前。如“五大特色畜禽”的保种扩繁,由于没有资金和技术支持,一直难以形成规模,独龙牛和独龙鸡更是一直处于濒危灭绝的状态。

3对策建议

3.1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强化农业综合

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大农业灌溉水利、高稳产田地及设施农业建设力度,强化境外动植物疫病防堵和外来入侵生物防控,加大有害物和农业违禁投入品的监管力度,继续做好耕地质量建设、草原生态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工作。建立健全救灾备荒种子和突发性病虫害防治农药储备制度,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3.2加大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要打破传统农业固定的思维方式,通过观念创新、机制创新、举措创新、保障创新来推动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创新、科技创新、经营模式创新、管理方式创新。要打破传统的农业科技发展体制限制,增加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中高职称所占比重,要切实解决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因职数限制而高职低聘的问题。出台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带薪创业的相关政策措施,支持农业科技人员到农村牵头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服务社,发展集生产和科研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基地,带动一方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每年州级财政要安排一定的农业科研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经费,有计划地培养一批种植、养殖方面的乡土人才和会经营的农村经纪人,建立健全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点,强化农业科技服务。

3.3明确发展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单项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在特色生态农业发展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分别制定出台各重点产业建设的单项实施方案。制定单项产业发展年度推进计划,加大工作推进力度。1)加大特色经作基地建设。重点是要进一步扩大以竹叶菜、楤木等野生蔬菜繁育基地建设和以高山生态茶、优质咖啡为主的生态饮品原料种植面积,扩大以芸豆、荞麦等为主的高山生态杂粮种植规模。2)加大以独龙牛、高黎贡山猪、乌骨绵羊、独龙鸡、绒毛鸡等畜禽种质资源为主的保种扩繁及规范化养殖技术研发,建成一批特色畜禽保种扩繁基地、养殖示范基地及产业化养殖基地。3)建设高效林业产业。以木本油料、经济林木、观赏绿化苗木、森林生态旅游为主,加大核桃、漆树等木本油料基地建设进程。4)加大优质中药材基地建设和提质增效。按稳步提升产业质量、适度扩大种植规模的发展思路,有序扩大草果、秦艽、重楼等道地中药材种植规模和现有种植区提质增效。

3.4拓展农业融资投资渠道,进一步加大投入

1)建立健全工商资本租赁农地资格审查、项目审核、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备案和租赁农地风险保障金等制度,督促金融部门积极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抵押贷款建设,推动信贷、企业、个人等多渠道资本投入农业建设。2)加大项目申报建设力度。强化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中低产田地改造、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畜禽品种资源保护等项目的申报建设力度,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等给予更多的支持。3)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组织的培植,要依托龙头企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引导企业和民间资本投入。4)加大地方财政对农业产业建设和农业科技推广的扶持力度,强化农业产业建设扶持。

3.5切实抓好各项科技措施的落实

1)及时将各项惠农补贴发放到位,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落实好农业保险等政策。2)积极组织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和农业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重点抓好农资打假和作物高产创建、间套种、粮食作物地膜覆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关键增产技术措施,确保科技增粮措施落到实处。3)做好重大病虫害预测预报、植保知识宣传普及,重大病虫草害防治等工作,加大对流行较快的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农业产业健康发展。4)继续推进畜禽品种资源保护、优质畜产品基地建设、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建设、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养殖业项目等畜牧业发展项目建设工作,积极组织开展畜牧兽医科技培训,大力推广常规畜禽品种改良和养殖技术,提高农民科学养畜水平,以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免疫为重点,切实抓紧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的重大动物疫情。5)加大冬农开发力度。加大冬玉米、冬马铃薯等冬农粮食作物开发力度,积极发展优质小杂粮,千方百计增加冬季农业的产出。6)加大对农业濒危珍稀地方特色品种及优质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力度。怒江境内还有许多不知名及未命名的优良品种,如阿夺洛、金皇后等玉米品种,长毛谷、绿帮谷、翅膀谷等水稻品种,怒江小麦、芸豆、贡山山药及许多野生优质中药材等,对这些濒危珍稀地方特色品种和优质种质资源进行系统的普查、登记、收集、鉴定、抢救、保存、品种提纯扩繁开发,建立种质资源库,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怒江特色生态农业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6切实抓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1)尽快出台地方加快发展家庭农场、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扶持龙头企业等方面的政策意见,进一步完善一系列支农扶农的政策措施。2)强化项目资金扶持,落实好省级财政农业产业化、庄园建设、高稳产农田等项目建设,积极争取上级农业部门加大对怒江州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等项目的倾斜支持,发挥好财政资金引导示范作用。3)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积极引导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发展,以鼓励农技人员、农村能人等领头创办农民合作社、农产品电商等方式,积极推进“互联网+农业”的电商营销建设,强化农产品市场拓展,加大优势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工作,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建设,努力实现“一村一品”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云南省农业厅.云南农业年鉴(2011)、(2015)[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怒江州地方志委员会.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年鉴(2014)[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谢金杨 单位:怒江州农业局

