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数控技术衔接设计研究

时间:2017-03-31 23:51:34 来源:论文投稿

摘要:中高职人才培养是面向岗位人才需求,课程是按岗位及其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而形成的。数控技术专业是中高职衔接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典型专业,中职数控技术专业面向基层岗位,高职数控技术专业面向技术员岗位,具有较好的衔接基础。本研究基于岗位能力需求,分析中高职课程体系总体设计、核心课程设置、核心课程内容等方面的一体化衔接设计,从而达到数控技术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中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衔接;设计

中高职衔接教育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形式,数控技术专业在中职学校、高职院校中开设率很高,中职数控技术毕业生可以通过技能高考、高职单招、“3+2”多种形式进入高职院校升造学习,提升专业技能。在岗位调查及其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对数控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课程体系、核心课程内容等方面做一体化设计,以期达到中高职人才培养的协调发展。

1中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1.1总体设计

中、高职衔接关键是课程体系的衔接,它是实现中高职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核心。中高职课程设置面向工作岗位,来源于典型岗位工作任务分析。中等职业、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相同,都是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中等职业偏重于操作技能岗位人才培养,高等职业教育偏重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两者在人才能力培养呈递进式。因此制定中高等职业人才培养方案,关键是设置与行业企业对人才能力需求层次相适应、体现能力递进的衔接课程。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主要是基础知识学习领域课程衔接、专业学习领域的课程衔接、专业核心课程衔接、专业拓展领域的课程衔接、职业素养课程衔接、实训体系、教学方法及教学考核衔接等方面。本着知识能力螺旋上升的学习规律,中高职各课程模块应面向工作岗位构建衔接课程体系,其核心课程的衔接必然是课程体系衔接的核心。

1.2核心课程设置

中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是基于专业调研,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业企业核心岗位工作能力及企业任职资格要求构建,中高职分别确定核心能力与核心课程。数控机床已在机械加工制造企业广泛使用,设备数控率达37%,制造企业数控机床通常有不同类型、档次的数控机床,其中中低档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机床使用数量大,高档数控机床较少。数控机床加工是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在产品加工制造中是关键工序。数控设备的正常生产需要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技能的人才,企业中有不同能力层次需求,需要面向数控机床的现场操作员、数控加工技术的工艺技术员、数控机床的维护维修技术员。操作工岗位能操作数控机床及机床日常维护,具备图纸工艺识读能力,简单几何形状加工程序编制及零件加工质量控制能力,具备数控机床结构知识;数控工艺技术员岗位除具备操作岗位能力之外,还要有产品零件加工工艺编制能力,三维空间曲面编程与加工能力;数控设备维护维修岗位需要懂得数控机床操作,更需要熟知数控机床的机械及电气控制结构,会运用数控技术知识,维护数控机床及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修复。这三类岗位就是机械制造企业的核心岗位。数控机床的操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有零件图图纸、工艺文件识读、加工前准备、加工操作数控机床、调整加工工艺参数、控制产品加工质量;数控工艺技术员、数控设备维修技术员在工作中分别有零件图纸分析、工艺方案设计及工艺拟定、工装夹具设计、3D零件造型设计及工艺规划、自动编程、操作数控机床调试程序、产品质量分析与控制方案,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机床机械、电器装调、精度检验与恢复等。核心岗位工作任务转化成学习领域的情境学习课程,中职将数控机床操作加工能力的培养确定为核心能力,高职将数控工艺技术员、数控设备维修技术员所需能力确定为高职教育培养的核心能力。中职核心能力与高职确定的核心能力紧密相连,中高职分别设置《数控加工操作与编程》、《CAD/CAM软件应用》与《数控加工及夹具设计》、《3D造型与多轴加工》、《数控机床装调》、《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为核心课程。

2核心课程衔接设计

2.1核心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标准是体现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教学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标准提出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并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合理科学规划课程及教学内容,实现中高职教学无缝衔接。《数控加工操作与编程》、《CAD/CAM软件应用》为中职核心课程;《数控加工及夹具设计》、《3D造型与多轴加工》、《数控机床装调》、《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为高职核心课程,按照企业岗位目标和职业能力要求,逐步提高要求,中职阶段注重基础素质教育,高职阶段注重学生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全面培养,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中高职核心课程教学以国家职业标准(中、高级)规定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为基本目标,将数控编程与加工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加工操作融为一体。以学生为主体,以操作为重点,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关键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的培养。中职阶段更注重基础训练,高职阶段,注重知识面的扩展与提升,教学重点上,中职以熟练操作数控机床,手动编程加工2D几何形状零件,知道数控机床的基本原理与维护。高职阶段,确立复杂手工编程及3D曲面零件,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结构与维护,能诊断数控机床故障并修复,以过渡巩固与提升衔接。核心课程教学评价注重考查学生能力,中高职考核方式相同,实际操作考核与理论考核相结合,中职考核,实操比重70%,理论30%,高职考核均占50%;兼顾平时学习过程与学习态度考核。

