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期刊网(www.400qikan.com)为您提供最优质快速的论文发表服务,学术杂志投稿、职称论文发表,400期刊网(www.400qikan.com)期待与您合作!
【摘要】德育作为五育最重要的一方面,一直以来都备受重视3历史呈现给我们的是过去的人和事,我们在了解过去的同时,可以选择性地吸收优秀文化,在批判继承中创造未来。这种历史课独有的特征为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德育途径
学校德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学校德育的任务就是以共产主义思想和道德规范教育青少年,引导他们主动积极地进行社会实践,逐步养成高尚的社会主义品德,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在我国,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当代中国基础教育,要求教学工作必须把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及发展健全的人格,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有机地统一起来。
然而,审视我们以往的中学教育,往往过多地注重知识教育和应试教育,以及学科能力和思维的培养。当然,现在社会的发展确实需要各方面的人才,但在注重知识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了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应该放在首位,配合其它几育罔时进行,不可偏废。现代教育还要注意提高全民族素质。提高全民族素质,是我国当今社会发展赋予教育的重要使命。所以,教师要结合历史教学,对学生们进行道德教育。
目前,学校德育大致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道德品质教育,也称"德性",简称"品德"。个人在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一贯的特点和倾向,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因素构成,如不怕吃苦、勇敢坚强、遵守纪律、热爱集体等晶质。还有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这些品质在体育教学中常常会不自觉地在学生身上显现出来,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以引导,使之真正成为学生自身的稳定的品质。下面,我们将探讨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道德教育。
一、道德认知的教育
道德认知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的理解和看法,包括人们通过认识形成的各种道德观。道德认知是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因为一定的品德总是以一定的道德认知为必要条件,没有一定的道德认知,基本的是非善恶辨别不清,则不可能形成真正的品德。所以,德育过程常常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开始。
中学历史教科书讲述了大量优秀历史人物的道德品质,是道德认知教育的生动材料。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于历史道德形象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的教育,首先,要根据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对历史人物的道德行为做出分析和概括,使学生逐步建它起道德规范,认识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美丑的准则,然后在心里形成一种道德认知。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从古至今,优秀历史人物的道德行为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如忧国忧民、以死殉国;天下为公、舍身取义;求索攻坚、追求真理等。例如,在中国近代史上,面对外国列强对中华民族的侵略,既有批前仆后继、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也有一些贪生怕死、投降求荣的卖国贼。对爱国者和卖国贼的对比评价可以提高道德评价的水平和效果。其次,借用后人和权威的评价,也可以强化已做出的道德评价。我们对于品德高尚的人我们要歌颂赞扬,品德低下的人要敢于指责。教师可以通过讲述这些精彩的人物故事来影响学生的道德观念,这也是道德教育的第一步。
二、道德情感的教育
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知而产生的,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所产生的情感体验。道德情感是品德心理结构的动力机制,积极的道德情感促进品德的形成,而消极的道德情感则阻碍品德的形成。
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主要是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间接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教育。这些历史人物和事迹虽然已成为过去,但具体生动,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教师也要高度重视和发挥情感教学的作用,精心组织和加工教学内容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适当的道德情境,尽量使学生对道德形象形成强烈的情感体验,使教学产生导向和激励作用。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j干青"与于谦的"粉身碎骨全不惰,要留青白在人间"等就是培养道德情感的良好材料。