第三篇:生态农业发展意义与展望

1发展意义

西昌地处安宁河谷平原,水能资源和光热资源充足,为西昌的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加快了西昌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进程。西昌市自2006年被列为测土配方项目县以来,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施用化肥的水平有很大提高。但化肥的过度、不合理施用现象还是普遍存在,农民对化肥农药长期过量施用造成的危害仍然认识不足。当前,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对生产环境及居住环境的需求提高,使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农业与农村生态问题日趋突出。发展生态农业,不仅能够减少农药化肥的投入,还能推动农业发展,引导农民增收,保护森林植被和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减少环境的污染,为社会提供丰富、优质的绿色农产品,利于改变传统意义上效率较低的生产方式,提高农业产出率。因此,发展生态农业不仅是人们的迫切需求,而且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2发展优势与劣势

西昌市政府以四川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为契机,积极探索和创新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道路,加速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发展。目前特色水果、花卉、蔬菜优势突出,获得“中国花木之乡”“中国粮食大县”“中国洋葱之乡”“四川省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规划区域”“四川省鲜切花和盆花生产基地”“四川省第一批优质蔬菜生产基地”“全国绿色水稻原料生产基地20万亩”“全国绿色蔬菜标准化10万亩基地”,以及5个“省级现代农业万亩规划区”命名;正在培育现代农业(粮经复合产业)重点县等多个现代农业特色产业规划区。西昌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区位优势、良好的发展产业政策和环境,十分有利于生态农业的发展。但由于农业结构不合理,规模化生产滞后,发展生态农业的投资不足,特色农产品外运条件落后,服务体系不完善以及保障措施的不健全等问题,制约了西昌生态农业的发展。

3建议及措施

一是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发展生态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广、投入多,工作难度大。应成立由西昌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态农业建设工作指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生态农业建设工作。建立健全扶持政策,调动农民、企业、科研单位的积极性,鼓励多方参与,形成合力。二是大力推进农业组织化。利用有利的资源条件和区位优势,依托科研单位技术,引进先进的种植模式,加大对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的扶持力度,使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不断优化和调整。三是推进耕地质量建设,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高耕地基础生产能力。加强耕层保护和地力培肥,支持耕地合理流转,促使农业生产发展规模化经营。继续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强化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施肥方法,提高种植效益。四是加大宣传培训。受传统的种植和施肥习惯、老旧观念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农民重产出和个体经济利益,轻长远持续发展和社会整体效益的观念普遍存在。因此,必须加大宣传,提高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的认识,改变传统观念。

4结语

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长期、稳定、大量的资金投入和共同维护。严格按照“谁破坏,谁治理,谁发展,谁得益”的原则,建立健全奖惩制度。此外,还必须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鼓励地方、集体、个人多方筹集资金,积极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整合农业、水利、农业开发、乡镇企业等各部门的力量,加快西昌生态农业建设步伐。

作者:李兴 单位:西昌市农牧局


更多社会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生态农业发展对策分析(3篇)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246178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破解幸福密码下载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中国医师杂志》 《教学月刊》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 《国土资源遥感》 《环境导报》 《电气开关》 《环境监控与预警》 《数学物理学报》 《化工新型材料》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