2.2核心课程内容衔接设计

按照企业岗位目标和职业能力要求,中高职核心课程内容都是面向专业岗位,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简单重复,逐步拓宽和加深课程内容,螺旋上升,实现课程内容的衔接。中高职两阶段在知识技能教学的重点、难点要合理安排,以适应学生渐进性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需要。中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在技能人才培养上有共性,但培养能力层次不同,掌握专业技能与知识深度、广度不同。数控加工与编程能力的培养,中职阶段能实现手工编程,操作数控机床实现零件加工,设置数控机床基本操作、零件图纸工艺识读、简单轴内外车削加工、螺纹加工、槽类加工、2D内外轮廓铣削加工、对称、旋转几何形状编程与加工、数控机床基本原理与维护等学习情境;高职阶段数控加工与编程,手工编程加工为基础,能运用CAM软件实现复杂零件的自动编程,操作复杂数控机床加工零件,设置加工工艺及夹具、复杂轴内外轮廓车削加工、特殊螺纹车削加工、端面槽加工、非圆弧2D轮廓加工、3D曲面加工、车铣复合加工、数控机床结构装调维修维护等学习情境。在教学上,中职注重数控加工与编程的基本指令应用与经济型机床的操作,高职注重提升,学习高级数控加工与编程,中高职在学习内容上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核心课程教学情境在内容选取时需一体化设计。(1)知识由简单到复杂,技能从低到高递进培养充分做好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调研,行业企业岗位任职资格中高职技能分界点,构建中职和高职学习情境内容。企业行业一线现场数控机床操作岗位需具备中职职业能力及数控类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数控工艺技术员,班组工段施工员要求编制数控加工工艺及现场程序调试,熟知数控机床结构与性能及数控类高级资格证书。中职阶段偏重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学习,高职注重技术应用,面向行业企业高端岗位能力需求。知识与能力按简单2轴数控到3轴的数控机床操作学习,简单基本加工指令到复合加工编程指令学习,2D软件自动编程到3D自动编程,识读零件图纸工艺到零件图分析到工艺方案制定的螺旋上升培养。中高职在相同课程中,重构知识体系,由浅入深,先易后难,全面安排课程内容。(2)优化学材结构,提高教学效率学材就是实施教学的载体,学材的选取是依据人的认知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由浅入深原则而定。学材结构是将学习材料符合学习者心理,科学呈现给学习者的序化,是具体教学的进程组织形式。中高职课程基于工作过程将知识技能训练以情景模式形成专业知识技能学习材料,依据知识技能从低到高的提升顺序优化数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内容结构。中职阶段以专业基础知识与能力,选取数控机床操作、数控加工基本指令、简单零件加工、特征零件等情境,达到国家四级职业资格证书能力要求;高职教育进一步深化学习,学习任务情景依据岗位要求及行业企业需求,选取多轴加工中心机床操作、宏程序编程加工、复合循环指令加工、3D曲面造型与加工编程等情境,达到国家三级职业资格证书能力要求。一体化设计选取教学内容,优化中高职教材结构,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可以提高教学效率。(3)突出核心能力培养,共编核心课程教材针对企业行业核心工作岗位所需核心工作能力,精心组织企业专家与相关教师共同编写教材。中高职数控技术专业面向数控机床操作、数控工艺技术员、数控设备维修维护技术员等核心岗位,要针对中高职两阶段的特点,优化学材结构,共同编写《数控机床操作加工与编程》、《数控加工工艺及夹具》、《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教材的中高职版,固化中高职教学内容,协调数控技术专业的发展,真正起到促进中高职课程衔接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3核心课程教学设计

中高职专业技术技能教学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教授数控技术知识与技能,是职业教学,不是单纯的理论教学,也不是单纯的实践教学,需要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的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符合职业教育的,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结构就是职业教学模式,如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行动导向、项目任务等。中高职核心课程是培养核心能力的重要学习材料,精心做好教学组织设计是达成教学目标的保障。中高职以就业为导向,本着理论知识够用为原则,重点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动手及技术应用能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较好融理论与实践操作训练于一体,是一种效率高的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教师与学生角色化,教师即师傅,学生即徒弟;学习环境情境化,数控机床搬进教室,教室即车间;学习内容项目任务化,以数控技术专业课程知识点、技能点为中心,设计成产品加工项目,完成项目分解成子任务,如零件图分析拟定工艺方案、编写工艺、刀具、夹具、量具、机床等加工前准备、程序编写调试、操作机床零件加工、零件测量等子任务,加工工艺理论、工件装夹定位理论、金属切削理论、测量理论等知识依据任务完成需要,确定知识内容,在实践中运用学习,在实践中归纳知识点,理论实践相互印证;能力培养工作过程化,即实践理论再实践过程,各项目任务按程序完成,符合教育教学过程的模拟生产实际,教师在过程中指导、分配、检查、督促实施、解答疑惑、总结任务知识技能学习;学习效果评价个体化,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结合,学习效果现场评价,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评价,及时总结;学时安排集中化,任务的完成是一个连续过程,通常按4或8学时为单位设计学习任务,较好保证教学效果。中高职在教学模式上有着共同的结构,不同在于学习知识技能层次,因此,学习内容的设计应区别对待。中职面向初中毕业学生,专业起始能力低,任务设计简单难度低,以基础知识能力为主;高职面向的是有着专业能力较高的中职毕业生,任务设计复杂些且难度要高些,以提升专业知识能力为主。为作好中高职课程的衔接设计,必须加强中高职学校之间的教学交流,进行科学的统筹规划。

4核心课程考核与评价

中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教育重点在数控技术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既要评价数控技术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又要评价数控机床操作技能及技术应用能力。中高职在学业评价上具有相同的评价目标,构建共同的评价体系,有助于中高职衔接的协调发展,共建构建学习过程评价体系、专业理论知识评价体系,职业技术技能评价体系,技能测试结合必要知识测试,还需要参考学习过程的综合评价,才能更好更全面评价学业状况,以利于衔接。

参考文献:

[1]顾明远,石中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高淼,范有雄.数控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5(11).

[3]曾仙乐.实现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设想[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6).

[4]杨哲,等.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河南科技,2014(22).

[5]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范有雄 单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更多电子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中高职数控技术衔接设计研究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246445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消化内科护理论文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护士进修杂志》 《探索与争鸣》 《市场经济与价格》 《科学技术与工程》 《涟钢科技与管理》 《山西交通科技》 《画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云南电力技术》 《时代青年》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